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六零年代之悍夫沈卫民> 第36章 第 36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章 第 36 章(1 / 2)

沈卫民很快就睁开了眼。其实他一直默默的告诉自己,不能倒下,不能倒下。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旦倒下,母亲的注意力就会被转移,这对他哥并不公平。

其实在他们兄弟之中,他哥似乎一直都没有受到过公平的待遇,他独占娘亲,甚至兄长还要背负着他这个重担生活。以至于很多时候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忽略了,那是他哥哥不是他父亲,他其实没有起必要肩负起养育弟弟的重担,还要事无巨细的考虑周全。

在这个家里,兄长明明付出很多,却连间像样的屋都没有,他多年不回家,或许在他心里也从来没有称这是他家,但他却因为娘住这,弟弟住这,每个月都要往这寄钱寄物。那些钱能抵得上现在沈卫民一个月的工资,更不用提那各种票据。

唯一庆幸的大概就是他付出的这些他最亲的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然原主并没有如他哥期望的那样成长成一个多出色的男人,但是在心底深处亦对他兄长心存感激,虽然村里传的玄乎其玄,但是不管是沈卫民本身还是原主都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内心深处也以他哥为荣。

沈卫民对李卫国的全部印象都来自于原主的记忆,他甚至还记得他两三岁时候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爹娘时常唠叨加深了他的印象,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他就是记得。

每次他要背,对方总是不耐烦的,不过最后总是会妥协,沈卫民那时候还小,就算李卫国当时还是很稚嫩的年纪,之于他来说也是最宽阔的背了;每当他耍赖哭闹,对方总是恶狠狠的凶他“再哭,就把你丢山沟里”,动作却很温柔,擦了眼泪还要给他擤鼻涕。

沈卫民小时候养得很娇气,都说是他爹娘宠的,现在想想也不尽然,三岁之前他几乎都是跟在李卫国身边长大的。对方下地拾麦,他在地头抱个水壶的场景成为了永恒。

三年前的记忆并不完整,只记得李卫国已经长成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男人,当得上顶天立地。他还是把他当小孩看,很难想象他是从部队里走出来的,不让他下地,会笑着接过

他手里的活,告诉他他最重要的任务是照顾他大侄子。

对方自然而然的站在了长辈的位置上,沈卫民没心没肺惯了,意思意思推脱两下,就全盘接受。以至于现在对方在他的记忆里还不如两岁的李家康鲜活,明明都是一样的人,对方却活出了神的境界。

成为沈卫民之后,他不止一次的回想,明明记忆中都有,他却好像很少好好看一把李卫国的脸。知道他年底会回来,沈卫民紧张的同时,心里总有一股劲儿,他总觉得自己应该做出点什么成绩,起码得让对方知道他这些年的付出没白费,让他知道沈卫民好好长大了的,虽然芯子换了一个,但他也是沈卫民,只会是沈卫民。

到那时候,李卫国也许会疑惑我弟怎么上进了,也许会笑着说爹娘交给你了,我放心!

却没想到,这个年底再也不回来了。

他牺牲了!程振华给出的理由是保护了党和国家的机密文件,为国捐躯了。

不管李卫国之前是谁,做过什么,他的一生都汇聚了这短短的一句话。而他们作为至亲之人不能问,不能打听,只能默默接受,连遗体都看不到。

而现在母亲的伤心全为兄长,要是再因他被转移了注意力,算怎么回事儿。

但是他没控制住。刚刚听到母亲说出那句话的一瞬间,是他悲伤达到顶点的一瞬间,眼前一黑,就完全失去了知觉。

外面雨势一点都没有变小,打在窗棂上“啪啪”作响。他身上的衣裳已经被换过了,他没有任何记忆,也不知道到底已经昏睡了多久。

沈卫民闭上眼,掩饰掉眼里的情绪。

“干啥哭丧个脸?”李招娣掀开蓝花布帘子走进门,看到老儿子的脸,便挑刺。“你哥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党和国家培养了他,他以热血撒给国家和人民。就算牺牲了,也是死在了自己的战场上,为国为民,他问心无愧。”为子,为兄,为人民子弟兵,她卫国都做到了最好。

李招娣这会儿也反过劲儿来了,难受当然还是难受,心疼的跟被掐掉了一块似的,但是当着儿子战友的面,她不该表现出来的,

那些孩子还在继续他卫国的路。还有她男人和老儿子,看到她伤心,他们都受不了。她现在是个英雄母亲了,这可是她卫国用命给她换来的称呼,她怎么能让它蒙尘?

“你哥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再看看你,整一个小窝囊,你现在所想的那些小家情怀是在侮辱你哥。要是真的想你哥,你就做些他能高兴的事儿,为了给你治病,养好身子,他吃了多少苦,费了多少劲,你知道爱惜自己就是把你哥的辛苦放在心里了。”

说过多少次,不能激动,不能剧烈运动。后面这一项倒是好控制,她老儿子懒,现在还好些,以前都是她拿小棍在身后抽打,才动一动。前面这一项,一直也没发现有问题的,今天突然爆发了。

老儿子倒在怀里那一瞬间,李招娣脑海有一瞬间是空白的。

“娘,对不起,叫你担心了。”沈卫民勾了勾唇角,“我刚刚有些没有控制住自己。”

他娘虽然是在教育他,甚至语气还刻意带上了俏皮,但是现在这个时候从他娘口中说出来,却平添了几分悲伤。出了这样的事情,在这个世上恐怕没有谁比李招娣这个做母亲的更伤心,但是现在为了他这个不成器的小孩儿子,她还得打起精神安慰他,照顾他。真是不应该!

