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章 护短(1 / 2)

“我要开学了, 要去上课了。但是我还是会来看你的,你放心好了。”

太红旗心里面紧张, 一听到去上学, 就怕宋清如不来了,手里面紧紧捏着那瓶子罐头, 橘子味的。

“你下周一定要来, 我还要给你带罐头呢, 甜着呢。”

宋清如就笑着, 牙齿都能看到细碎的光,点点头, “好啊,我喜欢吃黄桃味道的, 我不喜欢吃橘子其实。”

橘子一般都酸,宋清如不是很喜欢吃,但是一直没说, 太红旗听了心里一阵懊恼。

原来是不喜欢吃橘子,才知道,以前的橘子白送了,但是这件事情, 礼轻情意重, 不管送啥, 宋清如都搞性, 你说大半夜的给你窗台上送橘子, 这样的事情值得回忆一辈子。

罐头瓶子冰冰凉凉的, 宋清如手来回的摸着,低着头不说话,时间有限,人家站岗的都在那里咳嗽了。

太红旗这属于违规了,他自己红着脸,由于晒黑了人家也看不出来,“三儿,你东西都准备好了吗?学校是哪一个啊?”

“都准备好了,学校不是很好,但是离家近,挺好的,这样我就可以回家吃饭睡觉了,不用住校。”

宋清如那学校是真的差劲,就是乡下的学校,一年考不上多少高中生,孩子也不知道学习,每天就是玩,但是没什么坏心思,日子过得快活。

这学校离家近不说,而且省钱,没有那些杂七杂八的钱,你要是学习好了,学校也是要给奖励的。

宋清如就是奔着好好学习去的,她自学能力很强了,自控能力也很好,只要肯下功夫,比一般人要学的快,虽然是年纪不如小孩子好用,但是她还是很机灵的。

“你不要买书了,我家里有书,还有本子,你等着我跟冬嫂说,找出来给你用。”

太红旗是大包大揽,他很有自觉了,这时候没钱没势的,全是靠着家里,可是能想到的都想到了,不容易。

回头人家冬嫂就都给整理出来了,还觉得宋清如不好意思,人家给送过来的,一个大纸箱子,里面是所有的课本,太红旗是高中就不读了,里面也有高中的书,而且还有本子。

本子铅笔还有圆珠笔都是新的,一看就是刚买的,冬嫂自己摸出来一枝钢笔,“这个你拿着,红旗特意说的,要给你用的,真是红旗以前用的国外的牌子,很好呢,自己都舍不得用,说是拿来给你用的。”

“不用不用,这已经很不好意思了,拿回去吧,我用圆珠笔一样的。”

这笔大有来头,上学用钢笔的那个年纪,老师说要练习钢笔字,江长源牵着太红旗去买的,买了最好的一支,华侨商店里面的,那笔尖是金子的,老值钱了。

出来了江长源就说了,“好好学习啊,给你买这么好的笔。”

太红旗点点头,知道是金子的,但是他自己知道用不好,来回几次估计就在地上摩擦了,那笔尖一下子就坏了。

“爷爷,你在给我买个便宜的。”

给江长源气的,扭头又拉着太红旗去商店买了个最便宜的,“拿去吧,给你好的都不用。”

那笔就搁置了,太红旗也不喜欢写字,供奉在那里了,现在拿出来给宋清如用,看着冬嫂回来了。

江长源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孙子大了就这样,你看看就是喜欢人家,恨不得什么都给人家,老子家底都给搬空了。”

那只笔他说不给,毕竟是很有意义的,结果太红旗说了必须给,这心思昭然若揭,司马昭之心了。

冬嫂自己无所谓,抱着两把小青菜,宋清如给的,“你看看人家清如多好啊,长得那么漂亮,为人还好,这要是结婚了,日子多有意思,我看比那个妗儿好多了。”

“再说了,你这不要心疼,红旗这是早点把心定下来的,这孩子就有这股子劲头,你不是也不要多大富大贵的,你就当跟旧时候的童养媳一样了,最后还是你家的。”

江长源眼睛一瞪,“还童养媳,这都什么时候了,都是封建迷信。”

的确是心里不好受,你说这孙子还不大,就这样什么都给人家了,完全就是当成一家人了。

可是这还没结婚啊,要是结婚了,他一点意见都没有,给孙媳妇的心里舒坦。

就看着俩人黏黏糊糊的,太红旗再打电话来,要问问事情办的怎么样了,江长源就有点酸。

“你是不是喜欢人家啊,看看你那德行,早上一个电话,晚上一个电话的,要不要让我消停了,也不问问你爷爷我吃没吃饭。”

“你到底是想干什么啊,也不看看,你愿意给,人家愿不愿意要,别到了最后剃头担子一头热,什么都没有了。”

