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0章(1 / 2)

第110章

永平王府发生的事情,就算不曾巨细无遗的传到宫中,但大致的情况还是传了回去。

谁让圣上先前就吩咐了,但凡有些动静就立刻禀告呢?于是,后续的剧情很快就传到了圣上耳中,惊得他枯坐在椅子上,愣是半晌都没有动弹。

五十来岁的王爷认了一个从乡下来的不满五十岁的老太婆当了干娘……

这事儿吧,还真就不能怪别人想太多。

换成谁都会忍不住想太多啊!

哪怕是千百年后的后世,听说过干爹和干闺女之间的二三事。当然,换成干娘和干儿子仿佛也没问题。像什么阿姨我不想努力……

但这还是不对啊!

眼下的问题是,永平郡王五十几岁了,他认的干娘还不到五十呢。再说了,傻子都知道永平郡王的身价更高,所以他到底是图什么呢?

难不成真是感天动地的绝美母子情???

圣上懵了,懵得结结实实的。

讲道理,在这事儿之前,圣上还一度进行过阴谋论。道理很简单,没有哪个帝皇是能够心平气和的接受异姓郡王的,别说异姓了,便是同姓的乃至是同个爹生的兄弟,他都恨不得给怼下去。

再者,先帝当初赐封四大异姓郡王,其实是形势所迫。本朝建立的时间太短了,底蕴压根就没有,完全没办法将八大世家的风头盖过去。为此,先帝甚至不惜放弃了北方的都城,改为在南方建立都城,图的不就是稳定吗?

说白了,四大异姓郡王就是求稳的产物。

然而,先帝已经过世多年了,此时都是保康十六年的年底了,也就是说,当今圣上继位十七年了。

朝廷已经稳固,国家繁荣昌盛,即便偶尔有些小问题,但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总得来说,当初的一些妥协在如今看来就显得没那么必要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这话虽然残酷至极,却很是说明了一个问题。

四大异姓郡王之首的安平王府是无论如何都动不得的,两代安平王,包括如今的那位世子殿下,都是实打实的军功出身。除非是类似于叛国之类的重罪,普通的罪名是没办法动他们的。

而最末的永平王府,按理说问题是不大的,能动他们,只要理由够充分。

可那是以前了……

圣上很认真的在思考一个问题,自己要不要跟一家傻子过不去。往阴谋论的方向想,是不是有可能是永平王府察觉到了他的想法,这才故意装傻充愣,以此来打消他的猜忌。

但是,这也太拼了叭!!

那一家子是完全不要脸面的对吧?

想事情想到脑壳壳疼,圣上决定去一趟太后宫中,请安顺便提一嘴永平王府发生的事情。

其实以前,在永平王府杨老太君过世之前,太后同那头多少还是有些联系的。但自打老太君没了,王妃倒是世家女,走出来也特别体面,然并卵,她跟太后说不上话,她说的太后听不懂,太后说的她不爱听。

人和人之间的气场真的很难说,不过也因为如此,包括圣上在内的皇室中人,对于永平王府这对婆媳不和的事情,却是非常相信的。

试想想,杨老太君跟太后关系很好,所以她们必然是同一类人。可王妃跟太后却完全合不来,那王妃跟杨老太君的婆媳关系不好,还能有假?

顺着这个逻辑推论下来,问题必然是出在王妃身上的。不然呢?总不能是杨老太君和太后的错吧?

得亏这些话并不曾传到王妃耳中,宫中对她的态度最多也就是疏离,并没有其他举动。要不然,听到这种神奇的逻辑推论,王妃真能被气到原地去世的。

待圣上将永平王府的事情告知了太后之后,太后果然很感兴趣,且万分惊奇。

但是吧,太后的关注点跟圣上是截然不同的。

“永平郡王真的是对那乡下来的老太太一见如故?也对,已故的杨老太君也是乡下出身,永平郡王大概是从对方身上看到了杨老太君的影子吧。”

瞧瞧,多么温柔善良质朴慈爱的太后娘娘啊!

不像圣上在听说了这样的事情后,就一脑子的黄色废料,人就不能单纯一些吗?一个人认另一个人为干娘,就不能是特别单纯的从对方身上感受到了最纯正的母爱吗?

说实话,圣上再度受惊了。

他没有反思自己,他觉得太后太单纯了。

“杨老太君过世时,已是六旬老人了。照这么说,永平郡王应该也找个六十来岁的当干娘啊!”

