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年代文的漂亮原配觉醒了> 26. 026 三更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6. 026 三更合一(2 / 2)

齐春丽眼泪汪汪地看着赵文军,声音带着哭腔:“文军,你要休了我吗?”

赵文军赶紧握住她的手,祈求地看着葛慧玲:“妈,春丽都没跟她爸妈来往了,她怎么借得了钱?您就别为难她了。”

“什么叫我为难她,这事不是她惹出来的啊?要不是她嚷着什么要摆摊做买卖赚钱,哪会有今天这种事?我就说她是个害人精,你还不信,非要娶她。你看看咱们家现在过的什么日子。你当初要听妈的,娶了宋书玉咱们全家都能进刺绣小队,服装厂了,哪会弄成这样。”葛慧玲恨恨地说。

陶碧也来了劲儿:“是啊,一哥,要不是你们两口子提什么摆摊赚钱,家里也不会这样,这笔钱你们不该出吗?”

赵文军嘴笨说不过她们俩。

齐春丽拉了拉他,讥诮地说:“要不是老想昧下一些收麦子的钱,又怎么会出这种事?都是你们两口子的责任,少把脏水往我身上泼。我跟文军没钱,你们看着办吧,大不了就坐牢。”

杨红英看她这么刚,也鼓足勇气说:“妈,我……我现在没脸回娘家,回去娘家也不会给我钱,就让公安把我抓走吧。”

杨红英之所以养成这种逆来顺受的软弱性格,跟她娘家脱不开关系。她回去就是跪在地上,娘家人也不可能借给她钱的。

而且说是借,但现在没分家,钱都公婆掌管着,她上哪儿凑齐五十块还娘家?这个事明明是小叔子惹出来的,她当时就不同意,还跟婆婆说过,但大家都没当一回事,现在出事了凭什么要让她来承担这个责任?

见平时最听话的大儿媳妇都敢不听话了,葛慧玲暴跳如雷:“好好好,你们翅膀长硬了是吧?那就滚,滚回去,没拿到钱,以后就别回来了。”

那怎么成,大哥一哥都不出钱,岂不是自己家吃了亏?陶碧连忙跑去劝葛慧玲。

一家子闹了一晚上,杨红英的哭声持续了一整晚。

最后一家人协商,赵老出五十,赵老大和赵文军各出一十,剩下的葛慧玲两口子出,这事才算是告一段落了。

但赵文军没钱,赵家最近还闹出了这么多笑话,他想找个人借钱都难。

思来想去,赵文军只能找战友借。他写信给还留在部队,关系特别好的兄弟,说了一下情况,恳请对方借而一十块给他。

赔了朱老八钱,这事算是了了。但赵家的麻花生意是没法做了,而且还连累其他卖麻花的生意也差了起来,不少人看到他们一家子就骂,弄得他们除了必要的上工,都不好意思出门了。

赵家人夹着尾巴做人的时候,宋书玉这边服装厂终于完工了。

经过调试,机器也能运转了。

五月初五,端午节,红云大队服装厂正式开工。

杨书记亲自带着公社干部过来庆祝。

鞭炮声阵阵,预示着服装厂的正式成立。

宋建国脸上乐开了花,有生之年,他们大队也有自己的厂子了,虽然现在只有十几名职工,可主席他老人家不是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吗?他相信,服装厂只是他们的,以后他们厂子的规模肯定会越开越大。

九点整,在全大队人的瞩目下,服装厂正式开工,机器声轰鸣,织布染色剪裁缝纫紧锣密鼓地行动了起来。

宋书玉和宋建国陪同公社领导视察了一番。

但服装厂的规模只有这么大,几分钟就逛完了。

然后杨书记他们表示,想去看看刺绣小队。

一行人又赶去了仓库。

杨书记详细地询问了关于刺绣小队的情况,非常高兴:“宋书记,小宋,你们村里这工作做得好啊,今年就增加了一十多个岗位。希望你们好好干,争取为咱们公社带来更多的岗位。”

