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白母讲评书(1 / 2)

第十九章

“爹,我觉得开头太生硬了,咱们可以先写写生产队的困难,然后大队长还能上马种草药,是不是显得特有魄力。”白淑华绞尽脑汁“启发”白爹,就差替他写了。

“啥叫魄力?”白爹没懂。

白淑华就干巴巴硬解释,“就是很多人怕这怕那的,然后就怂了,退缩了,魄力正好相反,很果决,下定决心就干了。”

其实以白爹的情商和高超的说话水平,写点文章不难,但有个大缺陷就是词汇量太少了。

很多东西他讲的出来,写不出来。

就是水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

白淑华已经让他每天看报纸了,但想补上来也不是一时半刻的。

白爹点点头表示懂了。

“爹,等以后咱们生产队将草药种好了,再和现在做对比,又是一篇好文章,你得将眼光放长远。”白淑华又开始画饼。

嗐!这个年代的人们朴实,没喝过“鸡汤”吃过“画饼”,还是很管用的。

白爹感觉有些思路了,就是又行了。

趴在炕柜上闷头开写。

趁着天还没黑,还能写不少。

白淑华也不打扰,就在一边看书。

为了让她们父女俩好好学习,白母带着白小军出去遛弯了,省得在家闹腾。

“闺女,你看这么写成不成。”白爹这回信心十足。

白淑华低头看了起来,“我看看啊…写的很朴实,就是这个调调,除了个别词汇,都挺好的。”

爹也是需要夸的。

“那你给改改。”白爹很是自然的说道。

一点不觉得让自学三年级的闺女给改词有啥不对。

在他们眼中,闺女学习好,脑瓜子灵,会点东西不是应该的么。

白淑华确是不敢暴露太多,“有些我也拿不准,就是读起来别扭。明个我问问老师吧。”

白爹有点不好意思,“那…成么?我这还得改呢,你老师不得笑话啊。”

白淑华就道,“我将这几个词记住就行,不用拿本子。”

这样文章就不会被看到了。

白爹自然也不反对了。

这篇文章终于在磨了一个多星期后完成了。

白爹忐忑着去了镇上邮局给邮寄了。

直接寄向东北农业报,专业比较对口。

这个当然是在白淑华的参与下决定下来的。

文章寄出去了,白爹并不像正常人那样每天眼巴巴的盼着想着,他好像已经抛去了脑后。

这样也好,省得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白淑华也不能保证白爹经过她润色的文章能刊登。

毕竟她只读了一些报纸,也不算熟悉这个年代的写作风格。

白爹这边算是告一段落了,除了每天监督他看报纸,白淑华的重心开始转移了,因为开学了,还有白母也要重点“照顾”一下才行。

最近她又犯懒了,基本功不练了,晚饭后就带着小军四处瞎溜达听八卦。

白淑华先找了个小帮手——白小军。

然后开始施展忽悠大法。

白淑华:“小弟,你和娘出去好玩么?”

白小弟:“好玩啊。”

白淑华默了默,“那有娘讲《西游记》好玩么?”

就不信他不爱猴哥了。

果然…白小弟毫不犹豫的回答,“《西游记》好玩。”

白淑华煞有其事的瞎几把扯,“那就是了呗,可娘天天听大娘婶子她们唠嗑,回头《西游记》就忘光光了。咱们得将娘留下,然后这样那样…”

姐弟俩开始咬耳朵。

——————

又是一天晚饭后,白母收拾完了,很是自然的喊道,“小军咱们走啊。”

白淑华在心里腹诽,这是溜达惯了。

一到点就想走。

给白小弟一个眼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