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7(1 / 1)

“娘去秀才老爷家帮工了呀,四叔你不知道么”志文心里一阵腻歪,心理年龄三十老几的人了,说话还非得装萌。“那咋办,老四。”郑大沉不住气了。郑四转头狠狠瞪了郑大一眼,这个憨货,就是要趁三嫂不在才来的。郑大没弄明白那一眼是啥意思,但知道自己脑子不好使,乖乖闭上了嘴。“志文,爷爷奶奶一家粮不多了,你们家的粮应该还富余吧”郑四此时也懒得和个小屁孩兜圈子了,“要不借点粮给我们”说完也不等志文回答,朝郑大使了个眼色,两兄弟径自朝窑洞里走去。“囡囡,乖乖呆在这儿,别进来。”交待好囡囡,志文跟着走了进去。郑大郑四已经站在粮缸旁,看着里面那不多的几斤杂面,脸色都有点发黑。“志文啊,家里就这点粮了”还是郑四开口问。“是啊,四叔,爹上次带回来的粮没有前几次多,他说那什么涨了。”志文不慌不忙地回答。“粮价涨了,是吧。”郑四说。“对,四叔,爹就是这么说的。”郑四却是有点信了,旱情这么严重,粮价必涨,自己晚上眼神不好,那晚还真没看清郑三扛了多大个粮袋,一两百斤那是糊弄家里人的。郑大看看郑四,也是为难,就这三四斤的杂面,自家就是借走一半,又抵得什么用,倒还有点良心,没想着全部拿走。郑四不动声色地扫了一圈整个堂屋,空落落的,除了粮缸,就没有能装粮食的地方了。又假模假式地在两个房间门口往里看了一眼,也没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志文在一旁看得好笑,却是不怕你找。“小姑呢”志文突然问。“啊你小姑还不是去村里井边打水去了。咋”郑大摸不着头脑。郑四没有说话,只盯着志文。“小姑前段时间帮娘做了点针线,爹娘都很感激,可钱都买粮了,娘昨天还说要拿几斤面好好谢谢小姑呢,四叔,剩下的这几斤面,你们就都拿走吧,算是俺家给小姑的谢礼,给我们留够吃两顿的就成。”无缘无故就挺大方地把粮借给他们不太妥当,郑四肯定会起疑心,反正前段时间小姑确实来家里帮着志文娘做了点针线。“不妥不妥,你们娘三儿咋办借这么多对不住三哥和你们。”郑四假惺惺地说。这回轮到郑大死死地瞪着郑四了。“啊,忘了告诉你们了,四叔。我们明天进县城找爹去了。”其实哪天走还没定。“缸里的这些面肯定吃不完的了,你们就别客气了。”“爹上次来就说了,让我们收拾收拾,差不多了就进县城去找他。他说旱情这么重,他不在家怕我们受欺负。”志文可怜巴巴地说。这是实情,别说眼下这种情况,就风调雨顺的日子,家里没个汉子都容易受气。郑四的疑虑这才基本打消了。郑大和郑四最后带着三斤半的杂面走了。正文 第11章 进县城1志文娘向秀才老爷家的管事辞工的时候,管事还颇为不舍。简单说,就是志文娘干得多,干得好,还拿得少,今年更是工钱都不要了,发点陈粮,都感激得不得了,可比那些签了卖身契的仆役划算多了。至于志文娘带回家里的那点剩饭剩菜,管事根本没放在心上。管事的倒是挺真诚地挽留了几句,见志文娘态度很坚决,也就作罢。志文娘工钱是月结,虽然尚未满月,管事的想结个善缘,仍按一个月算,给了二十斤的杂面。志文娘也挺高兴的,要知道,郑三在县城,平均下来每个月能有一两多点银子的赚头。可这一两银子,去年秋收能买两百斤的杂面,年底就只能买一百五十斤了,到了今年开春,更是涨得飞快,上次郑三就只买回了三十斤不到点,自己这一个月辛苦换来的粮食,也差不多要一两银子了。回到家吃晚饭的时候,志文娘都挺高兴。东家心善,没吃完的烙饼又让她带了不少,一家三口没开伙,烙饼配热水就当晚饭了。晚上收拾东西,志文娘打算明天就走,却发现粮食基本没了。