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章(1 / 1)

这一千人中,大部分还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大多不到十五岁。十岁以上的林渊已经让他们做事去了。十岁以下的……林渊只能让他们去给自己的小伙伴继续扫盲。林渊现在非常想找找哪里有书院,然后带兵打过去,把所有读书人全部抓壮丁。但只是这么想一想。林渊并不想得罪读书人,有时候读书人的笔比刀子更狠,尤其是古人。和现代不同,现代大部分人接触的东西不仅仅源于书籍,还来源于网络,辩解的信息获取,让现代人接受五花八门的思想。而古人,大多数道理都来自于书本,书本会确立他们的三观,同时他们也会继承书中的思想。所以每当改朝换代,读书人总是跪的最晚的。忠君爱国,也是读书人接受的教育。只是不知道现在的读书人爱不爱元朝了。周福忽然说:“鄙人倒是有个想法。”林渊连忙说:“周会长道来。”周福笑道:“南菩萨既然缺读书人,何不发求贤令?”林渊眉头一皱:“朝廷那边……”红巾军现在慢慢成气候了,吸引了元军的大部分火力,但林渊还是不想现在就跟元军对上。周福:“南菩萨若信得过鄙人,此事便交由鄙人来办,必办得妥帖漂亮。”林渊看着周福,他不信他。周福也知道现在是表忠心的最佳时间,他连忙跪下:“鄙人乃行商,居无定所,父母兄弟一应早接到了高邮,鄙人以全家性命担保,此事必为南菩萨办好!”林渊这才发现,最近忙昏头了,竟然没看商人们的家属汇报。周福的老父老母和兄长全都在高邮,他最近还娶了高邮当地的妻子,妻子已经怀孕四个月了。“那就全交托给周会长了。”林渊上手把周福扶起来,满脸微笑,“此事若成,必有重赏。”周福松了口气。“还有一事。”林渊说道。周福连忙做礼:“南菩萨请讲。”林渊眼睛微眯:“我要知道蕲水的兵力。”周福恍然大悟:“绝不负大人所托。”如今的蕲水正被徐寿辉占领,徐寿辉在去年八月起义反元,占据了蕲水,自立为帝,国号天完,打得也是红巾军的大旗。林渊之所以注意他,原因在于等到至正十五年,徐寿辉的手里会多一员大将。那员大将的名字将永留史册----陈友谅。林渊思考的是,如果他派兵打下蕲水,陈友谅还会不会出现。不过他至今都没有做出决定。如果他不去管徐寿辉,那么他至少会知道陈友谅以后的动向。如果他管了,往好处想,陈友谅说不定就不会参加起义----林渊觉得这不太可能,陈友谅不是被逼的,他当过官,有家底,他是自己选择的道路。就算没有徐寿辉,徐寿辉的手下也没有倪文俊,陈友谅还是会起义,还是会成为割据一方的领袖。要么,他就得等到至正十五年,等到陈友谅在黄蓬起义。然后再在战场上杀了陈友谅。林渊让人把周福送走,自己坐在桌前喝茶。他有些心神不宁,自从知道徐寿辉起义之后,这种不宁的感觉就越发强烈。比起方国珍,刘福通,林渊更在意的就是陈友谅。陈友谅的军事直觉,对战争的敏锐度,都不是常人可比的,就连朱元璋赢他,也不得不说有几分运气的元素。而且他足够心狠,几乎没有弱点,林渊觉得自己有理由相信,如果要杀了家人才能谋夺大位,陈友谅的眼睛都不会眨一下,他是个天生的权欲生物,他渴望权力到了近乎病态的程度,所以他才是一个独夫,不能容许任何人质疑他反对他跟他的意见相左。林渊喝下一口茶。他只能等待,等三年以后陈友谅的名字横空出世。“我是不是过于紧张了?”林渊扶住自己的额头,自言自语。二两重新给林渊斟茶。他看着林渊头疼的样子,小声问:“少爷,您要不要去休息会儿?”林渊看向二两,他问二两:“二两,最近过得如何?”二两脸上有了笑容:“我现在跟爹娘住在一起,过得可好了。”二两还低头说:“我娘给我看了个媳妇。”林渊吓了一跳:“谈好了?”二两笑道:“您也认识,是小瑶。”小瑶也是林渊家的家生子,父母都是家仆,比起后买的仆人来说,家生子的地位高许多。所以在选择成亲对象的时候,大多数也会选择家生子。二两还跟林渊说:“我娘跟她娘都商量过了,等常熟这场仗完了,我们就成亲。”