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节(1 / 1)

李谕先走了流程。让萧从简一一介绍族人。萧桓不需介绍,在宫中任职,李谕很熟悉他。其他是萧从简的叔伯兄弟,还有亡妻家两个年轻的内侄。李谕不由就多看了那两个年轻人一眼,看起来并不出挑,不要说与萧从简比较,就连萧桓相比也差得较远。他知道萧从简的妻子已经去世数年,这时候还想着妻族的孩子……李谕没有再想下去,他原本是想多了解萧从简来的,但真的看到了什么,又叫他有些窥私的惭愧。游览时李谕只要萧从简陪伴,其他人都被留了下来。清平园修建得很端方大气,园中有清平湖,疏朗开阔,并没有过度修饰之处,湖边造了渡口,停有小舟。沿湖又有几处景致,夏季虽热,但道边古木高大浓密,遮住日头,走在下面只觉得湿润凉爽。晚间萧从简设宴,李谕喝了酒,就要躺下。萧从简已布置准备好皇帝休息的地方,宫人扶李谕入内室在榻上躺下。李谕就道:“我要丞相。”宫人劝道:“陛下该休息了。”李谕坚持:“朕要与丞相说话。”宫人无法,只能去传话。李谕盯着那扇清平湖十二景屏风,不一会儿,看到上面有个人影,隔着屏风问道:“陛下召臣何事?”那个声音沉静优雅,丝毫不知道李谕的心情。李谕沉沉道:“朕有话要问丞相。”人影定了一下。然后才转过屏风。李谕从榻上坐起,他要萧从简坐到他身边。萧从简在他身边坐下。“陛下可是不适?”他关切问。李谕笑了起来:“怎么了?丞相难道认为我真喝醉了?”他有些懊恼,这话听起来像借酒装疯。他本意并不该如此。他只是有些失落而已。“丞相……”李谕喃喃道。萧从简很有耐心,皇帝这一天都真的只是在老老实实观赏风景,虽然看起来兴致不高,但没有在他的园子要歌伎陪伴,他已经满意了。这会儿他断定皇帝是醉了。醉了的人,总是没道理可讲的。他见过勇猛的将军醉了之后像小绵羊,也雅士醉了之后丑态百出。皇帝还不算太过分。“陛下,好好休息吧。”萧从简道。李谕抓住他的手:“我真的有话对你说!”但这真不是一个表白的好时机,他知道的。第26章他们对视着。李谕不知道那是一秒,还是他臆想中的无限。太感性了也是一种错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演员,都必须有感性的一面,但在现实中必须知道该如何使用那种感性。李谕知道,他若此时说出来,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他直觉知道萧从简不会喜欢。“丞相的招待……朕很喜欢。”他像累了一样,闭上了眼睛喃喃说。萧从简端详着皇帝的脸,这会儿年轻人看上去终于筋疲力尽了,仿佛刚刚一瞬间的执拗耗尽了他的力气,他的头优雅地垂落,像是屈服于命运而不是屈服于醉意。他变得散漫,在灯下莫名显出些悲哀。萧从简起身准备离开,皇帝的声音又追着他响起:“丞相……”萧从简回首看向他,皇帝仍闭着眼睛,说:“……朕想看河灯。”萧从简微笑起来:“臣会命人安排。”次日上午皇帝从丞相的清平园离开。皇帝住过一晚的院落和房间会保持原样,但从此其他人不能再住进去。李谕觉得这样挺浪费的,他向萧从简表示为了避免这种浪费,他会再来住的。萧从简又被他逗笑了。他从没想过皇帝——前汝阳王还有节俭的心思。但皇帝这样的态度实在叫人猜不透,萧从简原以为他和年轻的皇帝之间会气氛紧张很长一段时间并一直紧张下去。但实际上除了最初时候大家都有些紧张,之后他们之间没有起过矛盾。避暑以来他们之间甚至称得上君臣和谐。萧从简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皇帝对于政事还处在一种懵懂之中,甚至兴趣不大。但如果哪一天他醒悟过来,或者被人怂恿决心自己掌权的话,萧从简知道冲突不可避免。