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明末从辽东问鼎小说> 第一百三十六章 捉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六章 捉生(1 / 2)

中军掌号笛亲兵吹起唢呐,各营主将、军需官、总军法官、总思政官纷纷前往中军营帐听令。刘戎的中军营帐也十分简陋,但比一般帐篷大些,众人进来后,还是略有些挤,营帐外面的唢呐一直吹到各官到齐才停止。

刘戎高坐在上面,发出第一支令箭:“步队第一部千总王安年,步队第一部出伏路军八十,每面二十人。”

王安年大声答应,上来接了。

“夜不收把总黄金祥,每面夜不收远哨五人。”

黄金祥也上来接了令箭。

刘戎继续对众将道:“今日夜令为‘河东斩奴’,夜间每司保留一杀手旗队着甲,凡营门营墙,无令牌一律不得出入,违者即刻斩首!”

“急事出门者,到中军领令牌,中军值夜官为叶飞阳。夜间凡有人入营墙十步之内,不听喝阻者,即行用箭射之。言行怪异或体格强壮之人,可以火枪打杀!”

“若遇夜袭,各营各守信地,不得喧哗乱走,其他皆依条例执行。”

“中军天黑前分发最新情报,明日饭前各旗队完成简报,卯时三刻开始做饭,辰时出发,以最快速度越过辽阳左近,赶往王大人屯附近扎营!”

“前方就是战场,各位同仁努力!”

“是,大人!”

……

广袤的辽东大地上,一队骑士正在纵马狂奔,他们个个穿着厚厚的皮袄,头上戴着毡帽,连脚脖处都用羊羔皮扎了厚厚的一层绑腿儿,行装打扮好似走南闯北的镖客一般。

这队人披着夕阳,沿着官道一路往北疾行,直到看见前面地平线上一点点张皇的人影,这才齐齐勒马分散转到了两边的小丘后面。

他们藏好马,趴在矮丘上往前面看着,其中一个年轻人扶了一下自己的毡帽,对着身边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轻声道:“李头儿,好像是老百姓。”

原来,这大汉名叫李桦,乃是大新堡夜不收的一个小队长。他不久前得到黄金祥下的命令,令他们小队前出到长宁堡附近,侦查敌情。

若有可能,以抓到建奴舌头为善。

一行人马不停蹄,在距离长宁堡还有三五里距离时,便发现了这伙百姓。

李桦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片越来越大的黑点,沉声道:“看清楚后面有没有建奴跟着,再拉住一个百姓问问情况。”

“哎。”

不到一刻钟之后,一大群老百姓扶老携幼慌慌张张地走了过来。

那年轻夜不收赶忙跑下小丘,拽住一个老农的衣袖道:“老丈,小子我正要过去收皮货,怎么看着大家都往这边跑了?前面是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那老农一脸焦急想要甩开他,却发现这年轻人力气奇大,只得耐着性子道:“建奴来了,正在不远的长定堡抢掠呢!小伙子快跑吧,慢些命都没有了!”

“啊?可我的货……老丈,过来了多少建奴?”

“少说得有十个八个。”

“你们这么多人,让十个八个建奴撵着跑?”

老农看白痴一样看着年轻人:“建奴凶残成性,有甲有刀,哪怕就是一个,哪个去挡?再说,你晓得后面还有没有更多的建奴?”

说完,老农愤愤地甩开年轻人的大手,背着包裹小跑着又去赶前面的人去了。

年轻人随即又爬回了小丘。

“吕东,什么情况?”李桦和其他几人都小心地围了过来。

名叫吕东的年轻夜不收回答道:“建奴真的来了,现在就在长宁堡更北边的长定堡抢掠。”

李桦将上次辽阳之行绘制定稿的河东地图拿出来匆匆一瞥,果然距离长宁堡北边十里不到,还有一个名叫长定的小堡。

“长定堡还在辽阳以南,不可能出现大股的建奴。”

吕东也点头道:“按那老农所说,也就是十个八个。”

李桦将地图折起收在怀里,道:“过去看看,务必捉个舌头回去。”

……

辽东正月的夜里,滴水成冰。

李桦十个人隐隐成扇形伏在一片白桦林子里面,在他们前面五十米处则是两堆炽热的篝火,八个建奴正围坐在火堆旁大声谈笑着。

这些建奴喝着酒,烤着肉,个个怀里搂着一个衣衫不整的大明女子。

浓烈的烧酒和炽热的篝火将他们的脸烤的通红,有几个甚至感到燥热,将头顶的毡帽取下,露出脑后一小撮细长的金钱鼠尾辫。

在他们一边,则松松垮垮地堆放着各式各样的兵器。再不远处,则拴着十来匹马,马上大包小包的挂满了建奴抢掠而来的东西。

吕东望着篝火另一边几个全身吃洛,身形扭曲的尸体,禁不住眼里冒火。他偏头往身边的李桦看去,只见李桦仍伏在厚厚的枯叶下面,只露出一双冰冷的眼睛,一动不动。

李桦方才眼睁睁地看着建奴羞辱过那些明国女子,而又将她们杀害,却仍然没有下达突袭的讯号。

这并非是因为他冷血无情,而是这几个建奴实在是扎手!

从这几个建奴手上拿的头盔管缨,以及他们身上穿的盔甲来看,这八个建奴竟全是黄把总之前说过的马甲!

其中有七人身上都是钉着铜钉的棉甲,那棉甲与明军不同,都是铁叶内含的暗甲。更有一人身着明盔,铁叶外露,透着篝火看他旁边头盔的黑缨,还有背上的背旗,则是建奴中称为专达的小头目。

黄把总之前跟他们说过,建奴从十岁开始就进行从军考核,每三年一次,初为守兵,后步甲,再后为马甲,马甲之上还有白甲。

建奴兵中的步甲马甲并不是看你是否是骑兵,而是他们在军中的武力等级。

也就是说,他们每个人最少都有七、八年的从军经历!

这七八年可不是大明军户那种荷锄搬砖的七八年,那是实实在在尸山血海里的七八年!

守备大人不久前还专门给他们在课堂上讲述了老奴的发迹史,他李桦作为从外堡补充进来的夜不收,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大人的一百个授业弟子之一,自然是听得更加认真。

依照大人所讲,老奴这些年争锋西虏,灭叶赫、北关,更是在萨尔浒倾覆朝廷四五万精锐。

他手低下七八年的百战精兵,该是何等的战力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