李招娣本来还要说什么,看到老儿子这般乖巧,一瞬间没有了声音,她捂着嘴背过身去,好一会才回过头来,“嗯,三柱子啊,你听话,得好好的啊。”娘现在只有你了。

后面那一句话,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沈卫民分明听见了,他郑重点了点头,想勾勾唇角,却发现唇角无论如何都提不上去,只能半途放弃,露出一个似笑非笑的表情。

“娘,您放心,我不会有事的。我以后还要照顾你和爹呢,怎么都不会倒下。就让我哥在天上看着,我定会照顾好您的。”沈卫民承诺道,他现在感觉好多了,不知道是药起效果了,还是调整过来了。

“哎,哎,好好。”李招娣终于露出了个笑。

她刚刚失去了一个儿子,要是老儿子再出事,可真就是要了她的老命了

。现在什么都不如孩子说自己会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动听。

程振华一直站在外间,听到西间传来母子两个的对话声,才松了一口气,没事就好。天知道刚刚沈卫民毫无征兆倒下的时候,这位面对敌人错眼不眨的先锋团团长,背后惊起了一身冷汗,怕是一个不小心,他就要以死谢罪才能去见老战友了。

幸亏反过劲儿了,而且连带着沈父沈母都被转移了注意力,勉强算是因祸得福,虽然事情再重来一次,程振华一点都不想在经历一次这个“祸”。

沈新乾问起继子的死因、经过,这孩子是个知道感恩的,只看他这些年对老儿子的照顾,沈新乾就得谢谢他,现在知道他牺牲了,他一个大老爷们都觉得鼻头发酸。

“抱歉!”程振华吐出这两个字。

沈新乾也不再多问,他在部队待过,自然知道部队里的规矩,有些事情能说,有些事情涉及机密不能说,他也就不再过问了。

只是没有了这个连接点之外,沈新乾和程振华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一时间堂屋里安静如斯,只有拉着自己的背带裤坐在门槛旁边凳子上啃肉干的邓要武小朋友时不时会发出一声感叹,“哇”“啊”。

要说情绪变化最大的当属军医,他实在没想到在这等山野乡村竟然能遇到中医大师,他是被程振华临时从军区总院叫来的,当时他心里还犯嘀咕,怎么就有他的事情了?直到听说是给军王李卫国的弟弟看病,他心里才起了几分郑重。

他和李卫国算是熟识,当初一起去苏联深造的就有他。李卫国在军中甚少提起家人,不过这个弟弟是例外。他说他弟是被他带大的,开口第一句话叫的就是他这个哥哥。出任务时,李卫国就说他一定得活着,他弟体弱多病,要是没他帮衬恐怕不行。学成归国,当时有苏联女人看上他问他愿不愿意留下,李卫国断然拒绝,他给他娘他弟写的信已经断了好几个月了,再不回去,家里人不定多担心呢。

这些,在第五军中不是秘密。

有家的人心里自然有国,李卫国给自己儿子取名家康就是这个原因。国家国家

,这两个字从根本上讲根本是一个意思。李卫国的一生由这两个字构成了血肉。

事实证明,程振华的担心并不多余,沈卫民确实没撑住。军医出生医药世家,和明家齐名,可以说刚会跑就开始背药名了。经他细细观察,沈卫民确实病的不轻,急火攻心之下,心脏受不住,心口发慌、疼痛,像他这样昏迷,完全没有意识的已经属于重症。

军医是西医出身,这次过来的匆忙,虽然准备了救急药和吊瓶,但是一时之间有些犹豫,觉得把人拉到县城医院进行周全检查的为好。然后这位村里的赤脚大夫李长生从天而降,给沈卫民吞下一颗药,肉眼可见的,他脸上的痛苦暂缓,到现在已经完全醒了过来。

如果用西医手段,送医院用各种仪器好好观察,商量出救治方案,输液打止疼针等等一系列步骤,对方仅用一颗药就解决了!都是治标不治本,人家咋这么大本事呢?

说起来也是无奈,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要想根治可太难了。沈卫民的的身底就是这样了。就像是一张纸,从它被制造出来,人们能在他身上写写画画,创造出画作,文字,让他焕发出五彩的生命力,但如果纸本身就有漏洞,就算后天再找补,都无法让它和其他出场就完整的纸一样完美无瑕。

“李大夫,您能不能把药方写给我看看。”军医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唐突,却还是提了。

“这药丸是根据三柱子的身体状况配的,与其他人无法适配。”李长生的声音淡淡的,却能听出其中拒绝之意。

“啊?”军医没想到还有这一茬,这更说明这位赤脚大夫不一般,多少中医都是照着古方抓药把自己弄成了神医,像这样因病施方的,都是有几分真才实学的。

“在下冒昧,能不能请李大夫写下,我拿回去好好研究研究。李卫国是我战友,他弟弟也是我弟弟,我有意让卫民去医院好好检查身体,知道他过去口服药的成分,也便于我们后面工作。”军医说的情真意切。

“无妨,这只是短效药,副作用极低。也没什么相冲要素,要是你们给他开了西药,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