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更(2 / 2)

胤祯确实有几分故意的,皇阿玛和他手底下那一帮人都在鼓吹什么太平盛世,皇阿玛想做能够名垂青史的帝王,不得不承认,一些方面确实做得不错,比如平三藩,比如应对以往的那些自然灾害。

但皇阿玛就算是想有个好的名声,也不应该拿朝廷的银子买百官的心,这大清的百姓真没有朝臣鼓吹的那么幸福。

皇阿玛听不得百姓贫苦的话,只爱看那些花团锦簇的文章,戴梓当年被流放到盛京,不就是因为他的文笔过于锋利,写尽了百姓疾苦。

说实在的,胤祯一开始会对皇阿玛有所惧怕,惧怕他的威严和权利,也承认他的英明。

但如今他却觉得皇阿玛的格局不够大,所以才会扶持着直郡王与太子相争,所以才会想着把年长的儿子个个掌控在手心里,绝不能放出去,绝不能给予较大的权利,所以才会那么的畏惧人言,听不得批评,只想要夸赞。

这跟皇阿玛是满人皇帝,还是汉人皇帝无关,不过是格局小,只能盯着眼前的这片土地,只能想着自己这一世的事情,只能牢牢把权力放在自己手里,宁可折断了旁人的羽翼,也不想有任何的隐患,哪怕这个旁人,也包括了自己的儿子。

这样的帝王,这样的阿玛,让胤祯觉得心灰意冷。

这世界上不光是当阿玛的能坑儿子,当儿子的也能坑阿玛,他不打算连累四哥和十三哥,若是皇阿玛问起来,这事儿他会一人担着。

胤祯已经做好了被夺爵的准备,左右就是当个光头阿哥嘛,又不是没当过,他不把这口气出出来,这一辈子都觉得窝囊。

有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十四贝勒,京城可谓是热闹极了,这哪是来讨银子的,这分明是要把天都捅个窟窿出来。

别说欠银子的人了,就连债主都气到一整天没用膳,但也没把十四叫回来,叫回来也没用了,京城百姓如今人人都知道了,他只能是当做没这回事儿,先把银子收回来,之后这些事情再好好掰扯。

真要想办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尤其是胤祯都已经豁出去了。

别看闹市门口没有贴名单,可敲锣打鼓的人在全城都已经转变了,怕百姓对不上号,连姓名都不用提,只要指着宅子,说这户人家欠了朝廷多少银子就成。

最让胤祯生气的还是曹李两家,这大概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尽管远在江南,也不能放过。

胤祯干脆当起了文抄公,什么白玉为堂金作马、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江南一个李……

这些全都用来描绘曹李两家之富,而且编成童谣,在京城和江南两地流传。

至于曹李两家的钱怎么来的,那当然是从国库里借的,不然的话,就只能是贪污得来的了。

胤祯写信给曹李两家,提及这些童谣,两家都已经如此之富了,又不是还不出银子来,把府里边边角角的东西扫出来,就应该足够还欠银的了。

康熙一直派人盯着自己这个小儿子呢,虽然没有阻拦,但实在不想承认自己看走了眼。

这哪里是天真赤诚,为了追缴欠银,流氓手段都使出来了,做事情不管不顾,莽撞无脑,愚蠢可笑。

面对越来越丰盈的国库,康熙心里边还是生气的,这一得一失,他都不知道这些欠银收上来到底算不算好事了。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吏部十四是不能待了,满朝文武的人都给得罪透了,别说推出来做吉祥物了,走街上能不被人刺杀都是托了个好姓氏。

都察院倒是适合十四,不过眼下是不能去的,别看银子都已经收上来了,可人人心里头都有怨气,想要平一平这怨气,就只能让十四吃些苦头了。

谁让这些馊主意都是十四出的呢,而且还不做遮掩,如今所有的矛头都冲着十四去了。

胤祯没有等来被夺爵的圣旨,而是等来了发配盛京,去守祖陵的圣旨。

作者有话要说:一更√

感谢在2020-04-0320:27:56~2020-04-0411:01:0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梓月、小萌新30瓶;素衣20瓶;西铭10瓶;清淮浊汴-5瓶;墨子盐2瓶;墨竹疏影、鱼非鱼、芃芃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