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节(1 / 1)

第7章 恩怨趴在成振清背上,成靖宁昏昏睡去,一觉无眠到天亮。成振清和顾子衿也早早的起了,洗漱完毕穿戴整齐之后,又早早的赶到观音庙,上了头香。再之后便回客栈用了早点,收拾东西回三湾村。许是观音显灵的缘故,各路牛鬼蛇神散去,之后几天成靖宁一直好眠,吃饭也有了胃口,总算不再萎靡不振。每次新稻谷进仓之后,都要磨一箩新米,煮饭烹菜,犒劳这一年的辛劳,谓之吃新。从崖州县城回来之后,成振清挑了一担谷子去镇西的郑家磨坊,这几日舂米的人多,磨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各家说着今年的收成以及二季稻的生长,谈论着吃新米的事。成振清估摸着那边也快成事了,不准备继续种田,将自家的两块田送给村长种。成振清力气大,帮着磨坊内的乡亲舂米。今年飓风等天灾少,地里的稻子长得好,又暴晒了数日,舂出来的米粒又大又饱满,莹白喜人。挑回家之后,送了客栈老板娘和米铺老板娘各五斤,又送了左邻右舍一些。赶上吃新米的时节,势必会在家大办一场,做些可口的肉食,煮上这一季的新米,好生奖赏一家人的胃,是以镇上的猪肉摊儿这几日生意格外红火。成靖宁起得早,挎着菜篮子到镇场上挑了最新鲜的蔬菜,买了一块五花肉,一块精瘦肉,鸡鸭鱼各一只。今天邀请了客栈老板夫妻和米铺老板夫妻来吃新,回到家成靖宁就开始忙碌。清理干净的鸡做了椰子鸡,放在炉子上慢火炖煮,鸭子用卤水反复翻煮了一个上午,卤料的香味浸入鸭肉之后起锅冷却,再用油酥一遍,再切了撒上些许调味香料,河鱼宰杀了做成豆豉鱼,再做了一个粉蒸肉,两个素菜,外加一盘水煮的海虾和爆炒蛤蜊。成靖宁在厨房忙了一个上午做好了八个菜,照当地的风俗,吃新米之前,一定要先将桌子摆在屋外,供上做好的菜,奉上新米煮的饭,然后烧香祭拜,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祭拜过后,要挑半碗米饭撒到房顶上,待天吃过之后,人再上桌吃饭。客栈老板娘将成靖宁一顿狠夸,说她能干厨艺好,比她店里的火头师傅做的味道还好。“小孩子不禁夸的,大嫂别夸她了。”顾子衿笑着给她夹菜。客栈老板娘笑道:“哪里是我夸她,阿靖本来就能干,我要有这么一个闺女,做梦都能笑醒,成大嫂别谦虚了。”成靖宁这个名字不如翠花彩凤叫起来上口,认识的人都叫她阿靖,两位老板娘也不例外。这一世她原本叫成静宁,因觉“静”字太纤弱,便改成“靖”,那时她的理由是,女子也当“立”起来才好,争来争去伤神又伤心,成振清夫妻由她去,便同意了成靖宁改名。吃过新米之后,他们一家便闲了下来,不用下地种田,不用辛苦做工,成振清每日在宅子里习武练功,练字看书,顾子衿便拿着针线篮子做衣裳,成靖宁睡能安寝之后,身上终于长了些肉,便跟着成振清练功,或是帮着做针线,偶尔也回三湾村去找那群小女孩儿去海边玩儿。成振清夫妻的打算没有告诉成靖宁,她隐隐觉得他们有藏得很深的秘密,但她不会问,也许他们会在某一天亲口告诉她。现在是收紫菜的季节,风浪较大的浅海潮间地带的岩石上,密密麻麻的长满紫色的藻类。