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节(1 / 1)

他吃着,看着大家伙也有几个红了眼眶,感慨纷纷的。小周氏笑着说:“今天敞开了肚皮吃,不拘着大家,他爹,碗给我,我再给你盛一碗。郡哥儿,快吃。”王虎媳妇也道:“赶明儿用粮食换一些鸡回来,咱们重新养鸡吃蛋!”气氛一扫之前的颓唐,大家吃着新粮食,几乎有意气风发的感觉了。周郡还有一个喜事。那就是路拾开口说话了。路拾在吃完小半碗面疙瘩汤的时候,把碗一放,抬起头,突然长叹一口气,很悠长的声音,周郡笑着把他碗拿过来,问:“还吃吗?”这回路拾口齿清楚地说了句:“吃。”周郡还没反应过来,然后一愣,路拾小短腿站起来,举着手,“吃,吃!”好家伙。第一个字竟然是吃。他还以为会是哥哥,姐姐之类的词。这样的词路云和周娇没少教他,可没想到这家伙是个吃货。周郡给他又盛了小半碗,最后他吃的小肚子浑圆,摸着小肚子又悠悠长叹一声,“好、好吃。”这回连周娇也听到了。惊喜地抱住路拾,“哥哥,他终于开口说话了。”她急忙炫耀。这下没多久二十九个人都知道了,之后就一直逗着他,要他喊姐姐和哥哥。路拾傲娇地扭过头去,最后周娇灵机一动,带他回了屋,拿了饴糖块,“喊我姐姐,我就给你吃。”路拾一直能听懂话,就是不想说话,他又开始啊啊的伸手要,可是周娇就是不给,后来路拾急的喊:“哥哥,哥哥!”路云进来一瞧,乐了。周娇气得鼓鼓的,捏住路拾的小脸蛋,“快,喊姐姐。”路拾冷哼一声,就去伸手要路云抱,谁知道路云双手抱胸,也逗他:“你叫娇娇一声姐姐我就抱你。”路拾看看他又看看周娇,最好小嘴嘟嘟的,非常不甘心地喊了声:“街,结节……姐姐。”周娇听半天又教他学半天,他才喊了像样点,原来是不会说这个字,哥哥和吃倒是发音清楚。周娇把饴糖给他,惹得他又抱着周娇亲,亲的周娇一脸口水,姐姐的喊个不停。晚上他睡觉前不停地喊周郡哥哥哥,喊着喊着还咯咯笑起来,到后面也不知道是喊哥哥还是笑咯咯的,自己在那乐半天。讲真路拾突然开口说话,周郡一开始还怀疑他是不是也是穿越的,但是后来发现他真的就是一个小孩子,而且这个孩子说道聪明也聪明,但都是属于孩子气的那种灵巧和聪慧,一点都不逆天。毕竟古代也有天才,像那种三岁启蒙,七岁作诗十二岁秀才,十五岁中举的天才。那个传言中的西南节度使就是这样的人才。人家现在统领十万大军,驻守豫章,护卫整个江南,无人敢来进犯。但路拾有别人没有的运气,他的运气确实是真的好——比如那个时候雪化后走路滑,明明一样的路他走过去就没事,而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都会摔倒。还比如路拾的财运,要不是有路拾发现的兰花,他们现在的日子可没这么轻松。路拾这个小福星,自打有了粮食后又会说话后,更受欢迎了。每日做饭时候他就凑在厨房里,企图能吃到一点好吃的。别说做饭的几位妇女还真能抠出一点,比如烧小麦,小麦就直接放灶台里烤,烤的香香的给他吃。比如一些喂鸡的螺蛳,小周氏就会挑出一些螺肉来,放在锅边烤熟了,留给他和周妮吃。路拾不会说一些很复杂的词,一些发音也不准,但他会说话后就特别爱跟人聊天。周郡累得不和他说,他就凑着和周里正说。弄得周里正可稀罕他了,经常说他会是最有出息的。六月中下旬,近二亩地的棉花也成熟了,大家再次忙碌起来,种的棉花少,所以不到十天就全部搞定了。虽然人多地少,但是摘棉花依旧让周郡累得不轻。摘下来的棉花还要把棉籽去掉,这个就不需要他们动手了,留在家里的妇女们手巧细致,这活她们就做好了。棉花处理好后都放在赶紧的袋子里,大概有四袋棉花,不到一百斤。周里正的意思是不卖,留着分掉,各家做一些东西,留着自己用。棉花摘下来的时候,周郡和王寡妇就比别人家忙一些,因为棉花摘完后他们的地就空出来了。之前为了照顾他们,这近二亩地是大家一起开荒的,但是这地是分给他们的,所以地空出来就要补种水稻。