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8章(1 / 2)

第138章

甭管怎么说,猪崽总算是有着落了。

这对于整个老魏家上下而言,都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儿。只是因为眼下才刚说定了,别说离真正嫁出去了,便是离定亲也还有一段时日。

杨冬燕格外不放心小杨氏,再说她还有冬哥儿要照顾。本来倒是可以让方氏代为操持的,可方氏如今肚子都挺得老高了。

实在是没了法子,杨冬燕只能亲自上阵。

备嫁一事倒不是很着急,眼下得先将定亲的日子给确定下来。尽管本朝对于婚嫁方面的长幼有序不是特别在意,但一般没啥例外的话,还是应该让大的先成亲,再轮到后头弟妹的。

永平王府的二房是个特例,刘侾混世魔王的名号太响当当了,直接导致门当户对的不愿意将姑娘嫁过去。其实当闺女的挺愿意的,毕竟刘侾脸好看,就是爹娘不乐意。偏巧又摊上了安平王府急着让世子成亲,这才导致了刘韵越过她哥先嫁出去了。

不过不用着急,再过段时间,刘侾也该嫁出去了。

尚公主不就相当于是将自己嫁出去了?

撇开那边不提,正常情况下,还是应该让兄姐在前的。好在两者并不冲突,大不了一起准备着,到时候窝头娶了贤妻入门,自家还能送猪出拦。

多美好呢!

抱着这般想法,杨冬燕可来劲儿的跟卢家商量起了定亲的日子。两边都是不差钱的主儿,同时也不像皇室、世家那般讲究礼节。反正一番折腾后,日子就定下来了,在今年中秋前夕。

其实要杨冬燕说,那是越早越好。

可今年适合嫁娶的日子不多,就算定亲没成亲那般讲究,那也不能选个诸事不宜的日子呢!再算上跟二人的八字都要合,几乎所有的好日子都在后半年,中秋前两天这个日子,已经算是最早的了。

确定日子后,由杨冬燕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家里人。

要怎么说呢?

反正大家看起来都不是很高兴的样子。

包括猪崽也是。

“干脆别定亲了,我到时候直接嫁出……哎哟!”

窝头怜悯的看着他的猪妹,不明白妹子的头为啥那么铁,明知道这话说出来会挨揍,咋就非要说出口呢?

唯一高兴的就是方氏了。

“中秋好啊!到时候我肯定出月子了,还能帮着操持呢!”方氏喜滋滋的算着日子,她的预产期在六月里,哪怕略晚一些,再算上坐月子的时候,那也肯定赶得上。

不然,要是再提前一些,她不得错过猪崽的大日子?那多遗憾呢。

猪崽的情况是跟她两个妹子不同的,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魏家只有窝头和猪崽这俩孩子。搁在一般人家里,堂兄妹的感情未必那么好的,甚至亲兄妹之间都不一定。

像永平王府,刘侾和刘韵这对兄妹关系就挺疏远的,其实他俩年岁差距不大的,只是小时候没养在一起,长大了性子又不和,实在是玩不到一块儿去。

亲兄妹尚且如此,很多人家哪怕是不曾分家的,堂兄妹之间的感情都很单薄。

老魏家哟,完全是因为人少。

看后来,家里人越来越多了,感情却不一定能跟得上。猪小妹倒也罢了,起码猪崽愿意带着妹妹玩。当然,这里头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窝头要读书,对于猪崽来说,猪小妹同样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唯一的玩伴。

等再后来,小小妹出生了。

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这孩子的命算好的还是算不好。按理说,前头那仨多少都是吃过一些苦头的,包括猪小妹都是生在乡下村子里的,尽管她已经记不得了。唯独小小妹,自打出生后就没吃过半点儿苦头,等记事时,自家更是来到了南陵郡,搬进了五进的大宅院里。

可同样的,她也是唯一一个由奶嬷嬷照顾长大的孩子,前头是因为家里忙,后来却是因为小杨氏怀孕了。再就是,连生仨闺女,就算众人嘴上不说,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失望的。当然不会迁怒到孩子身上,但说真的,三姐妹里头最受宠的永远都是猪崽。

猪崽是二房第一个孩子,也是家里第一个女孩子。

兴许在外人看来,这孩子毛病挺多的,贪吃爱玩,一直都没个定性。但这就是受宠的表现啊!

熊孩子之所以熊,除了极有可能拥有一对熊父母外,更有可能是因为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不然,真以为这年头还会有姑娘家嫁不出去的?从来只有男子打光棍的,断没有女孩子嫁不出去的道理。可为了猪崽的亲事,全家差点儿集体扎脖,如今她终于定下来了,别说她爹她娘她奶了,便是方氏这个当大伯娘的,都不愿意错过这般重要的日子。

好在,定在中秋前夕的话,甭管怎样都赶得上的。

方氏放下心来,开始盘算着猪崽备嫁一事。

本朝很多方面跟前朝是有所不同的,毕竟你都将人家推翻了,那必须做出一些表态来。然而,这些不同多数是在大面上的,像涉及到男婚女嫁一事的,习俗还是老的那一套。

譬如,婚前一天的铺房,以及晒嫁妆。

当然像习俗之类的,又不是律法,本就是可自愿遵守的。倘若女子没嫁妆,婚礼也照样能办,只是可想而知会在众多宾客跟前丢了脸面,尤其是在夫家亲戚这边折了面子,甚至极有可能被妯娌看不起。

一切都是为了面子嘛!