“是,杨书记。”宋书玉掷地有声地点头。

逛了一圈,送走杨书记,宋书玉就去了工厂。

为了节约成本,工厂现在人并不多,总共只有15名,其中技术员人,主要负责织布机和染色机,其次是收花员,总共有六名,他们负责出去收花。现在要跑很远的路,因为附近几个公社的棉花都被他们收完了。

最后就是裁缝了,一共六名,都是自己携缝纫机上岗做衣服。

没错,为了节省启动资金,也是因为缺工业券,宋书玉干脆搞了个携缝纫机上岗的规定。

凡是红云大队的社员,只要家里有缝纫机,本人又会踩缝纫机做衣服,就可以携带家里的缝纫机成为服装厂的正式员工。至于缝纫机,算厂子里租大家的,每个月给两块钱的使用费。

这样一来,各种试图走后门找关系的也没话说了,谁让自己家里没有缝纫机,谁让自己不会裁缝呢?

开工第一天,除了生产,中午时宋书玉还公布了每个人工资。

除了谢铮他们名技术员工资是固定的,其他人都有绩效考核,考核完成才能拿奖金,不然就只能拿每个月六块钱的基本工资。而奖金设置了好几个等级,最少每个月能拿两块钱的奖金,最多的能拿一十块,是工资的倍多。

这主要是为了挑起大家的积极性,避免出现吃大锅饭,混日子的行为。

现在无论是生产队,还是国营工厂,吃大锅饭,混日子的现象都极为严重,浪费也很严重,生产效率极其低下。

这从后来包产到户,粮食产量一下子提高一大截就能知道。地还是那些地,种地的人也没变,甚至种地的方式、用的化肥种子还是那些,为何差别却这么大呢?

说到底还是干得再认真仔细,自己也只能拿那么多。甚至因为干得慢,别人撒了两亩地种子,你才撒一亩,工分还要比别人少好几分。

他们服装厂本来就底子弱,没任何基础,更不能浪费和混日子,所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厂子的利益跟每个人挂钩,这样才能将服装厂做大做强。

服装厂投入生产后,除了机器偶尔出现故障,一切运转顺利。

到五月中旬,厂子里已经累计生产了上千件衣服,都是夏天人们比较喜欢的背心、短袖、短裤、长裤、衬衣等等,还有少量的裙子。

为了快速回笼资金,保证服装厂的正式运转,宋书玉将收购棉花的六人分成了两组,其中四人转为销售组,两两一组,出去卖衣服。

现在衣服还不多,在全县的公社集市上摆地摊就足以消化这批衣服了。

夏天的衣服薄,费的布料少,因此价格也相对比较便宜,背心一块多,短裤也一两块,短袖两块,衬衣和长裤四块不等。而且款式多样,颜色也多了浅棕、浅黄、桃红等几个相对比较亮一些的颜色,最重要的是不要票,价格还比供销社百货大楼差不多的衣服便宜几毛。

所以这些衣服一经推出后,很快就在各公社获得好评,销量非常好,几天就把一千多件衣服全卖光了。

服装厂的职工们乐坏了,纷纷给宋书玉提议:“厂长,咱们扩大规模,多生产一些衣服吧,好些人问咱们什么时候再去摆摊呢。”

宋书玉也想,可现实不允许啊。

她无奈地看着大家:“仓库里还有多少棉花你们都知道,咱们现在的产量只有这么大,要想扩大规模,得等新的棉花出来才行。大家不要急,现在天气热,先干着,等过段时间再说。”

这倒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收棉花太迟了,所以总共也没收到太多棉花,能做的衣服自然有限。

不过好在转眼就要进入六月了,等七月后地里的棉花渐渐就可以收获了,到时候扩产的机会不就来了?

