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8(1 / 1)

水囊、干粮,分给娘和囡囡,大家又累又饿的,一时都顾不上说话,忙着吃喝。吃完又休息了会儿,志文正想招呼他娘和囡囡继续前行,却见志文娘有点神色不定的样子,看着面前两条路似乎拿不定主意。“娘,进县城走哪条路”志文开口问道。“走左边这条。”志文娘回答得很快。“哦,看娘这样子,我还以为你不识路呢。”志文开起了玩笑。“哪能呢,”志文娘笑着摇摇头,“右边是去丁家村,那是你姥姥姥爷家,娘都好长时间没有回过娘家了。”志文这下不敢接话了,这姥姥姥爷家自己什么记忆都没有,说多了露馅儿。“姥姥家,是不是上次坐着驴车去的那咱们去姥姥家玩玩呗。”倒是囡囡提议了。“路也不近,去的话,今天就赶不到县城了。”志文娘摇摇头。“在姥姥家住一晚不行吗”囡囡问道。志文娘没有回答,站起身,牵着囡囡的手,“走,进县城,看看你爹有没有把房子给我们租好,这下咱们也可以住瓦房了。”志文顺手把一旁开着紫色花骨朵的几棵野草收进了仓库,虽然已经干得不成样子了,但还很顽强地活着。刚才他就见囡囡时不时地看这小花一眼,要不是太累,早自己去摘了。这下走的急,囡囡显然给忘了,先把它们栽到那块空地上,长得好了再拿出来给囡囡一个惊喜。进城交的钱志文娘说也涨了,原来是每人三文,现在是五文,还好志文提前拿了一小块碎银给他娘,才没有出现娘向儿子要钱的奇怪场面。城内倒是的确古意盎然的,比起后世那些商业化的古城有感觉多了。地面很干净,没有志文想像中的肮脏景象,只是街上行人很少,偶有几个,也是行色匆匆,面色不佳,临街铺子挂的幡都很旧了,生意冷清得很。志文边打量街道,边跟着志文娘前行,实际上没走几步路就到目的地了,一座破落的土地庙,看来就在城边上。志文娘正要带着二小进去,突然想到了什么,转身又把两人带到街道转角处,让志文带好囡囡,不要乱跑。看见志文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她,出口解释说:“咱娘三儿一块儿进去会被其他人看见。”见志文仍然没有明白过来,接着说:“如果租到房子,你爹打算除了他自己,咱们都在那儿住,今天被人看见咱们来投奔他,没几天就消失了,招人问呢。”志文这下明白了,这是怕被人怀疑从而招惹麻烦呢。时间不长,志文娘就和郑三出现了。一见面,郑三乐得一把抱起囡囡,随后抛向空中,把囡囡乐得咯咯直笑,还想再抱志文,志文内心可是个大男人,不太乐意,有意无意往后一缩,郑三只得罢了。房子有了,是一套小宅院,郑三看过,很满意。不过不是租的,而是已经买下来了。郑三在路上边走边小声地介绍着情况,本来只打算租的,不过随着旱情日益严重,县城里的富贵人家,有的开始外迁,投亲的投亲,访友的访友,空房多了起来,租的人却没多少,这租金就越来越低。这房子一年租金十二两银子,郑三还想压压价,房主不愿降,又不打算再回来,就作价二十两银子,问郑三买不买。郑三一下子被这大馅儿饼砸得晕晕乎乎的,二十两银子在县城买套宅院,搁以前想都别想,背着人数数银子还有点富余,就一咬牙买下来了。郑三说完有点忐忑地看了下志文。上次志文拿出那么多的银子,加上刚才志文娘偷偷告诉他,志文那神奇的把东西变没了又变出来的法术,郑三自己都没意识到,他现在已经把自己的儿子看成是一家之主了。志文倒是很能理解郑三的买房行为,汉人自古视土地和房子为命根子,是传家宝,是财神爷,有点多余的钱财,都是买房置地。别看郑三凭着不错的木匠手艺,基本能保证一家人的温饱,比村子里好多租地种的人家还要好点,可上无片瓦,下无寸地的,郑三心里指不定有多憋屈、多自卑呢,这二十两的宅院于他而言,不啻于一只香喷喷的烤鸡对一个饿了三天的流浪汉的诱惑。