成靖宁挽着袖子,提着竹编的撮箕,拿着铲刀,跟着村里的妇人和女孩儿们在海边收紫菜。她不似村里的妇人那般忙碌,要收回去晒了卖给商队,她摘一点回去做菜,尝个新鲜。海边风浪大,摘了大半篮子之后,成靖宁身上的衣裳已经湿透,她在翠喜家换了干衣裳才搭牛大娃家的顺风车回镇上。紫菜新鲜,成靖宁已想好晚上吃什么了,做一个紫菜虾皮汤,一个紫菜煎蛋饼,一个凉拌紫菜,再做一个清蒸大黄鱼。“爹,我回来了。今天到海边收紫菜,可以做虾皮汤。另外我还得了一条大黄鱼,晚上蒸了吃。”提着木桶和撮箕进了大门,成靖宁先说着晚上的打算。还没走到堂屋就看到两个四十岁上下的陌生男人,两人都高高瘦瘦的,均穿着灰蓝布衣,一个国字脸,一个圆脸,都是一副老实忠厚的模样。“爹,家里来客人了吗?”成靖宁提着东西进屋,她打量那两人的同时,那两人也在打量她。眼前的小姑娘个子比同龄人高一些,瘦瘦的,像跟竹竿儿,皮肤很黑,脸尖尖的,许是过于瘦弱的缘故,衬得眼睛很大,不过她的眼睛澄澈清明,像来时路上所见的蔚蓝大海,身上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布衣,脚下蹬着一双草鞋,头发又黑又密,扎了两条辫子,她整个人算不上好看,但胜在有灵气,看上去很随和。“这就是六姑娘吧?”国字脸的大叔开口问成振清说,他的嗓音浑厚,听着便觉可靠。“是。”回答完国字脸大叔的问题,成振清招呼成靖宁说:“这是你祖母身边的大管家沈时,这是从小在我身边伺候的成材。”两人齐声道:“六姑娘好。”成靖宁搞不清状况,忙道:“两位叔叔不必见外,坐下说话。”说完话后,又狐疑的看向成振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二人连忙道:“六姑娘折煞小的了,小的只是夫人和大爷身边当差的仆役。”成振清挥了挥手,不在意道:“无妨,坐下慢慢说。靖宁,你去买些菜回来,有什么想问的,先问你娘。”成材听到成振清此话,惊讶道:“六姑娘多金贵的人,怎能劳烦她做厨娘的活儿?还是小的去吧!”拦着成靖宁不让走。“不必,当初我们到崖州是来受刑吃苦的,圣上的旨意一天没下来,便不能如往常那般。靖宁做惯了这些事,不必觉得惊讶。再说普新镇你们并不熟悉,她去最好。”成振清对成材说。取了五百文钱,让她买些好酒好菜回来。成靖宁一肚子问题,这会儿也只得压下自己的好奇心,拿了银子去置办晚上的伙食。“那我去了。”挎着菜篮出门,成靖宁买了几斤鲜猪肉和一篮子新鲜蔬菜及海鲜,还有一些下酒的卤菜。提回家时沈时和成材抢着上来提,连声道:“六姑娘辛苦了。”“不碍事,你们有话和爹慢慢说,厨房这边交给我就是了。”成靖宁忙道,沈时和成材在厨房帮不上忙,因是下人的关系执意抢着做,成靖宁费了好一番口舌才将人劝走,顾子衿留下烧火,她有好些话要趁机告诉对老家一无所知的女儿。母女两个坐在水井边择菜,顾子衿脸上虽有喜色,不过眉头仍然紧皱着,沈时和成材两个虽然带来了好消息,但坏消息也不少。“靖宁,我们要回家了。”成靖宁生在琼州,长在三湾村,自有记忆开始,就只知道三湾村坳田的石屋是她的家,不过现在那里已经毁了。她不知道成振清的真实身份,更不知道未来会有怎样的境遇,问道:“回哪个家?”