周郡一个人哪能忙得过来,好在周里正家的人也帮忙,把他的田用犁耙犁了,引了水,前期的重活他们都帮着做了。最后插秧是周郡路云周娇三个人弯着腰插了一天半,才种上了水稻。就这样,周郡在忙完后也是睡了一天一夜才堪堪缓过劲来。更别提两个孩子了,周娇嘟囔着:“都说小孩没腰,可是我这腰真的好疼。”路云深以为然地点头,“累得很。”说罢他眼睛透着光,“哥哥,这回忙完了,我们去镇上吃顿好吃的,我想喝大骨头汤和肉包子。”路拾一听这话,立刻来劲了,“吃,吃,肉肉。”周娇也是一脸期待,周郡当然不会吝啬。水稻种上后,会有一段闲暇时间。这阵子大家的确很忙,特别是两个孩子,于是他道:“等我们把我买的青瓜种子种上,就去镇子上。”他之前种的大豆要里正他们一起帮忙种上了,但是大蒜和青菜还没来得及种上,也不知道现在还迟了没有。周里正他们家开辟了一个小菜园,他也学着样子和路云周娇一起开辟了一平米的地,他忙起来逗游路云和周娇打理。要是种青瓜,这一平米就不够用了,这两天正好多扩一点,青瓜种上,再把大蒜种上。他没种过,但是周娇说赵婶娘会种,她打听过,也会种。周郡想着大蒜应该不会多难种的,那个小二不也说了吗,这东西好种,但是种子贵,要废很多心思,种出来又要小心侍弄,产量也不是很高,许多人根本不知道,所以种的少。而且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就是个配菜,也卖不出什么价来。周郡却没想过卖,他是想自己吃。现在说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香料都有,可是他们却是买不起香料的。那些香料是按两卖的,一两就要几百文,压根不是他能吃得起东西。但是没有这些各种调料,菜什么都是水煮味一样。人活着为了一张嘴,他还是想过的好一点。现在能穿暖,以后能吃饱,吃饱后还想吃好,人之常情。接下来两三天他们就忙菜园子的事情,把青瓜种子种了下去,周大福媳妇全程技术指导,帮着种青瓜和搭架子。而大蒜种子他等着赵婶娘来帮忙。蒜种他买的就不多,蒜头加起来就手掌那么大小,挖的坑就十几个,和青菜种子一起,赵婶娘说要等种子先发出嫩芽,之后再移栽。这个出芽到能移栽日光好水源充足的情况要要二十五天左右。周郡就不着急了,路云和周娇一天能往他们的菜园子来三四次,时时看着呢。就连路拾,听到周郡说这里种的是好吃的,他还每日想尿尿在这里,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肥料。弄得周郡哭笑不得,可不敢让他的童子尿直接尿到菜园子里,这样的话恐怕这菜园里的菜都活不成了。路拾被训斥了还闷闷不乐呢。后来周郡大手一挥,告诉孩子们,“走,我们上镇子上。”该吃一顿好的了。路拾第一个裂开嘴,拍着手,“吃肉肉!哥哥好!”他蹦蹦的跑去挖坛子,坛子里的饴糖和盐巴早就空了,他把坛子拖着过来,“糖,满,装满。”好家伙,把它装满,真是大手笔。路拾的志向不小啊。他抱过路拾,问他:“可是我们没有这么多钱?”路拾一听这话,立刻爬进了床底,扣扣的抠出他藏得金珠。周郡真无奈,这小家伙鬼机灵鬼机灵的,竟然还记得他把金珠藏在床底下的泥土里。怪不得周娇和他说路拾这几日都在往床底下扒拉,问他,他就嘿嘿笑。想来是要用金珠买糖吃呢。周郡把他手里的一颗金珠拿过来,然后坛子又放到原位,想了想对他说:“这个不能拿去买糖,这个可以。”他拿出两个铜钱放在路拾手心,“明个你用这个买糖。”“这个,你不能随便拿哦。”他晃着手心里的金珠,“这是我们家保命用的,就和你的小水壶一样,是宝贝,不能随便动的。”路拾点点头,“不动,不动。藏好,藏好。那”他小手指指着床底,“不安全。”“那我们要藏哪呢?”路拾噔噔又跑到墙角的木架子上,这是周郡后来托王冬嵩做的架子,专门放一些他们的衣物的。他的小个子在架子的第二层格子下面,小手摸着隔板下的几个小坑,然后又跑过来拉周郡,“这,安全。”周郡一摸,发现那几个坑是因为木质受了些潮湿,木板缩进去一点,成了坑,周郡把金珠嵌进去还真能藏得住。