太后鄙夷的看了他一眼:“杨老太君还能是一下子就六十岁的?她就没有年轻的时候?身为她的儿子,肯定不会想她缠绵病榻那几年的模样,想的必然是她身体还康健那会儿的样子,那不就是五十几岁?”

“可那位老太太据说不到五十。”

“乡下婆子自是比勋贵人家的老太太更显老的,她这会儿不满五十,像极了已故的杨老太君五十几岁时候的模样,怎么了?”

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这会儿,圣上也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了,他干嘛要跟太后争执这个呢?太后说是就是呗,他就算争赢了,咋滴御膳还能多一口肉呢?

醒悟过来的圣上很快就放平了心态,微笑的点头称是。

结果,见他这般,太后又有话说了:“那乡下来的老婆子,真就那么像杨老太君年轻时候?”

圣上:……

这他怎么能知道呢?再说了,也没人跟他说那老婆子像杨老太君啊!这不都是您老人家在叨逼吗?

“可能是真的像吧,朕估计至少也有五六分相似。”

太后更来劲儿了:“那还挺像的,回头给安排安排,我也见见这个老婆子,亲眼瞧瞧是不是跟圣上您说的那么像!”

圣上再度茫然了,心说我说啥了?我啥都没说呢!怎么就变成……

从太后宫中离开后,圣上的内心里充满了茫然无措,于是他将三皇子唤到了跟前,骂了一通出气后,还给人家无辜的小可怜安排了一个任务。

“你去瞧瞧那永平郡王新认的干娘,看是不是跟已故的杨老太君有相似之处。”

如此这般,陷入迷茫之中的人就变成了三皇子。

这个任务不是一般般的离谱您造吗?

首先,杨老太君她已经过世十年了。其次,在她过世之前的好几年里,她都是缠绵病榻的,也就是不曾离开过王府。最后,三皇子他今年二十有二……

往前推算十几年的话,他上一次见到杨老太君,保守估计得是他十岁之前的事情了。

你丫的能记住你十岁之前在你奶跟前曾经见过的另外一位奶奶级别的人物吗?你们已经十几年没见面,尤其那老太太还已经凉了十年之久了。

说真的,非要说的话,三皇子对杨老太君的印象只是停留在他十年前替圣上去永平王府的灵堂之上,在棺材前上香那一幕上。

对三皇子来说,杨老太君等同于棺材。

太迷茫了。

就算是当圣上的,也不能这么糟蹋人吧?

尽管天色已晚,但三皇子是早已出宫建府的皇子,他在好几年前就娶了妻纳了妾,孩子都好几个了。因此,他当天晚上就跑去找了他的好胖友。

不是别人,正是永平王府的混世魔王。

刘侾在听到了三皇子的问话后,露出了奸笑:“像啊,特别像。反正你要是问我的感受的话,简直就是我家老太太投胎转世回来了一般。”

“你扯吧,你继续往下扯!你家老太太走了十年,那乡下老太太都四十好几了,眼瞅着就快五十岁了!”

“我这不是在说我自己的感受吗?反正你要问我像不像,我的回答就是特别像!”

三皇子大概明白了,他决定就这么回复他老子。

像不像的,本来就是主观的感受嘛,完全可以是个人有个人的看法。反正他觉得像就成了,至于万一圣上看了不像……那你要是不想知道我的看法,还特地问我干嘛?

问完了官方问题,三皇子又问起了其他事情。

他是将饭局安排在了一家酒楼里,当然是非常正经的酒楼,不然回头他老子能打死他。这会儿,小酒喝着小菜吃着,他就关心了一下他的好胖友。

“你是什么情况?乡试没考过真就对你打击那么大?又是关在府上悬梁苦读的,又是让你哥去青云书院找门路塞你进去……你来真的?”

听到这些个问题,刘侾只觉得酒肉都不香了。

关键吧,他还不能反驳。

在很多不了解刘侾的人看来,他就是最典型的勋贵出身的浪荡子。当然这个说法也没错,但有一点,他却是看得比谁都透彻的。

当结果无法改变的时候,倒不如坦然接受,这样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

这个结果,说的就是年后去青云书院读书一事。

与其闹出什么是世子刘修逼迫他前去的,倒不如他主动一些,说是自己非常乐意去,甚至是对青云书院仰慕已久等等。反正到时候肯定要去的,态度好一点儿,以后的日子也更容易熬过去。

想到这里,刘侾只长叹一声:“我想过了,我既不是袭爵人,又不是我们那一房的嫡长子,将来就算家产会分我一份,想来也没多少的。唉,我要是再不努力一把,以后可怎么办呢?”