“回京城的家,当年的案子已经查清了,你爹是无辜的。”当年那桩案子明眼人都知道成振清是被栽赃陷害,不过碍于辅国公府和长公主还有宝贵妃的威势,刑部只能草草结案,将其贬为庶民,流放琼州,没有诏命,不得归还。成靖宁听得一头雾水,难不成成振清以前是个大官?得罪了权贵?她还没来得及问话,顾子衿又缓缓地开了口:“你祖父是永宁侯,你祖母是令国公府的嫡女,你爹是永宁侯府的嫡长子,当年任着京城的指挥佥事。我是顾家的女儿,家中出了一位首辅,几位侍郎和封疆大吏,还有其他各部官员。咱们这样的人家,可以说是富贵滔天了。”不过老天到底是公平的,不会让人占尽所有好处,永宁侯府是勋贵,不过在皇亲国戚面前依旧是蝼蚁。“那爹为何会被冤枉,贬到崖州来?”成靖宁不解,她不清楚古代官衔品级,托各类宅斗小说的福,也知道这样的公侯之家甚少出现冤案。难不成得罪了更高的官?顾子衿没有直接回答成靖宁的问题,反而说起了家中的往事来:“你祖父永宁侯年轻时风姿卓绝,出身武将之家,却有一副绝世难寻的好相貌,风流潇洒,冠盖京华,便是女子见了,也要羞愧的。更兼武艺出众,又是少年英雄,不知迷倒多少闺阁女子。”她说起那些陈年旧事,便如拧开的水龙头一般,哗啦啦的说了好长一通。成靖宁认真听着,从一堆话里找关键信息。永宁侯名成启铭,幼年时父亲战死疆场,由寡母荀氏抚养长大,期间由世交令国公沈曜帮扶提携,年纪轻轻已在沙场立下不小战功。当年令国公更是将嫡女嫁与这位故交之子,婚后二人亦是十分美满。不过大胜羯族归来之后,军将跨马进城,威风八面的小将,年轻有为又神采英拔的永宁侯,被昭德长公主与辅国公的小女儿福乐郡主李馥盈看中,之后不管他已娶妻,要死要活的闹着要嫁永宁侯。当年此事闹得满城风雨,成为百姓们繁忙生活中的谈资。昭德长公主虽不是文帝一母同胞的姐姐,但她是嫡出公主,冯皇后无子,便抱养了根基浅薄的刘婉容之子养在跟前,姐弟二人一块儿长大,情分深厚,文帝登基之后,昭德长公主便是大祁朝最得意尊贵的一位公主。后来昭德长公主嫁入辅国公府,李家由此更上一层楼,成为文帝的近臣。再后来成帝继位,昭德长公主的大女儿李宝盈进宫做了贵妃,所生的二皇子是太子的热门人选,她的小女儿李馥盈也因此水涨船高,获封福乐郡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成为京城的头号贵女,风头盖过皇室公主。就是这位福乐郡主看中永宁侯,令国公在朝中虽有一定势力,永宁侯虽与妻子伉俪情深,也抵不住大长公主一门权贵,落入陷阱之中,加上皇帝赐婚,福乐郡主便嫁入永宁侯府,给成启铭做了平妻,与先头进门沈夫人不分主次,不分大小,便如娥皇女英一般,伺候永宁侯。“可这样不是乱了礼法吗?两位夫人,到底谁的孩子能继承侯府爵位?”成靖宁敏锐的捕捉到这个问题。顾子衿叹气:“这就是祸乱的根源呐!”当初福乐郡主进门时,姿态放得极低,事事以沈夫人为先,又在进门前承诺,她的儿子绝不会与沈夫人的儿子争夺世子之位,若违背誓言天打雷劈不得好死。这般祖咒发誓了一番,一时之间倒也风平浪静,可日子久了,心思就变了。成靖宁从顾子衿的口头描述中得知,永宁侯娶福乐郡主那夜,沈夫人正在产房生成振清。