有些不在意的自然不会放在心上,比起面子,捏在手里的钱财才是最要紧的。但也有宁可每日吃糠喝稀,也要置办一份厚厚的嫁妆,让闺女风光出嫁的。

两类人都有,而魏家显然是属于后者的。

嫁妆这玩意儿吧,搁在南陵郡的高门大户里,那是自打姑娘出生后就开始置办的。那本来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置办出来的,很多都是每年添置一些,到了出嫁时,不就备好了?

可老魏家……

得了,别说嫁妆了,那是连打嫁奁用的木头都得现买,啥都没有啊!

魏大牛和二牛又有的忙了,所幸他们一直都在忙活。

自打去年从老家回来后,魏家哥俩就带着一群人忙开了。毕竟家里的事情不用他们操心,家外嘛,像窝头的前程、亲事什么的,他们想操心都没那份能耐。因此,这俩索性就将不用管和管不了的事情都撇开,一心一意的将先前成功的模式在南陵郡复刻出来。

就是做食材生意。

当初还在济康郡省城时,魏家哥俩就是做这些事儿的。其实最初是做牲口买卖的,只是后来从县城到了省城后,发现省城的牲口买卖竞争压力太大了,这才退而求其次,变成了食材买卖。

包括之后在省城郊外置办的庄子,上头种了粮食蔬果,也养了鸡鸭鹅牛羊猪等等,其实都蛮成功的,起码是将摊子都铺开了,但凡能够保证货源没问题,接下来做大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

计划赶不上变化啊!

谁能想到窝头考上了举人后居然还能考上进士,哪怕考上了进士,其实每一届的进士、同进士里面,起码有九成是外放的,能够留在南陵郡的少之又少。

这兜兜转转的,魏家哥俩只能硬着头皮在南陵郡讨生活。

创业初期有多艰难?呃,其实也没那么难。

一则,他们已经做过一次了。二则,南陵郡各个生意的竞争虽然大,但因为郡城更大人口更多,其实真算压力的话,还不如在济康郡大呢!

还有最重要的是……

永平王府啊!!

甭管顶尖的勋贵圈子怎么认为现任永平郡王不如他老子,又道永平王府一代不如一代,如今更是连兵权都被收走了巴拉巴拉巴拉……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怎么着人家也是堂堂王府。糊弄不了勋贵圈子的人,那还能糊弄不了普通商家?

魏家哥俩打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将生意往勋贵那头做,他们的目标客户群一直都是小食肆、小酒馆!

大的酒楼都是有固定进货商的,甚至很多都是自家就有货源的。像跟猪崽说亲的卢家,就有若干的大庄子,卢家酒楼使用的食材皆来源于自家庄子。

可那些小食肆、小酒馆呢?

人家很多都是夫妻店、父子店,更多的则是全家一起上阵的。像这种小店,倒不会出现在南陵郡的东西坊市,一般都是在街头巷尾的。很多都是前面店铺后头住家,典型的手停口停,根本就没有余力去折腾货源的事儿。

那些人绝大多数都是赶早去菜市场买食材的,有时候为了省几个钱,还会特地去郊外村子里收些食材。但也不敢收得太多,怕放坏了亏本,也不能收得太少,不然跑一趟可不容易。

魏家哥俩盯上的就是这些人。

他们本来是想完全复刻当初在南陵郡的经营模式,即自家买个庄子,雇人耕种养殖送货。但这一招如今不灵光了,不会别的,单就是钱财不凑手。

南陵郡的物价要比济康郡高出很多,像平日里的柴米油盐尚且还在可控范围内,但田庄铺子之类的,却不在此列了。

东西坊市的铺子贵到吓死人,就算是其他街面上的也不便宜,往往一间狭小的铺子都要几百两银子。当然,这点儿钱他们还是出得了的,可庄子呢?

庄子论单价肯定跟铺子没法比的,可人家不散卖,况且散卖有个鬼用啊?他们要那一两亩地压根就派不

上用处。

而一百亩的良田价格却比济康郡贵了七八倍……

田是好田,比济康郡好多了,贵也是真他娘的贵啊!

更可怕的是,一百亩的农庄几乎没有的,要买就是三百亩起步的,更多的是连带山头河川一起打包买下来的,还包括了佃农……

魏家哥俩都没跟杨冬燕逼逼这个,果断的就放弃了。

他俩知道,这要是真的跟老娘提了,但凡永平王府出手,就能轻而易举的买下几百亩良田的庄子。可那样,还有什么意思呢?他俩折腾那么多,结果还是靠别人?那不如趁早别折腾了。

好在,办法还是有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