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节(1 / 1)

第39章 哪能事事如意明子爹娘这头儿能说啥啊?三姐这都第二回了,再黄了,可真就好说不好听了。所以,这一次,娘没由着三姐的性子。给压下去了。之后,于爱军就回部队了。一个月之后,给家里来了信,正式提出来,跟三姐的婚约取消。他爹于大江就抗不住压力了,直接找到了部队上,想着亲自去跟他儿子说道说道,结果,气冲冲的去的,悄么声的回来的。回来之后,就一直不敢跟明子爹娘照面儿,连生产队开会都不去了。都这样儿,那还有啥不清楚的,没说动自己儿子,觉得没脸了呗。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过没多久,明子家这头儿终于弄明白了于爱军为啥起的这些个幺蛾子。原来,他在部队上,被某个领导家的闺女看上了,那姑娘都追了他半年多了。要是娶了那姑娘,他肯定不用退伍,能留在部队了。就有一样,说是那姑娘长得实在是不怎么好看,于大江去的时候,人家俩人结婚证都领完了。他这个当老公公的,才头回儿见着儿媳妇儿长啥样,传出来的话儿就是实在不怎么招看。啊,这是攀上高枝儿了啊。怪不得又是没彩礼,又是没婚礼的,故意找借口不结婚才是真正的目的呀。人家在部队上都领了结婚证了,三姐这头儿还能再说啥。到底是跟于家彻底交恶了,于大江理亏,他再有能耐,也没脸找关家的麻烦,至少,在这一点上,他比高章家要有低线得多。三姐的婚事又黄了,最幸灾乐祸的就是高章了。要明子说,这人就是神经病,心理变态,好像三姐过得不幸福他就能捞着啥似的。家里长辈为了三姐这个事儿郁闷,士安大哥特意从厂里回来安慰了爹娘和三姐,回头儿就开始忙活,想办法,给三姐安排工作。一个月之后,大哥用一箱挂面,搞定了公社里分管教育的主任,过五关斩六将的又用了半箱挂面开到了各种介绍信,在后山大队给三姐挤出来一个小学民办老师的岗。当初二姐错过的机会,到了三姐这里,终于成功了。在高中毕业了足足一年半之后,三姐成了一名小学老师,以后,也是领工资的人了。之后的很多年,家里的兄弟姐妹还会拿三姐士敏开玩笑,说她是一箱半挂面换来个老师当。高官屯离后山大队二十多里地呢,上班不方便,大哥又买了一辆旧自行车回来给三姐上下班骑。三姐的工作安排好了,二姐还在家种地呢!开春之后,就想着,也去砖厂上班吧,家里有人好办事儿。也不用占生产队里的名额,开个介绍信就能去。木王八这回也不拦着了,他也不傻,看士安大哥把三姐都能安排上班了,知道他想拦也是拦不住的,就痛痛快快的放行了。二姐到厂里,分配的活儿是划护架,厂里的女工基本都是干这个的,也没啥别的活儿干。干这个,是不能在厂里住的,得每天上下班。为此,明子爹又买了一辆自行车,新车子给士安大哥用了,二姐骑原来那个旧车子。哎,都没法说,二姐这运气。上班第二天,下班回家的路上,车子就坏到了半路上,修又不会修。还好遇到了厂里一个姓纪的技工师傅,帮着她把已经不能骑的自行车藏了起来。得说就是这年月了,那车子随便藏了一下也没人偷。没车子骑了,二姐就只能走着回家。连个伴儿都没有。二姨家的三哥开春真的没再到砖厂上班,改成高老四去了。人家下班早颠儿了,肯本没想过等一等二姐啥的。春天,天黑得早,不到五点钟天就黑,砖厂下班的时候天就已经半黑了,二姐走着往家里走,这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加上中间处理自行车的时间,到家都半夜了。明子娘在家差点儿没急死了。见到二姐回来,娘俩儿一起哭,二姐是连吓带委屈,娘是连担心带心疼。说啥也不让二姐再干了,就安安心心在家种地。哪怕一辈子嫁不出去也认了,家里养活着。开春种地的时候,小文哥已经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了。十五岁,大小伙子了。他成绩一直在下游,爹娘也不指望他能学业有成了,早早下地干活儿,让他熟悉熟悉地里的活儿也好。学校里开始有各种传言传出来,大众对于恢复高考的意愿太过强烈,关于什么时候能恢复高考的传言满天飞。明子觉得时间越发的紧迫了,民众的意愿度这么高,领导总会考虑的。