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节(1 / 1)

萌萌还没玩过玩具,顿时眼睛一亮。“谢谢老师。”“萌萌吗,真乖。”把孩子打发好了,大人才能安静聊会儿天。唐小丽叹气:“我户口还在农村,而且我还没跟她爸爸离婚。”刘斯一听完就惊了:“没离婚,你自己就带着娃回来了,那孩子爸爸也在城里,他也是知青?”“不是知青。”刘斯:“那是农村人?”唐小丽点点头:“本地人。”刘斯左看看右看看,最后叹了口气说:“幼儿园倒也还好,我走走关系就行,等读小学就麻烦了,你也知道现在都往学校送,早就不是咱们那会儿的时候了,没户口可不是单单交借读费的问题,说不定连书都没得上,这事儿不好整。”唐小丽说:“先把幼儿园给上了,小学以后再说。”到时候韩学礼也毕业了,参加工作就能落集体户,跟现在转去学校的集体户性质不一样,子女可以挂靠,到时候给女儿挂靠在他单位,至于她自己的户口还是放在乡下好了,免得人家拿她户口转出来说事儿,毕竟宅基地还在呢,等海城发展起来了,那可不比户口香?全家户口都转走,到时候宅基地就说不准是谁的。所以现在要搞定的是幼儿园的问题。她知道刘斯肯定有办法,这会儿是人情社会。刘斯叹气。这年头结婚了离婚的大把,社会上倒是不会谴责女人离婚以后抛夫弃子的进城,但是像唐小丽这样都没离婚的带着孩子回城的,可真是罕见,毕竟没有城镇户口,连临时工都找不到。难怪唐小丽打定了心思要做生意。好几年没见,一说起来都是话,当年的发小谁谁去哪里了呀,谁谁现在结婚了呀,聊起来简直不想分开,因为顾忌着唐小丽男人是渔村农民的缘故,刘斯就没好意思问,总觉得问出来伤了人,唐小丽也不好意思跟人家说我丈夫是个大学生,好像是在显摆似的,两人默契的绕开了这个话题。刘斯爸妈也给她介绍过对象,一个是本地人,父母也都在单位工作,对方见刘斯是独女,想要住刘家的房子,可又不想入赘,黏黏糊糊的谈了几个月没谈成,后来又找了一个,嫌刘斯高攀,男方母亲很直接的跟她说,刘斯如果嫁过来了,以后家里的家务活她得都承担了,于是又不了了之。“我现在也不强求了,但我爸妈急得很,一个劲催我相亲,早知道我就跟你一起去惠东,那会儿走了才安静。”刘斯这种后世叫佛系青年,不想结婚不想生娃,反正她也能养得活她自己。“那怎么行,你当时都工作了,我要有你这么好的单位,我也不会去了。”最后给唐小丽吃了个定心丸:“这事儿我回头给你问问,无非是走走关系的事情,就我的面子在幼儿园肯定没跑。”临走前,唐小丽把那箱子饼干放在桌上:“找关系走路子要钱你到时候跟我说。”那一箱子饼干有三斤,可不是等闲能买到的了。刘斯急了,把饼干又塞给了唐小丽,红着眼睛说:“你们来的仓促,我原本该给萌萌买点东西的,以前咱们说过要互相给孩子当干妈的,你可不能不认账,我给我干闺女办点事你还要给我东西,以后咱们可就别来往了啊,饼干留给萌萌吃。”说什么都不肯收饼干。看样子读书的事情没太大问题,紧接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租房。第19章出门拎着东西不太方便,唐小丽索性准备回宾馆一趟,走到路上经过一家小学,看见旁边小店有卖拼音贴纸的,是彩色的那种。九十年代,很多人家里柜子上或者墙上贴着都是这种贴纸,上面画着声母韵母复韵母。唐小丽在店门口晃了晃,店主问她:“你要买东西啊?”这店是卖文具的,开在小学门口,生意却不是很好。