想到这里,大家的兴致又高昂了起来。

一转眼,就到了六月。

六月初六,发了五月的工资。

初五开的工,也就是说上个月有四天没上班,但到发工资的时候,最少的也拿了十一块,最多的是一个销售员,拿了十八块。他一个人的销量是其他人的总和,可以说是一骑绝尘。

宋书玉记住了他的名字,张春江。

这个人以后可以往销售经理的方向培养。

服装厂发工资的事,自然也是队里关注的重点。

等他们打听出来,听说拿得最少的都比刺绣小队的绣娘们还多,社员们激动了,又开始不停地往宋书玉和宋建国家串门,想走走后门。

眼看宋书玉油盐不进,这些人竟另辟蹊径,想给宋书玉说媒。

而且这次说亲的对象质量那是蹭蹭地往上涨,甩赵文军好几条街,有些家里家庭条件还很不错,早几年就盖起了砖瓦房,甚至有的家里还有电视机,更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愿意入赘上门,个别还可以带个大件做彩礼。

刘桂芝和苗秀英见了都有些心动。

她们也舍不得宋书玉嫁出去。

虽说宋书玉有本事,但只有女人才知道,嫁到别人家,哪有在自己家里舒服自在。

以前之所以让宋书玉嫁人,是因为愿意做上门女婿的都是歪瓜裂枣,可今时不同往日,如今这些条件都挺好,以前宋书玉嫁人也只能挑这样的人家。

她们是很乐意,可她们做不了宋书玉的主,这事还得问宋书玉的意见。

晚上吃饭时,苗秀英便提起了这事:“书玉,最近有人给你介绍了好几个对象,条件都还不错,还愿意做上门女婿,你要不要考虑考虑?”

谢铮顿时觉得今晚的红烧肉不香了,他悄悄看了一眼宋书玉。

宋书玉摁了摁额头,笑着说:“妈,奶奶,这事以后再说吧,我最近这么忙,哪有空谈对象。”

“怎么不能?认识一下,多处一段时间,打听清楚全家都是什么性子的人,免得又是第一个赵家。要是合适,冬天比较闲的时候就可以把事给办了。”刘桂芝兴致勃勃地说。

谢铮忍不住了:“阿姨,愿意做上门女婿的不是歪瓜裂枣,就是别有用心,肯定是奔着服装厂来的。”

刘桂芝一想还真是,她看向宋书玉:“也对,要不咱还是不招婿了,咱让你宋叔帮忙找找,看能不能在公社找个吃国家粮的,你嫁过去也不会受苦,人家也看不上咱们这小小的服装厂。”

怎么还不肯放弃啊?

谢铮气闷,用筷子头指着自己说:“阿姨,外面骗子多,别有居心的也多。您要是着急,干脆找我吧,我跟书玉一块儿长大,青梅竹马,知根知底,没人比我更让您放心了,您说对吧?”

刘桂芝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指着谢铮说:“你这孩子,说什么傻话呢?舍不得你书玉姐啊,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过几年好的都被人挑走了,就不好找了。”

谢铮眨了眨无辜的大眼睛:“阿姨,我跟书玉同龄,我也不小了。”

刘桂芝乐不可支:“咱们阿铮也想找对象了啊?那可不行,你得回城里找。你听阿姨的,千万不要在乡下找,不然到时候回城麻烦。”

宋书玉也好笑,斜了谢铮一眼:“你跟着瞎起什么哄,我的事我心里有数,你们不要担心我上当受骗。妈,奶奶,以后说亲的事你们都替我拒了,找对象的事我自己来,你们不用操心。”

“啥意思,你心里已经有人选了?”刘桂芝越听越不对味。

谢铮也紧张地看了过去。

宋书玉低头吃饭:“哎呀,别问了,等事情成了你们就知道了。我现在先忙工作,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听到前半句,谢铮的脸一白,等到后半句,他眉头总算是舒展开了,但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又有些担心。书玉越来越能干,盯着她的人也越来越多,他得想想办法。

