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3章(1 / 2)

第163章

第163章

郝妈这一病,事情算是彻底的兜不住了。

起码在亲朋好友圈子里,算是彻底公开了。

本来,也有人是赞同养恩比生恩更重要的,哪怕国人更在意血脉关系,但不管怎么说,人多了想法肯定就会不同的。郝家的亲朋好友里头,就有人觉得既然是意外,就说明是缘分啊,那不换回去也没啥,对吧?

但很快,这个说法就被驳斥了。

“都说了是意外,那为什么像结婚这种大事儿,不请亲生父母那边的人过来?既然是不小心的,发现的时候孩子也已经很大了,那大不了当做亲戚走动啊!怎么三姑六婆都请了,却非要撇下人家亲生父母呢?”

“就是这个道理!别说是意外抱错的,就算当初真的是家里穷养不起孩子送人了,像结婚这种大事,该请的还是要请。”

“我是觉得请不请亲生父母没啥的,可她为啥不早说呢?早点儿说出来了,就冲着这乱七八糟的亲家,这婚不结了!”

“可不是吗?这什么人家!随便上哪家去问,就没听说过有儿子有孙子,却非要叫孙女养老的!谢家那小儿媳妇,不也是说跟奶奶关系最好,那给她奶养老的人,也是她爹啊!”

“一辈人不管两辈事儿!老话还是有道理的!”

京市跟其他小地方还是不同的,这里的人们因为从小生活在千年古都里,甚至那些上了年岁的人,还不止一次的经历了战火,朝代更替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也因此,他们更在意的是那些老传统、老讲究,哪怕如今是新社会了,领导们也再三强调生男生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

但老思想那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改变的吗?

别想了,要不然国家也不会出台史上最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更是将此作为了国策来推行。一旦违反政策,若是国家公务员,那直接走人,国企员工或者是老师等等,没二话说的,自己走人还给你留给面子,不然开除了,更是里子面子都没了。哪怕不是这些职业的,也会被罚款,数目还是对照家庭收入来算的,可以说对每个家庭都是一笔不小的罚款。

就这样,还是有人冒险生二胎,如果没有这些惩罚,那政策直接就不用推行了,行不通的。

这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再往前……

好嘛,哪怕是已经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那指的也是在没有儿子的前提下,让女儿来养老。这才是所谓的男女平等。

但如果有儿子呢?撇开儿子,撇开孙子,独独选了个好欺负的孙女让养老?

嘴上积德的还道是儿子和孙子都是窝囊废,若是碰上那种嘴巴不留德的,搞不好就要骂你儿子孙子都死了,才轮到孙女来养老。

这时候扯男女平等是完全没用的,因为此时,绝大部分的国人,默认的还是儿子养老,除非没儿子。

至于苗家……

有儿子有孙子,却让孙女养老已经很过分了。结果现在呢?弟弟妹妹全来投奔,其中弟弟是一家三口到齐了,妹妹则是母子俩,亲戚朋友们忍不住问了起来,以后还会再添人吗?

这个问题还真不是杞人忧天,毕竟一开始只有李桂芳一人呢!

过了几年之后,甄美抱着儿子来投奔了。

又几年后,苗飞跃一家三口也来了。

谁能保证以后就没人了?就问谁能!

郝家那边就劝郝妈,要往前面看。已经发生的事情就别再去想了,最重要的是,确保以后再没有了。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能让毓秀的弟弟妹妹们离开,奶奶就算了,养老就养老了,横竖就一老太太,也花不了多少钱的,说难听点儿,都不知道她还有几年活头。

“那个弟弟,弟弟一家子必须离开的!要不然,以后咋办?别等下小明如今养着妻弟一家子,回头他儿子还要再继续养着,没这样的道理!”

“对对,先想法子把她弟弟一家子弄出去。不就是没工作吗?你们给他找个工作啊!不行就让他去看大门,这有啥难的?他媳妇找个打扫卫生的活儿,总行吧?不是农村来的?干活总是会的吧?”