周郡:……周娇和路云也跑过来看热闹,后来周郡还是没有把金珠藏在这里。他决心再找个好地方藏。周郡架子旁边看到了他们养的还剩下两盆半死不活的兰花,花叶都枯萎了,但是花根还有活力,但估计不出十天,就全部要枯死了。周郡想不出办法把它救活,有点怀疑是因为夏天到了,所以……路云道:“哥哥,我们把它还种到地里,说不定能活。”死马当活马医。看着还有一点时间,两人抱着花盆去了他们之前的荒地,地里面种上了水稻,田埂上又不能随便挖坑。周郡想了想把它种在了菜园子里,靠着墙根,跟青瓜种在一起。只剩下这两株兰草了,要是真的死了,好可惜。第68章 分家天气热起来,镇子上的一条街也热闹起来。周郡这回把几个孩子都带上了,借用了周里正家的板车,推着周娇和路拾。路拾一路上叽叽喳喳的,眼珠儿转个不停,一会儿指着地上的草问能吃吗,一会儿指着天上的云彩说像糖,一会儿又说要去山上和周明哥哥玩。这时节山上有野果,经常有半大小子去摘野果,这是他们乡下孩子难得的零嘴。而且周明和周林发现了板栗树,已经开花了。他们说等到再过两个三个月就能吃到板栗了。路拾板车上坐的无聊,就迈着小短腿下来走,周郡嫌他碍事,他却仰着小脸,“哥哥,你说过我勤快才能长高,我在勤快地走路。”“哥哥,为什么这里是绿色的?”“那是秧苗,秧苗是绿色。”“为什么秧苗是绿色。”“你为什么叫路拾?”周郡反问,“因为哥哥给你起名叫路拾,而它就叫秧苗,秧苗就是绿色的。”这样简单粗暴的解释,让路拾愣了一下,但是没多久他又指着那花问为什么是红的?路拾会说话后,语言功能一下子就突飞猛进,一开始是简单的词,后来简短的句子,他真的又让周郡怀疑他是不是被穿越了。可是当他问出那十万个为什么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后,比如为什么他拉屎会臭,为什么他不能飞,为什么晚上要睡觉,为什么不能出去玩,为什么天会黑,太阳会出来就又亮了,太阳下山后躲到哪里去了,月亮为什么没有太阳亮,月亮为什么可以晚上出来玩等等一系列问题后。周郡就彻底打消了对他的怀疑,毕竟他相信要是和他一样穿越的应该不会问这样的问题。有时候周郡还真希望他是穿越来的,这样还真能好商量一点,共同发家致富。然而他注定失望了。路拾停了一会儿后又喋喋不休的问起来,这回周郡直接把他抱起来放在了板车上,“我们来玩木头人不说话的游戏。”路拾乐呵呵的拍着小手,“好啊好啊。”周郡感慨终于能消停一会儿了。路拾很有胜负欲的,他憋得紧了,左看右看周娇和路云都不说话,然后他灵机一动就做了个鬼脸,把周娇扑哧一声逗笑了,然后他叫道:“姐姐输了。”然后他就一直缠着周娇说话,又开始问那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到了镇子上,他们先找了馄钝面摊,一人吃了一碗鸡蛋面,之后就去买粗盐和饴糖。从这些铺子出来,周郡又去布料店扯了三尺布,和买了两斤碎布头。他们去年的单衣穿上了,但是今年夏衣没有。小孩子们长得都快,个头窜了一窜,该做新衣服了。周娇自己会缝制小衣服和小袜子之类的,她努力学的很好。他们一到开春天气转暖后就全部换上了草鞋。反正草鞋不用花钱买,只要拔草编就行,三天可以换一双。只是废手费劲费时间而已。路云自己都能编上几双。要他说他最喜欢春夏秋了,不受冻冻不死,山上地里都有吃的,比冬天好过多了。去年冻伤的后脚跟开春发痒,手上的冻疮也是。但是谁家不是这样,哥哥的脸上还有一些冻疮呢。赵雍哥给他用了那个草药,一点用处也没有。哥哥说以后有钱了就给他们专门去买冻疮膏,现在只能这样。到了天气暖和后,这一切都好了。反正路云和周娇宣布他们最喜欢春天和秋天。夏天热的很,不过不用穿很多衣服,说到衣服,周娇就说赵婶娘的织布机好像坏了,这几天她都没有织布。然后又提到赵雍姐姐,周娇说刚才好像看到那个姐姐了。周郡就问在哪看到的,周娇说好像看到那个姐姐在和人争吵推推嚷嚷的,她一晃神就不见了。