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麒麟儿小说> 100、第 100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00、第 100 章(1 / 2)

许盈对《饮水集》和《梁祝》都寄予了厚望,前者在于宣传‘雕版印刷术’,后者则在于给‘肉松’打广告。而事情的后续反响也颇为顺利正如许盈和吴轲等人想的那样,这在此时的读书人圈子里引起了很大反响。

虽然此时的信息流通不畅,一个消息传开需要很长的时间。但相对而言,读书人的圈子已经是最不闭塞的了,有什么新闻也是传的又广又快——似乎无论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地方都是这样,接受过教育的人往往是最能接受新鲜事物、信息交流最通畅的。

再者说了,此时的读书人往往都有一定家底普通人没有门路了解新闻,他们却不同。

各种同窗、师徒分布在天下各个角落,通过各种七弯八绕的关系彼此可以结成一个复杂的网络。有什么大新闻一传十、十传百,圈子里面的人知道的很快(做不到每个人都知道,但推进速度确实很快)。

《饮水集》不用多说,一开始这些名士并不见得去宣传,但都知道自己的文章出现在了一本名叫《饮水集》的书上。但总有一些名士觉得许盈送来的‘润笔费’有意思,和身边的人提起了这件事。

名士的影响力是不一般的,他们一发话,自然有的是人因此对《饮水集》上心。

然后就是《饮水集》上市,知道这本书的人聚拢了第一波人气。如此就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只要有人注意到这本书,一切就都好办了——这可是当世名士们代表作的合集!以此时一篇文章的传抄效率,谁都不能保证自己抄全了!就算是抄全了的,恐怕也不敢肯定自己抄的是对的!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读书人都是愿意买一本《饮水集》的。

至于说《梁祝》,那就没有《饮水集》那样的开局待遇了。商人在卖的时候也只是说,这是《神仙传》一样的‘小说’(古代很早就有‘小说’这个词了,诸子百家中的‘小说家’其实已经和后世所谓的‘作者’很类似了)。

虽然一开始读书人兴趣寥寥,但谁让《梁祝》和《饮水集》是摆在一起的呢,而且也不用动手抄录。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思总有人翻阅,而只

要翻阅过的,大多愿意买回去——这个时候也有光看书、不买书的,但这种人很少。

一个是此时能读书的大都条件不错,而且很要脸面,读都读了,又不是不喜欢,不买总觉得心里过意不去。另一个,也是《梁祝》这个故事确实写的好,里面本来就汇聚了很多经典桥段,比如说女扮男装、恶少抢亲,再加上此时难见这种描摹入微的爱情桥段对于此时的读者来说,大概类似看惯了黑白片,第一次看到了彩色电影。

冲击不可谓不大。

大家不会公开议论《梁祝》,但私下该读的都读了。不只是他们读,很多民间识字者机缘巧合下读了这本书,很快就会传开——这样好的故事本来就有让人成为‘自来水’的魅力。

这本书在闺阁之中尤其受欢迎此时又没有闺阁女儿不许看闲书、移了性情的说法(主要是此时的书籍种类很少,大多很正经。就算是‘小说’,也是《神仙传》那一类传奇志异,家长们自然也就没了‘禁书’的意识)。

总之,《梁祝》在闺阁中的传播速度很快,其作者也被认为是第一懂女儿心之人!

许盈听说这个之后心里没由来庆幸,写《梁祝》的时候他用了一个明显是假名的‘阅微草堂居士’,也不许身边几个知道内情的人传出去是他写的,想来不出意外是不会有人知道这是他的作品了。

只不过一千多年后可能会给后人带来很大的困扰。

他们得费尽心思用各种方式考证《梁祝》的真实作者,毕竟这可能是华夏历史上出版的第一批印刷书籍,而且本身还是最早的长篇爱情小说(以此时的写作篇幅来说,这已经算是长篇了)。

“如今玉郎已是许多女郎意中人哈哈哈哈!”裴庆说起这件事哈哈大笑起来:“若他们知道,‘阅微草堂居士’竟是一个小孩子,你说会怎么想?”

对于这些没见识过‘网恋奔现’,甚至‘笔友’都没有过的女孩子,他们自然不会相信《梁祝》这篇故事之后是个八旬老翁,或者抠脚大汉。他们笃定文如其人,能写出这样文字清丽、情绪细腻的文章的人,一定是个如松如柏如玉如冰的小哥哥。

嗯,一定是这样的!这是少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