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节(1 / 1)

她轻敛衣裙,硬挤到两人中间坐下,“六娘的眼睛怎么红了?”作者有话要说:唐朝的婚礼一般是在黄昏时举行,基本的婚服是红男绿女,新郎穿红色,新娘穿青色。新郎如果地位高的话,婚服和平民的略微有些不一样。新娘会拿一把团扇遮住面孔,等到新郎家,进了青庐以后,才放下扇子。关于作诗,新郎进门要作诗,喝酒要作诗,催新娘子下楼要作诗,带新娘子出门要作诗,请新娘子放下扇子要作诗,总之就是不停作诗……另外,一般新郎不用全程自己作诗,傧相可以替他开口。(小说里有夸张哈~)青庐:就是庭院中间搭一个帐篷,新郎新娘在帐篷里喝合卺酒,洞房。障车:唐朝时娶亲是乘坐花车的,新郎把新娘接回家的路上,会有好事者上前拦住婚车,讨要赏钱,新郎的损友或者新娘的爱慕者也可能会故意挡住婚车,为难一下新郎。第39章李令月碰碰郑六娘的胳膊, 促狭道:“该哭的是赵家人,你伤心什么?难不成你舍不得赵二娘出嫁?”郑六娘被李令月的话气笑了, 吸吸鼻子, 说了房瑶光的事。李令月叹口气,“阿娘和姑祖母都太倔了!都是一家人,为什么要斗来斗去的呢?”裴英娘和郑六娘不敢接这个话。李令月想了想,两手一拍, “不行, 我去找房女史,合卺酒我替她送。”裴英娘连忙拉住李令月的衣袖, “阿姊, 这酒必须得由房女史送。”李令月笑了笑, 拍拍裴英娘的手,“英娘别怕, 阿娘不会生我的气。”裴英娘不知道该怎么向她解释, 武皇后当然不会生李令月的气, 但武皇后很可能会怪罪房瑶光啊!郑六娘擦干眼泪, “公主, 房姐姐自己愿意去青庐送酒, 咱们劝不住她的。”房瑶光的性子是出了名的清冷固执,说不嫁人就不嫁人,全家齐上阵也没用。据说房夫人连上吊的馊主意都尝试了,房瑶光眼皮都没眨一下,一剑斩断白绫, 转身就走。李令月对房瑶光的事迹略有耳闻,跟着犯愁,“那该怎么办?”裴英娘想了个补救的办法,“待会儿显王兄迎亲回来,我去找阿兄,让他看住显王兄,喝合卺酒的时候,尽量不让他和赵二娘注意到房女史。等房女史送上合卺酒,立刻派人把她带出青庐。”李令月和郑六娘眼前一亮,“也只能这样了。”李令月说风就是雨,商量好法子,立刻往青庐的方向走。裴英娘拉住她,“阿姊,今晚咱们都别去观礼。”李令月愣了一下,“为什么?”她向来爱热闹,从几天前起,就盼望着今夜的婚宴。哪怕她不喜欢赵观音,也不想错过青庐观礼。而且她在场的话,可以帮忙转移赵观音的注意力。裴英娘小声说:“万一赵二娘还是看到房女史了,肯定会恼羞成怒,我们最好避远些,免得被她埋怨……她以后毕竟是我们的阿嫂。”抬头不见低头见,姑嫂关系不能闹得太僵。李令月不甘心,揪着衣带考虑了一会儿,才不甘不愿地点点头。王府门前一阵喧闹,新郎李显和新妇赵观音共乘婚车,在夜色中回到英王府,路旁燃着数千支火把,火光摇曳,新妇发髻上的花钗珠玉亮如星辰。裴英娘看到李旦下马,立刻迎上前,无奈她个子小,挤在人群当中,一眨眼就被小娘子们宽大繁复的纱衫襦裙淹没了。她掀开几只挡在眼前的纱罗大袖子,奋力往前挤。爆竹声声,王府门前挤得水泄不通,费了半天劲儿,她才挪动两步远。李旦已经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裴英娘踮起脚张望,只看到小娘子们发髻上华光闪耀的花钗步摇,一串串珍珠、玉石珠串轻轻晃动,折射出一道道绮丽光芒。斜刺里突然伸出一双手,把她抱起来,带离拥挤的人潮,“小十七也急着看新妇?”裴英娘很不客气地拍拍男子的胳膊,“放我下去。”武承嗣咧嘴一笑,把她揽得更紧,“人来人往的,小心摔着你,我抱你去青庐。”裴英娘回头张望,“我不去青庐,快放我下去!”武承嗣恍若未闻,自顾自道:“说起来,上次我在刺史府救你的时候,也是差不多的情形,你还没谢过我呐!”裴英娘挣扎了几下,武承嗣人高马大,她的小胳膊小腿,根本撼动不了他。她忍不住低斥,“武表兄,你听不懂我说的话么?我要下去。”武承嗣哈哈大笑,庭院里人声鼎沸,他的笑声汇入宾客们的笑闹声中,并不突兀。裴英娘脸上的神情越着急,他笑得越开怀,脚步越从容。“你急急忙忙想见谁?”武承嗣勾起嘴角,“我可以带你过去,只要你开口求我。”裴英娘脸色一沉。武承嗣好笑地看着她。圣人和李旦把裴英娘当成小娃娃一样宠爱,只有武承嗣知道,裴英娘和自己是同样的人。就像他辛苦隐忍,甘心成为姑母的棋子一样,裴英娘也深藏不漏,远比她表现出来的乖巧内敛要复杂得多。