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七零被迫养娃记> 27、赚钱养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7、赚钱养娃(1 / 2)

许沁和许晓梅跑遍了附近的几个村子之后,现在已经很有经验了,扫村特别有效率,先是拿着宣传画去大队部,接待她们的人都特别客气,出了大队部,再去村里找上几户条件相对比较好的人家,跟人家简单介绍一下衣服的款式,这工作就做的差不多了,然后就可以去下一个村子了

这样推进的速度很快,只花了几天就把所有的村子都宣传遍了,成效也算不错,陆续接到了七八个做夏装的单子。

大部分都是半袖衬衫和裤子,只有一个年轻姑娘拿了一卷花布,要求做一条裙子。

宣传图上,许沁画的裙子有五六个款式,每一款都很经典,年轻姑娘选择的是衬衫领的长裙,最中规中矩的款,但穿上也会很好看的。

许晓梅对这样的结果很满意,但许沁并不满意,七八件夏装满打满算也就挣二三十块,农村人一两年也不做一件新衣服,找她做衣服的基本上都是要结婚的年轻人,这些人是为了办人生大事儿才做衣服的,成为回头客的几率很小,后续消费能力不行。

但她想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想要给自己做两身衣服,还要做一套家居服和两套睡衣,还要买新毛巾和新拖鞋,孩子们也需要衣服鞋子,还有家里很多东西都需要添置了,比如床单,枕巾枕套,澡巾,牙膏牙刷,洗发水,等等

她还想要添置一个全身的大穿衣镜

除了这些用的,她还想把每天的伙食也改善一下,牛排和海鲜是不能想了,但最起码得每天有肉有蛋吧。

其实这并不算难,鸡蛋很容易就能在村里买到,肉也可以去镇上肉店买不要票的猪蹄猪骨头和猪下水。

但这一切都需要钱。

所以她必须要多接一些单子,多赚些钱才行,她计划下一步去镇上宣传。

西山村距离镇上虽然有十几里地,但镇上很多人都有自行车,这点路程骑车子也就半个多小时就到了。

青山镇别看只是一个镇,街上咋一看也灰扑扑的,但其实厂子不少,镇上规模比较大的厂子有镇面粉厂,有食品厂,还有一家五金厂呢,除了这些工厂,机关单位也不少,镇上有储蓄所有医院有邮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些工厂机关可比村里富裕太多了,就拿工人来举例子,工人一个月临时工都有二十五六块,正式的工资都在三十左右,而且他们手里有布票,买布料对他们来说相对比较容易。

买布虽然需要布票,但价格并不算贵,一尺涤卡面料两块五,一尺的的确良才一块五,纯棉布料也差不多在一块五和两块之间,做夏装不用涤卡,一般就是就是用的确良或者纯棉布,正常人的身材,三四尺左右就能做一件上衣,布料钱六块钱就够了,加上裁缝钱一块五,一共也就是七块五毛钱的事儿。

因此,对于工人来说,做件衣服不算啥大事儿。

这天所有接到的活儿都做完了,许晓梅继续练习缝纫机,许沁则拿着笔飞快地画图,和平时细致的草图不一样,这些是用来宣传的,可以画的相对粗糙一点。

她手里的笔转的飞快,几下就完成了一个。

对于去镇上宣传,许晓梅也很赞同,她笑着说道,“姐,以前你接裁缝活儿的时候就有不少镇上的人专门找你做衣服,你现在比以前厉害多了,做出来的衣服比县城百货商场的都好,明天肯定会有不少人找咱做的!”

她和婆婆没事儿经常去镇上和县里逛,去年年底还见过两回走街串巷揽活儿的裁缝,真有一些人家拿出布料让人做。

青山镇没有公私合营的裁缝店,只有县上才有,老百姓做衣服很不方便。

许沁冲她笑了笑,说道,“明天咱们早点去。”

第二天,许沁和许晓梅带着两件样衣,骑着车子去了镇上,青山镇的大街上已经几乎看不到戴红袖章的巡逻队了,她们在路口见到一个进城买菜的社员,竹筐里青菜只剩下两三捆,就那么大摇大摆的从巷子子里走出来了。

看来现在政策又松动不少。

她们按照事先订好的计划,第一站先去的是镇储蓄所的家属院。

许晓梅的丈夫在镇上储蓄所上班,虽然她不在镇上住,但他们结婚和大亮过百天的时候,储蓄所的人也都到场了,大多数人她都认识。

镇上的储蓄所规模不大,但家属院盖得很是宽敞,家家户户都是独门独院,是看起来很干净的红砖瓦房,今天天气不错,院里都晒着洗得清爽的衣物,有衣服,也有床单和毯子。

似乎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肥皂味道。

许晓梅虽然认识不少人,但口才还是不行,把做衣服的宣传画递给人家,就不知道咋说了,但这是许沁的强项,像她这种亿万身家的富一代,靠做实业而不是玩资本,几乎个个都是最优秀的推销员,因为这种事儿没发财的时候没少干。

