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都市言情>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1(1 / 1)

d你招来的那些营造匠和木匠,已经开始做工了。”来财笑嘻嘻地说道,“小官人,你莫不是喝了酒,便什么都记不起了罢”张正书瞪了他一眼,来财立马就噤若寒蝉了他还真的忘记了张小官人以前是个小魔王来的,以为张正书转了性子,才敢开这样的玩笑。但一想起张正书是怎么整他们这些家仆的,来财立马就怂了,甚至还瑟瑟发抖。“我怎么会不记得我还记得,要请那曾家小娘子做我的报纸主编呢”张正书没好气地说道,“也不知道她考虑得怎么样了,多好的一个主编啊”张正书感慨完,然后开始洗漱更衣吃早餐。吃完早餐后,张正书出现在了小院中。现在,整个张家的大院几乎都成了一个木工厂,木屑纷飞不说,满院刨下来的木花都快堆积成山了。但这么多人一起做工,速度明显快了许多。短短的时间内,已经造好很长一段茅草大棚的框架了。不过,张正书最关心的不是茅草大棚,这个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只要学过木匠活的人,随便弄两下,都能造得出来。但是,翻车、水车和筒车的灌溉系统,就复杂得多了,更别说还有个三用磨坊。不过,人多力量大,张正书画的图纸,都是分解成各个构造的。一个木匠负责一个板块。只需要二十几个木匠,不过两天的时间,就能弄出来了。这也是有钱人家的玩法而已,普通人哪里雇得起这么多的木匠如果只有一个木匠,造这么几件东西,怕是没有三头两个月的紧赶慢赶,估计都弄不好。现在,部件已经差不多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组装了。组装也是个技术活,要懂得看图纸才能装得契合,不然的话,肯定会多出几块来的。而且,组装好了之后再运过去有点麻烦,毕竟这水车什么的,还是个庞然大物来的。在李家村现场安装,那就省事多了。让管家张通组织了好几辆牛车,慢慢地把造好的部件运到了李家村后,组装便开始了。当然,首先要选好址,然后要截住流水,还要在下面固定底座。这个,就必须营造匠出手了,木匠的弄不好这活的。好在,这些个汴梁城的营造匠和木匠大多互相认识,配合起来也还算默契。不多时,底座就固定好了。地址嘛,当然是张正书选的了。在场估计没有一个人比张正书更专业的,毕竟他可是有着“种田术”的男人啊看着庞大的水车被一点点组装了起来,管家张通喃喃地说了一句:“这个值得么”好巧不巧,正好被张正书听见了这句话,张正书立马脱口而出道:“怎么会不值得省却了多少力气挑水浇灌啊,更别说我打算种那白叠子了,这白叠子我称之为棉花,是很吃地力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棉花在弄。通叔,你看那里,是沤肥池。不管是沤肥,还是堆肥,都要有。如此一来,便是在这汴梁城郊,我们亦能种棉花了。”管家张通更是忧心忡忡地说道:“小官人,那棉花籽我已经派人去找了,可是南货产于岭南、闽南的棉布虽贵,不懂纺织,也是徒然啊”张正书一本正经地说道:“通叔,此事我也想到了。那些木匠所做的器具中,便有一个三用纺织机。能利用水力、风力和畜力带动的纺织机器。生产效率虽然不敢保证,但数千匹还是有的,绝对能占领汴梁城的棉布市场。想想看,如今南货与丝绸同价,甚至比丝绸还贵,一匹能卖到三贯钱。我大量生产之后,棉布就算降到两贯钱一匹,那也是极有赚头的。”管家张通很快算出了这个数字,如果能收获一千匹棉布,那么扣除所有费用之后,正如张正书所言的那样,一年赚一千贯妥妥的。虽然比不上经商,但是对于土地产出来说,已经很有赚头了。如果能有五千匹,那乖乖,比种田都要厉害得多了。要知道,种田的话,哪怕再丰收都好,一亩地也最多能赚个三千贯。可棉花产出来,一下就能赚那么多,管家张通还是有点激动的。但是,管家张通也知道,这只是最理想的情况。一千亩地里,能产出一千匹棉布也经很不错了。