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萧妃她极好面子书包网> 萧妃她极好面子! 第12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萧妃她极好面子! 第124节(1 / 1)

见到萧沁雅委屈,萧冀还未说什么,商祐祁连忙开口了。萧冀心中很是满意,即便明白眼前人贵为天子,可他作为一个父亲,还是希望“女婿”能够疼惜女儿的。“草民遵旨。”萧冀连忙又要行礼,身子还未躬下,人便被萧沁雅扶了起来。“爹爹!”萧沁雅有些不开心,即便要表示受礼规矩也不用如此小心,爹爹好歹是萧氏家主,何必如此轻贱自己。萧沁雅转头看着商祐祁,美眸带着潋滟,脉脉含情。商祐祁瞬间便明白了萧沁雅的意思。轻咳一声,只好背着手说道:“贵妃入宫多时未见家人,此刻便在这里好好叙旧,朕还有事要与魏王商量,张启麟去宣魏王到书房,王兄等候多时了。”张启麟一怔,魏王殿下?不是早被皇上你撵走了吗?下一秒张启麟狠狠的被瞪了一眼,心一抖,连忙低头恭敬的应道:“诺,回皇上的话,魏王殿下以恭候多时。”皇上说是那就是,说魏王在外等候多时那就得等候多时!萧冀可不知道几人之间的眉眼官司,见皇上如此说了,那定时有国事相商,此刻却陪着女儿等在这里,可见其在意。不敢再耽搁,连忙恭送皇上。不过这才到没有执意要下跪。普通百姓见到皇上自然是要下跪的,可萧冀虽然没有爵位官位,可也不是普通百姓,“博陵足,大越兴!”这句民间谚语也不是瞎说的。商祐祁一走,萧沁雅忙拉着萧冀坐下。萧冀还有些谨慎,毕竟这里是乾清宫。“爹爹不必如此,既然皇上给了恩典,允许咱们父女说话,莫要辜负了皇上的隆恩。”萧沁雅道。萧冀这才点点头,坐下看着萧沁雅:“不是有孕了吗,怎么也不见胖?”萧沁雅如今小腹平坦,若不知道她有孕,是丝毫也看不出来的。“才两个多月,能看出什么。平日里吃的也不少,就是不见胖,太医说孩子很健康,无须过分进补。”“是极是极,此时补的多了,生产时便难过了。”即便外孙是皇子,在萧冀心中也没有萧沁雅重要,雅儿是表妹留给他唯一的血脉,如何也要保护好了,若是不能百年以后,他该如何去见表妹?萧冀顾忌在乾清宫,小声的说道。“我这次进京,带了两个厨子,都是你以前喜欢吃的,今后他们便安置在京城,即便不能吃你派人去学学也好。”萧冀慈爱的说道。萧沁雅笑着点点头:“女儿也怀念家里的味道呢。”旁人只会讨好她,送她金银珠宝奢华罗裙,只有爹爹才是这世上最关心她的人,会关心她想要吃什么。萧冀说的关心之语,萧沁雅都一一认真听着,认真回答。并不敷衍,她入了宫,父亲才是最为记挂担忧的。“爹爹放心,女儿都明白,自己也会小心的。”萧沁雅看了眼小腹,眼眸深了深,认真说道。在深的话,便不方便说了。萧沁雅转头笑问道:“爹爹怎么一同进京了?”“商队在安南得了稻种,经过改良种植今年已成熟,此事事关我大越百姓口粮。”萧冀说道。安南得了稻种,比大越百姓种植的普通稻种产量高了不少,萧冀得到后,没有直接分给博陵的百姓,而是在萧氏的农庄里面试种了几次,几次该种后此刻已臻于完美良种。本来他是打算在博陵种植一年在说,可是萧沁雅如今有孕,他便也不在乎什么稻种不稻种了。萧沁雅眼睛一亮,改良稻种时她还提过建议呢。“爹爹就要这么直接献上?”萧沁雅问道。萧冀点点头:“此时便是最好的时机。”