三皇子:……

胖友,你这个剧本是不是拿错了?

讲道理,就永平王世子刘修的那个态度,想也知道,哪怕是刘侾父母作古以后,他的日子也不会差的。即便不提世子刘修,单说他们那一房好了,二房的嫡长子刘仁对这个亲弟弟也是掏心掏肺的,只是因为前头有个刘修顶着,身份地位才能都远不及刘修的刘仁,就显得没那么出挑了。

还有啊,别忘了刘侾还有个大美人妹子,那可是已经跟安平王世子定亲,并且来年开春就要成亲的。

等于说,刘侾不光有个未来的永平郡王堂哥,还有个未来的安平郡王妹夫。

再不济,这不是还有他这个发小吗?三皇子当然不是太子殿下,但太子是他嫡亲的哥哥啊!哪怕现如今他只是区区一个郡王殿下,还是没实权的那种,但想也知道,等他老子百年之后,他怎么着都能混个亲王当当的。

怕啥啊?

三皇子很是认真的打量着刘侾,但因为刘侾是真的满脸复杂,就感觉吧……

反正挺微妙的。

试想想,混世大魔王刘侾准备头悬梁锥刺股的用功读书,这本身就是个天大的笑话,对吧?

这个时候,三皇子还没意识到,他的好胖友即将从人人畏惧的南陵郡第一混世大魔王,转型成老少皆宜笑口常开的谐星了。

幸好他还不知道,不然估计这场酒宴,他俩就准备割袍断义了。

永平王府里发生的事情,没几日就传遍了南陵郡的大街小巷。

其他人的消息铁定不如圣上灵通,但没关系,早晚的事儿嘛,反正很快所有人都知道了,永平郡王认了个乡下来的老太婆当干娘。

这消息可比永平郡王认了个小姑娘当干闺女刺激多了。

兴许香艳程度远远不及后者,但从趣味性、可谈论性而言,却是要强上太多太多了。

很快,南陵郡的大街小巷,尤其是那些个酒馆食肆里,就开始了多个版本的同人演绎。什么样的解读都有,乃至最后上升到了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

反正就挺上头的。

可别忘了,今年就是科举年,来年二月里就要考会试。

又因为南陵郡是位处南方,在江南这一带,冬天冷归冷,但下雪这种事情就是传说,十年都不带摊上一回的,就算摊上了也不用担心,雪下来了,然后就没有了。

既没了大雪封路一事,就很方便其他地方的学子往南陵郡赶。像杨冬燕这样早不早的就赶来的,到底还是少数的。尤其本来就在南方的一些学子,他们都是慢悠悠的过来的,考虑到年后出门到底还是有些赶的,多半都会在过年前赶到南陵郡。

于是,就出现了相当神奇的一幕。

当那些外地的举人终于赶在年前到了南陵郡后,才找了个地方落脚,就听到了各种版本的认干娘故事。而且,甭管是哪个版本,有一点是不会变的。

那就是主角。

故事里有两个主角,其一便是认干娘的永平郡王,其二便是那个干娘。

严格来说,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认了干娘的除却永平郡王之外,还有刘二老爷。甚至于整个永平王府都被拖下水了,包括世子刘修在内的第三代,全都认了干祖母。

但是,等消息传开后,却发现在整个故事里,没有自己的身影。

我的故事里没有你。

这是多么令人庆幸的消息啊!

反正几乎所有的说书人,都是针对永平郡王展开的故事,对于永平王府的其他人来说,那是真的非常庆幸,尤其是王妃等人。但在刘二老爷听来,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为什么故事里没有他?

是他不配吗?

配不配的那不重要,反正就在一团热闹之中,杨冬燕她进宫了。

消息传到魏家小院……

哦不,如今已经换成大宅院了。想住上类似于永平王府这种府邸,没有爵位和官职那是不可能办到的。但假如仅仅是普通的五进宅院,还是相当容易的。

杨冬燕那压箱底的三万两银子已经还给王妃了,但她一点儿也不亏,就那个地段的五进宅院,还是里头都修缮装饰好的,别说硬装部分了,那是连床铺被褥都安排好的,甚至还包括了一宅院调教好的仆从等等。

算下来,只怕三万两还不够,翻倍还差不多。

这时候就看出来底蕴的好处了,哪怕顶尖的勋贵圈子里,很多人其实是瞧不上永平王府的。但在其他人看来,永平王府还是高不可攀的。他们很快就归整好了一切,从头到尾没叫杨冬燕操心半分,还赶在了年前,恭请老太太搬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