成振清满月之后,沈夫人留在京城照顾幼子侍奉婆母,操持府中家务,而永宁侯则携新婚的福乐郡主,远到山清水秀的富裕江南上任,一去就是六年。任期满了之后,夫妻两个带回两子一女。沈夫人当时本欲和离,但老夫人荀氏不愿,永宁侯本人也不同意,和离便不了了之。次年,沈夫人生下一女,因长得玉雪可爱,四岁那年进宫见徐太后时,便被婚给成帝宠妃方贤妃生的四皇子为王妃。沈夫人和福乐郡主都是嫡妻,她们的儿子都是嫡子,都有权继承爵位,虽然福乐郡主承诺自己的儿子不会争夺侯府的世子之位,但私下里怎会甘心?加上沈夫人的女儿被赐婚给四皇子,世子争夺加上皇储之争,同样年轻有为的成振清被福乐郡主等人迫害,经过多方势力的交战,最终被贬崖州,这一贬就是十年。辅国公府李家与福乐郡主生的两个儿子及女婿是宝贵妃党和二皇子党,与四皇子和方贤妃死掐多年,多次迫害四皇子和四王妃,最后四皇子胜出,登基为帝,开始清算之前的二皇子党,新帝并不嫌弃永宁侯府出身的原配妻子,登基之后便立刻册封她为皇后,并且开始彻查当年的冤案。“你祖母说案子已经结了,她得到皇后的话之后,立刻派了沈时和成材来。过不了几日,皇上的圣旨也到了。”顾子衿用火钳刨开中间的灰,火苗倏的蹿起来,灶膛里面一片红火。成靖宁挥着锅铲翻炒锅中的蛤蜊,沈夫人与福乐郡主之间,成振清与他的兄弟之间,两位皇子之间的斗争,她想象不出是何等激烈,但以后的日子,一定不会太平。这一团乱麻,不是挥着刀就能斩断理清的。第8章 回京紫菜虾皮汤,清蒸大黄鱼,芋头粉蒸肉,高笋炒猪里脊,香酥鸭,炒蛤蜊,外加素炒小油菜,摆了大半张桌子。成振清请沈时和成材二人上桌吃饭,不等他们推脱,已将人按在凳子上。“别客气,坐下吃,这里没有主仆,没有贵贱。”成振清亲自递上筷子,对他们两个说,“尝一尝靖宁的手艺。”“这怎么好?”沈时和成材局促的坐下,手忙脚乱的不敢接筷子。侯府等级森严,主子就是主子,他们哪敢和成振清坐一张桌子吃饭。“我一日是待罪之身,便一日是庶民。这里是崖州,没京城那么多规矩,快坐下吃饭。子衿,靖宁,你们也坐下。”成振清对她们母女说。先前沈时和成材还有诸多顾忌,慢慢吃着就放下了,说起了京城和永宁侯府的一些琐事。成靖宁小心剔着鱼肉里的刺,听他们说话,原来她不是独生女,上头还有两个双胞胎哥哥。虽出自同一胎,但两人的相貌却不同,大哥酷似祖父,是个风流俊朗的人物,相貌斯文秀气,却力大无穷,喜兵书布阵,好舞刀弄枪,十岁之时被祖母送往边关,在沈将军手下历练。二哥少年老成,相貌威严,性子十足的像外祖父,是个读书的好材料,现在在松山书院读书,一年前已考中秀才,准备两年之后参加举人考试。“二公子的功课没话说,自律又刻苦,不用老夫人看着,整日手不释卷,用功到深夜。”说起二公子成永安来,沈时与有荣焉,家中年轻的后辈,就这么一个读书的苗子。十年不见家中母亲幼子,成振清一时唏嘘感慨,如若没有沈老夫人顶着,还不知会如何。大房人丁稀薄,二房三房就兴旺得多。她的两位叔伯,一共生了十五个子女,八子七女,她在女孩子中排第六,所以沈时和成材才会叫她六姑娘。男孩子们是永字辈,女孩儿们的名字里有个宁字,照老侯爷的意思,希望家宅安宁,和平安乐。