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3章(1 / 2)

第143章

杨冬燕才是霸王般的存在,假如连她都放弃了刘侾……

好好学习认真备考,甭管从任何角度来看,都称得上是正经事儿。

反正,总归好过于胡闹生事吧?

本来就天不怕地不怕的窝头,在得到了来自于杨冬燕的支持后,无疑于手持尚方宝剑。只这般,刘侾的苦难生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惨绝人寰这个词儿,已经不足以形容他的悲伤了。

御学本来就是号称全年无休的,当然实际上多少还是可以休息几日的。可那有什么用呢?窝头啊,他是敢跟着刘侾去永平王府的人。

时间过得很快,先是到了六月里,也就是方氏所出的馒头满周岁了。尽管前头几个都没这般讲究,但既然饺子都抓周了,没道理馒头不用吧?

如此这般,又是一通热闹,再之后,馒头在众目睽睽之下,抓到了一本书。

原因是放置着无数小玩意儿的大桌上,竟然没有放吃的!!

小杨氏就很气,凭啥她家饺子抓周时,桌上就有一只色香味俱全的黄金大煎饺,而轮到馒头时,却缺少了这么重要的道具呢?

不懂就问。

猪崽用十分嫌弃的眼神看向她娘:“让饺子好吃好喝,馒头努力上进,不好吗?就像我和我哥那样,我负责享乐,他负责卖命,这样不是很完美吗?娘,饺子真的是你生的吗?你怎么就不盼着他点儿好呢?”

是这样吗?

小杨氏陷入了沉思之中。

吃吃喝喝享受人生当然是好的,小杨氏以前也没对三只小猪有过什么要求。可问题是,这之前也从来没人将这事儿摆在台面上来讨论过。如今仔细一品……

“吃喝享乐?做梦!饺子比馒头还大呢,就算真有人要舒坦的过日子,也该是馒头吧?他上面有窝头这个哥哥在,不努力也能有好日子过。饺子啊,他有啥呢?他只有三只爱吃爱睡还爱臭美的笨姐姐们!”

猪崽:……

可怜的胖饺子哟,大姐姐救不了你了!

尽管饺子抓到的是大煎饺,馒头则是抓了书,但小杨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她的决心。

几乎就是从馒头的周岁宴那天以后,饺子的舒坦日子就到了尽头。值得一提的是,就算猪崽只上了没几年的学,但她非但认识了绝大多数的常用字,还本着不能她一个人受罪的想法,平常有事没事就督促猪小妹学习。也因此,猪小妹也是认识字的。

那就没问题了,让猪崽负责当主课先生,猪小妹作为辅助,至于学生则是小小妹和饺子。

一时间分不清楚到底谁比较惨。

猪崽坚持了三天就受不了了,要知道,她以前之所以能够教猪小妹学习,从本质上来说,完全是因为猪小妹是个听话乖巧的学生,并不是她这个先生有多称职。

但是二房的四个娃儿里面,真正能跟“乖”这个字扯上关系的,唯独只有猪小妹一人。

在意识到小小妹和饺子都是那种最令先生头疼的问题学生时,猪崽果断地对外求援。

杨冬燕接到了求援,迟疑了一番后,很快就拍板决定了。

“还在老家那会儿都有族学,咱们再依样画葫芦弄一个不就行了?老家都能找到秀才当先生,没道理在南陵郡不成吧?”

弄个族学,再弄个家学。族学的规矩仿照从前,只需要稍稍改良一下就成了。家学不能这样,毕竟考第一给只肥母鸡这种福利,对于他们家的娃儿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

族学那头反而容易得很,还真别说,南陵郡这边莫说秀才了,就算想要找举人都不难。

在本朝,有共鸣的举人、进士跟官职的比例约莫是三比一。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的官职上,都是三个人竞争一个位置的。当然,如果是进士,哪怕是同进士好了,想要谋个缺还是很容易的,只要不挑就一定能谋到缺。

可举人呢?

很多外地举人会长时间的滞留在南陵郡,翘首以盼着有空缺出现,因为像在任上意外过世、病逝或者突然需要丁忧的情况,还是经常会出现的。这种是不会等人的,需要立马上任,如果回到家乡就彻底没戏了,留在南陵郡的话,兴许还能碰碰运气,万一正好轮到自己了呢?

除此之外,那些举人还会等着三年一届的会试,只要能通过会试,甭管是二榜还是三榜,都算是熬出头了。

然而,长期滞留在南陵郡也有个问题,除非是家财万贯的,普通人只怕是连吃喝都没办法解决。倒是可以借助在一些书院里,平常帮着上上课解答一下,也有个落脚的地方,但像这种却是没有钱拿的,要是再算上笔墨纸砚的花费,以及偶尔同窗好友小聚,再买点儿心仪的书籍……

唉,人生可艰难了!