林渊呆愣愣地说:“恭喜。”二两傻笑着。林渊想了想:“我到时候就不去了。”二两松了口气,他也不敢请林渊去,不然到时候没人放得开手脚。林渊拍了拍二两的肩膀:“争取三年抱俩。”二两脸都红了。此时的常熟,蒋正的脸也红了,只是他可不是因为害羞。第61章 061常熟的城墙被攻破的前一个时辰, 蒋正叫人捆着安老四,带着自己的细软和家人准备跑路, 已经来不及向朝廷求援了, 他得活命, 却又不觉得自己被高邮的人抓住后会有什么好结果, 一家子花了一个时辰商量, 一个时辰收拾, 最后一个时辰才用来跑路,就连常熟最后的兵力, 都被蒋正召集到自己身边, 保护他离开常熟, 逃往湖州。这么多人,叫蒋正即便逃也逃得引人注目。已经冲进城内的陈柏松和朱元璋互看一眼。“驾!”两人几乎是同时策马, 身后的骑兵也跟着冲过去。谁拿下蒋正, 谁的功劳就更大。他们根本不用思考,身体就已经先行一步。“快走!”蒋正坐在马车上, 他几乎是声嘶力竭地冲着前面赶车的马夫大喊, 他的父母也在车上,两个老人倒显得格外冷静。蒋父说:“叫他们停下。”蒋正不敢置信地回头看向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是上一任同知, 也是如今蒋家的当家人,他有十二个儿子,最终却选择了蒋正这个姬妾生的儿子继承自己的位子,他以为这个儿子有野心, 有胆量,却万没料到,这样一个儿子做同知是够了,却做不了更高的位子。有野心不是错误。错误的是,他的智力不足以匹配他的野心。蒋父叹了口气:“跑不掉了,我们投降,现在献城,说不定还能保住蒋家。”蒋正:“爹!他们会杀了我的!他们一定会杀了我!”蒋父看着自己的儿子,这个儿子和自己长得很像,他终于说:“就算你我都死了,只要能保住蒋家的一丝血脉,就值得。”“和家族相比,我们的存亡,并不重要。”蒋父对车夫喊道,“停车。”车夫也很慌乱,也很害怕,但也只能停车----他并不会反抗主人的要求。蒋正扑过去保住蒋父的腿:“父亲!我不想死!”他涕泗横流,鼻涕糊了满脸,他从未这么狼狈过。蒋母这时候拉住了蒋父的手,冲他笑了笑:“难得跟你一起出来。”蒋父看了眼自己的老妻,自从年过三十以后,他就跟老妻相敬如宾,更爱年轻的美人,但如今生死存亡之际,陪在自己身边的却只有她,蒋父叹了口气:“是啊,许多年了。”蒋父拉着蒋母的手,一起走下了马车。蒋正趴在马车里痛哭。他的全身都在发抖。他能听见敌人的马蹄声。蒋正艰难的爬起来,双腿发抖的下车,站在父母身边,他是蒋家的儿子,他流的是蒋家的血,为了家族,他不应该吝啬自己的性命。“爹。”蒋正抓住老父的胳膊。蒋父:“儿啊,时也命也,强求不得。”他话音刚落,朱元璋和陈柏松已经带人冲了过来,两方人马对峙,却还没有打起来。陈柏松率先喊道:“蒋同知何在?!”蒋父拍了拍蒋正的胳膊,蒋正深吸一口气,他抬头看着马上的男人,用了此生最大的勇气开口说道:“我乃常熟同知蒋正!”旁边的朱元璋举起弩,射穿了蒋正的胸脯。看着那支箭飞射过来,蒋正根本动弹不得,他想要逃,但是脚就如同在地上生了根,他的眼睛睁大,呼吸急促,然后----他甚至没有感受到疼痛,低头就看见了自己胸口的箭,向后倒下去。此时朱元璋才对保护蒋家的士兵说:“缴械跪地不杀!”士兵们互相看看,直到有一人跪下,这才如风吹麦浪般跪了一地。只有蒋父和蒋母还站着。他们甚至没有去看倒下的蒋正哪怕一眼。“不知将军名讳。”蒋父拱手做礼。朱元璋牵着缰绳:“某乃南菩萨座下,朱元璋。”蒋父整理衣冠,和蒋母一起对着朱元璋与陈柏松缓缓拜服,行了一个大礼,他的头趴在地上,说道:“还请朱将军放蒋家其余人性命。”朱元璋冷笑:“若是蒋大人早些献城,我主还能留他一命,如今放了将家人,日后得放多少人?”蒋父没有抬头,声音颤抖地说:“还请大人放过稚子!”朱元璋和陈柏松互看一眼,陈柏松下令道:“将家人,无论老幼,就地格杀。”自始自终,蒋父都没有抬起头,他只能无声的流泪。一步走错,万劫不复。他们只看到了朝廷,却没有看到高邮,他们的野心最终把蒋家全毁了。