此外两位叔伯房里的人百花齐放,女人多是非多,虽有福乐郡主压着,内宅发生的事仍然传了出来,妻妾之争,嫡庶相斗,在外院当差的沈时和成材也有耳闻,二人将听到的,捡了一些要紧的说了。成靖宁咬着筷子听着,寥寥数语,已勾勒出数场热闹的剧集,不禁为未来的日子忧心起来。上一世她所处的人际简单,没有狠毒阴险的各种亲戚,表姐弟堂兄妹之间的小打小闹上不得台面,而她除了在感情上受阻之外,其余的颇为顺遂。她和许多普通女孩差不多,从小成绩算不上拔尖,徘徊在中上的位置,后来艺考,作品算不上多有新意,但胜在基本功扎实,色彩、线条和空间布局把握得好,轻松通过,文化课成绩过六百,成功上了心仪的大学,读了喜欢的专业,毕业之后有了和专业搭边的工作,平日里忙得不亦乐乎,老师的工作室里虽有阴私,却不是那么血雨腥风。原本她这辈子的安排很简单,跟着这一世的父母认真读书,苦练女红,到时候做老本行,开一家规模中上的衣裳铺子,专心赚银子,到时候招个上门女婿,好生孝敬父母,平凡的走过这一生,但现在有了转变,她得重新安排了。永宁侯府,高门府邸,是皇亲国戚,也是新帝背后的芒刺,府中兄弟姐妹众多,沈老夫人和福乐郡主积怨已久,双方已是水火不容,摩擦在所难免,斗争更是防不胜防。她的宅斗常识仅来源于看过的几本宅斗小说,书中的理论不知在实践中能否行得通,不过那些宅斗宝典,应该还是有用的吧?成靖宁想到。当初她玩宅斗游戏,第五关就被pass了,被她的小伙伴儿嘲笑了好久,说她在种类繁多花样齐全的宅斗小说里,顶多是个炮灰命,打个酱油,活几章就下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希望她这个战五渣在那个高门大院里能活得久一点儿。一顿饭吃到深夜,成靖宁收拾了杯盘碗碟。沈时、成材和成振清依旧在谈话,成靖宁洗漱之后躺在床上,对着未知的未来,有一股莫名的兴奋和恐惧。仔细一想,她罗列了自己所处的优势。首先,她是大房唯一的嫡女,父亲没有纳妾,不存在嫡庶争斗。其次,她的姑姑是皇后,现在沈老夫人一房得势,加上她们背后的姻亲,没几个人能欺负她。第三么,沈夫人一方和福乐郡主一方早已分家,虽住一个府里,却是隔离开的,互不干扰,各过各的日子,现在沈夫人正在寻宅子,准备搬出去住,那么他们和福乐郡主的两房人牵扯会更少,生存环境简单,只要她不太笨,总能活下去。事情照着好的方向发展,沈时和成材到后的第三日,前来宣旨太监就到了。成靖宁跟着父母一起跪拜听旨,大意是已查清当年的案子,成振清被奸人陷害,如今刑部已将奸人缉拿下狱,准成振清回京,等皇上考校之后,再委以重任。“草民谢主隆恩!”成振清再次郑重的叩首谢恩。宣旨太监亲自将明黄的圣旨送到成振清手上,亲近道:“皇上皇后时常念叨着成大人,查清那年的案子之后,立刻派了老奴前来宣旨,好接大人回京。”成振清和太监虚礼客套了一番,将人请进屋,太监喝了一小口茶之后不再端起,催促让他们收拾东西,好赶在太阳落山之前坐船离开。他们的东西甚少,一个时辰就收拾好了,房子到客栈老板娘那里退了房子,因是违约,因此之前所交的押金便不退还了。坐马车颠簸了一路,到崖州码头坐船。此地偏僻,民风野蛮,京城来的贵人不愿多待,登上船之后就扬帆而去。