他们都有长辈亲族死在武皇后手中,又因为尚有利用价值,被武皇后接到身边抚养。李显、李旦、李令月是天潢贵胄,自小长在宫廷之中,锦衣玉食,穷奢极侈,不知人间疾苦。他们不一样。他受过流放之苦,颠沛流离,朝不保夕。裴英娘父母和离,幼年孤苦,没有享受过长辈的疼爱宠溺。他是武家血脉,此生荣辱全寄托在武皇后身上,除了效忠武皇后以外,无路可走。裴英娘是天家养女,必须想方设法获得圣人和姑母的喜爱,一旦遭到圣人的厌弃,除了一个圣人养女的虚名以外,她什么都捞不着。他们处境相似,本该结成同盟,互为犄角。刚回到长安的时候,武承嗣曾试着向裴英娘示好,甚至愿意等她长大,将她纳为武家妇。可裴英娘从头至尾,从没有理会过他主动释放的善意!如果她只是蠢到看不清形势也就罢了,但武承嗣看得出来,裴英娘分明对朝堂上的局势洞若观火!她可以为一个不相干的薛绍忙前忙后,可以为一个低贱的家奴送出大笔钱帛打点关系,甚至连算计过她的王浮和王洵两兄弟,因为和她的继母沾亲带故,后来也受到她的暗中照拂——王洵获释后,立刻得到圣人的接见,如今在鸿胪寺任职。圣人久居深宫修养,怎么会忽然宣召王洵?必然是裴英娘对圣人说了什么。却独独只对他武承嗣不假辞色。武承嗣眼底黑沉,莫非裴英娘也和常乐大长公主一样,瞧不起他是寒门出身?也是,她乃裴家女,出自名门望族,外祖父褚遂良不仅曾高居宰相之位,还是名满天下的书法家。而武家祖辈曾走街串巷卖豆腐,根基浅薄,侥幸靠大父的高瞻远瞩跻身功臣之流,仍然得不到世家的尊重,被望族斥之为下贱寒门。大父死后,武家早就没落,只因为出了一个武皇后,才能重新崛起。武承嗣手上微微用劲,把裴英娘攥得更紧。越得不到的东西,他越不会轻易罢手。眼看离新郎、新妇一行人越来越远,而武承嗣始终不肯松手,裴英娘急中生智,想起刚才郑六娘痛哭的样子,扯开嗓子,眼泪哗哗往下淌。和开口恳求武承嗣相比,她宁愿当众哭鼻子。武承嗣刹那间竟然有些发愣,然后面色一僵,裴英娘不是很早熟稳重的么,怎么说哭就哭!婚宴上的宾客整齐划一,全挂着一张标准的笑脸,忽然看到有人哭,实在刺眼。满院子的视线立刻集中到裴英娘身上,“小娘子怎么哭了?是不是和长辈走散了?”还有人警惕地盯着武承嗣,疑心他是不是趁乱拐骗谁家小娘子。很快有人认出裴英娘来,笑着上前献殷勤,“公主是不是被爆竹声吓着了?莫怕,那是在恭贺英王娶亲呢。”裴英娘一抹眼泪,声音发颤:“我要找八王兄!”她生得眉清目秀,一头黑鸦鸦的乌发挽着小巧的双螺髻,发髻间盘了碧色丝绦,娥眉杏眼,可怜可爱。哭过之后,眼角微微发红,眸子被泪水洗刷得又黑又亮,委委屈屈的娇模样,任谁看了都忍不住心里发软。“快别伤心了,我这就叫人去请八王。”千金大长公主左拉右拽,厚着脸皮把辈分不如自己的王妃、命妇们推开,走到武承嗣面前,伸出手,“英娘过来,姑祖母抱你过去。”千金大长公主开口,武承嗣哪敢放肆,阴沉着脸松开手,冷冷看着裴英娘迫不及待地扑进千金大长公主的怀里。“不敢劳动姑祖母,我来吧。”低沉的嗓音在裴英娘身后响起,一道颀长稳健的身影渐渐靠近她。裴英娘惊喜回头,发现已经有人把李旦叫过来了。她立刻破涕为笑,伸手勾住李旦的脖子——这样说悄悄话方便。李旦不着痕迹地轻扫武承嗣一眼,接住裴英娘,嘴角微微上扬,朝千金大长公主颔首,转身离开。廊檐前悬挂的彩灯罩下微弱的光线,李旦快步走过回廊,轮廓分明的脸时而暴露在光线下,时而隐匿在暗夜中,忽明忽暗。亮的时候能看清他俊秀的五官,浓睫微微上卷,面色沉静。暗的时候只能模糊看到一双雪亮的眼眸,像浸在夜空里的星子。裴英娘简单说了一下房瑶光的为难之处,“阿兄,你可得把显王兄看紧了,别让他闹出什么笑话来。”她刚刚哭过,说话还带着一点鼻音。李旦半天没吭声。裴英娘以为外边的吵嚷声太响了,他没听清,勾紧他的脖子,重复了一遍。温热的气息洒在耳畔,李旦神色微动,淡淡道:“晓得了,我派人过去看着。”他回头朝回廊深处看了一眼,两名着窄袖袍的内侍连忙小跑着上前。“你们一步不离地跟着七王,别让他看到房家娘子。若是看到了,不许他胡闹。”他掏出一块鱼符,“七王不听劝的话,把这个给他看。”内侍应喏,小心翼翼接过鱼符,躬身退下。庭院里,千金大长公主看着李旦笔挺端正的背影,笑呵呵道:“旦儿友爱兄弟姊妹,是个好的,可惜六娘不争气。”心腹婢女小声提醒她:“公主,您刚才怎么冒失了?武奉御怎么说也是天后的从侄……”千金大长公主挥挥手,满不在乎,“你也太小心了,还没到那个地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