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年代文的漂亮原配觉醒了> 22. 022 三章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2. 022 三章合一(1 / 2)

孟晓惠和于莹还有另外一个叫李丽的女知青,三人一间屋。

这个时间点,李丽在上工,屋子里只有她们俩。

都是女同志,蒋正奇不好进去,站在半敞开的门口抬手敲门,等两人看过来,他立即扬起笑容说道:“于姐,孟姐,你们这儿有剪刀吗?”

蒋正奇和谢铮是知青点年纪最小的,孟晓惠比他们大一岁,于莹则大了三岁。蒋正奇这人嘴巴甜,见到比自己大的,男的都叫哥,女的都叫姐。

于莹闻声,连忙走了出来,笑道:“小蒋,你要剪刀做什么?是衣服坏了吗?拿过来姐给你补吧。”

男女知青背井离乡,来到这无依无靠的乡下,同住一个院子里,难免会抱团取暖,生活互助。比如力气大的男知青会帮体力不行的女知青挑水,女知青会帮不会针线活的男知青缝缝补补,也算是优势互补了。

于莹是下乡七年的老知青了,在女知青这边就数她和李丽的资历最老。

原本知青点还有三个老三届的女知青,但有两个想办法回了城,还有一个年纪拖大了,迟迟看不到回城的希望,最后嫁给当地的一个农民,搬出了知青院。

于莹资历老,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像个大姐姐一样,在知青点人缘很好,不少知青都喜欢找她帮忙,有什么矛盾也爱找她调解。

蒋正奇刚下乡那会儿,也请她帮忙补过衣服。当然蒋正奇没让她做白工,回头就送了她半斤粮票做谢礼。

不过后来跟宋家混熟了后,蒋正奇补衣服这个事就麻烦苗奶奶了。毕竟请个老奶奶帮忙补衣服总还是比请个年轻姑娘更自在些。大不了,他去宋家蹭饭的时候多拎一块肉就是。

因此听到于莹又提补衣服的事,他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摆手拒绝:“谢谢于姐,不过不是我要补衣服,而是阿铮想借剪刀用一用,你们这儿要是没有,我去别处借借。”

“有的,你等一下,我去给你拿。”于莹连忙叫住了她,回屋跟孟晓惠低语了几句,然后从箱子里翻出一把黑色的剪刀,递给蒋正奇,状似不经意地问道,“小蒋,谢铮借剪刀做什么?他的衣服不是有宋家人给他缝补吗?”

提起这个,知青点无人不羡慕谢铮。

知青们刚下乡的时候都很不适应这种高强度的劳动。乡下伙食差又背井离乡,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一段艰难的适应期。

但谢铮完全没有这个困扰,因为他一来就有宋家的小灶吃,不用天天在知青点轮流做饭,遭受天南地北各种不同生活习惯的知青们的黑暗料理。

活干不完也有人帮忙,腰酸背痛宋家人还给采药草泡水给他缓解疼痛,缺什么东西,宋家人也都能想办法弄到。

有了宋家这门亲戚,可以说谢铮的下乡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一个台阶,除了下地比较辛苦外,也不比在城里生活差太多。

但今天他竟要自己拿剪刀,莫不是跟宋家人闹翻了?

蒋正奇没想太多,摆手说:“谁知道呢?他这个人就是想一出是一出,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谢谢于姐,用完我给你还回来。”

“没事,你们用吧,不用着急。”于莹很好说话,笑盈盈地目送蒋正奇离开,这才关上了门,回到床边。

床上的孟晓慧立即伸长脖子凑过来,挽住于莹的胳膊:“于姐,是谢铮借剪刀啊?他跟宋家闹矛盾了吗?”

于莹看着孟晓慧眼里的掩饰不住的关心,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怎么,想给谢铮同志补衣服啊?”