“我看你最后图个啥,到时候人家上学干什么的,男同学文静又秀气,比你好多了,你就是个二傻子。”

苦口婆心的在那里说啊,老爷子操碎了心,当爹当妈还得当奶奶,就是转悠不过来。

“爷爷,你知道吗,她每周说是过来看我一次。”

“她说以后高中的时候就来部队。”

“等着我等级够了,她要来随军。”

“到时候就结婚,然后要是有孩子了,就照顾孩子。”

砰砰砰,江长源突然之间无话可说,觉得自己有点小人了,人家好好的一对,自己在这里挑拨离间一样。

人家都考虑到以后结婚生孩子了,那画面实在是太美好,他挂了电话,自己去睡觉了,从那以后,再也不说什么了。

但是见了宋清如就是当成一家子人看了,想着孙子都这样了,干脆就好人做到底了,给宋清婉找了个工作,就是食品站的,好工作了,不是很大的食品站,小地方的,但是比宋清林那工作好太多。

这家里,一下子就好过很多了,宋清如就安安心心的去上学了。

开学了,老师去摸底考试,好家伙,宋清如跟倒数差不多,因为都忘记了,知识记不得了,这都多少年了。

老师就很无奈了,就说是要从初一开始读,“你这样真不行,我看你以前也没上过初一,人家都有基础,你没有,不行的,也不要怕浪费时间了,也不要急于求成,今天就去初一。”

老师拉着宋清如苦口婆心,宋清如在办公室,看着时间快不够了,说好的周六要去看太红旗的,很是敷衍了,“老师,我好好学习,私底下多看书,这样就能赶上来了。”

说完就有事,呼哧呼哧的就走了,赶紧去看太红旗,她们学校,周六下午不上课,一直到周天上午,周天下午开始上课,正好一天假期。

她背着军绿色的斜挎书包,书包里面的书,本子都是太红旗的。

太红旗早就在那里等着了,“你来了,慢点,不急。”

口袋里面竟然真的掏出来一个罐头瓶子,里面是黄桃橘子的,没有纯黄桃的,都是八珍罐头,“先吃着,没吃饭吧。”

打开罐头,竟然不知道从哪里摸来了一个勺子,给宋清如插着吃,真的是,孙子眼睛都瞎了。

太红旗这一段时间反常,他当然发现了,跟着来一看,就看到门口的后面角落里,隐隐绰绰的就是这俩人,就跟偷情的一样。

“你们在干什么,好啊你,在这里背着我干什么呢?”

孙子气死了,没认出来宋清如,也顾不上她,奔着太红旗就来了,觉得受到了欺骗,太红旗口口声声跟他说先往上走,结果现在自己跟女孩子卿卿我我。

宋清如觉得有点尴尬,自己对着太红旗笑了笑,从后面拍了拍孙子肩膀,“是我。”

这下好了,孙子就跟听戏的一样,一愣一愣的,最后很是感叹了,“我就知道你俩有一腿,平时你看看红旗这样子,跟那什么一样,同样是兄弟,我就跟外来的一样。”

打发了孙子,太红旗知道她考试,就问了一句,“你考试成绩咋样,能跟的上不,不行也不要有压力,慢慢来就是了。”

“我考了倒数。”

太红旗一肚子话,突然就说不出来了,这倒数是有点难办啊,你说这得什么样才能是倒数啊,一般就是上课没听过的人。

“这没什么,你本来也没去过学校,是一样的,高中考不考无所谓,一样可以进部队的。”

话是这么说,你看宋清如说起来跟没事人一样,可是到了家里,就开始拿起课本来好好学,前一段时间是给自己放假了,不能这样子下去。

她就是这样的性格,干什么,什么都要干好了,别糊弄,自己尽心尽力就好了,而且家里这么辛苦,学习不好也过意不去。

她自己忘了,不会的就问宋清林,宋清婉,然后俩人也不会的就商量,人家这么多年了,走的时候带着一书包课本,去了都要看,来的时候送给那边的人了。

那边上学也不容易,课本就留下来了,宋清如晚上要看书到十一点钟,就这么努力,平时也不出去玩。

看她这个劲头,家里人是一点活儿也不让干,好好学习就好了,都觉得学习很辛苦。

那老太自己站在窗户那里看一会儿,就在院子里跟夏冬梅嘀咕,“你说这样子,身体吃不消啊,也不起来活动活动,我看老三这心气儿高,以后出息了。”

夏冬梅没说话,只是笑笑,她也不懂这些,以前孩子也没上学,就是来了这边家里,看着是都说上学好,她也觉得有文化是好事,也觉得家里再穷,也要让孩子念书。

不指望能念出个金玉来,但是能让人知道点道理也是好的,读书出息人呢,自古以来都知道。

一会儿就去找点果子,秋季果子多,“三儿,你吃一点,歇一歇眼睛。”

