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义齿的变革之路> 第一百零八章 师圣魏无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八章 师圣魏无忧(1 / 2)

晚上找了家客栈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李睿几人便早早起床赶路。

还剩下最后的三十里路,就到了书院的山脚下。

白鹿书院在鹿鸣山上,鹿鸣山下乃是一个小镇,说是小镇其实并不小,规模等同一个县城。

城里不但有驻兵、府衙还有一座齐国儒家圣地文庙,乃是齐国立国之初,高祖皇帝为了安抚民心,祭祀儒家圣人,表达与士大夫同治天下的愿望,特别在鹿鸣山下设立了文庙,享配太牢礼,按照祭祀太庙的规格,每年春秋两祭,皇帝到此也要特别祭祀,平日专门人负责香火祭拜!

文庙立成四百年诸位儒家先贤圣师或是皇帝钦赐,已有近五十位大贤被奉在庙内享受天下读书人的香火,其中较为出名的是三圣,四宗,十二哲,二十四贤,俱是对齐国儒家发展有极大贡献,或是才学品行受天下人尊敬的儒家先贤。

城内本来只有不过数百人供奉香火,看守文庙,后来随着规模的扩大,数量已有数千人,不断有各地的读书人旅居于此,随之而来的商贩、客栈、酒楼饭馆,各种商铺纷纷开业,最终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大城镇,更为神奇的是这个城市没有城墙,也没有宵禁,几乎可以说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天下人为之赞叹!

至于白鹿书院的由来就要说到三圣之一的魏子,魏子本名魏无忧,出生官宦之家却逢“刘赵之乱”,当时的高祖皇帝乃是江南节度使守承天府,北方的大名府总兵赵启,两人不满当时的皇帝昏庸无度导致陈国民不聊生,遂相约岁末南北共同发兵直捣京师,后来大挫朝廷士气,史称“龙兴之战!”,正值战乱的魏无忧不但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还染上了气疾,常常呼吸困难。

十五年的战乱最终高祖皇帝立了齐国正统,魏无忧十来年在京师百里外的一座深山中隐居读书,听说天下已定,想着能够出山就士,可惜终归是郁郁不得志,为官多年总觉得与当初为民请命的初衷相违背,毅然决然的辞官,适时百姓民智未开,淤塞驽钝,他决定创办学院传授儒家教义和先贤智慧,于是回到了当初学习的青山,由于他读书的时候总是听到深山传来嗷嗷鹿鸣之声,遂命名为鹿鸣山,后来随着名声的日益显赫,鹿鸣山也就被朝廷正式的确定下来。

魏无忧在深山也无生源学子,只好收容战乱遗弃、孤苦伶仃的孩子,一边替山下几十里外的大户人家做私塾先生,一边养育数十个孩子,经常来回奔波,加之有恶疾,常常在生死关头徘徊,后来大户人家的主人知道了魏无忧的事情大为震惊,便许诺魏无忧愿意资助创办书院,后来在鹿鸣山上建了书院,还提供一应的食宿费用,魏无忧得以沉下心来教授学生。

魏无忧在深山隐居时,常常见到一头强壮的白鹿领着几十头幼鹿教它们觅食,奔跑,躲避强敌,十多年一直坚持不断,所有的鹿都是鲜艳多彩的梅花鹿,而独独这一头是纯白色的公鹿,魏无忧大为惊奇,后来就把白鹿作为书院的名子,意喻像白鹿一样教授弟子,传承儒家经学、普济天下,白鹿书院由此得名。

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白鹿书院的弟子已经超过千人,更是在科举中造就了无数的举人、进士,为官者多达百人,学问高深才华横溢的儒家大成者就达数十位,更有数十位弟子到齐国各地创办书院,皆以白鹿书院为尊。

魏无忧的名声也因此盛极一时,门下弟子加上外来求学者数以千计,颇有天下之师的风范,齐国皇帝都数次封赏白鹿书院,称之为师中圣者。

在魏无忧八十六岁的寿辰那日,他召集门下弟子,要求宣布重要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