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8章(1 / 1)

他和那两个人就是三个南菩萨准备的草把子,下面的人想上去,就必须踩着他们的头,他们要是不愿意被踩,就只能跟往日的友人反目。为了利益,人能变成兽。表面端得再好的仪表,最后撕开了,下头都是狰狞的面目。冯钰对门房说:“还望您通报则个。”门房笑呵呵地说:“大人,您来得不巧,我家大人已睡下了,明日再来。”冯钰低着头,哪怕对着宋石昭家的门房都不敢表现的倨傲一些,语气温和地说:“有要事与宋大人商量,既然大人休息,下官便先等着。”他在宋石昭家门口吹了一夜冷风。第二天宋石昭“听信”出来看他时,才发现他被门房请进了角房里,已经发热发的人事不省了,嘴里还说着胡话。宋石昭凑近了听,发现他嘴里喊着。“大人……我要辞官……我要辞官……”宋石昭对下人说:“给冯大人请个好大夫。”那么多读书人里,只有这一个看清楚了,宋石昭看了看那张烧得涨红得脸,觉得若是叫他死了,确实有些可惜,说不定还是个有用之才。当夜,冯钰就恢复了白身。不过说的比较好听,是冯钰觉得自己德不配位,非要辞官,不辞就哭,哭完还闹。外头是这么传的。说林渊很喜欢冯钰,否则也不会第一次见面就封了他一个官,毕竟南菩萨亲自封的官没有几个,还各个都是手握重权的,所以林渊相当礼贤下士,对冯钰也爱重有加。但冯钰觉得自己没有这个才华,是白占了位子,既然干不好事,就对不起南菩萨的爱护,非要辞官,林渊挽留了无数次,冯钰都拒绝了。最后两人还在一起抱头痛哭----这是百姓们自己加的。冯家----“你说他这是怎么了!家里好不容易出一个官!哪怕没有实权,但哪个当官的一上去就有实权了?”冯钰的父亲和叔父们聚在一起,聚都恨铁不成钢的看着躺在床上喝粥的冯钰。“你知不知道这个官外头多少人看着?多少人想要?平江的读书人这么多,难不成以后还能再有你的位子?”“若不是你病了,现下你就该滚去跪着了!”“你不替自己想,总要为你的堂兄弟们想想?”……冯父意气风发了几天,结果儿子出去一晚,官就没了,他原本高昂的头再次低下来。家里为了读书,已经没什么钱了,拜师要束脩,好的老师可不便宜,还得去和同窗走动,笔墨纸砚,各式书籍都是要钱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有一天能当官,携带整个家族。冯钰安静的听着,听了一会儿才说:“平江的读书人有多少?”长辈们一愣。冯钰又说:“您们还记得,之前的好几条政令,读书人间的反对之声有多大吗?”读书人都有个臭毛病,书看多了就生了傲气,觉得自己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能够对着上面的人指指点点。“这个官我辞了,还能保一家平安。”冯钰双目空洞无神,“我若不辞,冯家就完了,家里没有我,还有堂兄弟们,只要他们跟着南菩萨,总有出头的一天,少说多做,南菩萨喜欢办实事的人,哪怕没有官职,只要做得好,入了南菩萨的眼,何愁没有前途?”冯钰深吸了几口气,他的心口一抽一抽的疼。难道他是自己想放弃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吗?冯钰:“你们现在怪我,要不了多久,你们就能看到章家和袁家的下场了。”章家和袁家就是另外两个被封官的人家。冯钰这话说了没几天,街上就有了无数流言。百姓们其实对编故事并不擅长。这些流言都是有人操控的,说章家和袁家仗势欺人,只因家里有了官,就双眼长在额头上,鱼肉百姓,羞辱往日的同窗。流言愈演愈烈,加上没人阻止,百姓们就觉得这是真的。又过了几日,章家和袁家先后办了丧事。说是自家当官的孩子染了病,没撑过去。冯家这才明白了冯钰的意思。冯钰是自己辞官,有个好名声,家里的人以后再想出仕也简单。但章家和袁家,哪怕壮士割腕,让自家的孩子死了,以后也没有出头的日子了。读书人们谈起这件事都觉得痛快。他们自认不比章袁两家的儿子差,看着这两个死了,都出了一口气。人奇怪的很,远的羡慕,近的嫉妒。曾经的好友一日出头,他们就嫉妒的挠心挠肺,若是一开始不认识这个人,反而不会有什么感觉。