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都市言情>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5(1 / 1)

d蒸桑拿还要好。白天里太阳暴晒的高温,几乎全都保留在了茅草大棚内,这保温效果杠杠的。只是,张正书觉得这温度还是太高了些,毕竟是夏末,蔬菜在这种气温下生长其实是不利的。“小官人,这时蔬怕不是成精了”这时候,提着水桶走来的老仆,见到张正书打开了茅草大棚的门,忍不住问了一声。张正书一愣,觉得有些啼笑皆非:“如何是成精了”“棚里都能煮熟鸡蛋了,那时蔬还能长,岂不是成精了”这老仆也是种了一辈子菜的,哪里见过如此情形直被自己吓得魂不附体,每次进茅草大棚之前,都要战战兢兢地三叩九拜,才敢轻手轻脚地进入茅草大棚。浇完水、除完草之后,就逃也似的出了茅草大棚,生怕慢了一步就被里面的“妖精”留住了。宋人对志怪的了解,比之前的历朝历代都要多这都是汴梁城博君人的功劳,这些博君人,就是后世说书评书的祖师爷了,他们把各种志怪,改成市井俚语,然后在酒楼茶肆,勾栏瓦舍,甚至在庙会一带说书,博君一笑。这些说书人很是厉害,不仅熟读历代史书,还要广读杂书故事,甚至还要精通名家诗词文章。可以说,即便是后世的说书人,甚至是甚么相声名家,论文化造诣与艺术修养,都未必比得上这些说书行业的老祖宗。这些博君人,曰得词,念得诗,说得话,使得砌。“使砌”就是随时穿插运用幽默语言,还会附带一些滑稽的演艺动作。在博君人“孜孜不倦”地说书下,灵怪、烟粉、传奇、公案,兼朴刀、杆棒、妖术、神仙等等,都深入百姓人心。于是,很多愚夫愚妇就真的信了世间有精怪这个设定虽然前朝也有,但从未如此形象过,这影响力一直传到后世,可见这些说书老祖宗的厉害了。甚至于,这些博君人说的篇目,像什么花和尚、武行者、青面兽、石头孙立等等,就是后来名著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的前身。宋朝繁荣的说书业,还诞生了皮影戏。只凭三寸舌,褒贬是非;略咽万余言,讲论今古;讲历代年载废兴,记岁月英雄文武;说收拾寻常有百万套,谈话头动辄是数千回。这就说强大的说书人,简直影响了此后千余年的中国文化。只不过宋朝以后的说书业,比起宋代来说是明显衰落的。毕竟,不是哪朝哪代都有宋朝这般安逸的生活。娱乐设施,也不会有这么多。张正书也是无奈,世间哪有这么多“精怪”呢,这都是“科学”啊“这有甚么,不是很寻常的事么”张正书也奇怪,不过三十多度的高温而已,又不是四五十度,蔬菜怎么会生长不了“小官人,这真不是成精的”这老仆还是有点慽慽地问道,眼睛都不敢斜视。“不是”张正书无奈地说道,“你若是不敢替我伺候这些蔬菜,我便另外寻人”“不不不,小官人,我愿做的,愿做的”这老仆是张家的老人了,结束了卖身契约后,就一直留在张家。只是年纪渐大,怕张家嫌他成负担,只能硬着头皮做这事。不过,替小官人管理这一小块菜地后,其他活计他也做得少了。最多就是去给花草松松土,除除草,施施肥而已。比起以往打柴、劈柴、喂马、喂鸡之类的活计,不知道要轻松多少。“如此便好”张正书其实也是可怜这个老仆,都一把年纪了,还要给张家做牛做马。其实,他也并非没有儿子,他在张家这么多年,也攒了一些钱,讨了邻村一个寡妇,还生了三个儿子。他的儿子都成了张家的佃客,不必细说。这老仆还想着多在张家干几年,再攒些钱银,看能不能留给几个儿子。蹲下来,张正书轻轻地抚摸了一下这些生菜,发现还是很娇嫩的。“可以使用洞察技能,观察农作物的信息。”这时候,系统突然出声说道。张正书一愣,心中大喜过望:“洞察技能还能这么用”想都没想,张正书立马打开了“洞察”技能,查看了这些蔬菜的状态。品种:生菜状态:健康生长中等级:1级预计成熟时间:15天之后预计产量:40斤第七十五章:红袖添香“哇,发达了,那以后种什么,出现什么病虫害,不是一清二楚了”张正书震惊莫名,这简直是神技啊还没来得及高兴,张正书就发现了自己的“洞察值”在飞速下降,只过了两分钟而已,已经下降了24点之多,这让张正书有点心疼。“看来,这洞察技能看农作物,也和看人一样,损耗洞察值很多啊”不过,想想也是正常的,如果能无限制的使用,岂不是逆天了心满意足的张正书,拍了拍沾了泥土的手,站起身来。