现在是十月初,冬风渐起,一路并不顺风顺水,因此行程慢了下来,海上风浪大,大船颠簸,成靖宁被颠得七晕八素,成功晕船,一应东西都吃不下,一个月下来人又瘦了一圈,脸上的肉少了颧骨更加突出,看起来怪吓人的。“还要坐一个月的船,靖宁再这么瘦下去不是办法。”顾子衿轻抚着成靖宁瘦削的脸颊,忧心忡忡道。成振清也焦心,忍不住说:“熬一点瘦肉粥吧,再配两个一些爽口的小菜。好歹也吃一点,等上了岸请个大夫来瞧一瞧。”成靖宁现在有气无力的躺在榻上,对着焦灼的父母心中不安,她上一世本就不是娇气之人,坐车坐船之后仍是活蹦乱跳,想不到这一世这么娇气,原本就体弱多病,如若她不经常锻炼健体,只怕真会成一个病西施。饶是如此,这么一颠簸只觉五脏六腑都移了位,吃什么东西都如同嚼蜡,更可怕的是吃什么吐什么。“是我这副身体不争气,倒让爹娘担心了。”“这些日子你好好歇息,等靠了岸寻个大夫来瞧瞧。”顾子衿给成靖宁掖好被脚,让她继续睡着。后两日风浪稍小了一些,船才安稳了一些。在码头停靠后,成振清亲自寻了个大夫来,开了两幅药吃了,加上成靖宁养病态度良好,晕船之症才好了些,能到甲板上走动,或是靠着船窗边看游动的海鱼和低飞的海鸟。又走了四日时间,船到了余杭,便进入大运河,开始北上。运河风浪比海上小许多,船走得也平稳。与崖州四季常青不同,十月下旬的天陆地上已十分冷了,越往北景色越萧条,不过大运河之上仍然繁忙,往来的车船络绎不绝,入夜之后还是热闹非凡的景象。成振清夫妻并不拘着她,让她去船上瞧新鲜。快到十一月中旬,船才到京城外的渡口。几日前,顾子衿拉着成靖宁的手语重心长的说了好一番话,无非是永宁侯府是高门府第,规矩多,切不可再像乡下时一般顽皮淘气,日常行事要规矩,少说多看多做,家里的长辈多,兄弟姐妹多,要与兄弟姐妹们和睦相处,要孝敬长辈,为人做事要大方,不可小家子气,不能让人小瞧了去,其余还有诸多叮嘱教导。高门大户里讨生活不易,成靖宁认真听着顾子衿的话,作为长房嫡女,一个才回京的乡野丫头,她不能丢了父母的脸,尤其在福乐郡主的儿孙们面前。下了船,永宁侯府的人立刻迎上前来,现在不是抹泪叙旧哭诉委屈的时候,成振清要进宫面圣谢恩,所以顾子衿先跟着侯府的下人回永宁侯府。马车使过热闹的大街,这回成靖宁规规矩矩的坐好了,不去掀车窗帘看外面的景象。只听声音,便知京城繁华。约走了一个时辰,马车才到永宁侯府的大门前。成靖宁一下马车,便瞧见朱漆牌匾上写着“敕造永宁侯府”六个凝重的大字。大门大大打开,两旁是两尊威风凛凛的石狮子。她还没来得及打量门口等候的人,便被顾子衿领着跪下磕头。“娘,媳妇给您磕头了。”顾子衿忍不住哽咽道。“起来,快起来。”中气十足的中年女声说道,忙亲自将人扶了起来。此情此景,老夫人的话音里也多了几分泪意。顾子衿眼泪不断:“这么多年,娘辛苦了。”第9章 侯府“辛苦是辛苦……”沈老夫人十分伤感,不过她亦是洒脱之人,很快转变情绪:“今天是咱们家的好日子,不说过去那些伤心事了。这是六丫头吧,都这么大了。当时都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怎么连有了身子也不知道?”沈老夫人微微责备,若是早些知道此事,她绝不允许顾子衿跟去崖州。当初成靖宁出生之后,她本欲把孩子接回来,但早产的成靖宁体弱多病,经不起长途跋涉,只好作罢。