冯钰就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为昔日友人的死流了几滴虚伪的泪,然后开始讨论让谁去接替这些位子更好,等他们自己商量好了人,就再去找宋主管,让他替他们引荐。冯钰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眼泪顺着眼眶落下来。他觉得可悲。若是他没有辞官,今日他也是这个下场。他会死,冯家也就完了。哪怕父母会保他,叔父们也会为了堂兄弟们的前途,逼他去死。章家和袁家败了,一蹶不振,或许等上几年之后,将不会再有人记得,他们家有两个曾经当过官的少年郎。第90章 090袁家和章家的儿子其实也没犯什么大错, 年轻人一朝得意,最多就是跟昔日同窗出去喝喝酒吹吹牛, 再找几个红颜知己, 但家里人就不同了, 家里出了官----虽然没有实权, 但却是在林渊面前挂过号的。他们也许管得住自己, 但管不住家里所有人, 百姓们流传的罪名,也有那么一两项是真的。等事发了, 看着事态压不住了, 那些做下事的人, 反而端着大旗,逼死了家里当官的孩子, 他们以为这两个死了, 他们就没事了。“都砍了。”林渊没什么表情,好像他决定的不是生死, 而只是谈论今天的天气如何。他已经生不起来气了。没人求情, 所有人都知道,这两家除了父母兄弟这些直系亲眷意外,其他的是非死不可了。他们死了, 才能保全那两个被封官的年轻人的名声。林渊又说:“厚待他们的父母,赏些锦缎金子过去。”毕竟是林渊亲自封的官,还是头一批,名声不能太差, 只能由林渊出手去兜着。不过最近求到宋石昭头上的人更多了,即便死了两个,还有一个被革了职,但对那些半生失意的读书人而言,能当官还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这个诱惑足以让他们忘记死亡的威胁。林渊也越发明白这些读书人了。他在现代的时候小时候看电视,电视里的中央十一台会放戏曲,他们这些孤儿没有掌握遥控器的权利,只能跟着大人一起看,久而久之,竟然也能看懂了。他清楚的记得有一台戏,里头就写了读书人,不过那里头的读书人很牛,家里没当官的,穷的一家人都在山脚下,男的打猎,女的织布,打完猎就读书,然后皇帝知道了,就亲自去请他们出山,那家人百辞不掉,只能跟着皇帝出去了,出去的时候还皱着眉,一副被逼良为娼的样子。现在想起来,写这出戏的应该是个读书人,还是个不得志的读书人,得志的也脑补不出这个。然而事实上皇帝勤政,忙得脚后跟踢后脑勺,怎么可能去管山里头有没有有才之人,他想要什么样的人才,只需要张张嘴,就有无数人冲到他面前去。如果皇帝不勤政,那就更不可能了,后宫那么好玩,干什么去玩那些一把胡子的糟老头子?不过这也从侧面表达了读书人们的态度。他们需要人慧眼识英雄,并且都认为自己就是那个英雄,但又不愿意表达的太直白,那不好看。就像一个衣衫半褪的美人,她要够美够风流,又不能落于下流。所以他们找宋石昭要官,要的很也很内敛,宋石昭近来就收到了不少读书人的手书,有些是诗词,有些则是对政事的评价看法----这一类宋石昭是不会看的,还轮不到他们来指手画脚,名字全记下,这辈子也别想上去。不过宋石昭这下是复起了,之前看他倒霉来踩一脚的人,大多数都又龟缩了,道歉是不可能的,道歉不就证明他们之前确实是针对宋石昭了吗?还不如装哑巴,反正宋石昭也不可能明着对付他们,只要把家里的小辈看好,别出什么岔子,也就出不了什么事。不过很快就有人把要官引荐这事接过去了,找宋石昭要官的人少了,宋石昭也松快多了。这个自己冒出头的人是郑清风,出了名的不管闲事。郑清风毕竟年轻时是平江出了名的风流才子,招牌就比宋石昭这个外来的大,再加上平江大户都是沾亲带故的,读书人也更愿意走他的路子。“我看他也是坐不住了。”宋石昭对林渊说,“兵行险着,运气好被您瞧见,运气不好就是越权。”林渊喝了口茶,叫人上了些点心,君臣坐在厅堂里闲聊,他笑道:“给你分担了不少,你还不高兴?”宋石昭现在找到了跟林渊相处的新办法,就是直白----有什么说什么,君臣相疑不是好事,尤其是他现在这个位子,稍有不慎就是万丈深渊,他倒不怕死,但他还没见到天下归一,舍不得死。宋石昭说:“这个人倒是可用,不过他这一手也太难看了,以后少不了骂名。”