即便他们的政见完全一致,目标完全一样,冲突依然不可避免。萧从简看看皇帝的侧脸,皇帝看上去很轻松。但萧从简已经知道这轻松下面隐藏着秘密,就在昨天夜里,皇帝几乎要吐露给他了。“臣会恭迎陛下圣驾。”萧从简欢迎皇帝再次做客。他希望下一次皇帝醉得更厉害些。在萧家的游览结束后,就轮到了冯家。冯家比丞相家还高调,几天时间就起了一道两百米长的花墙做屏障,争奇斗艳,俗艳得十分好看。不过李谕对冯家就是走个过场,花幛他看了只淡淡地点了点头,不置可否。对丞相那是对他喜欢的人,自然看什么都顺眼。对冯家他可就没那么多欣赏的心了。不过李谕还是当着皇后长辈的面好好夸奖了一番皇后,称赞她娴雅朴素,不爱奢侈,确有母仪天下的风范。冯家一听这话,心中直嘀咕,只觉得百米长的花幛算是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只能悄悄把酒宴上那道会喷火的火龙菜给撤掉了。幸好对冯家来说,皇帝能御驾亲临本身就算达到目的了。酒宴时候,李谕看到菜肴虽然精致,但并没有太过铺张之处,才露点笑容,道:“朕在宫中就常常说,要以骄奢淫逸为耻……嗯……”冯家人立刻应是,一片恭维称善之声。在冯家的节奏他得自己把着,免得太过欢乐,冯家得意起来就提立太子的事情。午膳过后,李谕休息片刻,就起驾回行宫了,并没有留宿。幸好这一趟冯家似乎只是想刷皇帝的好感度和朝中的声望值,没有向皇帝直接提出立太子的事情。李谕想想也是——这些高门世家哪个都不是吃素的,尤其立太子这种事情,若是提出了被皇帝当场拒绝那可就太难看了。这种事情大概就像告白一样,观察,试探,再三地试探,在双方都确定彼此的心意,有十足把握时,一击必杀。现在李谕给了他们模棱两可的态度。他既十分赞美皇后,又只字不提立太子的事情。冯家会觉得希望很大,但还有些不确定。应付完冯家,李谕才觉得真该好好休息一番。幸好行宫的夏游活动丰富多彩,之后他看了一场马球赛,看了几场蹴鞠,他试图改变规则,但是不行,大家都不习惯。散步之余,游船也是个好消遣。之后他又召了无寂过来。行宫附近的山上有清泉寺,寺中有泉眼,行宫每天都会去寺中取水。附近别墅也是,大多一早去取两桶水用来烹茶吃。李谕想叫无寂过来,看看这寺,这泉眼,此处行宫周围的夏季风致,比起皇城又是不同。无寂正在大兴寺中。宫人来接他,他便准备行李,准备动身。大兴寺很奇怪,看似规矩森严,但只要不越过明面上的规矩,谁也不管你私下是否用功。僧人之间也很少交谈。众人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事。因此偌大的寺院,越发清静。无寂正收拾行李时候,有师兄路过,无寂向他行礼。师兄道:“圣上这般宠信,看来你是要飞黄腾达了。”无寂道:“方外之人,并没有什么飞黄腾达之说。”师兄微笑道:“万物是空的,寺院可是实的。你得了皇帝欢心,便是有了捷径,恐怕不出几年,你就可以做大寺的主持了。想想是灵慧寺好呢?还是龙泉寺好?或是澹高寺?”无寂一时失神。师兄突然大喝一声:“无寂!”无寂一惊,他便知道,自己一瞬间,是着了魔了。第27章中元节时候,行宫准备了盛大的放河灯。数千盏河灯顺水飘荡,星星荧荧,与中天之月遥遥呼应,在夜色中美得很奇幻。皇帝先在船上观看。靠在窗边能看见水边一群群的宫女放灯,她们或在水边默默祝祷,或三三两两嬉戏,她们知道或不知道皇帝正在看着她们。船上都是后宫亲眷。皇后和德妃都在,还有几个孩子。小公主尤其乖巧,一直细声细气地和乳娘学话。小孩子两三岁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性格,大皇子不如二皇子顽皮,话说得更有条理,会问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二皇子更好动,在船上蹦来蹦去,以为能摇晃大船,逗得宫人直笑。