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06(2 / 2)

宋书玉吃了一惊。虽然早知道这时候的门卫基本都是关系户,但她没想到自己随便找的一个老大爷竟是厂长亲爹这张王炸。

有老大爷这层关系,今天成事的几率更大了。她微笑着站在门口,没有出声,也没贸然进去。

老大爷回头指着她说:“这个小同志有点事找你。”

任厂长头大,他爹这个人吧,最听不得好话,被人一捧就找不这北,今天又不知给他揽了什么烂摊子。

揉了揉眉心,任厂长看向宋书玉,语气淡淡的,带着几分不喜:“什么事?”

宋书玉敏锐地察觉到了任厂长的态度。

她思量片刻,当即改变了策略,笑盈盈地先自我介绍:“任厂长,您好,我是红旗公社的社员宋书玉,您叫我小宋就行。今天贸然上门是有个事想麻烦您,不知能不能跟你单独谈谈。”

能支开他这个拖后腿的爹,任厂长求之不得。

“行,进来说。”

宋书玉走过去,先冲老大爷眨了眨眼:“麻烦叔领我进来,耽误了您的工作,我心里过意不去,就不耽误叔您的时间了,一会儿我再找您。”

任厂长侧目,有些明白自己老爹为何会被这个姑娘哄得跑进来找他了。这姑娘年纪虽不大,但非常会说话,而且将他老爹的性子拿捏得非常准,明明是赶他老爹出去,可这话硬是说得漂亮,让人生不出半点反感。

果然,他爹笑呵呵地说:“成,小宋,那我先去忙工作了,门卫室那边缺不了人。”

临走时,还丢给他一个“你看着办”的眼神。

任厂长服气,指了指办公室对面的椅子:“坐吧,宋同志找我什么事?”

宋书玉知道自己的伎俩被任厂长看穿了,所以不再绕圈子,直接将刺绣拿了出来,放到任厂长面前:“任厂长,你看这刺绣怎么样?”

任厂长可不是老大爷这样半点都不懂刺绣的。

他拿起这副“喜鹊报喜”刺绣,认真看了一会儿,点头道:“还不错。”

看构图和针脚都看得出来,绣这副图的人刺绣功底很不错。

宋书玉松了口气,直接道明了来意:“任厂长,这是我奶奶绣的,她年纪大了,下地上工很吃力,所以想找个活儿做,正好她擅长这个,我就想她能不能帮你们刺绣厂绣点东西,你看怎么样?”

她奶奶这把年纪,也不要工作指标,就相当于是刺绣厂的编外人员,连临时工都算不上,纯粹按计件算钱,干多少拿多少,于刺绣厂来说,并不会增加负担。

宋书玉之所以敢来找任厂长,是因为上辈子八十年代末时,刺绣厂倒闭的原因是他们厂里的绣品工期长,而且质量参差不齐。

刺绣厂的工人基本都是接替父母的工作,但刺绣这一行也是需要一些天赋的,性子急坐不住、粗心大意的人肯定不适合干这行,工人的手艺良莠不齐,这就导致绣品的水准也时高时低。

这个问题不可能十年后才出现,现在应该就有苗头了,只是统购统销,计划分配,没有竞争对手,不愁销路和效益掩盖住了这点。

旁人不知道厂里的问题,任厂长心里应该是清楚一些的。

况且刺绣厂的产品大多出口创汇,只要质量过关,多一些也能消化完,而且产能增加任厂长作为厂长肯定会被上头表扬,对他也是一件好事,这是一件双赢的事。

果然,任厂长没有直接拒绝,而是问道:“那你奶奶一个月能绣多少幅这样的刺绣?”

宋书玉算了一下,这副“喜鹊报喜”,奶奶总共用了五天时间,但这五天里,她几乎做没什么,早上吃了饭就开始绣,直到天黑才放下针线。接了刺绣厂的活儿,长期这么干肯定不行,一个月少说也得休息个四天吧,此外每天的工作时间还要减少两三个小时,让奶奶做点其他的事或是出去串门,这样算下来,一个月顶多绣四幅就差不多了。

但任厂长听了这个答案并不满意:“喜鹊报喜只是一副很小的刺绣,一个月只能出四幅,如果换成大一些,复杂一些的,一个月也出不了一幅,算下来一年你们顶多能提供十来副刺绣,用处不大。”

这些刺绣也不可能一年交一次,到时候每个月都得派个人来跟他们验收,付钱,每次都要劳动厂里好几个人,不划算。

宋书玉没想到问题卡在这儿,她琢磨了片刻,笑道:“任厂长的意思是,如果绣品多一些,是不是就可以再商量?”

任厂长掀起眼皮瞥了她一眼:“没错。”

宋书玉笑了:“任厂长,我有个主意,你看成不成。我们公社很多四五十岁的妇女针线活都做得不错,也有些有刺绣的功底,我可以负责出面牵线,在我们大队组织一个刺绣小队,将这些刺绣技术还不错的婶子们召集起来,由你们刺绣厂提供布料、针线等工具,我们队里负责手艺和人工,你们厂里活干不完的时候,就交给我们,要是没活,这些婶子们继续下地挣工分,不会给刺绣厂增加额外的负担。”

“当然,咱们乡下的绣娘肯定比不上刺绣厂的师傅们手艺精湛,但一些简单的款式,需求量比较大的绣品,都可以交给我们,腾出的时间,厂里的师傅们可以专心绣那些花样繁杂,对绣艺要求比较高的产品,完成一些更重要的任务,岂不是两全其美。任厂长,你觉得如何?”

任厂长眼底异彩连连,惊叹地看着宋书玉:“小宋,你脑子够灵活啊,如果你们队里真的能承接我们刺绣厂的一些比较简单的绣活,并且保证质量,我可以答应。不过小宋你这事你说了算吗?”

小姑娘再能干,也只是个十几岁的姑娘,乡下那群大老爷们未必会听她的。

为了增加自己的砝码,宋书玉笑着说:“任厂长,您可真是个痛快人。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村支书是我叔,回头我带着我叔过来,以队里的名义跟厂子里签一份协议。”

白纸黑字写下来,才能保证双方的利益,也免得哪天其他大队看他们挣了钱来挖墙角抢生意。

插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