唐小丽指着贴纸问:“这个要票吗,多少钱?”开在小学门口当然不要票哦,但是能卖的东西也少,店主批发过来的都是不要票的小文具,店主上下扫了她一眼,怕不是乡下人进城,以为这东西是明星画报呢。“你见哪个小学生上课带着票?”这年头不管私营国营,服务行业态度都这么差吗?唐小丽没得想吐槽,但看萌萌的眼睛也盯着贴纸看,又强压下心里头的不痛快:“一张多少钱?”店主也翻了个白眼:“五毛。”唐小丽爽快掏钱买下了,这会儿刚好小学生放学,一窝蜂的往外面走,也没有家长来接,她记得自己小的时候也是这样,从学校到家里的这段路最开心了,不由得失神看了一会儿。小时候路边有卖搅搅糖的小贩,一分钱一小坨,两分钱能搅一大坨,排队买东西的小孩子能把卖糖的老头给围得严严实实的,一场运动过去,很多都物是人非。店主上下扫了她好几眼,又看了一眼旁边的孩子。还以为是哪里的乡下妇女,想送孩子念书,上学校门口找门路来的呢,便好心跟唐小丽说:“这里是小学,幼儿园在那头呢,你家孩子多大点啊,现在要送幼儿园,而且小学学位管的可严了,不是这附近的居民或者单位子弟,走关系都上不了。”唐小丽没想到读书有这么难,看来自己是低估进城的压力了。很长一段时间内,个体户都受到轻视,因为哪怕有钱,你家孩子都没地方读书,有钱也买不到房子,掐住了孩子读书也就是掐到了一个家庭的命脉,这个道理几十年前就这样了。回去这一路上找租房信息。路上联系了两个看过了,这会儿出租出去的都是筒子楼,一个在八层楼的顶楼,带着萌萌住肯定不方便,还有一个对面住着一家做生意的,一家子全是老爷们,这个天气光着膀子在门口晃,有的还穿着小裤衩到处跑,而且做饭的藕煤炉子就架在门口,对着的刚好是那户人家的大门口,吓得唐小丽捂着女儿的眼睛落荒而逃。租房的事情还是要找人想想办法。以前城里人都看不起乡下人,但在乡下住了几年再回来,又觉得城里人也挺不容易的。这会儿住房条件不好,有钱也没处花,分到的房子都是筒子楼老公房,更好一点的两室一厅或者是哪怕带了独立卫浴的房子,都是体面的单位才有的分的,这会儿都不够住,根本不可能拿来出租!一路上唐小丽带着女儿学拼音,萌萌学起来真的很快,到晚上吃饭的时间就已经把23个声母背完了。再多点也能背得下,但唐小丽深知一口气吃不成胖子。晚上母女两个走到了铁道高级中学附近转了转,这里的气氛比小学要好很多,人也多了不少,这会儿学生还有寄宿的,也有走读,晚上不回家也不愿意在家吃饭的学生可以出去小吃,热热闹闹的,按照记忆,唐小丽找到了小时候吃过肠粉的摊子,不过这里现在卖蒸米粉,很多东西都在物是人非。唯一一点跟以前一样的是,学生还是很多,唐小丽对这一代还是很熟悉。“妈妈,这里也是学校吗?”萌萌指着过来过去的学生问。“对啊,这是妈妈小时候读初中高中的地方。”“哇,妈妈很厉害啊。”萌萌习惯要夸妈妈一嘴:“那咱们来这里做什么呢?”这孩子,已经到了问题很多的年龄,一天到晚问的最多的就是为什么。唐小丽笑着抓着她的手摇了摇:“妈妈小时候在这里读书的。”萌萌可能不懂,歪着小脑袋努力在想,妈妈小时候在这里读书,现在为什么还过来。圆圆的包子脸上非常肃穆。唐小丽被女儿那一本正经的表情逗乐了,牵着她的手往学校外头走。论起来,她对这一片是最熟悉的,从初一到高三在这一片待了六年,对高级中学附近的边边角角几乎没她不知道的地方,这一片的孩子都是职工家属,中午吃完饭到放学肚子里头早没油水,但要等到父母下班回来做饭或者带饭,中间还要挨一两个小时,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说,饿得早就前心贴后背。