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都市言情>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2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24(1 / 1)

d我走丢,是怕你自己走丢啊”“小官人,你莫是不知道,这汴梁城中,可是有人贩子的。”来财气喘吁吁地说道。张正书一愣,说道:“还有这事,你听谁说的”“我爹爹说的,说是前些年里,还有个大官的儿子,都差点被掳走了。”来财有点害怕地说道,说实话,这故事对他的影响不小,起码张正书看着他的样子,是真的在怕的。“你说的,应该是襄敏公王韶的儿子,南陔的故事。”张正书记得,他是看过这故事的。“哇,小官人你真厉害,这都知道”来财有点崇拜地说道。张正书无奈地叹息了声,心道:“有什么厉害的,我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怎么会想到有一天自己来到了北宋”第五十章:书铺“我要是厉害,就不会找不到一个印刷作坊了。”张正书无奈地说道,他在汴梁城中逛了这么久,居然连一间印刷作坊都没找到。甚至,连买书的地方都没看到一个。不是说宋朝文教兴盛吗,怎么会连买卖书籍,买卖文房四宝的地方都没有呢他也是郁闷,这倒霉蛋的记忆里,就没有关于书店的任何片段,甚至连买文房四宝都不知道在哪可以买得到。这也难怪,那倒霉蛋就是草包一个,除了对艳诗艳词感兴趣之外,至于经典史籍抱歉,一个字都记不住。“小官人,你要找印刷作坊,是想买书吗”来财也觉得奇怪,“刚刚我们走过的那大相国寺,那边的东门大街一带,就很多印刷作坊啊而且,庙会上很多书商都在卖书啊,小官人你为何不到庙会上看看”喵喵喵张正书差点没一个趔趄摔倒在地,这确实超乎了他的想象之外。一个大相国寺的庙会,居然还有书籍卖这让他怎么想象得到啊,就算是挠破头估计都猜不到吧“庙会上有书卖”张正书不敢置信地问道。“怎么会没有呢”来财也觉得奇怪,他虽然来过汴梁城的次数屈指可数,但对于庙会的印象,却是记忆深刻的。“大相国寺要印佛经,赠与香客啊,那些印刷作坊自然要在旁边了。只是后来,那些达官贵人都想自己印书,所以印刷作坊越来越多罢了。但万变不离其宗,印刷作坊还是聚集在大相国寺的东门大街一带。”张正书一阵无语,这还有什么好说的,逛庙会去啊果然,等张正书来到大相国寺东门大街一带,果然看到了很多书坊。这些书坊,有的门前高挂“兑悦客书坊”的红边白布市招,有的还写上“发兑古今书籍”字样。此时正值大相国寺的庙会,来往人潮众多,各种商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车马行人来往不绝,热闹非凡。根据来财说的,汴梁城中除了国子监和其他院、部大量刻书外,还有很多书铺,都兼着印刻书籍的。前面是书铺,后面就是印刷作坊。来到东门大街的张正书,不由分说地闯进一家书铺内。这家书铺,名字倒也气派,叫做“勤卷堂”。“勤卷堂”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勤快地翻看书卷,暗示人们读书有益。读书确实有益,但也得看是什么书才行。见身穿绫罗绸缎的张正书一进店,这书铺的掌柜就放大了眼睛。这可是贵客啊,要知道,虽然北宋的印刷业很发达,书籍的价格也下降了很多,但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住的。起码,一户自耕农,起码要三代人耕种,才能供得起一个读书人。所以,书籍的价格不会便宜。这个时候,购置完一套四书五经,大概就需要两三贯钱了,贵得令人咋舌。但张正书仔细想想,似乎这个价格也算公道。首先,这个时候的印刷业,普遍使用雕版印刷。其次,这所印刻的书质量高,字体优美,纸墨精良,装订考究,校勘严谨不苟,版式疏朗悦目,起码对得起这个价格了。