志文娘在一旁也是满脸赞同的样子,二十两买套县城宅院,赚大发了。听着郑三夫妇喋喋不休的絮叨声,看着他们那满脸忐忑的脸色,志文突然明白过来,这银子是自己给的,当初是让郑三租房的,他们觉得这是擅作主张地买了房,担心志文不高兴呢。“爹,娘,这房子买得好,咱们总算不用睡窑洞了。”志文笑着说,“这瓦房比起窑洞来,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呢,是吧,爹”“嘿嘿,那是,不然咱村秀才老爷,还有里长那些人家,干嘛都住瓦房不住窑洞呢。”郑三吁了口气,和志文娘互相看了一眼,都笑了。正文 第13章 买粮郑三买的这套宅院志文很满意。打开大门是前院,中间是青砖铺的路面,两旁拾缀成了菜地。堂屋位于前院正中的位置,加上两旁的厢房,有三间正房。盖房子用的都是青砖黑瓦,志文就喜欢这种风格的。正房后面还有后院,面积也不小,一间厨房,一间杂物间分别位于后院的两侧。厨房和堂屋之间的角落还有口井,志文看了下,已经见底了,自家鱼塘里有水,志文并不在意。志文娘也很高兴,终于有房子了,还是自家的。囡囡怯怯的,死死抓着志文的手。村里几家大户,房子也很少有盖得这么漂亮的,况且她只远远地见过,没进去看过。现在这房子,这青砖白墙的,干净得囡囡都不敢用手摸摸。“门锁我都换了,”郑三乐呵呵地向志文娘邀功,“咱院里的井没水了,不过巷子里有口井还有水,附近人家都是去那儿打水。”又把房契拿出来给大家看。志文远远瞟了一眼,就忙活开了。他按照之前说好的房间分配,把全家人的衣物、被褥等等日常用品放到各自的房间,又把锅碗瓢盆、粮缸、水缸放到厨房。尽管志文娘在窑洞里见识过志文是如何把东西一件一件变没的,但这会儿眼见空荡荡的房子被志文把家里的物件凭空变出,一一归置好,陌生的房子由于有了自家的东西,很快就变得熟悉了,一番景象仍让她看得津津有味。郑三更是目瞪口呆的,手上的房契不知何时掉在地上都不知道。在土地庙里志文娘就偷偷告诉他自家儿子的神奇本事,这下亲眼得见,惊奇、喜悦、恐慌、不知所措,诸般情绪一起涌上心头,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有囡囡这会儿反而正常,跟屁虫一样的跟在志文身后,对突然出现的物什,丝毫不以为怪,只是用手摸摸,确认下是不是自家东西,位置放得要是不合她的意了,就自己动手收拾下,刚才的怯意渐渐消失了。头天赶路累了一天,晚上睡的地方又是自己的房子,心情大好之下,志文娘三儿第二天难得的起晚了。还是郑三从土地庙赶过来,早饭都做好了,才把他们叫醒的。说起来郑三现在自家有房,不但不能住,连显摆一下都不行,也是颇为郁闷。但苦哈哈一穷汉子,突然大模大样地买了套宅院住着,的确太打眼了。这高调的做派,让那些心怀不轨之徒给盯上的话,确是取死之道。郑三只能白天离开土地庙,有活儿做做活儿,没活儿到自家躲个清静,晚上回土地庙睡觉。饭后,志文把自己的打算和父母说了一下,首先是买粮,尽可能多的买粮,当然,也不能因此让人给盯上。对于这点,郑三夫妇自然毫无异议,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至于志文说的第二点,要给除郑三外的三人,一人做两套衣裳,他俩一开始是不同意的,都觉得自家身上的衣物,破是破了点,不过缝补下,照样能穿。志文解释说,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以前这个家无地无房的,就靠郑三夫妇二人打零工过活,那自然是穿这些补丁摞补丁的衣服。现在住进这种宅院了,还穿这种衣服,那就与周围的人家格格不入,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与咱们低调的初衷不符了。