那个时候她最羡慕的就是摆着小摊在学校外头兜售自家产的烤红薯烤土豆的本地村民。因为卖吃的自己可以吃够本,可以吃饱。唐小丽脑子里面灵光一现。高级中学附近的小店并不多,也不需要搞摊位,如果有个移动小推车,拿来卖麻辣烫,卖凉菜,以后买炸串都不错。一站在高级中学门口,唐小丽想到的就是麻辣烫、凉拌菜、炸串。那些都是曾经在她记忆中的,梦寐以求的美食。当天晚上韩学礼很晚才过来,他进门的时候唐小丽母女都睡着了。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唐小丽才发现床边多了个人。韩学礼已经起来了,正半躺坐在床头的位置,手里头拿着一本书,看得很慢,因为屋内光线很暗,只有清晨阳光透过窗帘进来微弱的光线,显得他清冷禁欲。唐小丽扶了一下额头,意识到已经是清晨。小憨猪一样的女儿滚到了床尾的位置。女儿昨晚上一直闹着等爸爸,唐小丽俯过身去,压低了声音在他耳边:“萌萌昨天闹着要找你,还哭了一场,我还以为你晚上不回来了,等着等着连我就睡着了,你今天晚上还要那么晚就先跟我说一声,你也该跟她说一声,小孩子的性子轴,不好哄的。”她的手顺便撑在他胸口,鼻息若有若无。韩学礼胸口一荡,对上她如水样的眸子。萌萌在等他,还是她在等?昨晚上回来特别晚,他也怕她把门都锁了,但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过来,推开门的那一瞬间他当时的心情很轻松,当进门看见妻子半躺在床上等他等睡着的样子,更是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他就知道,不管多晚都有个人在等着自己。他克制着自己,一只手却抓住了她的手,那只手本该纤弱无骨,却因为长期的操劳,显得有几分粗糙。“今天,我一定早点回来。”韩学礼一走唐小丽才想起都没时间跟他提幼儿园的事。搞定了孩子,时间多起来才能干点别的。————吃完早饭韩学礼去了学校。路上碰到几个同学,大家都知道他妻子女儿进城的事。以前大家还经常一起去食堂打饭吃,现在韩学礼也不跟大家一起了,说是妻子女儿来了,一向省吃俭用的他花钱也比以前要大手大脚的。其中一个叫马红的女同学脸色不大自然,还有些忿忿,学校里面的学业就很多了,韩学礼更是忙,他那个乡下妻子怎么一点都不体谅他,居然跑到学校里来,这几天她一想起来就替韩学礼不平。其中一个叫朱刚的倒是打趣他:“不错嘛学礼,这几天看着精神真好。”男人嘛,大家心里那点小九九自然都清楚的,小别胜新婚嘛,韩学礼这几日陪老婆,自然是没错的。韩学礼点点头,面上挂起来难得的笑容。朱刚成绩稍微差那么点,要不是韩学礼帮他辅导功课,上学期差点挂科,他知道韩学礼平时很忙,妻女过来了肯定有需要帮忙的地方。这会儿在念大学的,除了老三届的学员,多数家庭条件也都还不错。像朱刚,家里头都是公职干部,户籍地又好,他靠近南大的时候分数线比其他人要低很多。也因此基础会差些,朱刚对韩学礼最是佩服。他知道韩学礼跟一般同学不一样,除了国家补贴的十七块钱,他家里是不寄生活费的,除此之外,他还要额外赚钱给家里头买东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