宋石昭觉得郑清风是真聪明,这事看着好看,但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是出力不太好,明知道林渊不会再封官,还接下这个差事,到时候读书人得不到官,不敢骂林渊,矛头就要对准他了。可坏处清楚,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他出头了。至少林渊会把他记在心上,也会记他一个好,未来有什么事,总能有那么一两样想到他。那时候他才是他出头的日子。这世上总是不缺聪明人的,缺的是运气。比如林渊留下脱脱,难道真是看重脱脱治水和水利的本事吗?或是打仗?林渊手里不缺武将,就是陈柏松朱元璋他们都没了,下头也有蹿上来的。功名利禄动人心魄,哪怕把脑袋提在裤腰带上,只要前面有荣华富贵和锦绣前程,都有人削尖了脑袋想冲上来。就像朱元璋砍了那么多个贪官,想当官的人少了吗?最多的时候砍了上万个脑袋,想当官的人还是那么多。在权利面前,生死尊卑都可以抛在身后。宋石昭有时候也羡慕脱脱,觉得脱脱这辈子运气真的好,出身贵族,伯父把持朝政被他整倒了,那时候的脱脱多年轻啊,后来脱脱位极人臣,即便倒了,也被林渊找到了,为了安抚蒙古百姓,脱脱日后虽然当不了权臣,但只要他不犯大错,林渊就会捧着他,三代的荣耀是跑不了的。林渊放下茶杯:“先生若是有空,便替我去看看那位郑大人,好好说些话,叫他安心。”这就是要给郑清风接待读书人的权利了,以后就算有人提起这一茬,郑清风也是听命行事,不算越权。宋石昭连忙称是。他看出来了,林渊心软了,愿意出手保一保郑清风。否则以后有人告郑清风一个越权,就算林渊想保他也保不了。有时候宋石昭都觉得自己越来越看不透林渊了。他还记得自己刚与林渊相识的时候,林渊只是个少年人,说聪明?也只是在少年人的范围内,不是天才,也不是蠢材,还有一些多余的善心。可现在,他却已经看不透他了。等宋石昭走后,林渊才叫人把宋濂请过来。宋濂这个人名气很大,但林渊对他其实并不太了解。虽有神童之名在外,但宋濂都四十七了,跟童字实在是不怎么沾边。不过林渊也知道,宋濂主修了元史,还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所以无论在文学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是一个能人。但林渊也知道宋濂是为了什么倒的。他参与了胡惟庸一案,家人坐法死,宋濂本人被发到了四川茂州安置。林渊得更警醒才行。贪官是杀不完的,他不希望到了最后,自己也只能跟朱元璋一样举起屠刀。宋濂四十多岁,其貌不扬,但气质很好,就是站人堆里你一眼就能看到他,堪称儒雅,虽说儒雅这词都快烂大街了,但林渊见过那么多人,也就宋濂当得起这两个字,叫人看见他就觉得如沐春风。“林大人。”宋濂原本要跪,林渊连忙把他虚扶起来,笑道,“宋先生请坐。”宋濂从善如流的坐过去,不卑不亢,温文尔雅。林渊:“前些日子太忙,竟没空叫你来聊一聊,是渊的不是。”宋濂也笑:“如今平江等地皆系于大人一身,宋某并非不识抬举,分不清轻重缓急之人。”他也靠着这段时间摸清了林渊身边的人。宋石昭如今正得脸,若说以前就得宠,现在更是不得了了。他初来乍到,自然要与宋石昭接触往来,两人私下还称兄道弟,毕竟都姓宋,说不定往前数几百年还是本家----反正不管心里怎么想的,面上都要做的好看。林渊又跟宋濂说了些场面话,过了会儿才进入正题。“宋先生既来了,渊倒有一事相托。”林渊说得客气。宋濂回的也客气,拱手道:“大人直说便是。”林渊:“我带过来了一批人,都是识字的,想叫先生带着他们,去给百姓们开蒙。”宋濂有些莫名:“开蒙?”百姓多少人?几万十几万?这怎么开蒙?林渊笑道:“倒也不是叫他们识字,只是要麻烦先生想一想,怎么叫他们懂些道理,也免得被奸人利用。”这就是叫宋濂去给百姓们洗脑了。但这是个好活,风险不高,虽然麻烦了点,但往远了说,是于民有利的大好事。宋濂稍想了想就一口答应下来。他才刚来,现在最要紧的是有成绩,而不是出风头。有时候出风头不是什么好事。比如郑清风,也只是逼上梁山,不得不去罢了。只是不知道,郑清风最后会是个什么下场。宋濂笑了笑,他也是得了个好差事,才有这个闲心去为旁人担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