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都市言情>盛世国师> 第3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节(1 / 1)

而在宿谊看来,他就是在打俄罗斯方块,不能消的那种。一万颗土豆,宿谊堆完之后感觉两眼发直,再也不想玩堆堆乐了。虽然他也没堆堆乐可玩。在宿谊堆完土豆的时候,碎石也终于被挖开。碎石刚被挖开,里面就有东西滚了出来。众人吓得立刻退后一步。其中一个侍卫装起胆子,将滚落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慕晏点了点头,道:“这是土豆吧?”太子凑过来,道:“真是土豆!”宿谊点头:“就是土豆。”众人继续懵逼脸。什么是土豆?这次来的,可没有在宿谊那里蹭过饭的。所以还真没人知道土豆。宿谊道:“一种高产耐寒的粮食,使用后很容易饱腹,营养丰富,且不占良田。”“这就是……神农大帝的赐下的良种?”旁边一人呐呐道。这密闭的山洞,该不会是事先放好,等着人来的吧?这种猜测虽然最符合常理,但思及刚才夜空中百花盛开,他们又不确定了。“既然已经找到了,就派人守着。待明日天亮,再来收取吧。”宿谊道。他可是困死了。“也是,明日看得清些。”慕晏点了些人留了下来。在离开之前,他犹豫了一下,亲自留了下来,再次扎营,“还是下官亲自守着更为安心。太子殿下先跟宿天师回营地。”太子摇头道:“孤也守着吧。”宿谊见两人都没有要走的意思,自己也不好走,便一同留了下来。这三位主要人士都留下来了,干脆就在这里扎营了。侍卫将周围灌木砍掉烧掉,清出一片空地用于露营。虽然条件较为艰苦,但走了这么久的山路,宿谊累很了,一沾枕头就睡着了。待他第二日醒来,觉得营地怎么有点热闹。难道那些人已经热火朝天开工了?宿谊慢吞吞的整理好仪容之后走出帐篷,然后被乌压压的人群吓得差点脚滑摔倒。周围跪满了老百姓,侍卫们都没法挖土豆,只能围成一圈挡住人群。这到底出了什么事?第45章宿谊愣了一下, 直到这些人口中杂乱的呼喊着神灵、天师之类, 他才意识到,昨天那么大的声势,可能看到的不止自己这群人。慕晏走过来,道:“这些是山脚下的村民。”宿谊道:“能不能让他们先离开?”慕晏促狭的看着宿谊,道:“天师觉得呢?”宿谊叹口气。早知道就不用这么炫酷了,直接用白磷点个火绳就成。弄什么烟花啊, 还弄那么大的烟花, 这下子被人围观了吧。太子好奇的打量着那些村民。他之前五年虽然不言不语,看似痴呆, 实际上外界发生的事他都记得。所以之前他是跟随皇帝出过宫,接受过百姓叩拜的。他见过那些叩拜的百姓敬畏的模样,却没见过他们如此虔诚的样子。不过这种话他肯定不会说出来, 被别人听到了,就是给宿谊招灾。宿谊见侍卫们都在维持秩序, 根本没办法空出手来运土豆, 略微有些头疼。现在天气变乱, 各类小动物到处乱窜。土豆堆在山洞里太久,不知道会不会被啃食。虽然啃不了多少,但这无妄之灾也心疼啊。而且,不知道这百姓要待到什么时候。土豆已经到手, 他还想早日回京呢。出来这一路,虽然随行下人已经尽可能的安排几人生活,但古代出游, 怎么也比不得家中舒服。宿谊眼珠子一转,半晌,想起一个注意。他对太子道:“殿下可去百姓面前说明,陛下被神农大帝托梦,派殿下前来领取天赐良种。为了让大家尽早的吃到新粮食,请他们行个方便,不要打扰侍卫。”太子疑惑道:“我去?”宿谊点头:“殿下去正合适。慕大人请保护好殿下。”慕晏略一沉思,就明白了宿谊所想。这风头,还是让给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吧。最好这崇拜,也转移给远在京城的皇帝陛下。宿谊虽不出仕,不掌权力。但若是声势太旺,也会引起别人猜忌。他却不知道,宿谊根本没想那么多。他只是觉得,太子地位最高,而古时候对皇权特别敬畏,太子前去,应该比他这个小道士更能镇得住场面。况且,这时候,就应该地位最高的人出面维持秩序,他一个无官无职的小道士逞什么威风。太子听了宿谊之话,让侍卫叫来里正,对里正说道了一番他们所做的事,表示希望能行个方便,不要打扰官兵做事。里正吓出一身冷汗。宿谊等人此番前来,都是便装打扮,不想引起过多关注,以免应酬过多,耽误行程。他们径直上山,山下村子的百姓并不知道这上山者为何人。晚上被烟花巨响惊醒,看到天上花火,这群人以为神仙降临或者鬼怪现身。到天亮之时,这些人才壮着胆子,集合在一起上山来寻找花火之处,后发现这个驻扎之地,里正便上前询问情况。侍卫也是嘴碎,直接说那是天师请来仙神显灵。