周郡没咋在意说可能看错了吧。周娇嗯了一声。几人收拾收拾就回去村了。在回去的路上,周娇问:““哥哥,我们什么时候分开呀?”“对啊。”路云也凑过来问,不知道想到什么还咽了咽口水,“分开后,我们就可以吃肉了。我好想吃肉。”自从那些死鸡吃完后,他再也没有尝过一块肉了,难受的很。而且鸡蛋也很久没吃了,今天吃到鸡蛋面,怀里还揣着四个鸡蛋回去,他很满足。但还是想以后都能吃到这些东西。周郡也说不准,不过估摸着就这几天,周里正早就放出风声了,大家基本上也默认要分了。粮食和棉花收成算出来了,大概每人分一点,就是不知道按照什么标准分。如果按照出力来说,他分的就很少了,按照人头来分,他家是占便宜的。毕竟一个人干活,四张嘴吃。周郡也没有去打听,他等着安排就好。分的粮食多是好事,就算少一点,他们也饿不着。毕竟他手里还有十三两银子外加小金珠,心里并不慌。他想的是单独要支个灶台,单独开火后,他每日要花在做饭上的时间就多了起来,这点不太划算。但路云不会做饭,周娇还太小,这就难办了。他要忙的事情太多了,地里的活菜园里的活,山上找东西的活,还有他自己要练字读书,照顾路拾,给孩子们启蒙等零零散散的事情多而繁杂,分散了他不少的精力。而且他虽然会做饭,但那是现代社会一些食材调料菜谱都很丰富的情况下,如今这巧妇难无米之炊,自己这饭也不好做。他把目光投向路云和周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俩够懂事的了,他暂时还不能这么使用童工。算了,先不想那么多了,走一步算一步。回到家,几人把板车还给了周大福,然后就又吃了一顿美味的大锅饭。吃完后周里正让大伙儿围成一个圈。又要开会了。周里正也没什么开场白,简明扼要地说:“趁着大家伙这几日都有空,我们把粮食和棉花分一分。那边厨房的东西暂时先不动,在最后一间是王铁牛的房间,靠着他的房间再起一间房,做个厨房。而我这边靠着我的屋子再起半间,做我周家的厨房。”他说完看了一圈,“大家以后分开吃,一个厨房是不够的。我家这半间,自己建;王家那边大伙帮帮忙。以后有两间半的厨房,做饭差个空也能周转的开,当然有自己想要再建厨房的我也不反对。这边的地都是我们的,”他指了指十几间房的前前后后的这一些空地,“够我们建造的,郑村长也说这一片地是我们的宅基地。以后如果各家想盖房,成亲嫁女的,还可以往旧祠堂那边扩一点。”别看下营村很穷,良田和旱地不多,但是荒地却还不少,宅基地是够用的。他们后山还有一片空地呢,只不过那片地比分给他们的荒地更难开垦,光是那些地底下埋着的大石头都很难清理掉。周里正规划的还挺不错,但是以他们现在的实力,娶媳妇嫁女儿是别想了,盖房子也是别想了。还是分粮食实在,于是乎王虎媳妇就提了,“俺们能分多少粮食?”这比未来的画饼实在,所有人都目光炯炯地盯着周里正,周里正也不拖延,开始给他们算账:“小麦总收成是一千五百八十七近,扣除之后要留种和提前还给衙门的三百七十三斤,我们还剩一千二百十四斤,这几日我们又吃了四十六斤,还剩下1168斤。我们一共有二十九口人,按照口粮分对于有些人不太公平。有些孩子年纪小,出力少,所以就少分点,比如路拾和周娇,这两个孩子就分一点点,而像周妮和二妞路云这样的情况就分大人的一半,大家有意见吗?”众人摇头。这样做很公平的,而且周娇周妮这几个小妮子别看人小,但是很勤快,在家里看家喂鸡割草烧锅这样的事情都做的。路云和王二妞大一点,忙的时候也跟着大人下地干活,孩子们的劳作大人们都看在眼里的。王寡妇道:“对,这样分,我没意见。我听大家的。”她想算清楚每人能分多少,可是在心里算了半天也不知道她能分多少。什么一半两半的。周里正让周立算算每家该分多少,周郡心里已经有数了。他们家大概能分到110斤左右的小麦。应该是周家和王满家分的最多,不过他们出力最多,也没什么不平衡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