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章 程如州(1 / 2)

“说什么呢?”他问。

程蕴之就将姜琳的建议说给他听, “你觉得咋样?”

程如山点点头:“我觉得挺好。大队用我们的院子, 给咱们补偿, 这样爹娘就不用上工干活,在家里休养一下身体。”

其实院子不院子,他根本无所谓,只要有够住的地方就行。

从前他唯一的目标就是摘帽子,让死去的人得以长眠,让活着的人有尊严。至于院子房子还是穷富如何,他都无所谓,甚至连自己死掉也无所谓。

他凑近姜琳, 朝她笑了笑,“媳妇儿你真有主意,这个办法最好。”

当着老人的面姜琳有些不好意思,手指戳戳他搂着她的胳膊,示意他注意影响,“咱们支持继续办小学和医务室,展览室放在学校那里就行。”

程如山点头赞同。

程蕴之:“那冬生跟大队说说?”

程如山:“爹说就行。”他也不管爹娘在跟前, 低头亲了一下姜琳的脸颊, 起身扶着姜琳的肩头, 笑:“我喝多了, 先去睡。”

姜琳脸颊着了火一样, 又红又烫。

闫润芝若无其事, 程蕴之也没怎么的, 倒是文生好奇得很, 也闹着要亲亲。

“娘,我也要亲亲。”

姜琳赶紧道:“不行,你只能亲你媳妇,娘也不行。”

文生纠结地看看闫润芝等人,再看大宝小宝。

大宝小宝嘿嘿直笑,这一次没有支持他,说实话,他们不想把娘给大哥亲,只有他俩和爹能亲娘。

文生看他们不支持,嘟了嘟嘴,有些失落。

大宝小宝凑过去,一人亲了他一口,“好啦,不要不高兴。”

文生又一人亲一下,“现在行了。”

几人笑起来,闫润芝瞅着文生,寻思就算他好不了也没啥,大宝小宝和他感情好,以后也会帮忙照顾。

休息之后搞过卫生,各人都早早地上炕睡觉。

闫润芝想让大宝小宝跟着她们在西间,现在文生也跟着他们呢,俩孩子过去正好作伴呢。但是小宝不肯,在这点上他很坚持,白天可以和任何人玩,晚上他一定要看到爹娘,尤其娘。

大宝跟他保持一致。

大宝小宝过去一看,哎呀,爹睡在中间呢,本来应该他俩在中间,爹娘在两边的嘛。不过爹已经睡着了,嫲嫲说大人睡觉小孩子不能吵,因为大人白天很辛苦的。

他俩理解为爹娘睡中间,小哥俩得分开,小宝很自然就选和娘一起。

大宝就说:“咱们剪刀包袱锤,谁赢谁在娘那边。”

小宝瞪大眼睛,大宝咋和自己抢,不让着自己了呢?他有点委屈。

大宝道:“吃糖多给你一块,这个不让。”

小宝只好和他划拳,输了,委委屈屈地睡到爹那边去。

大宝喜滋滋地睡到炕头那边,留着中间的位置给姜琳。

姜琳真是服了他们为睡觉排位搞这么多戏。她先哄哄小宝,亲亲他,给他们讲故事。有她的关心,小宝乐得笑了一会儿,姜琳让他闭上眼睛,他就闭上眼睛秒睡。大宝听着故事也睡了。

姜琳想搂着小宝背靠着程如山睡,谁知他突然坐起来,把小宝从她怀里抠出去,放在自己另一边和大宝一个被窝。姜琳刚要说话,却被他俯身压在被子上。

姜琳心突突一跳,“……吹灯。”

他双眼灼灼地盯着她,“让我看看你。”他瞧着她,认真又专注,幽深安静的目光看得她直心慌。

“……你不困啦?”

“看到你就不困了。”他笑了笑,俯首吻她,直到把她亲得晕头转向才吹灯,抱着她睡觉。

姜琳:“……”你把人亲成这样,就不想干点啥?你明明都顶不住了!你还硬抗!

程如山却真能扛得住,说搂着她睡就是搂着她睡,倒把姜琳弄得浑身又热又软,心里有个小爪子在挠啊挠的。

这人绝对是故意的!

姜琳感觉他明明身体烫得要命,听着呼吸却平稳,她就不信他能睡得着,于是挑衅了他一下。

程如山:“……”他握紧她纤细的腰,声音暗哑,“你准备好了?”