无论男女老少,许沁对着人家都能侃侃而谈,她的笑容特别真诚,说出来的话也特别中听,宣传图上款式很多,拿出来的衣服更不用说了,一看就特别洋气,这么跑了一上午,整个储蓄所家属院都跑遍了,收获是十分惊人的,跟在许沁后面的许晓梅,怀里抱着七八块儿布料。

她用不敢置信的语气说道,“姐,半上午咱们就收了这么多,这要把整个镇子跑个遍,那不得收一排子车的布料啊,到时候咱俩要做不过来了!”

许沁的心情很好,笑着说道,“想啥呢,这储蓄所的人是看在熟人的面子上,他们认识你,肯定放心,不用担心咱们把衣料子给卷走了,而且咱们的衣服款式的确洋气,去其他的单位,估计效果就没有那么多了。”

她这话虽然说的谦虚,但实际上许沁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乘胜追击了。

俩人马不停蹄,继续走街串巷开始揽活儿了,他们第二站去的是许沁三哥的单位镇面粉厂。

面粉厂在镇上算是个大单位,家属院也比储蓄所的大的多,许沁的三哥在上班,但她三嫂郑红芳正好休班在家。

她面粉厂工会工作,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听到小姑子又开始手裁缝活了,并且看过了两件样衣,立马就帮着四处张罗了,凡是家属院家里有人的,都跑了一个遍,最后收到了大大小小二十多块布料。

此时已经中午了,郑红芳留了俩人吃中午饭,还要让她们在家里歇一会儿,许沁拒绝了。

一个好的老板往往是一个好的销售,许沁最开始创业的时候,自己就是最好的推销员,很长时间不做销售难免技痒,不充分展示一下有点难受。

她带着许晓梅先去了附近的五金厂家属院,在没有熟人的情况下,也收了八块衣料,此时也才下午三点多,许晓梅要回去,她不肯,又去了镇医院的家属院。

说来也是巧,她们碰到了一个很热心的大姐,这人竟然是认识许沁的,而且是许沁的老客户,那个时候许沁还没有结婚,大姐也没有结婚,这次碰上了,俩人都是四个孩子的妈妈了。

经由这个大姐牵线,好几户人家都找她做了衣服。

镇上的人到底和农村人不一样,几家户户都正经有几款压箱的布料的,想要做衣服,衣料子往往都是现成的。

从镇医院的家属院出来,又去了粮站和镇政府家属院。

天擦黑的时候,装衣料子的编织袋都快满了,俩人匆匆忙忙往回赶,回到西山村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

早上她们临走的时候跟林奶奶交代了一声,林奶奶不放心孩子,也不舍得不去挣工分,从自己家里拿了点零嘴儿,给孩子们倒了几碗水,锁上院门下地了,中午又过来了一趟,帮这做了饭,下午放工又是匆匆忙忙来了,现在几个孩子已经吃过晚饭了。

大国二强和三刚还好,两岁多的四丽和大亮不停的问,“奶奶,我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呀?”

林奶奶一手揽着孙女一手揽着大亮,每次都是好脾气的回答,“快了。”

许沁和许晓梅到家之前,这俩孩子至少问了有二三十遍了,林奶奶脾气再好,也不免有点烦躁。

小孩子耳朵尖,听到有自行车的声音立即往外跑,许晓梅弯腰抱起儿子,大亮立即在妈妈怀里哭起来了。

四丽倒是没有哭,小脑袋在许沁怀里拱来拱去,说道,“妈妈,你怎么才回来啊!”

许沁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说道,“对不起,下次不会了。”

今天下午她一心想要乘胜追击,看到袋子里的布料越来越多,那心情别提多爽了。

对她来说,做生意赚钱的快感,不亚于在床上那啥的快感,甚至有时候还要更过瘾。

竟然忘记了家里还有几个可爱的小崽子。

几个可爱的叫她妈妈的小崽子。

林奶奶本来想说两句儿媳妇的,看到这样反而不好意思说了,“你俩都还没吃饭吧,快吃点饭吧!”

许沁和许晓梅的确饿了,吃过饭之后,许晓梅没着急回家,忍不住又拎了一下沉甸甸的编织袋,这袋子的布料,她数了第一遍是五十五块,第二遍是五十八块,她还想再数一遍。

许沁瞪了她一眼,,“晓梅,别墨迹了,你赶快回家吧,别让家里人着急!”