暑假的时候,家里收到了一个从初中学校转过来的,邮给明子的包裹。是宋知青寄过来的,里面是一套复习资料,文理科的都有。还有一封信,宋知青在信里说,国家可能很快就会恢复高考,这些复习资料是他在新华书店买到的,让明子转交给士发大哥和三姐,如果要参回高考的话,可有做为复习材料使用。同时也督促了明子的学习,让明子好好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学生。宋知青在信里说明,之所以跟明子寄复习材料,一是因为跟明子的几年半师生缘份,再有就是,感念他在高官屯待的几年,受到明子娘的诸多照顾。大队里也收到了宋知青寄过来的复习材料,以供队里还没有回城的知青和想要考大学的其它学生抄录使用。知青们都非常积极,对于很多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城的知青来说,考大学,是他们能够尽快回城的最大捷径。虽然还没有任何的官方确切消息说什么时候会恢复高考,大家都猜测最有可能的是明年的夏天,但是出于对宋知青的信任和早做准备总不会吃亏的念头,一个个的爆发了十二万分的热情,捡起来好多年都没有看过的课本,开始利用所以空余的时间复习。明子家收到了复习资料的事儿,知道的人不多,虽然学校里不少人知道明子收到了来自京城的包裹,谁也不会往高考上去想,谁会把高考复习资料邮到初中去啊。再说了,连明子已经上高中了都不知道的人,应该也不是多熟悉。明子娘给士安大哥捎信儿,让大哥回家。特意跟大哥还有三姐商量了是否参加高考的问题。结果,大哥和三姐都表示不参加。课本都扔下两年了,再捡起来复习难度不小是一方面,大哥如今在砖厂干得正顺利,三姐的工作也稳定了,是最重要的原因。为了一个不知道能不能考得上的小概率事件,放弃稳定的工作,不值当的。明子很遗憾士安大哥和士敏三姐的选择,但是也佩服他们的选择。她别的不知道,上辈子上学的时候,老师家长们经常念叨的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的事儿,她的印象是太深刻了,刚恢复高考的前些年里,升学率变态的低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所以说,谁也不也保证就一定能考得上。大哥跟三姐的工作,来得有多么的不容易,只有明子家的人才能明白。他们珍惜这份工作,不好高骛远,其实并不能算是错误的选择。“你们都不考的话,那我考。”明子第一次明确的跟家里表达出了想要考大学的意愿。她能说出来这个话,谁都不意外。从小到大,明子的所有表现,似乎都表明了,她天生就是玩笔杆子的料,之前的很多年里,多少人都在遗憾着她生不逢时,如果真的恢复高考,正是她施展的机会。所以,没有人阻止她努力学习,全家还都配合着她,二姐每天都给明子煮一个鸡蛋补充营养。大哥每次回家,都会给他带目前市面上最“高档”的两种营养品,葡萄糖和麦乳精。八月份的时候,大哥在厂里出了件大事儿,差点儿没闹出人命。大哥已经开始管账了,虽然还不是正式的出纳员,但是已经在做着出纳员的活儿。有一个工人因为工资的问题找大哥理论,问大哥为啥他的工资没有发全,那大哥哪知道啊,那是会计的事儿。大哥就回他,有问题可以去找会计或是领导询问,这些事儿不归他管。可能是士安大哥平时太和气了,再加上长得文质彬彬的,看着像好欺负的样子吧。那人一听大哥这么说,就火大了,指着大哥就开骂,问大哥装啥,有什么了不起的,他能在砖厂混得好,还不是因为家里三姐跟高章如何如何的。话说得很难听。大哥立刻就站起来了,顺手就把墙边儿放着的一个大镐拿起来,直接就照着那人的脑袋就去了。正好这时候,高老四到办公室找大哥借自行车,一只脚刚迈进屋,就看到大哥要给人开瓢,他下意识的就抬手去拦着,也正是因为他挡的这一下,大哥手里那镐砸偏了,只给那人衣服上开了一道口子,高老四的手却被划破了,流了不少血。那人看大哥真敢下死手,秒怂,借着高老四进来的空儿,转身就跑。再也没敢来厂里上班。如果没有高老四拦的这一下,大哥肯定就把那人开瓢了,重伤是轻的,搞不好就要出人命,真出了人命,那大哥也就没有未来可言了,后半辈子也就只能等着坐牢了。