他知道她害怕他,尽量给她时间适应他的体温和气息,习惯他的怀抱和亲吻,有多煎熬他自己知道。如果她已经准备好,他不介意现在就要她。

姜琳心头的小鹿狂奔,一秒钟认怂,“……没,睡吧。”

……

两日后程如山找时间陪着姜琳,带着大宝小宝去一趟大车店子赵家,正式上门拜干爹干娘,两家成了亲戚走动起来。

又过了两天,一早戴国华开解放卡车来水槐村接程如山。他们这一趟要跑几个地方,拉好几趟货去省军区,一走至少要半个月。

戴国华三十来岁,是名退伍军人,紫棠脸,中等个,之前就和程如山见过。程如山跟他讲一声,要先去拉两车瓦。

戴国华笑道:“去那小地方拉那种水泥瓦?怎么不去应县拉红瓦?还便宜点呢。”红瓦是烧制的陶瓦,比水泥瓦美观轻巧。

程如山立刻道:“你能弄到两车吗?”

戴国华:“没问题,不过要我们自己装卸。”

程如山:“我去找人。”他去跟姜琳说一声,然后去叫了商宗慧、商宝柱几个。

姜琳也要跟着去,却被程如山拒绝,“你在家里接收,今天给你拉两车。”

姜琳就把家里目前所有的钱都拿给他。其实她很想自己弄个小砖瓦厂专供附近几个公社,可以分两种,一种脱坯烧制,一种做水泥瓦。只是现在土地都是集体的,自己根本没有地建厂。

等拉完两车瓦,差不多傍晚,闫润芝做了饭,让程如山和戴国华吃过再走。她包的葫芦海米馅儿的饺子,给戴国华吃得直眯眼一个劲地说鲜。

“婶子,回头我让如山给你带白面和大米回来。”他们经常给部队送米面,关系好了,可以从部队买一些。

闫润芝笑道:“家里不缺吃的,你们在外面可别亏待自己,千万别犯错误。”

“放心吧,不会的。”

姜琳给程如山收拾了提包,送他上车。程如山把包扔到车上,摸摸她的脸,“平反大会我回不来,你拿主意就行。不管有什么事儿不用怕,不好解决的就等我回来。”

姜琳点点头,感觉戴国华在车上笑眯眯地瞅他们,她赶紧道:“你快上车吧。”

程如山笑了笑,转身打开车门跳上车,朝她摆摆手。

文生和大宝小宝从外面野回来,瞅着程如山的车走了,他领着大宝小宝就追。

“爹!”他们大喊着。

姜琳赶紧道:“你们,回来!”

文生停下脚步,回头委屈地瞅她,“娘,爹走你咋不叫我们?”

姜琳:“不是你们三个害怕爷爷让认字偷跑出去捡豆子的?”

大队忙着秋收,程蕴之和文生还没安排活儿,程蕴之就让孩子在家里学俩字。大宝小宝腻歪被拘在家里,撺掇着文生带他们去拾高粱穗和豆子,拾了可以给大队挣工分,也可以自己拿回来。

结果程如山出门他们就没在家,怪谁呢。

这时候有社员来买瓦,“姜知青,有这么好的红瓦,我们能不能买红的?”

姜琳道:“这个瓦贵几分钱,其实水泥瓦一样用。”

瓦好,路远运费贵,自然也要贵一些。水泥瓦一片一毛五,红瓦至少一毛八,不便宜,但还是有人买,觉得更好看,气派,哪怕灰瓦上铺一圈红的也打眼。

姜琳无所谓,反正这时候是卖方市场,就那么两车瓦不怕卖不掉。这还不够,段长安那里还是要得空就帮她送瓦过来。

又下了一夜秋雨,社员们盖瓦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姜琳就忙得很,每天早出晚归的。

这晚上回来,就见文生、大宝小宝三人都气鼓鼓的,也不像往日那样在院子里开心地玩儿。

她笑道:“这是怎么啦?”

闫润芝轻声道:“跟人打架了呗。”

小孩子善良又恶毒,对待和自己不一样的总会格外歧视。他们听大人说文生比自己爹年纪还大,脑子却不如自己,这可激发他们的优越感。只要见到文生就追着骂“大傻子,大傻子”。

文生倒是无所谓,反正在农场被人叫大傻州习惯了,大宝小宝很生气,就凶他们,结果他们骂得更凶。

大宝小宝还小,追不上打不过,文生帮弟弟吓唬他们。

结果那帮小孩子反而回家告状,说大宝小宝让大傻子打人。有些大人知道是自家孩子调皮骂人,教育孩子两句拉倒,有些却不服气。

狗蛋狗剩娘一起上门找闫润芝抱怨抱怨,让她好好管管孩子,说什么“傻子就好好呆家里,别处去乱打人”之类的。

闫润芝直接把她俩怼回去,“管好你们孩子别嘴贱追着骂人,保管一点事儿没有。我们宝儿娘说了,先撩者贱,犯贱就挨揍!”

