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明末从辽东问鼎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态(1 / 2)

高台上,戚金和贺世贤等人在同刘戎做最后的告别。

然后戚金又对着仍在止不住垂泪的小儿子做了交待,戚元弼点头不止,不停地擦拭眼泪。

历来粗犷的贺世贤扭捏着将刘戎拽到一旁,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用红绸包裹着的小盒子。

他先是打开看了一眼又合上,这才交给刘戎道:“亦安,这是我之前在辽阳买到的正宗东珠,你回去后有空就带到锦州交给你婶子,那个婆娘以前常在我耳边唠叨,烦都烦死了,现在给她买到了,省得以后在我灵位前再聒噪。”

刘戎接过后将盒子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轻声道:“贺叔叔放心,小侄保证亲自带到。”

贺世贤脸色有点羞红却装作满不在乎地挥挥手,大大咧咧道:“其实带不带到都无所谓,就是马上要死了还留在身上怪可惜的。”

“唉,妇道人家就是烦!走了,走了。”

说着贺世贤走下高台,率先追赶出发的队伍去了。

戚金叮嘱好儿子,又过来拍了拍刘戎的肩膀,轻笑道:“亦安,都交给你了。”

刘戎躬身抱拳,戚金哈哈大笑两声,也虎步走下高台奔着那条火龙追去。

……

月黑风高,回家的路艰险而又漫长。

大新营此战激烈而又短促,受伤阵亡的人数都不多,刘戎没做丝毫迟疑,决定全部带着他们回家。

加上一百四十多川军、白杆兵,近三百的戚家军,全部人马加起来大约两千五百人,这些人也是辽东明军最后的精华。

蜿蜒的队伍在寒风中排的很长,每个士兵口里都含着一支衔枚,腰上或多或少挂着一两个建奴脑袋,扛着武器紧张地行进。

呜咽的寒风将士兵行进过程中发出的脚步声轻松抹去。

黑灯瞎火之下,哪怕十步开外站着建奴,估计也发现不了这支暗中转移的队伍。

跟随着的川浙军不像大新营这般彻底消灭了夜盲症,他们被打乱排在队伍里面,将一只胳膊紧紧地拴在前面的大新营战士腰后的锃带上,跟着踉跄而行。

走的又不是平整的官道,这些川浙兵更加不习惯,他们实在不理解大新营这么些兵是如何做到在黑暗中健步如飞的。

刘戎也知道大家的辛苦,这么些天以来,无论是大新营的士兵,还是川浙兵,他们不是在急行军的路上,便是在进行高强度的作战。

前半夜又收敛了战友尸骨,根本没睡两个时辰。

但是他丝毫不敢放松,必须趁夜穿过长勇堡和章义站,再赶着被建奴侦骑发现之前,跃过辽东长城,进入辽河套地区。

在此之前,倘若因为行军速度过慢而被建奴发现,全军便不再安全了。

许多人不清楚,在辽河套的位置,辽东长城有一处V字形凹陷,下尖角处连着三岔河,将整个辽东分为河东与河西。

尖角以南是大明的实控地,尖角以北的辽河套则是喀尔喀五部蒙古的领地。

喀尔喀五部蒙古是著名的蒙古中兴之主达延汗的子孙。

正德初年,达延汗统一漠南蒙古之后,为了进一步削弱异性贵族的权力,将自己的儿孙们分封到草原各地,其中五个即在广袤的辽河套地区。

经过几近百年的相互征伐和演化,逐渐形成现如今的喀尔喀五部蒙古。

喀尔喀五部蒙古西边是喀喇沁,西北是察哈尔,南边是大明,西北边是科尔沁,东边相隔不远就是海西女真。

现如今海西女真早已灰飞烟灭,邻居换成了建州女真。

喀尔喀五部蒙古夹在察哈尔、大明和建州三大势力之间,既被他们所争相拉拢,又时时刻刻遭受着他们的威胁。

五部蒙古名义上尊察哈尔的林丹汗为草原上共同的汗,实际上则是一个独立王国。

五部之间也有一个名义上的盟主,现实中却是各自为政,对大明和老奴的态度也迥然不同。

小小地方,关系错综复杂。

再加上辽河套地区地形复杂,河网密布,部分地区甚至遍布沼泽,所以哪怕刘戎他们没有遇到妄图落井下石的蒙古人,两千多的疲兵想要顺利通过,也不容易。

不过再难,这也是一条有着活命希望的出路,除了一头扎进去之外,刘戎别无选择。

为了防备极有可能同喀尔喀五部蒙古发生的冲突,分兵前,贺世贤还把自己的蒙古家丁哲布交给了刘戎。

虽然哲布原本是敖汉部落的人,但最起码语言是通的。

队伍彻夜前行,天空破晓的时候,大新营终于赶到了已经空无一人形同虚设的辽东边墙。

全军默默地从隘口穿过去的时候,刘戎骑在马上回头看了一眼广阔的辽东平原。

建奴势大难制,自己这一走,也不知道要过多少年才能再回来。

……

第二日天刚亮,得到消息的努尔哈赤果然又忍着头痛整军而来。

浑河上的吊桥已经被烧毁,渡口的船只也不见了踪影。

但对岸的明军营地却在,一面面火红的旗帜在高空中执拗的飘扬。

努尔哈赤端坐在马背上,望着对面的明军营地许久,只见高高的围栏后面静悄悄的一片,却有十几处炊烟直直冒起。

半个甲喇的建奴先锋避开危险的浮冰,小心渡过浑河,然后有惊无险地冲进了明军营地。

几个明军见状迅速地躲进了帐篷里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