“好好伺候着,若是有所得,必少不了你的赏钱”张正书历来相信,只要激励得当,那么干活的人肯定会充满百分之百的激情。用一点点钱,就能调动人的最大积极性,这事挺划得来的。这个老仆看着张正书离去的背影,嘴里喃喃地说道:“小官人与之前大有不同了,只是喜欢弄这些神神化化的东西,唉也罢也罢,最多舍了这老命罢”这时候,汴梁城中,和乐楼外。“听闻了吗,今日李行首将在和乐楼弹奏三曲,若有知音,便奉为入幕之宾”“哇,莫不是富家子与衙内相争的那个李行首”“不错,就是那人称琴曲双绝的李行首”“如此一来,便要进和乐楼瞧瞧了”“只是这和乐楼,乃是正店之一,出入之人非富即贵,我等秀才,一无家世,二无钱银,如何能得李行首青睐”“兄台,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这李行首岂是寻常人那富家子,衙内她都俱看不上,说不准就是为了寻一饱学之士,好谈琴论诗,品酒吃茶”“如是,便说不得要去瞧瞧了”这些秀才一个个都涌向了和乐楼,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凡是读书人,哪个不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的这时候,就需要找个美女来慰解一下受伤的心灵了。那有什么比得上一个行首,一个花魁来得更让别的读书人羡慕的呢于是,和乐楼就瞬间满座了,甚至一些来晚了没座位的秀才,都只能站着。其实,很多秀才都知道,今天的事,不过是消停了一个多月后,李行首的再次重出江湖罢了。一个多月前的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汴梁城的百姓已经渐渐淡忘了。甚至,人们只记得了李行首的美貌与才情,至于打架的那两个人,早就忘到爪哇国去了。甚至于,和乐楼的李行首,经过这次的“斗殴”事件,更是奠定了艳名。这些秀才,为了目睹李行首的芳容,居然都聚集在了和乐楼,于是和乐楼李行首的大名,瞬息间享誉了汴梁城。人怕出名猪怕壮,李行首的艳名传出去后,不知道被多少人奉为了“女神”,甚至有富豪愿掷千金,做一回入幕之宾,和李行首畅谈一番。总总传闻,更是把李行首的声名推到了巅峰,让其他美妓都羡慕嫉妒恨了。“神气甚么,不就是恰好遇到衙内与富家子斗殴么”很多美妓都是不服气的,就好像“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样,美妓间比的是相貌,比的是才情,比的是手段。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合在一起,才能做得上行首。行首也有很多个,想要艳压群芳,还得有小小运气才行。说不得,李行首显然是那个幸运之人。灯烛高照的和乐楼里,高朋满座,都紧张兮兮地看着中间那一方台子。所有人都知道,李行首将在这里弹奏三曲。当然,这只是序曲,真正的好戏,就是听了这三曲后,在场的秀才们也好,举子们也罢,但凡是个读书人,都能赋诗一首。然后交由侍女,拿给李行首看。只有才情足够,才会被看得上眼,然后被请去“打茶围”。“打茶围”就不用说了,其实就是斗茶。这斗茶没有胜败,只看你的谈吐。如果李行首不喜欢的话,可能一个都无法当面和李行首说话,更别说畅谈了。但是,这些秀才们却乐此不疲,拼了命想要表现自己。当然,这也跟和乐楼的经营方式有关。一般的酒楼,有美妓的,想要见行首的,哪个不需要先交钱但是,和乐楼为了给李行首打名声,这一步都省了。果然,那些秀才什么的,都好像闻到了鱼腥味的猫,急不可耐地跳了出来。人越多,这李行首的声名自然也就越是响亮了。想想也是,这相当于拿钱打广告,效果岂能不好“来了,李行首出来了”“怎生戴了面纱”“哎呀,你笨啊,不戴面纱,岂不是白给你这登徒子看了”“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啊”只见这李行首一出场,就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只见她轻移莲步,走到了那方台上。旁边的侍女若桃,跟着把古琴放置在她面前。李行首先是焚了一炉香,那轻柔得行云流水的动作,让这些秀才们,都集体着迷了。