气得那俩婆娘骂骂咧咧地走了,说什么再也不让孩子和大宝小宝一起玩儿,不买姜琳的瓦。

姜琳问大宝小宝:“哪家的坏孩子?告诉妈妈,妈妈去骂他们爹娘!孩子没教养,就是当爹妈的混蛋。”

大宝小宝说了几个,最后耷拉着脑袋:“都骂了。”

法不责众,而且小孩子不听话,就算大人说不能随便骂人,他们也会因为好玩跟着别人学样。而且有那么几个大人,听见孩子骂人也不认真约束,小孩子自然变本加厉。更何况,这时候乡下人本来就粗话连篇,不管大人孩子,都是把x、腚之类的挂在嘴上,粗俗不堪。

要认真去和他们计较,他们还会觉得你事儿多,你也可以骂,也没人不让你骂。

程蕴之就劝姜琳:“刚回来他们不了解,时间长了知道文生是个乖的,他们就不会再骂。为这点事儿,你去和他们撕破脸反而不美。”

他觉得儿媳妇是知青,脸皮薄好面子,去跟人家吵嘴不值当。而且他在农场已经习惯,大人孩子都叫文生大傻州,毕竟他的确也傻的。

姜琳却不想惯着那些婆娘,不过闫润芝已经骂回去,她也不必上门追着骂。

她对大宝小宝道:“狗蛋狗剩家,如果不来道歉,以后不卖瓦给他们。”

大宝小宝立刻高兴起来。

姜琳又去看文生,他乖乖地站在一边等娘训。

他虽然像个孩子,其实比大宝小宝还懂事,很听话从来不搞破坏。不过快四十的人,行为像个六七岁的孩子肯定会被人当傻子。

姜琳寻思他和大宝小宝一起,不肯学识字,整天跑出去野也不好。

她对大宝小宝道:“你们跟爷爷好好识字,看看是谁骂咱们,小本本记下来,等娘一家家和他们算账。”

大宝小宝有点犹豫。

姜琳:“这么点小事儿做不到?连个名字不会写嘛?”

大宝:“会,我学!”

姜琳笑了笑,又看小宝这个小滑头,“你们要是会念会写六个字,我就给你们讲一个新故事。”

“真的?”文生和大宝小宝都凑过来,一脸激动,“学,学的。爷爷,快教学认字。”

看他们上钩,姜琳笑起来。大宝小宝虽然跟着爷爷嫲嫲学背书速度很快,但是不喜欢认字写字,尤其小宝屁股长了角一样坐不住。

至于文生,姜琳发现他很乖,学东西特别快,很多时候一学就会,喜欢抢着干活儿让她休息,别提多贴心。不知不觉,姜琳已经忽略他的外形,真把他当成大宝小宝的哥哥。

于是姜琳带着他去给人修屋顶铺瓦,若是有孩子敢骂他,她就立刻凶回去,吓得那些孩子再也不敢追着骂。

姜琳带着文生出入,外人看着他和程如山外形接近,年纪比程如山还大,跟姜琳又那么亲密,少不得悄悄议论。不过鉴于程如山的凶悍和姜琳的彪悍,还真没人敢当面说闲话的。大人议论人家男女关系和小孩子骂人傻子自然是不同性质,要是被姜琳知道,保管砸破他们家吃饭的锅。

所以哪怕马开花,也不敢公开说这种话。

等有些人听见文生叫姜琳娘,不但生不出说闲话的心思,又同情起来,多可怜的孩子啊。尤其他跟着姜琳干活,利索又板正,像个孩子一样天真烂漫的。渐渐的,人们同情的居多,再也没有孩子追着他骂傻子。

还有老人记得文生小时候神采飞扬的样子,心里不落忍,就悄悄给闫润芝提供偏方,试着能不能帮他治治病,自然也只是心里安慰,无甚用处。

这日姜琳带着他去后庙子村铺瓦回来,日头西斜,秋风微凉,气温是最舒服的时候。

文生采了一大把野花跑回来,“娘,给你。”他塞给姜琳。

姜琳抱在怀里,笑道:“真好看。”

正走着,几个妇女下工回来,看到姜琳和文生,少不得嘀嘀咕咕一番。

锁头媳妇追上姜琳,“姜知青,我们家什么时候铺瓦啊?”

姜琳随口道:“我按照单子一个个来,你们什么时候买的瓦?”

锁头媳妇儿说了个日子,姜琳从包里掏出本子对了对,没有她。锁头媳妇纳闷道:“我早就说了啊,怎么没有?是不是你忘记给我写?”