皇后穿着件紫衣,头戴凤纹金冠。德妃吕氏穿淡色,头上只簪了玉搔头。两人与淡州时候正相反了。如今皇后不得不更华贵些,吕氏却素淡起来,却都比以前更好看了。皇后本身五官平淡些,装饰之后颜色更好。吕氏生得俏些,淡妆宜人。两人平常不常聚在一起,只是一碰到一起必然互相暗暗较劲比儿子。皇后自从皇帝去过一次冯家后心中安定许多,冯家后来又给她送过一次金银,对她越发殷勤。她心中本不该再将吕氏视作对手。但皇帝一直似乎也很喜欢吕氏生的老二。虽然吕氏失了宠,孩子却没有失宠。凡是大皇子有的东西,二皇子也总是有。这叫吕氏有了些底气和希望。皇后叫大皇子背首诗,吕夫人就叫二皇子也背一首。皇后说大皇子来京之后就没生病,吕夫人就说二皇子都会打拳了。中元的夜色最叫人感怀,李谕仿佛第一次发现她们是这样年轻一样。二十岁还未到。他二十岁未到的粉丝还在上学,旅游,幻想,或是恋爱。她们已经对男人失望,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了。李谕终于回过身,走到小公主的乳娘身边,伸手抱过公主。公主眨着长长的睫毛,向李谕甜甜地微笑了。这个微笑叫李谕心痛。他真想告诉她,一千年多年后的世界有多美好。他用额头碰了碰公主的额头,然后大声叫两个儿子:“阿九!瑞儿!”两个男孩立刻跑到皇帝身边。“父皇!”他们齐刷刷的,仰着脸。李谕和他们柔声说:“你们知道天上有多少星星吗?”“很多!”“很多很多!”李谕笑起来,他和孩子说些小故事和小科普。船上安静下来,宫人们都轻手轻脚,生怕打搅皇帝。皇后与吕氏都微笑着,怅然看向皇帝和孩子们。她们端起茶盏时有一瞬目光相触,知道彼此都在想同一件事——若皇帝的这份关爱只属于自己的孩子就好了。船上的家宴结束后,皇后和德妃都离开了,孩子们也该睡觉了。但夜晚才刚刚开始,李谕换了个地方继续赏月和河灯。皇帝摆驾去了捧月楼。高楼共三层,楼上极其宽敞,夜风凉爽。这次席间没有内眷。一层楼是忙碌的宫人和伶人为酒宴和赏月做准备。二楼是京中的世家子弟,其中不乏些纨绔。三楼是皇帝所在,召了些近臣与宗室子弟陪伴。冯佑远本该是在第二层却因为得宠的原因出现在第三层。书法课还在一天不落的上着,上次皇帝去冯家的时候冯佑远也在。冯家准备时候,冯佑远就委婉提过,没必要造那个百米长的花幛,冯家没听。后来果然丢了丑,这才明白冯佑远天天伴在皇帝身边,还是有作用的。全是男人在一起时候,伶人就上场了。隔着屏风忽然一声清冽的笛声,骤然之间,室内空气都为之一变。李谕握着筷子的手就放了下来,这笛声很妙,一下子就抓住人耳朵,更妙在它不是没完没了,短短一会儿就结束了,之后便是洞箫,尺八与古琴合奏。那笛声却叫人最难忘。李谕问左右:“是何人吹笛?”宫人回答是宫中教坊的老人,入宫已有十五年。李谕没有召见,只吩咐了赏赐笛手二十两银子。酒宴上众人又谈论起今年风调雨顺,自从皇帝登基之后未有大灾害,各种马屁吹得飞起。李谕听着渐渐觉得不快起来。李谕脸色淡淡的,命宫人撤掉了酒宴,伏案痛哭起来,只道众人的话勾起了他的心思,叫他想起早亡的孝宗皇帝。“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毕竟不是虚言。”他哭得哀切,倒叫众人都惊醒起来。毕竟今年还未过去,仍用着孝宗的年号,说什么风调雨顺,若传出去,实在不像话。刚刚几个说话最响亮的,这会儿都缩着肩膀。酒宴就此戛然而止。众人退下去时,冯佑远温柔安慰了皇帝几句。李谕怕他看出破绽,只用手帕捂着眼睛,嘶哑着声音道:“你与旁人也是一样,只当我没心没肺,退下去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