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章(1 / 1)

官员们要在晨会上汇报前一天的工作,自己做了什么,总结出了什么,需要分析和帮忙的有哪些。这样的方法确实行之有效,官员们没法打嘴炮的,只能老老实实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毕竟旁边还有小吏记录。这些记录最后都要汇总到林渊的案几上。朝廷虽然倒了,但他们这些朝廷命官还是要吃饭穿衣,奉养父母,养育子女的嘛。张大人看了眼走在不远处的郑大人,心里也不是没有羡慕。人人都说郑大人是个奇怪的官,但又不得不承认郑大人活得比大多数人都要好。好吃懒做竟然能被他弄成个人标志,也算是一个奇人了。他们从侧门走进府衙,发现府衙的下人们似乎换了一批人,比起原先的人,他们看上去更加秩序井然,脸上没什么表情,既不谄媚,也不亲近,给人的感觉甚至有些生疏和冷淡,但动作举止又带着十足的尊重,行动间雷厉风行,还不止一个,竟是个个如此。张大人移开目光----不该他想的事还是不要想了。仆从带着他们来到收拾好的厅堂,林渊已经高坐上首,下头横向摆着椅子,就跟开会一样,也确实是开会,林渊没有太多时间去了解这些官员们,只能用这样简单暴力的手段来了解他们。林渊看人来得差不多了,便说:“从这边开始,依次说下去,说说这段时间做了些什么,遇见了什么麻烦,最后怎么解决的,得到了什么经验。”台下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南菩萨!真的不给我们点时间打官腔吗?我们都准备好了!林渊奇怪道:“怎么?听不懂我说的话?从这边往右,依次说?”难道这群人都左右不分?不至于?他们怎么当的官?要求这么低的吗?第85章 085平江官员坐在台下, 怎么都感觉不太得劲,这坐着感觉怎生如此不同?这横着坐, 屁股挨着椅子, 就像椅子上长了刺, 平江的小官员, 几乎都是当地人, 这些官员不受重视----捞钱轮不到他们, 重要政事也轮不到他们,但就是这些小官员, 构造了平江政治的骨血和脉络。以往平江还在朝廷手里的时候, 他们一年都不定能见上知州一面, 别说知州,同知都见不了。如今对着林渊, 除了紧张以外, 却都生出了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虽然这是他们头一回见林渊, 但这段时日以来, 也知道林渊是看重做实事的人。毕竟林渊人虽不在这儿,但每个月都会给他们评绩,评了优的还会升官, 虽然只是小升一阶,但对这些官员来说,升官一项是轮不到他们的,如今头上换了主人, 升官却有望了,怎么不叫他们激动万分呢?“郑大人,到您了?”刚坐下的官员笑声对坐在一边的郑大人说。郑大人站起来,他虽然懒,但外表还是很能唬人的,他是个美中年,四十多岁,留得一把好胡子,脸上虽有了皱纹,却依稀能看出年轻时的好样貌,他站起来,长身玉立,嘴角带笑地把自己近段时间做了什么,干得怎么样,遇到了什么问题说了出来。说话也是门学问,这门学问浅的,也就只能一条条的说清楚。这门学问深的,比如郑大人,明明没做多少事,说出来却叫人觉得他一天忙得脚不沾地。林渊听他天花乱坠的说了一通,好不容易听明白他到底做了些什么。郑大人管的是户籍,其实就是重新规整平江户口,把外地来的流民也纳入平江百姓,新入户的百姓头一年不必纳税,看起来事情不多,但其实杂碎小事多得要命。可问题是,这位郑大人其实干得……只是把任务分派下去,自己只管流民登记,管的还非常一般。林渊看着这位郑大人,只看外表的话,所有人都会以为郑大人是个君子,既然是君子,必然是能力出众,气质高贵,受人尊敬的人,他说道:“郑大人辛苦,坐。”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面子还是要给的,人活一张皮嘛。但他之后还是要了解清楚,这位郑大人只是懒,还是真的是个草包。是草包的话,那他就没法用他了,当官跟别的不同,别的有些行业,草包努点力大概也还能做得不错,可当官就不行了,再努力,只要是个草包,那就干不好事,容易被耳语左右,看似敦厚,实则是又蠢又毒。这个会开了整整一个早晨,中途去了几趟恭房,官员们极为重视和林渊的第一次会面,哪怕是自己听不懂的,都要专注的听着,脸上要么挂着笑容,要么一脸严肃,坐姿端正,倒是显得有几分风骨。林渊肚子饿了,该问的也问过了,过了晌午就散会,倒是留了他们在府里用午膳。“我便不与诸位共用了。”林渊笑道,“免得诸位不自在。”众人连忙站起来,拱手称不会。林渊:“无须与我客气,诸位请便。”下人们从门外进来,将官员们请出去,用餐自然不可能在这里用。姗姗来迟的宋石昭此时才从院子里绕过来,陪着林渊一起用膳,林渊在吃上不讲究,尽快吃完填饱肚子就行,但厨子们可是费了不少心思。既然知道林渊不爱山珍海味大鱼大肉,他们就把珍奇食材伪装成普通食物。林渊对这些方面也不伤心,逮着什么吃什么,就觉得比现代的东西好吃,可能是因为古代没有添加剂?