可再艰难,很多人都还是不愿意放弃的。诚然,但凡他们回到了家乡,最差也能在县学谋个学官的差遣,可这么一来,却是相当于告别了官场。

十年寒窗苦读,他们图的可不是教书育人。

正因为这些个原因,在杨冬燕起意创办族学、家学时,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寻到了先生。还应征的还不少,有三位举人,另外秀才也有好几个。

旁的事情家里人都可以帮着做,包括准备开办学堂的房舍、桌椅、文房四宝等等,但招聘先生这种事儿,却没人能够代劳。

等好不容易盼到窝头得空了,这事儿才总算搞定了。

让杨冬燕略感惊讶的是,窝头没有选举人,而是选了两位略有些春秋的秀才。

对此,窝头解释是,论学问确实是举人更扎实,但对于启蒙教学,却是没那个必要。反而几位秀才,因为屡试不第的缘故,将最基础的那几本经史子集反反复复的研读,倒是更合适一些。

听到这番解释,家里人的反应几乎完全一样。

不明觉厉啊!

这之后,族学那边安排了两位秀才过去,老魏家这边只留了一位。又将原先的客院收拾收拾,既作为先生的住处,也是上课的地方。

当然,大牛二牛又没地儿用了,好在他们又将原先那个破旧的院子改造了一下,那地方倒是足够大,而且离城门也更近一些。

不过,三位先生也是有要求的,因为这会儿已经是七月里,再过一个月就该是乡试了,他们都准备再试一试。因此,最快也要到考完乡试以后,才能正式上任。

对此,老魏家自然是满口子答应。

因为窝头在考校了他们之后,就明确的表示……

考不上的→_→

更准确的说,假如他们并非在南陵郡考,那兴许机会还挺大的。可在南陵郡呢,人才辈出的地方,考中的概率会无限降低。

末了,窝头还强调了一个事儿。

“其实刘侾也是真的倒霉,但凡换个地方……”

懂了,什么都别说了。

刘侾浑身上下都写了“倒霉”这两个字。

最惨的是什么呢?窝头认为刘侾的情况跟其他人是不同的。刘侾的出身好啊,先天的优势摆在那儿,感觉不上进一把也太可惜了。尤其是……

“他不念书还能干嘛呢?”

这个问题就问得很好,又不用他养家糊口,永平王府这个身份几乎断绝了走武将之路的可能性,那么除了好好读书,刘侾还能干啥呢?

得亏埋头苦读的刘侾不知道这个事儿,不然他一定会现场表演的嚎啕大哭。

不读书还能干嘛?

能干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可以去跑马逛街,可以跟一群猪朋狗友吃喝玩乐,可以外出游学,可以……

人要是没有梦想,得有多无忧无虑呢?

要不怎么说刘侾曾经是杨冬燕最爱的孙砸呢?瞧瞧,祖孙俩的梦想都是同一个,当一条无忧无虑的咸鱼。

那么,要怎么才能完成这个梦想呢?

答案是,下辈子吧。

……

随着乡试开考日子的来临,刘侾陷入了全新的疯魔阶段。

其具体表现为,兴奋难耐。

可能是刘侾误会了一个事儿,他觉得窝头之所以往死里逼他念书,是为了应对接下来的乡试。从这个逻辑继续推论下去,可得出乡试结束就快乐的结论。

但真相是这样吗?

乡试开考的前一天,窝头亦如两年半以前,刘侾送他进会试考场那般,特地请假送刘侾去了贡院,并在告别前,语重心长的安慰刘侾:“你不要紧张,这次没考上还有下一次……”

“还有下一次?!”刘侾整个人一跃而起,完美的诠释了何为一蹦三尺高。

窝头不明白他为啥反应那么大,只下意识的点了点头:“那是当然的,你又无需养家糊口,便是将来成了亲,也照样可以日日月月手不释卷。”

说这话的时候,窝头隐隐还流露出了羡慕的神情。

可不得羡慕吗?假如今个儿俩人的身份缓一缓,窝头才不要当官,一辈子看书做学问不好吗?但凡进入了官场,饶是像御学这种人际关系比较简单的地方,那也会经常被迫参与一些应酬的。

窝头啊,他就想好好做学问。

但刘侾不想。

刘侾原本以为只要乡试结束了,他就能回到以前无忧无虑的生活,尤其他最近打听到,圣上有心放过三皇子了。毕竟,三皇子重回御学这都快三年光景了,说白了人家也没犯多大的错误,这么长时间怎么着也该翻篇了。

只要三皇子重归自由了,刘侾认为他也能回到原本的生活中了。

读个屁!他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书籍了!

结果……

“哥,大哥!你是亲哥!”刘侾在贡院门口现场认了哥,甚至说,如果叫爹管用的话,他还能给自己换个爹,“求求你放过我吧,我都听话的来参加乡试了!”