如果不是小官人雇佣那些工人,可能就比种田差了那么一点点而已。现在,又是雇工,又是交税的,立马少赚了两成。“小官人还是心太软了啊”管家张通心中有点哀嚎,地主不剥削,那怎么还能叫地主呢第六十六章:三位一体的灌溉系统其实,管家张通还是小觑了棉花的实力。而他更是小觑了张正书的剥削能力,雇工制度,才是最大的剥削啊按照管家张通的估计,一亩地能出五匹布,已经很了不得了。可是,按照张正书的估算,一亩地起码能收获两三百斤的棉花,也就是说能产出布匹十匹。也就是说,一千亩地能收获布匹一万匹以上的棉布。按照一千匹能赚一千贯来算,起码能赚一万贯。家财万贯,在北宋时候已经是一方富豪了。现在种棉花能年入万贯,能不让人眼红张正书可以预料得到,一旦他的纺织工厂大赚特赚的时候,汴梁城两岸就开始疯狂种植棉花了。到时候,他就可以下江南,购买苏湖一带的田地,开始大种特种水稻,甚至改良水稻,一年两到三熟。那时候,经验值岂不是飞快上涨甚至,张正书还推广梯田技术,让水稻也能种在山上那时候,宋朝还会缺粮食吗种田种得好,才有底气打仗啊张正书的计划虽好,可惜这时候基本没有人相信。管家张通的意思是,能亏少一点是一点,能回点本都好过颗粒无收。看着水车、翻车和筒车都被组装了起来,再打开汴河之水。瞬间,汴河的水便哗啦啦的流入,冲击着水车,灌溉系统就开始运作了。只见高达十米的水车,在刮板和水斗的作用下,借助汴河河水冲击而来的惯性,慢慢地运转起来,一个个水斗装满了河水,然后被提升上去。到了顶端,水斗又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倾斜,将水倒入渡槽之中,然流到灌溉的农田里。翻车,则需要人力或者畜力驱使了,这是张正书设计的,在水位不足以带动水车的情况下,用翻车来运作,使得河水能顺利注入需要灌溉的农田之中。翻车的原理,跟后世的自行车差不多,是通过链轮来传动的。只要用人力或者畜力驱动链轮,翻车的叶板就会沿着槽刮的河水上升,到达长槽上端后,水就会注出来。如此循环往复,就能把水输送到需要的地方了。翻车的好处是可以转移,并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的。还可以连续取水,功效大大提高。可以用来灌溉,也可以用来排涝,是古代农具一物多用的典范。可以说,中国人强大的种田天赋,就体现在这精妙的农具上。至于筒车,和水车是差不多性质的。只不过张正书把它安置在地势稍高的地方。张家这千亩田地虽然还算平坦,但地势还是有高有低的。利用筒车的特性,从高处向地处提水。可以说,这筒车与北宋的筒车,有很大的不同。北宋的筒车,一般都像水车那样,利用水力驱动的,这就和水车的功能重叠了。但张正书有“种田术”的加持,把筒车提前改进到了两百年后的水平,可以自动提水。至于工作原理嘛,也是很精妙的,在运水部件上有个木架,各装着一个木轮,下面轮子半浸水中。当竹筒下行到水中时,就能装满水,然后到达木轮高处时,竹筒因为角度而把水倒入水槽里面,如此循环就能带动连成串的竹筒盛水,沿水槽而上,实现从高岸处向低处取水的事情,还不用人力或者畜力。三位一体的灌溉系统,让管家张通大开了眼界,有点不敢置信地看着田垄上树立起来的庞然大物,怔怔地说道:“小官人,这这真的是你想出来的”“嗯”对于这事,张正书还是蛮有成就感的,自然装出一副高人的模样,淡淡地点了点头。“不可思议”管家张通也没想到,原来灌溉可以这么轻松的,根本不用人力,利用这水车、翻车和筒车,加上官府修筑的水渠,就能灌溉上千亩田地,在过去,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如此一来,能省却多少人力“小官人,这个太神乎其技了啊”那些营造匠也是服了,因地制宜设计出来的灌溉系统就是不一样。整个李家村两千多亩田地,都能很好地照顾到。别说是北宋了,就算是在后世,某些穷困地区,甚至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在所有人看来,这就是奇迹于是,在场所有人,包括是李家村的村民,营造匠和木匠,甚至是管家张通,都觉得张正书好似成了神一样。