他的耳边是族人的惨叫和求饶声。他的曾孙们还是懵懂稚子,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哭喊。地上染满了鲜血,蒋母冲蒋父说:“妹妹们都走了。”蒋正的妻室们被蒋母叫人围在老宅里杀了,只有两个怀孕的被她嘱咐别人带走,没有跟着他们一起逃。蒋父明白了她的意思,他忽然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蒋家没有死绝!他们还有血脉!蒋母笑着说:“我总骂你老不死,眼下看着真要死了,又有些舍不得。”蒋父:“这么多年,我对不起你。”蒋母朝他笑:“夫妻之间,哪有什么对得起对不起的,我出嫁前,我娘对我说:“你出嫁以后,与你夫君福祸相依,生死与共才是为人妻的本分。”,我们下去之后,我去见公公婆婆,也能说一句无愧于心了。”两个六十多的老人互看一眼,嘴角带笑,从容赴死。看着地上的尸体,朱元璋冲亲兵说:“这两个好好收敛。”亲兵应诺。他们要开始接手常熟了,士兵们都是有经验的,他们一部分人安抚百姓,举着铜锣宣布常熟已经是南菩萨的地方了,南菩萨不会为难百姓。另一部分人则冲进常熟大户人家的家里,这些大户人家有些龟缩在家里,有些已经带着些值钱的东西跑了,跑了好收拾,没跑的则是被士兵们请出来,除了随身的东西以外什么也不许带,他们的钱财会全部充公,除非他们立功。于是这些家产被“充公”的大户们开始互相攀咬,表示对方跟蒋正同沆瀣一气,鱼肉百姓。这些人全部被下了大狱,什么时候出来,就看什么时候林渊到常熟,腾出手来管他们了。大约是“南菩萨”的名声够大,加上百姓们发现这些兵们没有欺辱妇孺,也没有抢夺他们的财物,甚至还当着他们的面打开了常熟的粮仓,看着粮仓里的粮食,百姓们终于忍不住,跪地痛哭起来。他们中不少人的亲人家眷都是饿死的,没有撑过去年冬天。可明明有这么多粮食,这些粮食都是他们种出来的,自己种着粮,却吃不饱饭,这是个什么道理?陈柏松看着这些百姓,手里拿着水囊,灌了一口水以后才对朱元璋说:“比预想的容易。”朱元璋看着不远处被士兵们松开捆绑的安老四,笑道:“小人也有小人的用法。”陈柏松看了朱元璋一眼。他们俩虽然是同僚,但日常接触并不多,陈柏松甚至有意无意的提防着朱元璋。朱元璋自然也发现了,没有主动跟陈柏松套过近乎,两人竟意外的保持着一种平衡。打下常熟之后,他们暂时还不会撤走,这时候还需要强大的兵力去镇压常熟内的其余势力,不过李从戎和杨子安得带着他们的兵回去,毕竟现在高邮也离不开人。姜桂现在则是在泰州,管着泰州的事,挪不开身。至于常熟原本的兵,现在成了俘虏,陈柏松叫人在城外圈了一块地,像养猪狗牛羊一样把他们圈在里面,这些兵灰头土脸,也想过要冲出去,但是手无寸铁,武器都被收走了,倒也有胆子大的想趁夜杀了守卫的士兵逃出去,最终的结果是全都被斩杀,没有一个活命。死了几拨人之后,剩下人终于老实了许多。每天都会有人给他们送饭,虽然只是一些豆子,但为了活命,没人会嫌弃吃的。百姓们也被男女分开做登记,他们都会领到属于自己的小木牌----也就是身份证。百姓们发现,给他们镌刻木牌的“大人们”,很多都是不到他们腰高的小孩,这些“小大人”每天早早的就坐在屋子里照着纸上的文字刻着,刻半个时辰可以休息一盏茶的功夫,现在天气渐热,屋里也不需要炭火盆,他们手边都放着热水。这世上竟然还有这么小的官,这可把常熟的老百姓吓了一跳,不少人揉揉眼睛,还以为自己看错了,百姓的孩子也有差不多大小的,看着端坐在屋里的“小大人”,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向往的神情。坐在这么漂亮的屋子里,不会被风吹,也不会被日晒,他们还看到有人给小大人们送饭,都是有肉有菜的,香味飘出来,耳边全都是“咕咕”的肚皮叫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