乡下晚上一片漆黑,因为不放心许晓梅一个人带着孩子回去,特意到了隔壁,请大伯子林勇送许晓梅回去。

许沁不让许晓梅数布料,但她忍不住立即又数了数,一共是五十八块布料不假,其中有五块是要做套装的,这个不着急,剩下的都是夏装,上衣一半,裤子五六条,剩下的全是裙子。

一件上衣工钱一块五,裤子一块钱,裙子三块钱,也就是说,仅做完这些夏装,她就能到手一百多块了。

若是按照许沁以前的脾气,必然还要再去镇上几趟,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整个镇子都跑上一个遍。

但现在她手下没有团队,唯一的一个兵许晓梅能力还十分有限,凡事几乎都要她亲力亲为,这种情况下,虽然觉得十分可惜,但还是不得不先把这些衣服给赶制出来。

她拿出了创业时期007的劲头儿,不过,在没有电灯的环境下,晚上加班是不可能的,尤其做衣服这种活儿,对光线的要求特别高,那就只能早上加班了。

许沁比之前起的更早了,一般天刚蒙蒙亮就起床了,洗漱完烧完开水正好天也亮了,趁着孩子们没睡醒,她先去东屋干一会儿活儿,一般是四十分钟左右,然后孩子们陆陆续续都醒了,现在四丽也已经能很熟练的自己穿脱衣服了,倒是不需要她来照顾了,但孩子们精神上还是高度依赖她的。

不光四丽,大国二强三刚都是如此,早上一睁开眼就要找妈妈,看不到许沁,孩子们就会一声高一声低的不停的喊她。

头几回她还觉得有点幸福,次数多了就觉得养孩子可真是有点烦人啊。

现在许沁学乖了,她在东屋做活儿,只要听到有孩子叫她,她立马放下活儿就去了,倘若不去,四个孩子一起就喊她,听着就头疼。

大国和二强见她这么忙,主动提出来做早饭,这俩孩子一个七岁一个才六岁,学做饭比学识字儿学加减法儿机灵多了,许沁教了两回,鸡蛋疙瘩汤就做的很像模像样了。

一般她和孩子们吃完早饭,许晓梅就带着大亮来了,现在她不来还不行了,因为大亮已经习惯了和四个哥哥姐姐一起玩儿,许晓梅哪天有事儿不来,大亮就会很不高兴。

她把所有的衣料子都分了类,做套装的那四块布料暂时先放着,做上衣和做裤子还有做裙子的分开放,先做上衣,再做裤子,最后做裙子。

上衣一共有二十多件件,这二十个人挑选的款式虽然有重复,但细节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出错,她特意把尺寸重新写到了一张张小纸片上,反面还画了一张简单的草图。

她负责量尺寸划线,许晓梅负责裁衣片子,她负责缝合,许晓梅负责锁边,忙了四天,现在二十多件衣服只差一件就全部做出来了,就剩下最后的熨烫了。

许晓梅手里拿着一件衣服左看右看,说道,“沁姐姐,这衬衫可真好看,这小鸡心领挖的好,夏天凉快,还显得脖子长!”

许沁笑道,“喜欢就做一件呗,不收你工钱。”

许晓梅叹了口气,说道,“建平把这个月的布票都给我婆婆了,我婆婆想做衣服。”

许沁问,“你婆婆想做什么样的?”

许晓梅回答,“她怕热,每年夏天腿上都起痱子,想着做一条裙子穿!”

许沁说道,“可以啊,你回头拿几张图给她看,或者来一趟也行,等她买了你就拿过来,我免费给她做!”

许晓梅点了点头,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姐,谢谢你了!”

许沁说道,“我应该谢谢你,这段时间帮了我不少忙,按说起来,我应该给你开点工资。”

许晓梅连忙说道,“沁姐姐,你肯教我做衣服我就很满足了,镇上的裁缝店招学徒也没有工资呢。”

俩人说完这些闲话就开始认真工作了,很多裁缝喜欢一心二用,借此来表明自己的水平很高,但许沁认为,不管一个人的水平多高,一心二用始终是个不好的习惯,她一旦投入工作,是绝对会一心一用的。

许晓梅深受她的影响,除非必要,现在做活儿的时候也很少说话了。

一时之间,屋子里只有缝纫机的声音和剪子剪布料的声音。

最后一道线缝完,许沁的脚停下来,剪短了缝线,说道,“晓梅,最后一件上衣做好了!”

许晓梅没抬头,说道,“沁姐姐,这条裤子我马上裁好了,你等着,我裁完就去烧熨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