张正书的威望,在这一刻提升到了巅峰。特别是管家张通,看着张正书那胸有成竹的自信表情,心中也燃起了希望:“那所谓的棉花,是不是真的如同小官人所言,真的能赚大钱”这时候,张正书心中则更加暗爽,因为系统提示他,又完成了一个隐藏任务,奖励经验值100不说,还有一个奖励提升精神属性值和洞察属性值这正是张正书目前最需要的啊,要不然,使用种田术的附带特殊效果,他便是用完精神值,都未必能使得千亩田地增产。按照系统的换算,精神越高,那么效果越好;面积越大,则效果越差。千亩田地,张正书那21点精神值,能增产两三斤都算不错了。张正书连忙打开系统界面,看了看自己的属性值。人物:张正书,别名轩奴,曾用名张振凡状态:健康等级:0生命:3030体能:1010经验值:56210000轮盘抽奖:无技能:种田术1级基本属性:力量1,敏捷3,体质1,精神3131特殊属性:悟性5,根骨0,洞察3131物品栏:无任务:种田术升级到十级。任务奖励:消耗品1,额外抽奖机会1商场:尚未开启“这下发达了,精神值加了十点啊,经验值加了240点啊”张正书习惯了经验值龟速的增长,突然加了这么多,让他喜出望外,感觉幸福生活就在前方不远了。“再努力一把,说不定就能升级了,其他属性值也会增加吧”第六十七章:折服为什么会增加这么多呢张正书想了想,估计是因为他做的这个灌溉系统能灌溉这两千多亩田地吧更加神奇的是,张正书的经验值,还在缓慢地增加着,这让他有点喜出望外了。“难道做农具,也能增加经验值吗那何必种田呢,大肆修建灌溉系统就行了嘛”当然,这个只是张正书想想而已,基本付诸不了行动的。别的不说,单单是这木料和工钱,就已经很让人咂舌了。足足几百贯钱的投资,要把整个开封府都装上这灌溉系统,就算是“大桶张家”也负担不起啊当然了,如果把张家的十万顷土地都装上这个灌溉系统,还勉强能行,只是这样一来,张家的家产可能会缩水一半。“回去跟那便宜老爹商量一下,起码要弄十个这样的灌溉系统才行”张正书发现了,如果只是这样一个灌溉系统,大概是一个小时增加一点经验值。如果有十个这样的灌溉系统,那日夜不停的增加经验,积少成多之下也是很可观的。只是,一个灌溉系统就要几百贯钱了,十个岂不是要几千贯钱也不知道那便宜老爹会不会答应结果,还没等到张正书开口,管家张通就说道:“小官人,既然如此好用,何不造多几架水车呢”张正书大喜过望:“通叔你也是这般想的”“当然不必全都造,可是用料不多的翻车,是可以造几架的嘛”管家张通虽然是“大桶张家”的老人了,可他抠抠缩缩的性子,却还是依旧未改。但他也不傻啊,自然看得明白这灌溉系统的意义所在。别的不说,就拿那个翻车来说,经过张正书的再设计,可比之前的好用多了,而且还能抽水、排涝,性价比极高。只是,这不太符合张正书的期望。要知道,翻车只能靠人力驱动,不符合张正书的期望啊“通叔,要造就造筒车,不管怎么样都能灌溉,翻车呢,随便弄两个就好了。”张正书看似轻描淡写的,其实已经有点紧张了,这可是关系到经验值的增长啊“小官人说得极是,只是这么多筒车,所需钱银太多,我需要向官人禀告一番”管家张通还是很小心谨慎的,以往没有那什么筒车,不一样能种粮食吗花那么多钱给那些泥腿子,值不值得还两说呢。张正书也无奈,这才是中国人的本性,即便看到了实利,也要算计一番,看是不是真的划算。毕竟地主老财,也是祖上抠抠缩缩,才积攒下来的家业,最是忌讳大手大脚花钱了。他们坚信,把金钱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最多,就是拿钱换置成田地。因为田地能生产粮食啊,只要能种出点什么,就绝不会亏了。这也是为什么北宋会有“钱荒”,真的是没钱用了吗并不然,其实不过是很多铜钱被放入钱窖里,都生出铜绿了。没办法,中国人经历了太多的战乱,知道在乱世、在荒年的时候,钱和粮是最能保命的。所以,一代代人传下的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