姜琳明白了,“你说了,但是没交钱。”

之前要买瓦的时候,姜琳就跟她们喊过好几次,“明天去拉瓦,预订的赶紧交钱,我没钱垫付。”

有些人你不说清楚,他就觉得你有钱应该帮他垫付,他拖拖拉拉还不想还呢。

还有买瓦这事儿,明明是自己家屋顶漏了,应该积极主动,但是有那么几户人家,整天就会唉声叹气,又怎么怎么不好了,可姜琳已经拿出改善方法,他们还是只会唉声叹气,不见实际行动。

对于这种人,姜琳呵呵,随便你,反正不是我家屋顶漏。

大部分人积极交钱,因为姜琳说按照收钱顺序发瓦,谁也没的特殊。姜琳这里有账目,有些人家几块,十几块,还有人家凑钱买两三百块钱的。锁头媳妇并没有记录。

锁头媳妇有些讪讪然,“是吗?我记得交了呢。”

姜琳:“你交的是修屋子的,不是买瓦的啊。”

后面有妇女听见,也跑过来,“姜知青,我们也要买瓦,晚上去给你交钱。”

实在是扛不住了,邻居都挂上瓦,自家还是麦草的,实在是难看。关键前两天又下了一场雨,雨不大,却还是不可避免地渗透漏雨。

姜琳让她们只管去,她领着文生回家。

程蕴之带着大宝小宝在搓棉花纺线,顺便背点唐诗三字经。

虽然姜琳让程蕴之不要干活,可他闲不住,下地出大力气不行,他就跟大队申请帮忙纺线赚工分。扬红大队庙子连队有纺织副业,都是自己收棉花、弹棉花、搓棉条、纺纱、织布、染色等。

“妈妈,我们学了新诗。”大宝小宝看到姜琳和文生回来,立刻跑过来。

姜琳笑道:“背来听听啊。”

大宝立刻站得笔直,两只小手贴着大腿,“回乡偶书,妈妈你说是谁写的?什么朝代?”

姜琳:“!!!”你以为我真不会?我不过是好些年用不上而已,少小离家老大回我还是会的。

她朝着小宝笑笑:“来,你先说说,我看你会不会。”

小宝:“我知道!回乡偶书,贺知章,甜代大诗人!”

“哈哈哈。”姜琳和大宝几个笑起来,这小子整天就想吃糖。

背诵的时候,爷爷教他,“唐代大诗人。”他就自己补充一句,“唐代一定很甜”。然后就记成甜代大诗人。

文生立刻道:“我也会,少小离家老大回……”他背诵一遍,很得意地扬起下巴,一副求表扬的姿态。

姜琳:“文生棒棒哒。大宝小宝也棒棒哒。”

小宝:“娘,是不是奖励一块糖?”

姜琳:“奖励你一个唐代就好啦,甜三百年呢。”

小宝撇嘴:“琳琳好狡猾。”

闫润芝已经准备做饭,笑道:“琳琳都被你练出来了,随时随地防着你这个小滑头呢。”

姜琳去洗手洗脸,准备吃饭。

晚饭是鸡蛋疙瘩汤,用一点油一把葱花炝锅,把西红柿碎放进去炒出红油,然后添水烧开,把已经搅拌好的面团碎碎倒进去,再把鸡蛋液倒进去,撒上一把碎菠菜或者其他绿叶菜,搅拌均匀就可以出锅。

香喷喷的,姜琳能喝两大碗,不需要吃主食。

闫润芝看她吃得香,还要馋她,“没有地豆子,要是有地豆子放点小碎块进去,更好吃呢。”地豆子就是土豆,老太太喜欢叫地蛋、地豆子。

姜琳:“咱也种点土豆呗。”

闫润芝:“咱们这里种的少,不顶种,个头越来越小,不划算。”

土豆这种作物喜欢高寒,一般在东北西北地区育种以及大面积种植,温度高的地方种子会退化,种一年小一圈,两年后就成了小豆豆。当地种土豆觉得浪费地方,不如种点倭瓜之类的,也能囤起来吃一冬天。

除了疙瘩汤,闫润芝还做了几个番瓜饼,西葫芦科的小瓜和鸡蛋也是好搭档,擦成丝撒盐杀杀加上鸡蛋面粉,放在油里煎成饼,香甜可口。油少不腻,可闫润芝还是做了料汁蘸着吃。

只要姜琳和孩子们发出赞叹的好吃声,她心底里就涌出一种开心的感觉,好幸福。

对她来说,一家团聚,儿孙满堂,就是最大的快乐。

姜琳刚吃完,来了几个交钱的妇女,有锁头媳妇和狗剩娘。

程蕴之吃完带着文生、大宝小宝出去遛弯,姜琳接待几个妇女。

大部分人都痛痛快快交钱,还要感谢姜琳帮忙,也有那么一个半个的不是柠檬精就是杠精,总要挑刺挑毛病,要求每一片瓦都要光滑平整,不能有沙眼等等。

甚至看到姜琳家改善伙食,觉得自家舍不得吃的鸡蛋都被姜琳家吃掉,心里极其不舒服,言语间难免带上酸溜溜的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