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七零被迫养娃记> 第40章 赚钱养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章 赚钱养娃(1 / 2)

小朱愣了一下,然后很大声的说道,“嫂子,你手咋这么巧?专业的裁缝也做不了这么好吧,这颜色,这款式,我还从来没在街面上看到有人穿呢?”

许沁笑笑,“我就是裁缝,平常也接裁缝活。”

小朱一听,立即拉住她的手,“嫂子!太巧了,我正好买了一块料子还没做呢,你给我做呗!”

许沁点了点头,从随身带来的布袋里拿出一张宣传图,指着上面一排套装款式,“你看看你喜欢哪一款。”

小朱很快挑中了一款尖领收腰的西服套装,有点遗憾的说道,“其实都挺好看的,可惜我只有一块布料!”

邻桌有个大姐打趣她,“小朱,你这两年没少做衣服吧,你做那么多,有机会穿吗?”在公安局上班,除了特殊需求,比如出外勤什么的,一般都是要求穿制服的,小朱在刑警队是文职,做办公室的,从周一到周六都是穿警服的。

想穿自己的漂亮衣服,只有周日这一天。

小朱白了那个大姐一眼,“我乐意做,你管得着吗?”

说起做衣服,男同志不太感兴趣,但在场的女同志还是很感兴趣的,小朱手里的那张宣传图,引来不少人过来看。

也有两个和小朱一样,当场拍板让她做衣服。

许沁这次来县城,一是看看现在的形势如何了,二是想要考察一下市场。

没想到竟然还接到了几单生意。

也是巧了,公安局今天改善伙食,中午菜是炒萝卜和红烧肉,窗口打饭的大婶眼尖,看到林东领了个俊俏的小媳妇,给打了满满一尖勺子的肉,还多打给两个馒头。

大婶自己也是公安局内部的家属,这公安局说大不算大,每个警察他都认识,很多人都拖家带口来蹭过一两回饭,唯有林东从没带人来过,照顾一下也是应该的。

“小沁,饿了吧,快吃吧!”

许沁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肉,不如她做的好吃,不过作为大锅菜也算是不错了,她一连夹了五六块,发现林东只吃白菜,低声说道,“你也吃啊?”

林东大口咬着馒头,笑道,“你吃,经常吃都吃腻了。”

许沁有些疑惑,“你们公安局的伙食水平,天天都这样?”

公安局是国家机关单位,但也不至于这么阔吧,哪来的那么多供应票,没有供应票,根本买不到猪肉啊。

林东低声说道,“那倒没有,一星期改善一到两次,不过平时吃的也不差,至少有两个炒菜,至少一个菜见点肉。”

许沁大口吃肉,一边嚼一边说道,“你们公安局的领导,挺体恤下属的。”

虽说现在是计划经济,物质供应特别紧张,但凡事总有例外。

她前些天才从原身的娘家爹,也就是河东村许支书那里知道,河东村之所以富裕,除了地理优势,庄稼中的特别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村里的饲养场办的也好。

西山村和附近的村子一般都没有专门的饲养场,只有一个养牛的饲养组,养猪养羊的任务都是分摊到各户,人家河东村不这么做,人家有专门的饲养场,也有专门的社员来管,养牛养猪养羊,开春下的猪崽羊羔,年底就长大了,在上交之前,一半左右就被卖掉了。

许支书一开始不肯透露,但后来经不住许沁套话,说没上交的这一半,都是被县城的各大单位早早预定了,有国营饭店,也有机关单位,国营肉店里猪肉八毛一斤,他们猪肉也卖八毛一斤。

收购站毛猪才给四毛钱,差不多翻了一倍呢。

羊肉比猪肉更受欢迎,一块二一斤还供不应求呢。

靠着这笔卖牲口的钱,河东村早就通了电,田里还打了不少机井,修了水渠,这两年还有结余,都分给村里的社员了。

卖猪羊的钱,还有村里买蔬菜瓜果的钱,每年都是不少的一笔,要不村里咋会红砖瓦房越来越多。

县公安局内部员工至少有两百人,这些人吃上一顿红烧肉,即便一周吃一回,那也不是小数目。

估计也是通过一些渠道自行购买的猪肉。

这中事儿一般就是没人追究,啥事儿也没有。

林东点点头,“我们黄局长是挺有能力的。”

吃过午饭,俩人在大街上逛了逛,林东在宁县工作了这么多年,没觉得有啥好逛的,主要是陪着许沁,但她也没有去百货商店或者供销社,也没进副食店,而是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指挥着他绕着整个县城兜了一个圈子。

最后在城东停下来了。

城东算是宁县比较繁华的地段,但相比几十年之后的城市,那当然还是冷清的很,只有一条很短的商业街,大中午街面上人也很少,所有的店铺都是国营的,只在隔壁的小巷子里发现有人摆小摊子卖东西。

就是一个包袱皮,上面摊满了针头线脑,皮筋和形形色色的扣子,要么是一个干净的编织袋,上面放着一些有趣的小玩意儿,木头做的小人,可以上弦的小公鸡,还有做工粗糙上了红漆的小汽车,要么是两个菜筐,筐里放着水灵的青菜。

卖的东西五花八门,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特别灵活,一旦有巡逻队来查,提起东西立马就可以走。

但她和林东都逛了这么长时间了,还真没看到一个带红袖章的人。

仿佛是一夜之间,这些人突然就消失了。

俩人在城东来回绕了好几圈,许沁十分确定,以后这里会是宁县最繁华的地段,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些荒凉,反而不如城西热闹,城西工厂多,家属院也多,一般都有一个副食店,有的还会有供销社。

她的想法,林东倒也猜出来了,“你想来县上开一家裁缝店?”

许沁笑了笑,“对,不过不是现在。”

青山镇的两个裁缝店都是私人的不假,但店里的两个老师傅,都是从公私合营的县级裁缝店退休的,她仔细打听过了,人家的执照上,并不是私人的,算是县上裁缝店的分店,虽然用人自由,但每年也要上交一部分利润。

纯私人的裁缝店,一般都是和她现在一样,加工店就在自己的家里,靠走街串巷揽活儿,不过其他裁缝提供□□,她一般不会这么做。

所谓□□,一般是家庭殷实且人口比较多的人家,结婚或者年底计划做的衣服比较多,就请裁缝上门,管饭,一天给几块钱,把所有的衣服都给做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