郑三夫妇默然,想了片刻,也觉得有理,同意了。囡囡知道要有新衣服穿了,乐得抱着志文,连亲了好几下,弄得志文一脸口水。志文本想还要一人做身冬衣的,不过现在才五月,时间还早。粮食现在仓库里还有将近两千公斤,再过几个月,又可以收获一批,自己一家几口全吃麦面也吃不完。由于郑三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县城里找活干,认识不少人,他去买这么多的粮食,被熟人撞见了不好。所以,买粮的任务落在了志文和志文娘身上。娘儿俩拿上麻袋,出门朝郑三指点的方向而去。进了第一家店,志文一看,整个儿一大杂烩。除了卖粮,还有油、盐、茶、醋等等调料,兼卖种子,还可以兑换铜钱、银两、金子,是后世的粮店兼杂货铺,兼种子店,还有银行柜台的功能,不知道是生意不好才开展的多范围经营呢,还是一直就这样做生意。一看粮价,一两银子二十斤杂合面,还限购,一家人一天就只卖这些粮给你。买粮的人不多,伙计记性也好,根本不用担心一人多购的现象发生。原来志文为难的是,怎样既多买点粮,又不引人注目,现在不用为难了。志文娘被这粮价吓了一大跳,忙着把志文拉出粮店,弯下身子,低声问:“志文,银子还够吗天杀的,这粮价一个月不到的功夫,又涨了。”“上个月你爹一两银子买了三十斤杂面的,现在只能买二十斤了。”“够的,娘。”志文笑笑,又看了看周围,发现没人注意,才贴着他娘的耳朵说,“再涨还不是得买,还得尽量多买,不下雨的话,这粮价只会越来越贵的,是不,娘。”“那这只能买一两银子的,咋办”志文娘又问,这二十斤面能吃多长时间啊。“我们今天多跑几家粮店,每家都买点,”志文轻声地说,“正好,原本也不能在一家店买很多粮的,那样太显眼了,容易招人。过几天咱们再来一家家地买。”志文娘这才放心,拉着志文又转身进粮店去了。大户人家自己存粮足够,不用买,限不限购的没啥,小户人家面对这粮价,很少能一次买二十斤的,也限不着。买粮的人寥寥无几,基本都是几斤几斤的买,志文他们这一次二十斤的买就有点显眼了,还想用碎银换点银锭和金条的,只得作罢。不多远进了个无人小巷,把这杂面放入仓库,和娘又直奔下一个目标。每家粮店的布局大同小异,都是大杂烩,看来这儿就是这样卖粮的。粮价都一样,估计商家都达成价格同盟了,后面的粮店,志文他们就不敢都买够二十斤了,有的多有的少。县城不大,人口也不多,满打满算不到十个粮店,但志文娘儿俩这样一圈儿买下来,还是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等回到家,晌午都过了。“娘,我算了一下,今天买了能有一百八十斤的杂面。”志文边吃东西边说。“咦,志文你会算数了”旁边招呼他们吃饭的郑三惊喜地问。“咱儿子那么聪明,会算数有啥奇怪的。”志文娘不满地瞪了郑三一眼。得,志文全然忘记了自己今年才八岁,还是个啥都不懂的小屁孩。算了,志文知道自己现在在父母眼中已经是个妖孽了,相比把东西变没又变出来,这会算数还真是小事儿。“隔天咱就这样再买一趟,爹娘,你们都不用去了,我一个人就成,路都熟了。”志文没接郑三的话,他想的是自己一个人去买粮,到时候粮有多少,还不是自己说了算。也根本用不着再买,自己仓库里多的是,今天买粮不过是个借口。倒是粮店里那些茶,志文惦记上了,上辈子他就嗜茶如命,以后自己一个人去粮店就买茶了。“也行。”郑三夫妇互相看看,知道自家儿子现在能耐大了。“趁着人多的时候买,啊,志文。”“一家店不要一次买够二十斤,你这小身板儿,几斤就可以了。”两口子絮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