等她大些之后,京里老夫人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只好留她在崖州,并送了些钱财过去。认真打量着自己的嫡亲孙女,身高和同龄女孩差不多,却瘦得出奇,裸·露在外的皮肤很黑,整个人病恹恹的,提不起精神,勉强站着,似随时会倒下一般。顾子衿抹了眼泪,说:“当时我哪里顾得上自己?这些年连累这孩子跟着我们一起受苦了。”当初到琼州城才诊断出一个多月的身孕,大夫说她身体虚弱,胎像不好,再一路颠簸的话,这一胎只怕保不住,如此一来只好留在那边。“娘,别哭了。能和爹娘再一起,再苦也是甜的。更何况,崖州也不苦。”成靖宁软声安慰顾子衿说。沈老夫人握着成靖宁的手,连声说好孩子,“六丫头怎么这么瘦?”连府上最下等的丫头都比她身上肉多。顾子衿惭愧万分,低声说道:“当年因媳妇疏忽,靖宁生下来就体弱多病,后头也没养好,才会如此。她乖巧懂事,在崖州之时,倒是她照顾我的时候多一些。之后坐船回京,靖宁又晕船,什么东西也吃不下,这才又瘦了下来。”“唉!”沈老夫人长长的叹息一声。阔别重逢,分别的愁苦和重逢的喜悦,一应化作眼泪流了下来,见面便是抱头痛哭一阵,还是老夫人身边的王妈妈提醒进府去说话。沈老夫人擦了泪,说:“瞧我,门口人多眼杂的,快进去说话吧。”进了大门之后,便是一方巨大的琉璃影壁,整座影壁流光溢彩,恢弘大气,做工精致,上面刻着毛色鲜艳的鸾鸟,四只鸾鸟形态各异,似会从影壁里飞出一般,影壁很新,看上去制成的时间并不长。成靖宁来不及细看,便被沈老夫人拉着从右侧的角门走了。前面是一方长长的直道,两侧每隔一丈开有朱漆拱门。“先去景斓堂拜见太夫人,郡主和你的两位叔母及堂姐妹们估计也在。见面之时,你只需依礼拜见问安即可,别的话莫要多说。”三房人斗争激烈,处处是陷阱,谁知道福乐郡主她们在话中挖了什么坑?小丫头才回来,难免被她们利用。大户人家多说多错,成靖宁重重的点头,作为一个战五渣,她决定少说话,多看多听。交代完成靖宁,沈老夫人又叮嘱了顾子衿一席话,顾子衿认真听着,一一牢记在心中。又走了约一射之地后,便是一个约半个足球场大小的花园,栽种着各种花木,现已是冬天,除了光秃秃的树枝山石之外,只有几丛残菊。花园中有数条鹅暖石铺成的小径,还修有几座供人赏花歇息的亭子。穿过花园之后,是一个百来平方的水池,池中悠闲的游着一群锦鲤,走过水上的廊桥,又走了半里路,便到了一座阔气的院子,正门的牌匾上写着“景斓堂”,这里便是太夫人荀氏的住处了。守在门口的婆子见她们来,忙将人引进去。过了两重垂花门之后,过了中堂就是景斓堂的堂屋。还未靠近,成靖宁已听到里面传出的阵阵笑声。年轻的声音宛若银铃,悦耳好听,老年女声老而不衰,中气十足。成靖宁暗忖,不是说太夫人病了吗?听这声音,着实不像。她正在思忖时,一个身穿青色无袖长比甲的小丫头掀开门帘,走出一个四十上下身穿着上乘的婆子,婆子满脸堆笑,对沈老夫人和顾子衿福了福,道:“太夫人已经等着了,老夫人和夫人快进去吧。”“有劳了。”沈老夫人客气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