孟晓慧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摆手说:“没有的事,于姐,你说的什么话啊。”

于莹笑眯眯地看着她:“得了,你就别瞒我了,你这心思我还看不出来啊。谢知青长得俊,听说家里条件也挺好的,每次回来都大包小包地拎着一堆东西去宋家,谁看不了不羡慕?这知青点想给谢铮补衣服的女同志可不少,你要是不出手,回头谢知青被人追走了,你可别后悔。”

孟晓慧被人说中了心事,脸瞬间染成了胭脂色,有些不好意思,又有些低落地说:“谢知青对我没那个意思。”

但凡谢知青有点想法也不可能知道她脚受伤了,这么近都不过来问候一声的。

“那可不一定,谢知青在知青点的时间不多,没发现你的好。咱们晓慧多聪明多漂亮啊,哪个男孩子不喜欢?你看看你去上工的时候,多少未婚男同志偷偷看你。”于莹笑握住孟晓惠的手夸赞。

孟晓慧被说得不好意思,轻轻捶了一下于莹:“于姐,你别瞎说了,被人听到会笑话我们的。”

笑闹过后,她对于莹的提议心动了,有些羞赧地绞着手说:“于姐,我的脚受伤了,这去找他是不是太明显了?”

虽然心动,但孟晓慧到底还是有姑娘家的羞涩,做不到那么坦然明显地去对另一个男知青示好。

于莹浅浅一笑说:“你不方便去,那我替你走这一趟吧。我跟谢知青说,你想帮他缝补衣服,等弄好,你的脚应该也能下地了,你再亲自给他拿过去,这一来一回不就有很多接触的机会了吗?”

这个提议深得孟晓慧的心,她感激地看着于莹说:“于姐,谢谢你。”

“咱们是好姐妹,这点小事何须这么客气。你躺在床上别动,我去去就回。”于莹温柔地摸了摸孟晓慧的头,转身出了门。

另一边,蒋正奇把剪刀借了回来,递给谢铮:“那,给你了,说好的请客,你可别忘了。”

“少了谁都不会忘了你。”谢铮接过剪刀,开始翻箱倒柜。

蒋正奇看他这举动,纳闷了:“你到底要干什么?莫非今天打算亲自缝缝补补?但我们屋里也没针线啊,你可别又让我跑一趟。”

谢铮翻出了一件一件青蓝色的学生装,这是他15岁下乡时穿的衣服,布料很好,只打了两个补丁,本来还可以穿的,但无奈这四年谢铮的个头蹭蹭蹭地往上窜,第二年这件衣服就短了,只好放在箱子底下。

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蒋正奇看着他将好好的衣服沿着线边的位置剪下来,纳闷地问:“你把好好的衣服剪了干嘛?自己穿不了也可以送人了嘛。”

“哪那么多废话,其他的都送人了,就还有这一件。对了,你箱子里有没有穿不了又比较破的衣服,找两件给我练练。”谢铮头也没抬,专心致志地跟剪刀和衣服作战。

蒋正奇看不懂了,揽着他的肩膀:“我说你闲得没事干,也不必跟衣服较劲吧?要不咱们去山上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好东西。”

谢铮抬起胳膊顶开了他:“一边去,别碍着我干活。”

蒋正奇要气笑了,剪衣服算什么活,谢铮今天也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他正想再追问两句,门口传来两道轻柔的敲击声。

蒋正奇抬头就看到于莹笑盈盈地站在门口,脸上挂着温和大方的笑容:“谢铮这是在补衣服吗?晓慧的针线活做得非常好,她让我过来问问要不要帮忙?她只是脚受伤了,不妨碍手头上的事,有点事做也能打发时间,免得躺在床上无聊。”

热心得未免太过头了。要是男同志想让女同志帮忙补衣服,人家自然会主动提出来。

更何况,这知青院里谁不知道谢铮的衣服一直让宋家人给他缝补,根本用不着请别人帮忙。他们屋里也没针线,谢铮光借一把剪刀肯定不是缝衣服啊,也不知这于莹是真傻还是装傻。

到底不是问自己的,蒋正奇也不好说什么。可谢铮就像没听到这话一样,仍旧埋头跟剪刀较劲。

气氛有些尴尬,蒋正奇第一个绷不住,轻轻推了推谢铮:“阿铮,于姐问你话呢。”

谢铮本来都要把袖子完整地剪下来了,被蒋正奇这么一撞,剪刀歪了,刺拉一声袖子留了半截在衣服上。

谢铮有点暴躁,放下剪刀,语气隐隐透着些不耐烦:“什么事?”