红袖添香,一直都读书人的最大梦想啊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便是读书人的写照了。很多寒士,为了功名,忍饥挨饿的读书。而出身富贵的读书人,就比较厉害了,读书时往往焚香、沐浴,要书僮甚至是美女陪伴,这就是“红袖添香”的由来。其实说白了,也是无聊的读书人想象出来的,当成是艳福来看待。千古文人佳客梦,红袖添香夜读书,这画面是挺美好。只是大部分读书人,也只能是yy而已,就好像yy才子佳人的故事一样。古今多少文人佳士,心之向往的也不过是有红颜知己相伴,能够在夜里焚香伴读。至于伴读伴着,就做什么呢嘿嘿嘿,这就是文人的闷骚之处了。要不怎么说人生的四大喜事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和金榜题名时”呢这洞房花烛夜,也是文人的梦想之一啊第七十六章:格格不入也不知是李行首习惯性的动作,还是有意为之,反正一个焚香的动作,就引得这些自诩为“文人”的秀才集体“高潮”了一波,甚至很多人立马变成了脑残粉,都拜倒在了李行首的石榴裙下了。躲在一旁看着的老鸨,乐呵呵地看着这个场面,她也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于是,她仿佛看到很多可爱的小钱钱,开始漫天飞舞了。一个美妓,巅峰的年华只有短短几年。如果短短几年内都无法赚到什么钱,那肯定是亏本的。所以,李行首怎么样都逃不过被安排接客的命运。好在,歌伎是卖艺不卖身的,老鸨也不怕一下子推好几个富家子给李行首。不就是倾吐心事,慰解人生么,这些事,还有谁比美妓更在行的毕竟,她们受到的都是这方面的训练啊焚香过后,李行首开始举起柔荑,轻轻地在琴面上一拂。便是一阵音传出,那些秀才们都听得如痴如醉。殊不知,这只是李行首在试音而已,都还没正式开始弹奏。试音过后,李行首才正式开始抚琴。清越的琴音,空灵地传了出去。这首曲子,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是此时的“流行曲”。比起“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柳永,苏轼在乐坊的知名度稍有不如。毕竟苏轼是豪放派的,而柳永是婉约派的。要知道柳永最巅峰的时候可是“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苏轼的新词虽然也流行,但大多是在读书人之间。然而,这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却是例外,无他,词写得太好了,而且这种婉约的风格,十分适合在这种青楼、勾栏瓦舍之间弹唱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随着李行首的低吟浅唱,和乐楼里几近鸦雀无声。没办法,这时候可没有什么麦克风音箱啥的,有一点嘈杂声,都会听不见下面在唱些什么的。只见这些秀才,一个个闭着眼睛摇头晃脑的,手指在桌面上有节奏的轻敲,似乎一个个都沉醉在了李行首的歌声里。一曲终了,那些秀才还是闭着眼睛,不想张开。有些人还感慨道:“真如闻韶乐,余音袅袅啊”然而,他们还没来得及再感慨,另一首曲子又响起来了。这一次,就比较厉害了,还是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曲一出,让在场的秀才都愣住了。一些闭眼摇头晃脑的,都惊愕得睁开了眼睛。要知道,在青楼里弹这曲子,就好像后世在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音乐演奏会上,突然奏响了一曲最炫民族风一样,根本就是格格不入好么这里可是青楼啊,青楼里不应该放的是效白锦缠头,做靡靡之音,然后轻歌曼舞的么李行首突然这么豪放的歌唱,把这些秀才都吓到了好吗老鸨也是一脸震惊,失声叫道:“快停下,快停下,谁让她这么唱的,不是说唱柳词么怎么”老鸨也是一时间气得口舌无状,上一次是被章衙内和张小官人祸害了,李行首打响名声的一战;今日,却是李行首自己要这么做的,这就让老鸨抓狂了。她可是花了不知道多少钱银,多少精力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