这个家其实实在没什么好收拾的,东西本来就不多,零零碎碎的前几天就弄好了,当晚是想把被褥收拾好,天热,晚上睡觉都不用盖了,提前弄好,省得第二天忙乱。粮食本来是要第二天一早,弄了吃的以后再收的,可志文娘带回来的烙饼不少,明早的早饭有着落了,这家里的粮食今晚就可以收拾了。没想到粮缸里空落落的,连缸底都没铺满,早上出门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志文娘又惊又怒,还以为兄妹两做了什么妖,揪着耳朵连声喝问,等志文慢条斯理地把郑大郑四上门借粮的事儿说了之后,惊怒转为慌张,连声问有没有发生什么事儿,生怕两小吃亏受伤。确认二人没事儿后,志文娘开始心疼那被借走的粮食了,一会儿高声喝骂,一会儿低声诅咒,让人不得安宁。志文对被拿走的那三斤多杂面,并没有他娘那么心疼,本就是他故意留下来的,要不然郑大郑四一点粮都别想见到。可志文娘不知道,以为一下被拿走了将近二十斤杂面,进进出出好几趟,实在不甘心,咬咬牙,拿了个空粮袋就往门外走,打算怎么着也得讨要回来一些。志文在一旁叹了口气,忙上前把他娘拦住了。本来是想让志文娘下定决心,尽快进城的,而不是让她去找郑四一家拼命的,况且也拼不过。志文毕竟是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对粮食的重视,还是远远比不上这个时代的人,他又机缘巧合地有了个神奇系统,现在是手中有粮,心中就没有他娘那么慌。刚才他就一直考虑,要不要把实情说出去,实际就只借出去三斤多的粮,那么问题来了,剩下的去哪里了马上找个地方把粮从仓库里挪出来,说是自己提前藏的算是个办法,但志文却不想这样做。现在志文刚收了几千斤的粮食,却不能正大光明地拿出来给家人分享,他就想干脆趁这个机会,让他们多少接受一些自己的特殊能力,系统肯定是不能暴露的,至于怎么说辞,那就另说了。“娘,四叔他们没有拿走那么多粮。”志文开口了。“别怕,志文,娘去不和他们吵闹,多少拿回一些就行。”志文娘还以为自家儿子担心他上门吃亏,忙安慰道。“娘,你先坐下,我告诉你个秘密。”志文开始忽悠了。志文娘倒是有点好笑地坐下来,想听听这小子所谓的秘密。“娘,我很早就发现,自己能让东西消失。”说完,志文把桌上的一个碗弄进空间去了。“还能让它又回来。”那个碗又回到了桌上。一堆碎银子很快地出现在桌子上,然后又消失。“所以,我和囡囡找到的这些银子,你们都找不到。”志文笑了。“白天四叔他们还没到,就被我远远看见了,所以我只留了四斤粮在缸里,其他的我都收走了。”志文把收走的那些杂面又放回了缸里。“四叔他们只借走了我特意剩下的三斤多的粮。”志文最后总结。“娘,娘,你怎么了”志文娘没有说话,大睁双眼,上上下下地打量志文,眼神惊疑不定,又带着一丝敬畏。“志文,你不会是天上神仙下凡的吧”志文娘开始脑补了。志文不由得笑了,“不知道哎,娘,我不就是你儿子吗”听了这话,志文娘倒是明显放松了,是啊,这可不就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坨肉嘛。“囡囡知道吗”志文娘问。“嗯,娘你叫我”不远处囡囡抬起头来。“囡囡应该看到过几次,不过我都交待过,让她不准说。”没办法,和囡囡朝夕相处的,要想完全瞒过,根本不可能。不过囡囡似乎很信任志文,从不多嘴问东问西的,再加上志文不时有好吃的给她堵嘴,嘴巴很严,连郑三夫妇都没告诉过。“嗯,娘,我可乖了,哥哥不让说,我一点都不会说的。”囡囡在旁边保证。志文娘这才稍稍放心了些,虽然没读过书,但她本能地知道,志文的这种能力,一旦被外人知晓,会带来多大的麻烦。