于莹很是尴尬,敢情她刚才说了那么多,对方一句都没听进去。

她不动声色地深吸一口气,笑盈盈地又将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

但她还没说完就被谢铮粗暴地打断了:“不用,还有咱们不熟,以后麻烦于知青叫我谢铮同志或是谢知青,直呼名字不合适。”

于莹的脸瞬间涨红成了猪肝色。

都一个屋檐下住了四年,还不熟?分明是不给她面子。

“那我就不打扰谢知青了。”于莹勉强笑了笑,不好再自讨没趣,赶紧开溜。

蒋正奇尴尬得脚趾扣地,等人走后,他低声说:“我说阿铮,人家好歹是个姑娘家,你说话能不能客气点,多少给点面子,别让人太下不了台来。”

谢铮轻嗤:“我哪句话说错了?下乡四年,我跟她说过的话有超过10句吗?本来就是不熟。”早知道这么麻烦,就别找这女知青借剪刀了。

蒋正奇还想劝劝他大家都住一个屋檐下,说话委婉一些,突然女知青那边传来了隐隐的哭声,他愣了愣,下意识地看向谢铮。

谢铮翻了个白眼送他:“你看我干什么?关我什么事。”

蒋正奇仔细听了一下,好像是孟晓慧的哭声,烦躁地扒了扒头发:“不是,她哭什么啊?”被拒绝的人不是于莹吗?于莹都还没哭呢。

“谁知道呢?”谢铮本来就因为看着宋书玉忙得像个陀螺,自己什么都帮不上二烦躁,现在又平白多出这些事,他更暴躁了,一把将剪刀塞回蒋正奇手里,“你把这个还了,再帮我给她们□□票,当借剪刀的使用费。”

说着站起来,拿着那件剪坏的衣服就要出门。

蒋正奇连忙拉着他:“你要去哪儿?”

“我去仓库那边,那里多的是剪刀,还有一堆现成耐心还事少的师傅。”谢铮后悔了,早知道他回什么知青院,直接去仓库啊。

这些知青凑一起就是事多,麻烦。以前是这样,没想到三四年过去了,还是这样子。

蒋正奇也不想留在这里听女同志哭,太尴尬了,而且万一听到些不大好的话也别扭,他连忙说:“阿铮,你等等我,我把剪刀还了,跟你一块儿去。”

为了早点将货赶出来,宋书玉忙得昏天黑地,一下午都在裁剪布料。

等天黑的时候,她看到谢铮和奶奶一块儿有说有笑的回来,这才想起下午把谢铮赶走的事,顿时有点不好意思。谢铮也是好心,而且这做衣服本身也不是一两个小时就能学会的,她下午忙着赶货,有点暴躁。

宋书玉咳了一声,琢磨着怎么开口将下午的事抹过去。

却见谢铮兴奋地跑过来:“书玉,我已经学会用剪刀了,吃过晚饭,我来帮你裁剪布料吧。”

宋书玉将信将疑,不过几个小时的时间,谢铮进步这么快?吹牛的吧。

但等晚饭后,谢铮再次拿起剪刀的时候,宋书玉就发现自己低估了他。他虽然用起剪刀来还是没有她那么熟练,剪裁的速度也很慢,剪刀一点一点地往前挪,一点也不流畅,但他已经能完整地剪下一张手帕了,就是有些地方不是那么的工整,有点小小的瑕疵。

谢铮将四四方方的手帕递给宋书玉,骄傲得像一只开屏的孔雀:“怎么样,不错吧!”

以宋书玉的眼光来看,她其实是不满意的,手帕边缘剪的不够整齐,但对上谢铮发亮的眼神,还有鼻尖上冒出的细密汗珠,她心里蓦地一软,笑眯眯地竖起大拇指:“很棒,阿铮你好厉害。”

谢铮顿时乐开了怀,露出两排大白牙:“那可不,我这是名师出高徒。”

宋书玉看了一眼旁边乐呵呵的苗秀英,心里有数了:“难怪你进步这么神速,既然你已经用会了剪刀,那就帮我剪裁手帕吧。”

更复杂更大张的布料宋书玉也不敢让他剪,不然剪坏了,整块布料就坏了。

手帕的布料小,即便剪坏几块,也不心疼。

不过下午画好线的那批手帕布料都被宋书玉剪完了,她得重新给谢铮画一批手帕布料出来。

宋书玉将缝纫机放了回去,拿过一个袋子,将里面的布料拿了出来,然后拿起石膏,准备画线。

见状,谢铮抢过这个活儿说:“我来吧,你教我怎么做就行了。”

这个也不算难,反正是手帕布,即便坏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既然谢铮这么兴致勃勃就给他练手吧。他会的多一些,也能给自己多分担一部分工作,这样效率更高。