这样算下来,高老四,也算是救了大哥一回。还有一个收获,就是经过这件事情,厂里再没人觉得大哥好欺负了。作者有话要说:明天见第40章 小人书的教育意义就在明子家还没有太适应高老四从一个阴险小人变成士安大哥的半个救命恩人的时候,高四哥就用行动再一次证明,他对反派人设的执着,亲自打碎了明子家人对他的“误解”。伤人事件发生之后不久,高老四下班回到家就到明子家串门,来看他大姨。特别真诚,特别担心的跟明子娘说,砖厂要开除士安大哥了,因为打人的事儿。现在大哥正没白天没黑夜的算账呢,都准备要交接了。这刚刚才救了大哥一回的“恩人”,又是自己的亲外甥这么说,明子娘就算不全信,那也信了七八成了,这担心了。过了七八天,大哥终于得了空回家,明子娘从打大哥一进屋,就观察大哥的神色,想看出来有没有什么异常。“婶儿,咋地了?我脸上有啥啊?”大哥被娘看得发毛,伸手直抹脸。“安子,工作干得顺利吗?”明子娘问得小心翼翼的。“挺好的啊,咋滴了?”大哥被娘问得莫名其妙的。以前娘可很少会过问他工作上的事儿,对他是百分百的信任加放心。“不是要开除你了?”明子娘追问。“开除?这话儿是哪开的啊?”大哥更懵了。“不是说你没黑没白的算账吗?说是要交接了?这话都传到我这儿来了,还能是假的?”明子娘觉得大哥是报喜不报忧。“哎妈呀,这都传些啥玩意儿啊!婶儿啊,我白天竟给领导跑腿儿干活打溜须了,那账不得晚上算啊?咋还传出来开除了呢?我又没真把他怎么地了,为这点儿事儿就开除啊?那你儿子这一年多不白忙活了吗?”大哥觉得这传闻实在是可笑。“啊,是这样啊……那你干活也注意点儿,别总贪黑,再累坏了可咋整。”明子娘长长的舒了口气,又关心起大哥的身体。转头又想是高老四传的这个谣儿,哎呀妈,真是谢谢您咧,正愁以后不知道怎么对待他呢,他到好,用行动告诉了明子娘,人家真不是故意要救下大哥的。好吧……秋季开学,明子长高二了。没再跳级,一是她对自己能力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再得瑟有可能玩脱了,还是消消停停的跟着学比较好。二是,高中的课程基本上前两年都讲完了,高三就是复习,跳过去学啥呢?三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人校领导在明子去年刚入学的时候,就跟明子爹说得很清楚,高中可不允许跳级。老姐也升上高一了。明子觉得,老姐士容真是最幸福的一个了。在家里,因为是小的,前面好几个哥哥姐姐,活儿都让哥哥姐姐们干去了。又一直在上学。地里的活儿没干过多少,家务更用不上她,小时候,帮不上忙。大了以后,姥姥又开家了,不舍得用她了。别说是老姐了,连三姐,也就会收拾拾屋子,做饭做衣服做鞋,一样儿不会。明子也没有嫌弃三姐和老姐的立场,她自己还不如人家呢,好歹三姐和老姐还跟着种过地,她是连地都没正经的种过,顶多就是春天的时候,帮着点一点玉米种子,前面明子爹刨好了坑儿,她跟在后面一个坑儿里放上两到三个粒玉米种子,再用脚把边儿上的土拖回来把坑埋上就行了。她就干过这一样儿农活儿,剩下的,家里从来不让她干。她去地里,就是给大家伙送送水啥的。所以说,要说起来受宠,明子跟大哥真是不差什么的。别人根本没得比。小文哥开学上初二了。这熊孩子他到什么时候都熊。初二才开学几天啊,人家拜上把子了。和他的五个同学,除了顾向北是前山大队的,另外四个人都是别的队上的,还有个家就在镇上的。啥人找啥人,一个个的,跟小文哥都差不多,也是屯子里的孩子王长大的。他们几个拜把子还拜得挺正式呢,买了一个馒头,又买了三根香,把香插在馒头上,几个人对着香三拜九磕,说了些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就算是结了异姓兄弟了。这作的。顾向北排行老三。小文哥因为上学比别人早一年,弄了个老嘎达,小六儿。几个人自打拜完了把子,好的跟一个人儿似的,天天的勾肩搭背一起作,整个兴隆镇中学,没几天就让他们几天给趟平了,整天在学校里称王称霸的。老师也不管他们。主要他们不欺负同学,除非特别得瑟的,那种人,收拾了别人只会叫好。