这下子,这群百姓们就跪地不起,怎么也不肯离开了。那嘴碎的侍卫,回去估计得被罚俸禄了。若是嚣张一点的官兵,这时候估计直接赶人了。但一是太子在此,没人想表现出跋扈的一面;二是昨晚才看到神迹,他们相信神灵还在注视着这里,不敢造次。所以就这么僵持着,请慕晏出主意。慕晏还在想怎么把人赶走,宿谊就把太子支了出去,还表明了身份。这可把里正吓坏了。他们围着太子还不肯走,要是被当做乱臣贼子被乱刀砍死,都没地方喊冤去。于是里正立刻带着众人向太子磕头,忙不慌的下山了。就算想膜拜神迹,但性命更重要。况且他们已经得到了神迹的消息,是皇帝老爷得了神灵指点,寻找新的粮食给老百姓呢。民以食为天,老百姓们的愿望,不过温饱而已。东汉末年先是政治黑暗,而后各地军阀混战。大世家大地主们带着家丁护员,靠着自家的粮仓,照旧过得奢侈无度。而普通老百姓却饿殍遍地,民不聊生。昱朝建立了几年,刚开始还在四处平定战乱,如今终于天下初步安稳,百姓逐渐归家,若是风调雨顺,手脚勤快,至少不用担心饿死。这已经让经历战乱的百姓比较满意了。现在听说皇帝陛下得了神农大帝的指示,将有新的粮食出现。听闻此事的百姓都很期待。当他们听村中读过书的人说了那神农大帝是何人,有何传说之后,就更期待了。经历了太多苦难,有一丁点希望,百姓们就高兴地不得了。现在自己肚子还吃不饱,新粮食的事也八字还没一撇,就想着要一起给神农大帝建个庙了。消息的传播速度是很快的,当他们护送着三车土豆到达京城的时候,京城中的百姓们都已经知道当时山上的神迹了,也知道皇帝陛下被托梦的事了。一时间,皇帝陛下的声望大幅度增加。他还只是把土豆运回来,在民间已经有了贤明之君的称呼。宿谊听闻后,觉得这些老百姓,还真是单纯。好歹等皇帝陛下把土豆种出来分下去,再说什么明君贤君吧?等土豆运回来之后,宿谊上交了一份详细的土豆种植培养指南、加工指南、食用指南,说是神农大帝给陛下的,然后就想万事不管了。种地什么,宿谊就是个外行人。这些事,还是别掺和了。但显然其他人不这么认为。于是宿谊虽然没官没职,但却跟着官员一起守着土豆田,等着土豆出苗。每当有什么问题的时候,负责土豆的官员和农人,就要先询问宿谊。宿谊总是高深莫测的让他们自己摸索,告诉他们若不是自己摸索,就学不会种植技术。实际上,宿谊当然是一窍不通,不敢乱说而已。不过官员和农人们都对宿谊很信服。虽然宿谊什么都没说,但他们就觉得宿谊懂得多。宿谊只有对怎么吃土豆懂的比较多,种地什么的,他真不懂。被多问了几次,宿谊也不好再继续糊涂下去。种植方法、加工方法和食用方法在系统里都是有备份的。宿谊白天跟着去农田里闲逛,晚上就回来加班加点补课。虽然宿谊并不会种地,但涉及土壤成分之类的知识,都是理科基础学科,他也了解一二。再加上有详细的指南,宿谊学习起来还挺顺利。在试验田里,宿谊还做出一些仪器来分析土壤,分析水分,改进灌溉和耕作工具。一阵子下来,宿谊还真做出许多成果。土豆还没产出,宿谊所做的工具已经被率先推广,并取名为天师犁等。宿谊觉得,这名字实在是有点挫。但比起叫什么宿谊犁之类,好像还是天师犁更好些,至少不会听见尴尬。宿谊不知道,天师犁什么的只是当着他的面叫,传到京外,天师犁、宿谊犁都是混着叫的。他的名字,也在这时候真正名留青史。即使纸质资料毁灭了,但农人们口口相传,也知道有个神农大帝座下仙人,下凡来到民间,为华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次神农大帝神迹显灵,让全国都多了许多神农大帝的庙宇。当宿谊寿终正寝之后,他的金身塑像被列在神农大帝一旁,成为神农大帝身边第一护法。元道子,俗名宿谊,神农大帝身边第一护法使者,道教天师之一,又称老祖天师。这一位后世所封道教创始人,现在还在对着木头敲敲打打,想着那犁要怎么才能更省力,最好是没有耕牛的人家,也能用驴子甚至人力驱使。宿谊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之后,才意识到在这个没有任何农业机械的时代,耕牛对农人有多重要。耕牛在汉代便是只有老弱才可以食用。而昱朝的皇帝已经在考虑,只有自然死亡的耕牛才能食用。因为在农家,老弱耕牛仍旧可以使用。不是每家人,都用得起耕牛的。不过这些对世家贵族而言约束不大。先不说他们耕牛多得是,不一定有人追究他们吃牛肉的事。现在中原稳定了,边贸又重新开启。北方少数民族的牛羊贸易渐渐又开始繁盛,而少数民族卖过来的牧牛,是不算做耕牛在内的。只是买牧牛来吃,实在是太奢侈了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