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事半功倍(1 / 2)

谢建业傻掉了。

“绳子!”谢琅皱着眉头再次开口。

被他一番动作吓呆住的姚桂芝瞬间回神, “绳,绳子……”像没头苍蝇似的四处乱扒拉,从羊圈墙上扒拉出一根系羊的草绳, 慌慌张张递给谢琅, “绳子,绳子,在这儿。”

“系上。”谢琅道。

姚桂芝一个劲点头, “哦,哦, 怎么系?”

“捆猪扣会不会?”谢琅问。

“干什么?放开我!再不放开,我去官府告你!”

啪!

谢琅抬腿压住他的胳膊,腾出手来朝他脑袋一巴掌, “别急,等会儿三爷就带你去见官。还是去见九卿之一的廷尉。”

男人抖了一下, 瞬间老实下来。

谢琅不禁轻笑一声, “怕了?知道廷尉审案先用刑?怕就老实点,三爷一高兴,饶你不死。”

“他是谁?你认识他?这是怎么回事?”清醒过来的谢建业一边帮他妻子一边急急问道。

谢琅:“不认识。我没猜错的话,这位专干搬山卸岭的勾当。”

谢建业不解其意, 但谢琅说勾当, 又说山和陵,结合他刚才说知道下面冷, 紧接着谢琅就变脸, 隐隐猜出来, “盗墓?”

男人猛然抬起头。

谢琅又朝他脑袋上一巴掌, “给我老实点。”

“真真的?”谢建业难以置信,“你要, 要那个铲作甚?又不能挖坟墓。”

谢琅:“可以探一下里面是生土还是熟土。是熟土就是墓地。”

秦汉时期流行土葬,洛阳铲在手简直事半功倍。

谢建业明白了,“他是怎么知道的?”

“有人在外吹牛了呗。”谢琅见他们用的是草绳,“再用麻绳捆一遍。此事可大可小,若不是被我发现,哪天他被官府抓到,整个养蚕里都得死。”

谢建业打了个寒颤,“那怎么办?”

“去找里正,让所有人过来。别屁大点事就到处嚷嚷。闹得天下皆知,对养蚕里有什么好处。”

谢建业的闺女忙说:“我去找里正。”话音落下就跑到外面喊人。

片刻,人就齐了。

谢琅把事往厉害了说,见有些人好似不以为然,就说:“别以为我夸大其词,这人如果去挖高祖皇帝,或着先皇的陵,你们觉得皇上会放过我们吗?”

所有人瞬间露出惶恐不安的表情。

谢琅松了一口气,“以后少在外面吹牛。”

“听见没?”里正紧接着就问。

众人忙回答:“听见了。”

吓出一身冷汗的里正长舒一口气,就问谢琅,“送去官府?”

“对!带上我大伯做的那个铲子。”谢琅道。

里正:“你不去?”

“我……”谢琅想说他去不去无所谓。又担心这群不会忽悠的见到官老爷太过诚实,该说的不该说的全说了,“我去也行。大伯别去了,帮我喂牛,看一下家,照看一下小七。”

小七伸手抓住谢琅的衣裳。

“别怕,一会儿就回来。”谢琅道,“咱家门没关,你快回家看着。”

谢建业接道,“小七,再不回去你家的鸡和鸭就跑出来了。”

“那我回家啦?”小孩可怜巴巴望着谢琅,希望他拒绝。

谢琅冲谢广使个眼色,谢广走过来抱起他,“不回家小偷就把你的牛偷走了。”

“谢广说得对,小七,快回去。”谢琅不假辞色道。

小孩噘着嘴别过头。

谢广连忙把他抱走。

谢琅就想喊里正,可以走了。一看身上没一文钱,还穿着草鞋。又回去拿点钱,换上卫青给他买的布鞋,收拾一下头发才去找里正。

期间谢琅去哪儿,小七跟到哪儿。

谢琅到门口,小七不再跟,回屋搬个草垫坐在外面。

晌午姚桂芝把饭送过来,小七吃完上个厕所,回来继续坐在外面,连他的好朋友虎子都不管了。

谢广让他进屋,小孩恍若未闻。谢广担心他哭出来,干脆把他家豆子搬过去,挑豆子里的泥块,顺便陪他。

话说回来,谢琅和里正把人带到廷尉衙门,廷尉还没审,那人就交代了――谢琅所料不差。

谢琅主动上缴洛阳铲,承诺以后不再做,官府也没为难他们,把那人收押,就放谢琅他们回去。

在街上碰到谢伯文一行,谢琅坐谢伯文的车回到家,也快到申时了。

看到小七从地上跳起来朝他跑过来,无需谢广解释,谢琅也知道小孩一直在门口等他,不禁说,“总算养值了。”

小孩不解其意,头埋在谢琅肩膀上,弱弱地喊着,“三爷,三爷……”

“你三爷回来了。”谢伯文看一眼小七,就转向谢琅,意有所指道,“这孩子,你得上点心。”

谢琅叹气道:“我知道。”

四岁的小孩。一岁没了爹,两岁没了娘,四岁没了爷爷,跟着他,他早出晚归,把小孩一人扔在偌大的家中,着实可怜。

“三爷最近哪儿都不去。”谢琅道。

谢广忍不住问:“你不是要把小七送去咱们村的私学?”

“你哪来这么多话?”谢伯文又想揍他儿子。

谢琅笑道:“我和小七一起去。”

“啊?”谢广惊呼。

谢伯文面露惊讶。

“我懂的道理不少,会的东西不少,却不识字,这点可不行。”谢琅道,“不为自己,为了跟那个王公子处好,也得学点东西。”

谢伯文点头,“是得学一点。可那屋里都是小孩,你这么大……”好意思吗?

“我才十七,不是很大。”谢琅冲谢广努一下嘴,“去不去?”

谢广看向他爹。

农家孩子会种地就成了。

谢伯文以前这样认为。最近天天去城里,连朝廷挂在城墙上的缉捕文书都看不懂,想跟买豆腐的人套个近乎都不知从何说起,反倒觉得他该识字。

何况只是上午半天,下午不耽误干活。

谢伯文:“想去就去。”

“那是不是得准备笔墨?”谢广说着又看他爹,希望他爹能给他些钱。

谢琅笑道:“我给你的那个鹿腿,不是被你爹卖了吗?卖的钱给你没?没给你找他要,咱们明儿去买笔墨。”

“对,爹,那是我赚的钱。”

谢伯文瞪着他问:“我养你这么大,管你要过钱没?”

“我,你,我……”谢广语塞,扭头就找谢琅求救。

谢琅笑道:“你把他养大,他给你养老。你现在找他要钱,等你老了,他找你要钱,你有吗?”

“对,你有吗?爹。”谢广跟着问。

谢伯文无奈地转向谢琅,“三郎兄弟……”

“我们用笔墨把夫子教的记在竹简上。平时就用木棍在地上练字,一支笔可以用三年。”谢琅解释给他听。

谢伯文算一下平均每月合多少文钱,发现没几文,“我明天去城里给你们捎回来。”

“那我现在就把钱给你。”谢琅把荷包递给他,“我和小七你买一份就成了。”

谢伯文灵机一动,“对,我去找仲武,他小儿子去学堂,跟他一起买一份。”

谢广无语,“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