毕竟,印书的作坊要给工人薪酬的,这里的工人,包括有刻工、写工、刊工、印工、表褙工等等,还有雕版的雕刻、纸张、油墨、装订等等成本,哪怕是印刷量极大的四书五经,卖这个价钱也算是很公道了。怪不得这书铺的掌柜,见到张正书就两眼发光,原来是以为有大主顾上门了啊不过,张正书却让他失望了,因为张正书并不是来买书的。“这位小官人,我这四书五经,志怪闲谈,应有尽有”这书铺的掌柜,用最热情的招呼,招待了张正书。张正书也不含糊,随手拿起了一本书,看了起来。不得不说,古代由右至左的书写、阅读习惯,让张正书很难去适应。勉强看了一会,还是放下了。不得不说,这印刷的质量还是可以的,虽然比不得后世的书籍,但是在现在这个时候来说,已经是世界一流了。“小官人,这书不适合吗”掌柜的有点惊讶,看张正书的模样,不是在上县学就是在上州学,最不济,应当也是在书社里罢,怎么会看不上这书呢难道掌柜的脑子转得也快,立马神秘兮兮地说道:“小官人莫非要找的,是那些个图书”“嗯还有图书”张正书来兴致了,报纸最厉害的是什么啊,不就是图文并茂吗现在北宋,不识字的人多了去。但是,如果图画简洁易懂,恐怕连不识字的农夫也能看得了,那么还愁报纸没销量再说了,能印刻图画,就能登广告。这广告收入,才是报纸最大的经营收入啊张正书越想越是这么回事,而且他这报纸和别的小报不同,别的小报,都是发表一些朝廷尚未公开的“朝廷机事”,以及其他小道新闻,在这时候,是被禁止的。元佑五年时,由礼部拟定对刻书的管理原则,制定具体管理条例:“凡议时政得失,边事军机文字,不得写录传布,本朝会要、实录,不得雕印,违者徒二年,告者赏缗钱十万,内国史、实录仍不得传写,即其它书籍,欲雕印者,选官详定,有益于学者,方许镂版,后印讫,送秘书省,如详定不当,取勘施行,诸戏亵之文,不得雕印,违者仗一百。委州县监司,国子监觉察”。也就是说,凡涉及边防、军事、国家机密、时政的图书、文字,北宋朝廷都开始严加禁印、流传。不难看出,北宋开始严加管制印刻书籍的原因,与当时的政治、军事、外交、内政有密切的关系。然而,禁网虽密,收效甚微。宋代时局多变,对图书的管制也时紧时松,在印刷术发达的条件下,发行广泛的书籍是很难禁绝的。所以,这也是小报屡禁不止的缘故。但是,张正书的报纸却不一样,他可以绝对不涉及时事,却能列举数字点中北宋的弊端,还能提供有效建议,引导舆论。所以,张正书决定要创办报名,还要征集文章来刊登,给文人稿费。就是不知道,在北宋这个时局,这份报纸能存在多久。想到这,张正书有点迫不及待地说道:“且拿来看看”第五十一章:曾小官人“小官人请稍待”这掌柜神秘兮兮地转入屋内,不多时就走了出来,像做贼一样,让张正书背着大门,悄悄的把一本纸张稍厚的书,递给了张正书。张正书打开一看,登时哭笑不得。原来,这掌柜的误会了,还以为他要买春宫图,愣是把一本春、宫图拿给了他。怪不得他神秘兮兮的,原来是怕被人知道啊这就跟后世某些兜售不可描述碟片的猥琐男一样,说是什么“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结果拿回家一看不是白雪公主就是葫芦娃,还有概率是八仙过海。还有更离谱的,这个猥琐男说“这个英俊小生做了这件觉得羞耻的事后,某个部位就会变得又粗又大又长又硬,让男人伤心,让女人流泪”没错,你买下来拿回家一看是木偶奇遇记的匹诺曹。“人兽跨越物种藩篱的禁忌之恋”对,你没猜错,就是美人鱼。当然,这个书铺的掌柜还算实诚,居然真的就拿出了春、宫图来了,真个是“业界良心”。或许这掌柜的,把“图书”等同春、宫图了,也许是他看到张正书震惊的表情,才误解了张正书的需求吧不过,张正书并不需要这个。但这也并不妨碍张正书通过这本书,评估北宋印刷业的实力,然后在脑子里规划,到底怎么插图,才是最理想的。当张正书还在理着思路的时候,身后一个清越的声音传来:“掌柜的,我托你找的书,可曾找到了”掌柜一听这个声音,就有点惊慌,连忙拉了拉张正书。张正书正沉浸在对北宋印刷业的评估,和对报纸未来的勾画之中,完全没会意到这掌柜的意思。