还有就是,顾向北学习好,老四学习也不错,老大还是班长,几个人虽然作,但是像小文哥这样常年中下的,成绩还有了些起色。小文哥回家跟家里显摆他们几个的“壮举”,明子娘真是哭笑不得,不过小文哥这也算是有其母必有其子了,明子娘年轻的时候不也得屯子里几个要好的婶子结成了金兰干姐妹儿嘛!明子就问小文哥,他们怎么想起来结拜了?小文哥说,是看《三国演义》的小人书学刘关张的……小文哥有了拜把子兄弟,日常休息的时候,哥几个就挨家串,来明子家的时候最多,进了门儿,张嘴就叫干爹干妈。小文哥平时多精的人啊,这么多年,从来只有他蹭别人的,就没往家里带过人,这都把兄弟几个带家里来了,可见那感情是铁了。明子娘每回都给小哥几个的饭备得足足的,不求多好,但一定能吃得饱饱的,六个大小伙子啊,一人都能吃下三大碗去。没点儿余粮,真抗住这么造。这几位,还最爱去顾向北家,自由啊,那家里就顾向北一个,想怎么作怎么作,也没人管。有时候还那他家住,那么小的炕,哪能住得下他们这么多人,几个人也是能折腾,愣是在屋里又搭了铺炕出来。明子听小文哥说的时候,都能想像出来顾向北那小屋得有多挤得慌,这得亏是他这些年没往里添多少家什,要不然,肯定施展不开。这是他们毕业之后就各奔东西了,要不然,这几位小爷说不定都能给顾向北再盖出一间房子去。还真说不准,都是能折腾的主儿,也能淘换东西,木头啥的对他们来说都不是事儿,满山都是木头,谁能看住他们哪。顾向北有了这几个兄弟,最大的好处,不是放假的时候有地方去了,而是白得了几个免费的劳动力,还是特别能干的那种。他家里有点儿什么活儿,原来自己得干上好几天的,哥几个过去,一半天儿的,就给他忙活完了。他那两亩自留地加上一个园子,真是不够这几位干的。十月,恢复高高的文件正式公布了,居然是十二月份就要考试,而不是之前大家猜测的七八年的夏季。明子就想要报名,跟着一起考。她总觉得,这刚恢复考试第一批,题肯定不会太难,没准能好考一点儿。可是,她还是把事情想简单了。因为她根本不符合报名条件。既不是工人农民,也不是知青,还不是应界毕业生。一个在读的高二学生,学校根本不让她报名。好吧,不报就不报吧,原本还想着走捷径呢,捷径走不成了,只能好好学,老老实实的等着毕业了。大哥今年冬天还是管油坊,又过了一年,他的“权力”比之前可是大了不少。进了冬月之后,还跟着厂领导去黑省最黑面的一个城市出了趟差,回来就送回家里一大麻袋的土豆。足足有两百斤。“叔,卖我土豆那大叔可是说了,这些土豆做种子,一斤栽子在能产五十斤土豆。”大哥送回来土豆就跟明子爹邀功。“哎呀,傻孩子,你这不是让人骗了嘛。啥土豆栽子一斤能产五十斤哪?你看看这些歪瓜裂枣的土豆,一个一个的都不带好样儿,黑漆造光的,能出秧吗?”明子娘用一种崭新的,看傻儿子的眼光关爱的看着大哥。“就是,这玩意儿一看就坑人的。”明子爹也觉得大哥带回来的土豆品相不好。“我看那大叔挺实在个人儿。再说了,我在那边儿待了好些天,来来回回也问了,都说他们那儿土豆产量高。我寻思着,也没多少钱,就买回来点儿试着种种呗。”大哥还是相信自己的眼光。“行了,不就是一亩地的事儿嘛。孩子辛辛苦苦大老远整回来的栽子,就种上呗,瞎了能咋地。”爷爷向来是最宠大哥的,看明子爹娘还在纠结大哥拿回来的土豆到底能不能成材,直接出场一锤定音。爷爷都发话了,爹娘还能说啥,那就种吧。但是明子觉得,爹娘心里肯定是做好了要瞎一亩地没收成的心里准备了。而且不光是得准备着没收成,还得准备着,明年秋天,没有土豆吃,买土豆的钱。作者有话要说:一更看到有读者跟我告别。我能说什么呢……总不能因为前面几章您看郁闷了,回头下一章我立刻就让那些人去死吧????我只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间自有公道。这些都是真实的故事,是真实的人生,只是经过了一点加工,并不是我编的。说实在的,就我这只会记流水账的尿性,让我编,我还真编不出来……这周有榜跟没榜一样,鬼都看不到我在哪里。收益掉到只能喝风。老爹一直在住院。整个人都快炸掉了,真的,不用再跟我告别了,心情已经down到马里亚纳海沟……晚上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