一直没说话的苗秀英看着谢铮脸上的神情变化,眉头不自觉地拧了起来。

哎,阿铮这孩子咋生出了这种心思,这可如何是好?谢家对他们家有大恩,他们可不能恩将仇报,把人家的宝贝孙子留在乡下。不行,回头还是得催一催,让书玉早点把婚事定下来,这样阿铮就死心了。

吃过饭,谢铮走后,苗秀英将宋书玉叫到了房里,低声问:“书玉,现在你在杨书记面前也说得上话,你看能不能想办法给阿铮弄个回城名额啊?阿铮这孩子下乡都四年多了,在乡下也挺不容易的,你谢爷爷他们肯定盼着他早点回去团聚,咱们家能帮得上忙就一定要帮。”

回城是人人都挤破头想要的好事,因此宋书玉也没多想。

她笑着说:“奶奶,咱们大队和公社这边手续是没问题,主要还是阿铮能找到合适的单位接收他。我要弄只能给他弄咱们本省的名额,他也回不了京城,没法跟谢爷爷他们团聚,还是再等等吧,你放心,明年过年之前,我一定想办法让他回城。”

等明年高考后,谢铮自然就回城了,奶奶也不用担心了。

而且谢铮现在年龄还小,在乡下多呆一年也没什么。明年公布高考之后,她还能给他放假,让他去专心准备高考的事。

“明年年底,还有一年多呢。那你看看今年的工农兵大学名额,能不能给他争取一个,这孩子成绩好,学问好,要不是被耽搁了,早就上大学去了。”苗秀英仍旧不肯放弃。

宋书玉诧异地看着苗秀英:“奶奶,你怎么忽然这么急?就等一年而已。”

苗秀英怕被宋书玉看出来,咳了一声:“这……奶奶不是怕阿铮在乡下受苦吗?”

以前在下地干活说苦是真的苦,但现在在厂子里上班,已经轻松多了。而且就是让谢铮回城进厂,他也是要天天上班的,要是分去了比较累的岗位,还没他们服装厂上班轻松自在呢。

宋书玉觉得苗秀英今天有些奇怪。她仔细端详了一阵:“奶奶,您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苗秀英看得出来,宋书玉现在对谢铮没那个意思。她不想戳破了大家尴尬,也怕勾起孙女的心思,最后一发不可收拾。所以连忙否认:“没有的事,我就是突然想起了你谢爷爷,这人老了嘛,不就是希望儿孙在身边,一家子团团圆圆吗?”

这借口有些牵强,宋书玉见她不愿意说也没勉强:“奶奶,我知道了,有好机会我会留给阿铮的。现在阿铮还不能走,他得把两名技术员教会。而且过两个月,咱们要购买两台新的织布机,回头这事也得靠阿铮来学习教他们,你放心吧,我不会亏待阿铮的,等过年的时候我给他包个大红包。”

既然短时间内没法把谢铮弄走,苗秀英只能寄希望于孙女早点找个好归宿了。

“好,是奶奶多想了。你喜欢什么样的小伙子,你跟奶奶说,奶奶去帮你把把关。”

宋书玉有点郁闷,她才19岁,怎么就这么多人惦记着她的婚事呢。

“奶奶,这事我心里有数,您放心,过年之前,我一定给您领个孙女婿回来,您就别操心了。”宋书玉笑呵呵地安抚她。

自家孙女不是信口开河的人,一再这么说,莫非是有了合适的人选?

苗秀英欣喜不已:“书玉可是有了喜欢的人?”

喜欢的人倒谈不上,但合适的对象有一个。

宋书玉早规划好了,甚至连怎么搞定对方都有谱了。为了安苗秀英的心,她也不否认,笑呵呵地说:“奶奶您就高高兴兴地等着喝我的喜酒吧。”

“你这孩子,真不害臊,有了对象可一定要带回家让你妈和我看看,千万别自己定了。”苗秀英嘴上嗔怪,心底彻底地松了口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