增产稻种与萧氏不过是一份增收渠道,可于整个大越来说、于帝王来说便是稳定统治的根基。……乾清宫书房,既然皇上要召见魏王,张启麟连忙派人出宫去宣魏王入宫。怕皇上等的急了,出宫的小太监直接兵分三路,皇城司,魏王府和魏王最近总去的户部衙门,幸好魏王此刻尚未出京,被宣口谕的小太监在户部衙门见着了人。魏王一听皇上找见,连忙放下手中的政务,入了宫。商祐祁看着春日里魏王一头的汗水,心中颇有几分愧疚。“三哥,坐!”魏王微微有些气喘,坐下后:“皇上,召臣可是有急事?”最近京中主要忙着修缮水坝春耕和今春科举几件事情,虽然事关重大可也都不是紧急之事,一切都有据可循,按照规矩慢慢准备就是。所以对于皇上的突然宣召,魏王才如此心急的。商祐祁眼眸闪过一丝不好意思,随即消失,面色郑重的点点头:“召三哥此刻入宫,朕是想问问京渠修缮如何了?”魏王一听这才放下了心,但也没多想,连忙仔细说起了京渠修缮情况。京渠乃是高祖在位时期,发动十万民工挖掘而成的,建好后成包围状环绕京都外城,供给京城百万人口的用水和灌溉只用。同时京渠的修建也大大增加了京城的守卫。商祐祁一边听着,只是心中难免有些走神。老实的魏王丝毫没有发现,龙椅上皇上的走神。萧沁雅那头和萧冀说了说自己的境况,有问了两句萧元湛今年入场的情形,至于其他的人萧沁雅没问,萧冀也没有主动提及,只说了一句都好,便没在说一句 。雅儿和王氏一贯不睦,多说无益。萧沁雅这才让人去给皇上传话,说有事情要禀告。传话的太监是张保,自从上次他提着脑袋帮青桔禀告皇上,恰逢萧贵妃怀上龙裔,他不光没受惩罚还得了赏赐,最重要的是得了皇上一句“好奴才”的夸奖,它在乾清宫便更得重用了。萧沁雅让他去找皇上,张保迟疑都没迟疑,直接跑了过去。张启麟看着张保进来,眼眸闪了闪,不过到也没说什么。虽然是自己的干儿子,可他的干儿子又非张保一个。“可是贵妃如何了?”商祐祁一见张保,便直接开口问道。魏王一愣,他还没见过皇上这个模样呢?贵妃?宫中现在有两位贵妃……不过魏王心中觉得,皇上嘴里说的应该是昭纯宫的那位。“贵妃娘娘极好,之事说有事要来禀报皇上,等皇上不忙了便过去一趟。”张保跪在地上回话道。“那臣先告退!”魏王一听,正好也说完了京渠修缮之事,忙要告退。商祐祁看了眼自鸣钟,时辰不早了该是用午膳的时候了,折腾魏王一趟,商祐祁心中颇有几分不好意思,便道:“都不是外人,三哥便留在宫中一同用膳吧。”“谢皇上!”魏王连忙道。皇上留膳,可是极大的恩赐。萧沁雅看着跟在商祐祁身后的魏王,倒是没有惊讶,对其行了个半礼,魏王也还了一个半礼。王爷和贵妃都为一品,不过魏王为皇上兄长又颇得皇上信任,是实权王爷。萧沁雅主动行半礼,是对其表示尊重。魏王也不敢拿乔,还了半礼。“萧公今日便留下一同用膳吧!”商祐祁看着萧沁雅脸上的笑意,说道。“多谢皇上!”魏王看着萧冀,这才反应过来,皇上今日不见前朝大臣的原因。原来是为了萧贵妃啊,前朝大臣不便入后宫,萧贵妃想见家人……皇上还真是煞费苦心。“方才让张保找朕何事?”商祐祁想起来问道。“皇上看这些稻种?”萧冀入宫带了些稻种,萧沁雅打开装有稻种的盒子,说道。商祐祁一怔,不明白萧沁雅为何让他看稻种,可还是认真看了两眼。可惜商祐祁虽然重视农桑,但对于农事却不甚了解的。倒是魏王最近一直忙着春耕之事,抓了一把这稻种,仔细瞧着,顿时便发现不同之处了。“这稻种似乎与京中种植的水稻稻种有所不同,米粒更加细长一些?”