“曾小官人,你要的幽怪录,实在有些难寻啊”这掌柜的打着哈哈说道,有点不好意思。这幽怪录原本是叫玄怪录,唐朝人牛僧孺编撰的,一看名字就是志怪传奇小说。到了北宋,因为要避讳,避赵匡胤始祖玄朗之讳,改名幽怪录。这本书,原本有十卷之多。但因为唐末战乱等缘故,很多卷都不见了。到了北宋这时,也只余下四五卷而已,能找到五六卷,那已经是运气好到爆棚。要想找到善本,甚至手抄本什么的,都几乎不可能。这本幽怪录,故事就算放到后世都算新颖,文字委婉,篇幅漫长,最适合闲时拿来消遣时间。幽怪录大都涉及神仙道术、定命再生、鬼怪妖物等内容,也难怪对它着迷的人,会孜孜不倦地找寻了。这个身穿儒袍的曾小官人,显然有些失落。他是这个书铺的常客了,掌柜的对他也熟络。可以说,在大相国寺东门大街旁的书铺,就没有不认识他的掌柜。“咦,这位小哥也是爱书之人吗”这个曾小官人,倒也是个好奇之人,他见张正书拿着一本书,看模样好像装订精美的样子,眼睛动都不动地看着,完全不为外事所动,还以为找到了一个知音。然而,掌柜的却非常紧张,张开手拦住了他,尴尬地说道:“这个小官人,也是与你一般,托我找书的,这书不太适合你看”曾小官人被掌柜的这么一阻拦,好似受惊的兔子一样,猛地向后弹开了一步。“掌柜的,你这是作甚”这个曾小官人有点愠怒地说道,“不过是一卷书么,值得这般阻拦我”爱书之人,一般的书是看不上的,但是对于一些“有趣”的闲书,就十分感兴趣了。甚至可以说,如果看不到,心中就好像被猫抓一样难受。曾小官人还以为,这大家都是爱书之人,看一看总该可以吧何必做得那么决绝,连看一眼都不行。然而,这掌柜的却显得很不安,他瞧得出来,这曾小官人尚未束发,还算是孩童,这春、宫图如何能够给他看的他虽然做春、宫图的生意,但也是有良心的。不像后世某些不良商人,只要有钱赚,什么亏心事都能做。“也罢,不看就不看了”曾小官人好生无趣地说道。掌柜的这才安心下来,松了口气说道:“曾小官人,小的也不想这样的,只是本店书籍甚多,何必单单着眼这一本呢”这时候,张正书被他们的对话吵得打断了思路,原来,张正书想着创办报刊的话,那还缺人手。别说什么了,就是主编都难以寻找。这个主编,不能是书呆子,也不能是缙绅,更不能是被大宋读书氛围洗脑了的人。这样的人,你叫张正书去哪里找整个北宋,识字率虽然比前朝高很多,但真正读过书,认识字的人,也不会超过10。这样的环境里,还想找到一个思维活跃,不受拘束的人,实在太难了些。“唉,难啊”张正书叹了一声,心中想着,“难不成这主编,还要我自己来兼任”说真的,张正书内心是拒绝的。且不说他“业务”不熟练,再一个好不容易重生一回,还做了富二代,当然要享受生活了,被这么一份报纸束缚住,还有什么自由可言偶尔一两期还可以,但如果每一期都要他想话题,那绝对是个痛苦的事。除却主编,还有“采风人”不知道从哪来雇佣好。“采风人”就相当于后世的记者,到处搜罗新闻的。但张正书是坚决不碰朝政,也不涉及边事的,这样一来,他的报社就不会触碰到统治者的痛脚了,也不会被封禁了。别看北宋的风气、言论什么的还算可以,甚至比后世还要宽松。但张正书知道,只要国家认真起来,个人是绝对不能和国家硬撼的,根本就是被碾压的份。这时候的宋人喜欢在酒楼茶肆谈论一些奇闻怪事,甚至是低声议论朝廷施政。只要官不究,民不举,那就没事了。有民谣唱道:“城门闭,言路开;城门开,言路闭”,其实就是说,这时候朝廷看似广开言路,其实不过是做戏罢了。但百姓是喜欢八卦的,偷偷议论也很是常见。这就给了小报很大的生存空间,就像游击队一样,经常是打一枪就走,根本不会留下什么把柄。但张正书想要做一份有影响力的报纸,就不能这么做,必须做到正规。但是正规,不代表不能打擦边球啊可主编难寻,编辑也难寻,岂不是说,这报纸一事要搁浅了“掌柜的,你这里可能代为刻印书籍么”这才是张正书最关心的事,说话间,他随手把这本春、宫图放在了书架上。然而,他和掌柜都没料到的是,那曾小官人一直在找寻着机会,见张正书把这本书一放下,他就一阵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