“妹妹就找个人家赶紧嫁出去,你们也想一想,看看谁家远亲或者干活的人,没娶媳妇的,赶紧着,别藏着掖着。”

郝家那边的意见特别一致,以前是觉得,让郝新明给媳妇娘家奶奶养老特别过分,但如今一对比,就感觉还可以接受。毕竟,比起没几年活头的老太太,其他人显得更棘手。

意见达成一致后,大家就开始行动了。

可问题是,有时候不是你想就行的。

给苗飞跃找工作,看似很容易的,郝家的亲朋好友里头,有不少是在军政系统的,也有做生意的。如果要求不高的话,单单只是想找个看门的工作,那太简单了,分分钟搞定。

可看门的,工资不高啊!

还有,在京市里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不包吃不包住的。如果是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尤其是一些大小加工企业,那倒是都有职工宿舍的,但京市却很少。哪怕有好了,那也是单身职工的宿舍,就是那种类似于学校宿舍的,八人间或者十人间的。这种地方,怎么给已婚人群住?

找到工作后,郝爸让郝新明跟他妻弟提一句,郝新明听着就觉得不靠谱,反问郝爸:“爸,如果是你,你会答应这么不靠谱的事儿?他留在我家里,吃喝住都不用愁,是要做事,但能有多苦多累?一旦出去了,工资低活儿累,还要面对陌生人,还不知道到时候要住哪儿,换您您能答应?”

郝爸很生气:“换我?我就算去大街上要饭,也绝对不会去你舅舅家讨嫌!”

这话一出,郝新明没声儿了,但他还是不愿意去问苗飞跃。兴许,苗飞跃是看着不太匆忙的样子,但家里又不是只有他一人,其他人也会想的好吗?明知道不可能的事情,还要说出来惹得大家都不开心,又何必呢?

不过,这话他也不敢对他爸说。

迟疑了半晌后,郝新明还是表明了态度:“爸,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不希望他们住在我那里。这事儿倒也好解决,要不然就去我家附近再买一套房子,让他们搬出去住,您看怎么样?”

只是单纯的换个地方住,郝新明觉得,苗飞跃应该不会在意的。

可郝爸他在意啊!

“你是不是傻?我就问你是不是傻?”

“他是你老婆的弟弟,又不是你弟弟!就算今个儿他是你的亲弟弟好了,那也是当爸妈的责任!你看我什么时候逼着你大姐拉拔你了?还是我逼着你拉拔你妹妹了?”

“兄弟姐妹是要互相扶持,但不是单方面的啃对方!生了孩子就要负责养大,负责教育好,不然生孩子干什么?给社会增添负担?如果承担不起,那索性别生孩子,别结婚!”

“郝新明,我和你妈从小是教育你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但应该没逼着你承担不属于你的责任吧?今个儿要是你媳妇的兄弟姐妹得了病,急等着钱救命。那没问题,咱们家有钱,都是亲戚,帮一把也没啥的。可现在是这个问题吗?”

“老话都说了,救急不救穷啊!没道理,人家有手有脚的,非要拖家带口的赖在你那儿不走。你现在养着他们,以后呢?是不是要我孙子长大以后也接着养这一大家子的人?”

郝爸气疯了。

本来,刚开始最生气的人是郝妈的,但相较而言,郝妈更像是吃味儿了。她不能接受的是,自己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生下来的儿子,不忙着孝顺自己,却跑去给

别人家当孝顺儿子。哪怕女婿是半子好了,又不是真的给人家当了上门女婿,至于这样吗?

讲道理,上门女婿都没有郝新明这么离谱的!

可郝爸真不是吃味儿,他想的是另外一个问题。

郝家这边跟姻亲谢家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家人丁不旺的。郝爸有两个姐姐,大姐很早以前就远嫁了,虽说如今通讯是发达了,但确实来往不算多。二姐倒是在京市里,但人家也有一大家子人要照顾,临时有什么困难求助一下肯定是没问题的,但不能一直拽着人家不放呢。

再说郝新明这一代,也是一子两女的配置。郝大姐嫁出去有些年头了,倒是家里常来常往,但这也是属于亲戚间的正常走动,郝大姐一点儿也不想多管娘家的闲事,尤其爸妈都还在的情况下,她管什么?至于郝妹,自从几年前离开京市前往了沪市发展后,事业方面倒是还算成功,毕竟有靠山有资金有人脉在,怎么着也不会差的,但一直还未结婚,估摸着应该会在沪市找个人。

甭管怎么说,郝爸如今面对的问题就是,他当初没有兄弟搭把手,他儿子也是,到时候他孙子更是如此。

本来,孤身一人已经很难了,偏生郝新明还要主动找事儿,拖家带口的以后还能好?