魏王开口道。萧沁雅笑着点点头:“殿下好眼力,这是产自安南的一种稻种,几年前萧家商队带回来的,经过几年种植改良,这种水稻从撒下种子,到收获只需五十日左右,而且产量较之平常稻种高一石。”“一石?可是真?”魏王一惊,质疑之语脱口而出。大越水稻产量一贯较低,一亩水田农户在细心,照料一年,不过只能收获十五斗水稻,十斗为一石。“斛”和“石”是大越主要的容量计量单位,官员俸禄便以石计量。十五斗大约为180多斤,这个产量并不算高。萧沁雅并未因魏王的质疑而生气,点点头:“自然为真!去年萧氏农庄种植的便是这个稻种,虽有记录都派遣了专人记录,最重要的是种植此稻收获后,还可继续种植正常稻种。”提前育苗,大越大多数地区都可以推行此发,一年两种,百姓粮食收获将大大增加。商祐祁虽然不同稻种之事,但他听懂了萧沁雅话中之意。此法若能推行,大越国力将大大增加。农耕时代,对一个国家国力的衡量,最简单的的便是用人口数量,而粮食便是人口增长最大的制约。一亩地增加两石半的粮食,可整个大越境内所有的水田加起来,那便是一笔天大的数字。魏王同样兴奋,可他性子一贯谨慎,行事也更小心。不像商祐祁不懂农事,也信任萧沁雅,魏王看着稻种心中是隐隐不信的,虽然他不相信萧贵妃敢联合其父,撒这种弥天大谎,但……魏王看着皇上满脸信任的模样,心中越发紧身。萧贵妃得宠,皇上待她与旁人不同,加之她现在怀有皇嗣,便是真的撒谎骗人,只怕皇上也不会真的怪罪。可百姓就要遭殃了,农为国本,不可儿戏。“皇上,臣正忙着春耕之事,不如将此事一同交给臣,可好?”魏王不想得罪萧贵妃,只好如此说道,他要亲眼看看这稻种是否真有如此良用?萧沁雅对着萧冀点点头,魏王性子耿直,最重要的萧沁雅不怕有人贪去属于她父亲的功劳,也没有人可以这么做。“草民已将稻种都运入京城,还有相关记录,也都有详细的记载。”萧冀适时的说道。商祐祁想了想,点点头:“此事便交由三哥和萧公一同负责。”商祐祁如今对萧沁雅正是情浓时,自然时时想着她,想要讨其开心。献稻种一事的功劳便足够赏一个侯爵了,可明显商祐祁并不满意一个侯爵,才会如此下令。两功叠加,到时可以直接给一个县公的爵位,商祐祁在心中想着。萧沁雅此刻自然不知皇上心中所想,她知道商祐祁喜欢她,因为这是她一点点用心计手段谋划而来的,可这份喜欢有多深,她却不知。第113章萧冀父子三人入京,引得京中各家猜测万分, 但总归面上还算平静。毕竟萧贵妃虽然得宠, 但也仅限于后宫,并未见其插手政务。且皇上圣心独断, 并不像是耳根子软之人,加之皇上正值壮年,后宫争斗于前朝牵扯并不多。这些弯弯绕绕,萧沁雅并未在意。那日见过萧冀后, 萧沁雅的心情一直极好,还让人准备了一些东西出宫赐予萧元湛, 好歹是她兄长,即便和王氏不睦, 她也不会这点面子都不给的。春闱将至,京都各处都在为今春科举做准备,连西市上的摊子,都在售卖带有折桂蟾之等美好寓意的荷包香囊等物。萧沁雅腹中孩子也终于满了三个月, 昭纯宫上下都松了一口气,孩子满了三个月,就不会轻易滑胎,不过谨慎小心依然是需要的。萧沁雅穿了一身银红色的绣金丝海棠花的长裙,外罩了一件金色云纹锦衫, 发髻之简单的挽了一个回心髻,发髻上带了一套素银琉璃头面。上好的琉璃难得,这一套头面虽然简单, 却比金银宝石贵的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