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5、第065章(1 / 2)

第065章

是不是做梦,等到放榜那天就知道了。

院试放榜还是很快的,像去年就是六月底考试,到七月十日。当然,今年的情况也差不多。

不过,因为八月里要考乡试的缘故,今年有不少人考完院试后并未立刻离开,都梦想着自己能高中,之后就能顺势参加今年的乡试了。倘若能再顺利的通过乡试,就能立马赶往国都,参加来年二月里的会试……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才是始终激烈着万千学子悬梁苦读的真正目标。

当然,梦想归梦想,正常来说,像这种一气考上去的,百年都不一定能出一个。

倒是因为今年八月里的乡试,省城这边显得格外得热闹,尤其是贡院附近的街面上,几乎处处都能看到书生打扮的人来往。或是呼朋唤友的在茶馆里高谈阔论,或是激情盎然的说着要如何忠君报国。

好在,因为窝头年岁太小了,哪怕他那些同窗都不会来找他喝茶。加之他又不住在客栈里,除了考完那天去饭馆里吃了一顿好的,之后就老老实实的待在屋里备考。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嘛!

再说了,院试跟乡试本就是不同的,窝头埋头翻看着他奶先前拿给他的厚书,看完了前面关于院试的内容,就开始看后头关于乡试的套路了。

因为年岁尚幼的缘故,窝头其实不太懂这些书的珍贵之处。要知道,像省城这边,尽管经史子集都有,但像如此直接总结考试套路的书籍,却是闻所未闻的。

即便真有类似的,那也是独属于世家大族的不传之秘。外人轻易不能翻阅,毕竟这是世家大族立足于世的最大资本。

窝头忙得很,杨冬燕和方氏也没闲着。

讲道理,杨冬燕就算对自家孙子再怎么看重,觉得这娃儿哪哪儿都好,那也不至于会盲目到认为窝头一口气考过院试和乡试,直接奔赴国都继续后面的会试。

杨冬燕盘算着,最好的情况无非就是这次能够顺利的通过院试,成为一位年轻的秀才公。

她先前跟窝头的先生打听过了,只要能考上秀才,就可以去县学或者府学进修了。县学是最简单的,但凡有秀才功名,百分百的入学

,学费几乎全免。如果是府学的话,则需要一个入学考试,一等秀才免考,所有一切费用皆免,还有一定的补贴。

当然,除了这两处之外,省城这边也类似的官学,除非是富贵人家,一般入学的门槛就是秀才。

换言之,一旦拥有了秀才功名,接下来无论是想在府城还是省城继续进学都会变得相当容易。

杨冬燕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且不提大牛二牛的买卖如何,只要窝头能够考上秀才,她就打定主意要留在省城。哪怕上不了最好的官学,也可以退而求其次,横竖都比小县城里的私塾要好。这一点,她也是得了窝头先生的提醒的,先生人很好,直言那些官学里有不少举人,无论从哪方面而言,都要好过于普通秀才开办的私塾。

也因此,就在窝头忙着最后的复习时,杨冬燕将整个省城大大小小的牙行都跑了个遍,一门心思寻摸个合适的宅院。

这个时候,她就很想念她上辈子的王府大管家。

哪怕不是大管家也成啊,随便来个小管事,再不济后院的管事嬷嬷也成呢。但凡有个靠谱的下人,也不用她成天跑东跑西的,还是顶着个老大的太阳,都把她晒黑了。

置办房舍这种事儿,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倘若有人脉的话,只需要放出话去,将自己的要求详细的说了,自然有人准备好一切送到跟前来。可反之,就得碰运气了。

很显然,杨冬燕的运气并不怎么样,跑了十来天,看了不少的宅院,不是太好就是太差。

有些房舍不是她买不起,而是买下来就太高调了。老魏家如今只能说是普通人家,乡下出身,做的也是跟乡下地头脱不了关系的牲口买卖。在这种情况下,置办个省城的四进五进带园子的大宅院……

您觉得合适吗?

这压根就不是钱的问题好嘛!

再说了,她也没那么多钱。

老魏家自个儿挣下的家当,再算上这些年来刘家兄弟供的银钱,杂七杂八的算在一起,老魏家的家当大概在千两银子以上。但这个不是现银,是算上了乡下地头的田地,以及县城里的铺面和房舍的,算现银的话,大概也就五百多两。

五百多两银子搁在小县城里

可就太了不得了,放在省城却屁都不是。

稍微好一些的三进院子就差不多要这个价格了,如果还要算上地段环境等等,只怕这些钱还不够。

可要是去买二进院子,买倒是买的起,小也能接受,但地段却是太差了。

道理很简单,地段好的地方多半都是富裕人家,二进院子不够住啊!如今很少有分家单过的,谁家都起码是七八口人,到十几口的。这还没算上伺候的人,所以一般稍微好点儿的地段,多半都是三进以上的宅院。

买房难啊!