宋清如就吃,一边吃一边看,等着考高中的时候,老师就鼓励她,“你不要紧张,其实很优秀了,后来者居上,虽然以前都没学过,但是你是老师教过的进步最快的学生了,只要稳住了,肯定没问题。”

老师人很好,对着宋清如也很好,学习好的孩子,人有吃苦,长得又乖巧可爱,很看好宋清如了,但是越是学习好的学生,遇到重要的考试,越容易发挥失常。

宋清如这心理,绝对不是怕这个的,自己都很豁达了,“老师,你放心,我绝对好好考,要是考不上也没事,我来年再考呗,早晚有一天都考上。”

说完就进考场了,结果成绩出来了,宋为民高兴的不行,家里三个孩子,先在看来就老三学习成绩最好了。

这分数太高了,人家高中看中了,学校惜才啊,看着宋清如家里条件不好,人家校长就说了,不要学费了,书本什么的都给争取。

宋清如这成绩,全校第一名,她也不是聪明,就是努力,你看看这都不出去玩的,回来就看书,学习,跟哥哥姐姐一起,别看宋清林那么辛苦,但是回来还是捧着书,如饥似渴的。

给人家房东羡慕的,对着人就夸啊,“你看看人家宋家,以前是三儿我看着就好,人本本分分的,成绩还好。”

“还有上面的兄姐,一家三个孩子,人家教的多好啊,一个个长得好不说,还那么有礼貌,都看书,也不吵闹。”

“我要是有这样的孩子,做梦都笑了。”

羡慕得不得了,尤其是宋清如,一看就大有前途,每次见了人都要打招呼。

宋清如自己赶时间啊,她高中跳了一年,很辛苦了,人瘦的不行了,看书累死个人,知识无论是什么时候,都要多学一点,而且她自己还要跳舞。

身体是偏瘦的那样,太红旗发达了,三年直接从底层爬上去了,他这样的人,竟然可以带兵训练了,因为他飞机是飞的最好的。

一般飞行员都要配着飞机还有很多机务人员,机务人员负责日常的维护,所以飞机为什么老是出事啊,那是因为飞行员自己也看不明白,他会飞,但是不会检查问题,到时候问题出来了,那就晚了。

一年怎么也要死几个人的,而且飞机也回不来了,机毁人亡,这个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太红旗别看不爱看书,但是他对这个很感兴趣的,而其他也考虑到了一个问题,这么大的隐患在,自己要是学不会,飞着飞着掉下来也是迟早的事。

早晚也是个英雄,上面也很重视,花了大价钱,但是没办法,学不来人家的技术,这都是核心技术啊,一般人弄不出来。

他自己心眼多,而且有血性,就开始琢磨了,到底怎么才能防止这样的问题,当初一个宿舍两个飞行员,飞行员宿舍条件是最好的。

都是两室一厅的房子,但是后来半栋楼都空了,又一次眼睁睁的看着,试飞的时候天下就掉下来了,打开降落伞也白搭,人就没了。

孙子就哭了,“怎么就这样呢,飞之前不是检查好了吗?怎么还会坠机,知不知道损失有多大啊?”

就是一个零部件的问题,大家都没办法解决,都是技术问题,太红旗自己红着眼,后面的烈士陵园,又多了一个英雄。

他自己跑到领导办公室那里,“知道一个飞行员培养成本有多高吗?”

“知道一架飞机多少钱吗?”

“知道一年死了多少人了吗?”

太红旗生气,大家都知道有问题,可是为什么上面就不能争取一下,请国外最好的专家,买最好的飞机来呢,非要这样一次次的尝试,开自己的飞机,死自己的人。

这时候的太红旗十八岁,还是年轻人一个,还不是那么懂国际形势。

领导也红着眼睛,这是他的兵,沉默着不说话,难道他不想申请吗?

他每年都招人来,挑的都是所有人里面,最优秀的,身体素质,应变能力最好的兵,可是每年都不够,因为都死了。

外面的人渐渐的都不愿意进来了,说这里是英雄团。

家属楼那里,一半都是寡妇,来了没几天,都成了寡妇,有孩子的就留下来了,孩子说长大了也要开飞机。

但是都年轻啊,有人就回去了,孩子愿意带走的就带走了,带不走的就留下来了,部队只能接着。

可是国外的技术,我们拿不到,人家也不给,就算是给了,那代价也太大了,国家利益面前无小事。

我们只能自己摸索着来,国内经济不行,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一点一点的实行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不合适的时候,就开放市场。

国家也不是一开始就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也要一点一点的来,人也不是一开始享福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跟代价。

现在飞行员的教练,都是国外请过来的,人家只是尽力而已,至于尽心,不大可能了。

这里面的道理,大家都清楚,可是能怎么办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