不是说娶老婆非要找个助力,但也不能变成拖后腿的啊!

就苗家这个情况,别说扯后腿了,都扯到屁股蛋子了!

郝爸不得不考虑一个情况,跃过儿子直接培养孙子。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年岁还不算大,身子骨也还算康健,应该是能等到孙子长大成人的。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他得首先确保孙子是自家的。

哪怕郝新明先前再三解释,还拿出了大学毕业照这个证据,但其实郝爸心中还是存疑的。

没错,据目前看来,一切还是都说得通的,哪怕经不起推敲,起码大致的逻辑还算是通的。但郝爸不想冒险,不是他封建,哪怕今个儿没有孩子,他可以接受去领养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但绝对不可能接受这种来历不明的情况。

借着给孩子打疫苗做体检的机会,郝爸弄到了孙子的血,当然儿子的就更简单了。

郝新明是信任毓秀的,他是觉得这么做太过分了,但他也明白,越是反抗越是可疑。不得已,他老老实实的被抽了血,之后的事情就不需要他来管了,郝爸自然会搞定的。

这年头,亲子鉴定是有的,但国内几乎没有,哪怕有好了,也不是对外开放的那种。再说这种事情吧,总归是有损颜面的,郝爸就没想过在国内做这个事儿,他连港城都放弃了,直接托人绕道去了国外做鉴定。

就是这么一来,要耗费的时间可就久了。

好在,最终的结果还是好的,证明了孩子确实是郝家的。

其实真要说的话,那孩子的性子明显就是随郝家这边的,他就是长得不对,但脾气性格却是郝新明年幼时候的翻版。

甭管怎么说,郝爸心头最大的那块石头算是放下了。接下来,他就要重新开始做计划,万万不能让孙子再走歪了。

然而,就是在等待鉴定结果的这段时间里,毓秀的弟妹问题还是没能得到解决。

试想想,在这边一切都好,哪怕要干活好了,说真的,谁不干活了?就算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毓秀,那在京大也是要做事的,当然她做的不是体力活,而是脑力劳动,可这就说明谁也不闲呢。

反正,苗家人特别坚定,就想长长久久的待在一起。

当然,好消息也不是完全没有,起码郝新明家里不会再添人了。

苗家一共五个孩子,最大的苗招娣早已嫁人了,严格来说,她嫁的人家里条件还算是不错的,起码搁在他们那儿算是不错的。况且,招娣那性子吧,她就不爱往外走,连县城都不想去,更别提离家千里之外的京市了。

老二盼娣,在南边混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要她放弃南边,跑去完全不熟悉的北方京市,那不是瞎扯淡吗?况且,她一直对毓秀有所愧疚,而愧疚……

愧疚这种情绪一般会有两个结果,其一是拼命对心有愧疚的人好,其二却是觉得没脸再见面,自然也就是避而不见的结果了。

盼娣是第二种,毕竟说白了,交换孩子这个事情又不是她的错,她是有愧,但还不至于舍弃自己的人生,跑去对毓秀好。她能做的,就是再也不相见。

老三就是毓秀,老四甄美已经在京市了,老小苗飞跃也在呢。

还有一个人是大家所忽略了的。

苗解放。

李桂芳曾经问过苗飞跃,问他为什么会在乡下地头待不下去。苗飞跃的意思是,村里人说闲话的很多,尤其在他娶媳妇以后,更是有不少人叨逼这个叨逼那个。再就是,市场经济了……

苗解放是个老庄稼把式,种地是很擅长的,但他其实不擅长做买卖。在以前,他只要负责种地就好了,李桂芳才是负责售卖的那个人。后来,李桂芳离开了老家前往了京市,但离开之前还是替苗解放安排好了一切。

