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天选麒麟儿> 171、第 171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71、第 171 章(1 / 2)

临近腊月, 江上风寒。

然而就是这等时候,石头城左近较往常更热闹了数倍!

眼下临近腊月,华夏民族很早就有腊月过节的习俗了, 哪怕是贫寒人家也会想办法在此时凑些吃喝,不至于年节清寒。对应这种需求, 就是市场的火爆了!

建邺此时可是南北大地上都数得着城市, 此时又成为了南渡小朝廷的都城,更是挤进了许多贵族,对于各种物资的需求量就更大了——穷苦人或许过不起冬节, 但总有人过的起!而这样的人在如今的建邺, 可还不少呢!

长江水道此时还没有隋唐江南大开发后那样重要, 但依旧是‘黄金水道’!在古代社会,水运较之陆运优势实在太大了,走长江一路,蜀中各种奇货,以及两岸荆州、江州等地的物资都可以直抵建邺!

另外一头,三吴、闽地的货物也会经过三吴之地稠密的水道进入, 为了方便这些货物转运,还专门修了京口到建邺的人工渠。

大量货物走秦淮河入城,但不能直接从长江进入,江船进入秦淮河是非常麻烦的,而且进进出出也很容易堵塞本来就繁忙的秦淮河。为了不浪费宝贵的运力,江上来的货和人都会转运, 或用小船走秦淮河,或用车马运进城。

这就造就了石头城这个转运节点的热闹!

很多建邺城内的居民在此做搬运工、开小食摊什么的,以此谋生。

“到了!到了!”一艘普通江船上,一个水手远远瞧着目的地的方向, 忽然大声叫道。他目力显然十分好,第一个看到了石头城渡口后方竹木搭建的瞭望台——石头城本来就有防备江北的防务,如今虽没有战事,却是依旧有不少官军驻扎的。

江船属于李益打理的运输队,这几年一直做着被人南运之事,兼着贩运南北货物。

这些江船上的水手有南人,也有北人,但如今大都把家安顿在了建邺或者左近的京口、丹阳,此时看到石头城的瞭望台,就像是看到家了一样!

他们来回一趟需要不少时间,路上花的时间只是一样,还需要采买货物、接人什么的。此时又是兵荒马乱的年月,特别是在北方的时候总有风险,此次又平安归来,大家单纯就是为此开心、为回家开心!

岸上的人见到江船上没什么货物,倒多的是人,兴头立刻减了一半——岸上大多数人都等着货物登岸,商人可以批发货物到城中贩卖(虽然大多数货物是早就有买家的,但万一呢),普通劳力也可以挣些搬运工的活儿!

可是多的是人那就不太好了,不止那些好处没有,反而多了许多坏处。

古代城市往往有一个极限,其中很大原因就是物资供应是有限的!一个地区供应脱离农业生产的人口十分有限,就算是吸纳周边地区也有限度!历史上后来的京杭大运河,说是供应南北,其实最根本的功能是为北平提供衣食!

京杭大运河不通,过不了日子的就是北平!其他地区没有那么大规模的城市,是能够从周边吸血,达到自给自足的!

建邺如今也是一样,随着小朝廷南渡、在此扎根,涌入了大量人口!那些侨居势族只是一样,侨居势族们的奴仆更多!另外,小朝廷在此,那太初宫中皇帝、太后得有宫人罢?就算是节俭一些,没有中原王朝动辄几万的宫人,那也是沉重的负担!

最令人头疼的还有官吏在此定都,作为都城,必然会有许多‘京官’,另外还有几倍于京官的小吏。这部分人群有些和侨居势族重合了,但有些并没有。而这部分人群也有家人、奴仆(往往人数还不少),这种情况下,建邺的物价这几年涨的相当厉害!

各方已经尽力往建邺输送物资了,但如今这个年月限制太多了,根本无法保证充足供应!于是价格上涨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时陆陆续续又有北人过来,只会进一步推高物价,生活在建邺的本地人能高兴才怪!

也就是看到了船上‘长江货运’的旗帜,这些岸上人的脸色才好了一些——和一般送人过来的客船、货船不同,长江货运是出了名的‘讲究’,他们不是把人送到石头城就不管了。事实上,乘长江货运的船只南来的人都是有下家的!

他们很少在建邺停留,很快就会被接走。就算有留在建邺、丹阳一地的,那也是有地方去的。不至于像许多南来北人一样沦为无业游民,推高物价还不算,还会给治安带来极大的隐患。

“李先生,这就到建邺了?”江船甲板上,一个穿着浅色道袍,头戴莲花冠,手执一柄拂尘的青年站在船舷附近,目光看向岸边,向旁边一中年男子问道。

那中年男子正是李益,自从两年前他被许盈说服,开始给许盈办北人南运之事,这两年他基本上都在船上度过。只有每次跑船之后几天可以回到丹阳的家中,和女儿念娘相聚辛苦是辛苦了一些,但看到自己真的救了一个又一个人之后,他内心却是无比满足的。

别看李益做的是劳务公司的活儿,事实上这年头给人介绍工作,还直接送到目的地,这就是救人一命,甚至就了一家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