只是宋书玉的心情还是有点微妙。

谢铮上辈子可是拿笔杆子的,这辈子竟然被她拐过来拿剪刀了,希望别蝴蝶了谢铮的人生,不然那可就是她的罪过了。

她拿起尺子,压在小块的碎布上:“尺子要直,不能歪,尺寸是2020,单位是厘米,要是画错了,就翻个面,在背面重新画。手帕布我下午已经剪了一批出来,不用急,你慢慢来。”

谢铮认真地点头,接过她尺子像研究什么学术难题那样,工工整整地贴在布料上,反复校对了一番,确认没偏,这才开始画线。

等收拾好灶房的事后,苗秀英和刘桂芝也一起来帮忙。

她们俩可比谢铮强多了。

刘桂芝去隔壁桂花婶子家借了一把剪刀回来,帮宋书玉剪裁她下来画了还没来得及剪的一部分布料。苗秀英则在一旁指点谢铮,帮忙将宋书玉打好的手帕、衣服分门别类装在袋子里。

忙起来,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就到了九点。

苗秀英对谢铮说:“阿铮很晚了,你们知青点应该也快熄灯睡觉了,快回去吧。”

谢铮偏头看向宋书玉。

昏黄的灯光下,宋书玉埋首在缝纫机前,左手按住布料,右手转着针,脚下踩个不停,那样的专注认真。

看她的样子,恐怕又要忙到半夜,谢铮不想走,只是时间已经很晚了,他们都长大了,他一个年轻男同志在宋家代得太晚,肯定会被人说闲话。

所以哪怕再不情愿,他还是站了起来:“奶奶,阿姨,书玉,我走了。”

苗秀英和刘桂芝都挥手向他道别,还把手电筒塞给他,让他路上小心点。

但宋书玉头也没抬,应该太专注了,自动过滤掉了周边的声音。

谢铮又好气又好笑,但到底还是没舍得打扰她,只是对刘桂芝说:“阿姨,你一会儿催书玉早点睡,别整天熬夜了,干不完的活我明天来帮她一起干。”

这时候他恨不得自己也能踩缝纫机。

“知道了,你这孩子就是细心,快回去吧。”刘桂芝把他送出去关上门回来又陪着宋书玉忙活了一个多小时,然后才强制勒令宋书玉去睡觉。

一夜好眠,第二天早上吃饭时,谢铮表示他今天要请假继续帮宋书玉干活,但被宋书玉给赶走了:“昨晚你们剪裁了很多布料,我今天都弄不完,你请假在家做什么?最近上工不是很累,你还是去吧,不然咱们俩天天请假,影响不好,宋叔那边也不好办。”

宋书玉还能借着办刺绣小队的名义不去上工,谢铮可没这个便利。

谢铮看自己实在是没用武之地,只能闷闷地说:“知道了,中午和晚上下工后我再回来帮你做。”

这几天,宋家人都格外忙碌。

不止刘桂芝一下工就扛着锄头往家里跑,谢铮也是一下工就不见了人影。知青点的知青们一天到晚都很难碰到他一次,要不是他每晚点会回来睡觉,大家都快忘记知青点有这么号人了。

苗秀英更是每天踩着点到仓库,一到下工的时间就往家里赶,别人都绣了两三幅刺绣,她硬是只绣一幅,效率比其他人低出一大截。

姚大娘有些担心,私底下询问她原因。

苗秀英拿出孙女心疼她,让她少做点为借口搪塞了过去。

反正刺绣小队的绣娘们都巴不得自己能多绣几幅,多拿点工钱,苗秀英想少做一点就少做一点吧,姚大娘也不勉强。

三天时间一晃而逝,宋书玉又准备了一批货,加上前几天剩下的,足够出一次摊了。

正好明天是朱家公社赶集的日子。

朱家公社,顾名思义,那一片姓朱的人特别多,在路上随便遇到一个人,问他姓什么,十有都是姓朱的。

这个公社的规模比上次去的红星公社要大一些,而且距离县城更近一些,人口也更多。

这次宋书玉做了充分的准备,提前一天就去将宋建国家的自行车借了过来,又准备了两个水壶,还有一些干粮,天不亮就跟谢铮一起出发了,到朱家公社时天刚麻麻亮,总算是赶早选了一个好位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