可问题是,随着市场经济化,哪怕是简单的一个卖菜,里头的学问也大了去了。

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哪怕是被安排好的买家,那人家也会挑价廉物美的来收。苗解放种的菜是不差,那也没好到那个地步,价格也不算特别优惠,就这样被舍弃了。

再后来,苗解放想过让苗飞跃俩口子去卖菜,以前苗飞跃媳妇还没怀孕时,勉强还是能过日子的。但后来,随着他媳妇怀孕、生孩子,家里俩男的,如果让苗飞跃的媳妇去卖菜,孩子谁带?家里事情谁做?

一步错步步错,苗解放愣是没办法继续往下过日子。

不过,笨人有笨办法。

苗解放想的法子就是,他离开家,跟村里其他人一起南下打工挣钱去。这样的话,家里的地让苗飞跃来种,少了一个人吃饭,日子总归还是能过下去的。

但事实上,并不能。

苗飞跃一个人捱了一段时间,就主动放弃了,拿着家里不多的积蓄,千里迢迢前往京市投奔他奶来了。

是的,在苗飞跃看来,他又不是来找他姐的,他是来找他奶的。

甭管中间的过程如何,反正现在看来,人数应该是不会再添加了,但就算是现有的这些人,也够郝家那边头疼的了。

甚至还让郝家成为了圈子里经久不衰的大笑话。

以前,亲戚朋友们想的是,虽然郝新明娶了个乡下媳妇,但人家好歹是名校毕业的,又是京大的老师,怎么说还是能抵得上出身方面的不足。况且,如果是那种中产阶段又有京市户口的,考上京市的名校还算特别厉害,像毓秀这样越是乡下地头出身的,却能考上全国顶尖名校,那才说明她有多厉害。

最开始,人家想的是,虽然姻亲靠不上,但起码能保证未来的孩子是个聪明的。

杰--米--哒63c0

爹妈都是名校毕业的,孩子还能差?

但就目前看来,还真是未必

呢。

再联想到当初俩人结婚时的大场面,当然这个不是指婚宴有多奢华,而是当初结婚那会儿的爱情故事。

郝新明和毓秀的爱情故事啊!

当初也是看傻了一群人。

谁能想到呢?郝新明单方面的追了毓秀一整个大学期间,更是在后来亲力亲为的接送毓秀开学放假。这里头的接送,还不是指送出校门这种敷衍式的接送,而是直接送到家门口……

像郝新明他表哥,当初

也是接送媳妇也很勤快的,哪怕在婚后,但凡媳妇要出国,他必然亲自送到机场上,看着飞机起飞了才会离开。当然,回国后也是一样,必定到机场接。如果是坐火车的,那就改成去火车站接送,反正就是这么个意思。

反而,郝新明不是这样的。

想当年啊,他能一口气将毓秀从京市送到乡下老家去,然后自己再坐火车回到京市里。

如果是快开学了,他会提前一周到十天时间,放下手边的一切工作,从京市坐火车再转客车到毓秀的家门口,接上人之后,再带着人继续转车,最终坐火车到达京市火车站,亲自将人送到京大的宿舍里。

跟他一比,他表哥太没诚意了!

但是吧,仔细想想,这也太夸张了。

送你离开千里之外~!再把你接回来~!

想想当初令人惊掉下巴的婚礼上的爱情故事,再看看如今这情况,亲朋好友们就只剩下满脸的懵圈。

所以说,门当户对还是很重要的,哪怕做不到这么绝对,那也不可能把要求一下子降低那么多。

可这是别人的看法。

在郝新明看来,他的日子过得很好啊!

虽说家里是多了好几个人,但凭良心说,最闹腾的甄美都被现实毒打过了,其他人压根就不闹的。再一个,如果是搁在刚结婚的那两年里,郝新明想要出去跟毓秀单独约会一下,那是没可能的。

一个是孩子的问题,一个是老人的问题。

哪怕家里请了保姆,那毓秀也不可能将儿子和奶奶都丢给保姆不管,自个儿跑出去跟郝新明约会的。

这不现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