窝头一脸茫然:“不是你自己要参加乡试的吗?”

噢,参加乡试的确不是窝头逼迫的,事实上窝头只是监督刘侾好好备考,以最佳状态参加乡试。换言之,假如没有窝头搞事儿的话,刘侾是打算轻装简行上阵的,其具体表现为,脑子空空的进入考场。

——我都那么辛苦参加乡试了,咋滴,还能要求我考过啊?

刘侾深情款款的望着窝头:“我的意思是,万一我这次没考过……”

“那就三年后再考!”窝头推了刘侾一把,催促道,“快去排队吧,该进考场了。记得今晚好好休息,明天认真答题,也不用有心理负担,这届不行就下届,还有下下届、下下下届!我相信,你总有一天能考上的!”

刘侾:……我不信。

很难用寻常的语言来描述刘侾此时此刻的心情,他倒是听话的去排了队,由着贡院这边给他检查文书、携带的东西等等。这些肯定是没问题的,之后他也跟着小吏进入了贡院,找到了自己的号房。

一切顺利??

粗看是这样的,但事实上坐在了号房里的刘侾,却是一副魂游天外的模样。

——我太难了。

——累了,倦了,我不行了。

——干什么都不成,我就是个废物。

考前这天晚上,刘侾整个人都是这么个状态。不过,贡院这边的考场规矩就算再多,也不会管考生发呆的。事实上,只要别发出巨大的响动来,他哪怕打算睡过去整场考试都没人管的。

刘侾原本是这么打算的,但他现在不敢了。

要不是考不出,就得一年一年的反复读书备考。假如考出了……

诚然,绝大多数的举人都很难谋到官职,但这显然并不包括勋贵子弟。刘侾认真的盘算了一下,他觉得但凡自己能考上举人,怎么着也能谋个外放的缺吧?又因为他是未来的驸马爷,圣上应该是不会放他离开南陵郡的,大概率会随便点个微末官职让他混着?

三省六部里,哪个地方最好混日子呢?

人生就是如此苦逼,你不奋斗一番,如何能安然的当一条咸鱼呢?

这个乡试考下来,刘侾感觉自己跟死了一回差不多。

万幸的是,就算窝头再怎么丧心病狂,也不可能刚考完就折腾人的。事实上,哪怕是当初窝头自个儿下场考试,考完后都至少会休息半个月到一个月,或是看些闲书,或是在家陪伴祖母,再不就是跟同窗好友喝茶聚餐,总是得劳逸结合的。

于是,刘侾难得的拥有了好些天的闲暇时光。

更幸运的是,圣上终于放了三皇子一条生路。

为什么特地选在这个时候呢?倒不是圣上善心大发,也不是因为三皇子表现有多好,而是因为……

三皇子的嫡长子要入学了。

父子同学堂还是很尴尬的,那又不可能让小皇孙晚入学,也不能让三皇子夫妻二人待在宫里,却让年幼的小皇孙回王府念书吧?如此这般,唯一的选择就是让三皇子滚蛋了。

惊喜来得太突然了,三皇子选择麻溜儿的滚蛋。

依着皇室的惯例,小皇孙是可以住在皇子所的,白日里去御学上课,晚间回皇子所的院子就可以了。这主要是体恤孩子,毕竟要是住在宫外的话,每日一来一回太折腾人了。而有这些优待的只有皇子皇孙们,像刘侾还有窝头他们,全都是每日早出晚归的。

放在三皇子身上,这事儿就变得很简单了。

他都没要先前放置在皇子所的东西,直接命人将儿子的东西搬到正院子里。

本来,皇子所的统一标配就是一座二进院子,小皇孙当然有自己的房舍,却没有书房等地方。如今就好了,他爹把地方腾出来了,拽着他娘麻溜儿的跑路,将一院子的好东西全都留给了他。

小皇孙:……并不感动。

人家今年才六岁呢,突然之间爹娘都跑路了,留他一个人待在皇子所里,就算他已经在这里住了两年时间了,还有奶嬷嬷陪着,那心里也不好受。

不过没事儿的,因为仅仅过了大半个月,他爹娘又搬回来了。

……嗯?!

事情还要从乡试放榜那日说起。

一句话,刘侾啊,他榜上有名!

名次什么的不重要,反正他就算做白日梦时,也没梦见过自己考上解元。甚至于,要不是因为临进入考场之前,窝头的那一番话,刘侾还准备

糊弄过去。

结果,在明白窝头是打算持之以恒的折磨他后,刘侾豁出去了,他决定拼一把!

原本他想的是,死马当作活马医,横竖最坏的结果就是再苦读三年。万万没想到,在这种心态之下,加上平日里窝头强制性的往他脑子里灌输知识,竟然就真的擦线考上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