只凭双腿丈量省城四处跑着看房子的杨冬燕,觉得自己太难了。搁在上辈子……

唉,别提了。

比起忙疯了都没忙出个结果来的杨冬燕,方氏倒是淡定得很。

其实相对来说,她如今是松快了很多的。

在哪里做家务不是做呢?最早以前,他们还住在乡下地头的时候,她不光要忙活屋前屋后的那些事儿,还得喂鸡,伺候小菜园子。等后来搬到了县城里,起码这两样活儿是没了,至于生火做饭啥的,倒是差不多。

可这会儿,来了省城后,家里就三人了。儿子成天窝在屋子里,婆婆就跟屁股长了钉子似的,见天的往外跑。

哪怕还是要洗衣做饭,照顾连自己算在内的三人,可要轻松太多了!

方氏是知道杨冬燕打算搬到省城来的,她乐意啊!

对方氏而言,再没有什么比儿子的前程来得更重要了。至于她男人的买卖,先不说牲口买卖也可以搬到省城来做,就算搬不出来,大不了她在省城照顾儿子,让大牛继续待在县城里。

美滋滋~

人忙起来,时间就过得特别快。

转眼就到了放榜的日子。

还是跟去年一样,到了日子后,大清早的就有人等候在贡院门口,等着放榜。

杨冬燕他们还是去晚了一些,主要是觉得没必要,横竖榜单肯定是早就写好的,早去晚去有啥差别呢?就算大半夜的不睡觉,彻底守候在贡院门口,人家也不会因为你来得早,而在榜单上多添个名字的。

也因此,等老魏家三人赶到时,大老远的就已经看到大红榜单立在了贡院门口。

大红的榜单上用漆黑的墨汁写了数百个名字,密密麻麻

的挤在一块,最前为籍贯,中间是姓名,最后则是考试时拿到的座位号。

一切都跟去年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只有榜单上的名字。

因为来得晚了,哪怕榜单跟前还是有一些人仰着头认真看榜,但总得来说,还不算太挤。反正老魏家三人是很容易就冲到了榜单跟前。

杨冬燕是速度最快的那个,一下子就叫她挤开了两边的瘦弱书生,径直到了榜单下面,仰着头开始看……

不认识字。

“窝头!窝头你来看,快看这上头有没有你!”

被杨冬燕挤开的几个书生一脸的无语,心说你都不认识字你凑啥热闹呢?好在,这些人一方面是有书生包袱,另一方面也是记挂着自己是否在榜,倒是没跟这个乡下老婆子一般见识。

窝头就很自知之明,他直接就走到了榜尾,从最后往前面看。

这个办法就很好,大概也就半炷香的时间吧,窝头就高兴的大喊他奶:“奶!这个就是我!我考上了!我是秀才了,你就是秀才的奶!”

杨冬燕忙推开她身旁的方氏,大步流星的走到了窝头身畔,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

还是不认识。

好在,窝头大声的念了出来:“良松县,魏承嗣。”后面还有号房的编号,这是为了防止同个籍贯出了姓名一样的人。

尽管窝头记得他们县里来省城考试的人里头,没有跟他同名同姓的,但他还是慎重的对了一下号房的编号,确认过没问题过,他立马扭头提了要求:“奶!我要吃烤鸡,一整个的大烤鸡,今个儿就吃!”

“吃!没问题,吃吃。”杨冬燕摸了摸窝头的小脑袋,“只给你吃,不给猪崽吃。”

呃……

不提还好,这都提到了,窝头还是挺想念他家胖妹妹的。以前哪怕因为要上学的缘故,他都是早出晚归的,可起码每天早晚都能碰上,每天猪崽都会在门口等着他放学回家,还跟他一起吃晚饭。

“奶,我怪想念猪妹呢。”

“没事儿,回头我就让人带口信回去,让他们一道儿上省城来。”杨冬燕都盘算好了,只要窝头能考上秀才,就一定能在省城里寻个不错的书院念着。既如此,其他人还待在县城里干嘛?

三只小猪都过来

,还有那只老母猪。

祖孙俩之间的气氛就特别好,各种畅想未来的那种。倒是方氏,刚才被杨冬燕推了个一个踉跄,稳住了身形后,默默的走到了一边,眼见这俩越说越来劲儿,忍不住劝道:“你俩倒是退出来一点儿再说啊,别人还要看榜单呢,别堵在那儿啊!”

也对。

杨冬燕很快就接受了这个建议,拽着窝头退了出来。

殊不知,他们方才的话已经被很多人听到了,有羡慕的,也有嫉妒的,更有忿忿不平的。

有个年岁看起来比杨冬燕还大的书生,这会儿就是泪流满脸的仰头看着天,质问老天爷为何这么不公平,他都如此努力了,为何还不让他高中。

杨冬燕瞥了他一眼,很快就挪开了眼。

都那么大年纪了,考上了又咋样?连她都知道院试只是科举的第一步,考个院试都那么费劲儿,后头的乡试、会试、殿试呢?哪怕都过了,待到谋缺之时,吏部也是要看年纪的。

太年轻的,会放到一些清水衙门先历练一下,譬如杨冬燕上辈子的倒霉儿子刘诰。可若是年岁太大的,多半是谋不到官职的,怕的就是放了官,都未必能当满三年任期,中途翘辫子的话,吏部

又要派人再去,麻烦得很。

见多识广就是好的,杨冬燕觉得自己比别人看得清楚太多了,只是没啥用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