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志文娘三儿早早地就起了。把带回来的烙饼吃完,看着志文抬手之间,家里的东西就此消失不见,志文娘是惊奇不已,囡囡在旁边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偶尔发出笑声。志文则是哭笑不得,家里的东西,志文娘原来就这也舍不得丢,那也不愿意弃的,现在知道他这么厉害,那就更是一样都不愿意落下了,让志文全部收走,还单方面宣布,以后家里的钱、粮,就都由志文负责保管。仓库放这些东西绰绰有余,志文也不在意。志文现在是把家里的钱袋子和粮袋子都掌握在手中了,银子有多少,爹娘本就不知道,还不是他说有多少就有多少。至于粮食,倒不敢这么任性,毕竟就这么点儿粮,再怎么也维持不了多久。不过只要一进城,志文就打算去进行一次大采购,尽可能多得买粮食,反正不差钱。买了之后就放进仓库里,让父母都记不清到底买了多少,这样仓库里的粮食就可以混在里面,然后正大光明地拿出来啦。随着窑洞彻底被清空,囡囡一声欢呼,大家就要出门了。志文看了看自己三人两手空空的样子,感觉上似乎有点不对,就问:“娘,我们这身上啥都没有,这在路上会不会太显眼要不,拿点东西出来背着”“不用,”志文娘手一摆,“还没到逃难的时候,就是两手空空的,大家也只当我们是去串个门儿,没事儿的。出发。”“噢,走了,进城找爹去咯。”囡囡边走边笑。正文 第12章 进县城2出门的时候,天色只朦朦发亮,太阳还未露面,只给远方的地平线镶了一道金边。天空呈暗蓝色,东边的群星已经隐去,而西边的星星还在闪闪发光,做着最后的努力。时间还早,周围微微有一点清冷的感觉,正适合赶路。志文有点兴奋,自从来到这个世界,还没有出过这么远的门,以前他就喜欢那些古城、古镇,只是后来太多都商业化了,千篇一律的,今天要去的这个县城,可是真正的古城了。出了村口,志文转身又看了一眼这个自己呆了大半年的村子前山村,不是留恋,只是告别,也许再也不会回来了吧。道路两边有种小麦,也有种高粱的,但毫无例外的,已经基本枯槁,偶有看着鲜亮点的,应该是那户人家拼死拼活,打水浇灌的。但志文觉得那基本是做无用功,照这旱情,哪怕还能找来点水,也就能保住点来年的种子。至于吃的,有存粮的,能吃吃老本,比如那些大户人家,都是屯着不少的粮食的。没有存粮的,那少不了卖儿卖女、逃难上路,还有暴乱。志文想想都不寒而栗,要是自己没有得到这个神奇系统,一家四口只怕是很快就要成为这片土地的肥料了吧。正午时分,正是一天最热的时候,太阳高悬空中,周围除了田地,草木稀少,连个荫凉地都没有,地面被晒得发烫,远处景色都变得扭曲了。一家三口已不复清早出门时的轻松,志文娘从小干活习惯了的,脚力不错,但也抵不住头上的烈日和地面的蒸腾,汗水在脸上流下道道痕迹,但很快又被高温烘干,剩下隐隐的白渍。志文情况还好,第二幅图他觉得应该是身轻如燕,虽然还没练成,脉络尚未自行循环,但也感觉身体比以前轻快了许多,走路、跑步都已经不太费劲儿了。最惨的是囡囡,小小年纪,虽然在家也要干活,还得不时上山找柴禾,但还真没有一次走过这么远的路。但这丫头性子坚韧,路上没有叫过苦,一直咬牙坚持,是志文发现她实在走不动了,才把她背在身上赶路,仗着自己身轻体壮的,路上志文娘几次要和他换着背会儿囡囡,志文都没让。三人在一个岔路口,找了个平整点的石头,歇脚休息。志文取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