可是按理来说……有添加剂才更香来着。“那个郑清风有意思。”林渊一边吃一边对宋石昭说,“看着是个君子。”宋石昭差点咬碎了一口牙----他就晚了几天,就让那群小妖精冲到林渊眼前了,竟还有叫林渊记住的,这可真是要气烂他的心肝。“下官也知道他。”宋石昭脸上端着笑,“听说少有贤名,年轻时因长得俊美,还有桩儿女官司。”林渊有些好奇:“哦?”古代女子讲究声誉,竟然还能有儿女官司?宋石昭说道:“那郑清风出自世代官宦家,虽说只是小官,但家风清正,唯有一点不好,就是太知进退。”这是宋石昭给人家穿小鞋,说人家一家子都是胆小如鼠的。他又说:“那郑清风自幼与旁人不同,是个桀骜的性子,嫉恶如仇,倒是博得了不少美名,人生的又美,到议亲时,媒人踩破了他家门槛,这倒不是夸大,确实是踩破了。”“他……可是个男的……”林渊吓了一跳。宋石昭笑了笑:“听闻他年少时面白玉如,英姿勃发,年轻男女虽难见面,却并非真的坐牢般关在家里,拜佛参会,总有见面的时候,那时候就有几家女儿回去哭闹,虽只见了他一面,却非此人不嫁。”宋石昭又说:“既敢说这话的,必定是在家受宠的,闹将起来自然叫父母头疼,痴缠一番,父母也就从了,那郑清风家底不丰,想嫁他的女子太多----就是纳妾她们也肯,恐怕养不起这么多人。”“那些女子便说了,哪怕是妾,她们也自有嫁妆,不要聘礼。”林渊好奇道:“然后呢?他最后娶了几个?”宋石昭摇头:“他就娶了一个,娘家表妹,自从他成亲后,他就稳重多了,稳着稳着,就变成了如今这个样子,能不做就不做,能少做就少做,不求出头,但求无过。”“当年他若出现在街头,哪怕是出阁女子,都要走上街头去瞧他,将路围个水泄不通,还有人说,亏得郑清风身子好,不然这阵势,怕是能成第二个卫玠。”宋石昭叹了口气。林渊闷笑:“先生羡慕了。”被那么多女人追求,别说古代男人,就是现代男人也没几个见识过,说不羡慕那都是骗人的。宋石昭笑道:“羡煞下官了。”整个平江,郑清风的大名几乎无人不晓,百姓们提起他,都津津乐道。毕竟这样的美男子少见,尤其是到了这个年纪,人家还是美。林渊:“此时做官如何?”宋石昭:“年轻时倒是不错,也曾兢兢业业,数十年不曾升官,估摸着是觉得仕途无望,宁愿不做,也不去犯错。”林渊奇道:“数十年不曾升官?”宋石昭轻咳了一声:“听说以前知州的女儿也爱慕他。”这是穿小鞋了。林渊:“看来得麻烦先生帮我看看了,这些人里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宋石昭连忙说:“定为大人分忧。”当官的不想升官都是假话,新官上任三把火,但若是十年,二十年都在同一个位子上呢?空耗时光,消磨人的意志,驴子跟前掉根萝卜菜走得快,更何况人了。郑清风放衙回府,脱了官袍,换上了一身便服,他坐在厅堂里,手里捧着一杯茶,郑妻抱着个奶娃,正一脸温柔的哄着,他们夫妻在一起的时间久了,竟有了些夫妻相,一举一动都有相似的地方,表情也是相似的。哪怕不认识他们,也能看出他们是一对夫妻。只是丈夫姿容出众,妻子与众人无不相同。“今日怎么在府衙待得那么久?”郑妻哄着小儿,又转头问郑清风。郑清风拉了拉领口:“那南菩萨把当官的都叫去了,小吏也去了,一人即便只说一盏茶的功夫,也得花些时间。”郑妻好奇道:“南菩萨长得如何?是否真是神仙下凡的模样?”郑清风笑道:“若说相貌,差你夫多矣。”郑妻捂嘴笑:“夫君貌比潘安,只是不知那南菩萨是个何等心性的人。”郑清风的目光深邃起来,他说:“我观他行事,待百姓倒是菩萨心肠,但是对旁的……”“心性之狠,到叫我刮目相看。”郑清风从妻子手里抱过小儿。妻子奇怪:“狠?”郑清风:“蒋家上下一百余口,无一活口。”妻子吸了一口凉气。“竟……竟这般狠毒?”郑妻吓了一跳。郑清风:“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他若真跟传言一样,是个菩萨心肠,那才叫人忧虑。”郑妻看着丈夫的表情:“夫君倒是欣赏他?”郑清风:“世人多被虚名所累,如我一般,半生被君子二字限制,当年我若……”郑妻:“多少年前的事了,没什么意思。”郑清风叹了口气。他年轻时惹得多少芳心暗许?又自以为君子端方,结果为了君子这两个字,吃尽了苦头。君子不是凡人能当的,郑清风明白这个道理太晚,晚到他已心灰意冷。如今看到被人称为南菩萨的人,怎能不心生好奇呢?都是虚名闻名之人,那南菩萨却怎么比他活的潇洒?南菩萨杀了蒋家一百余口,却没人说他残忍狠毒,这叫郑清风百思不得其解。郑清风说:“有趣,这般趣人,难得一见。”郑妻看着丈夫,她的丈夫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却可惜心灰意冷多年,只希望那南菩萨真是个慧眼识英雄的人,能看出丈夫皮囊之下那颗建功立业之心。第86章 086平江就是现代的苏州, 平江富裕,与它的气候脱不开关系, 林渊当年学地理的时候就学过, 苏州四季分明, 雨水充沛, 种植水稻, 小麦油菜, 出产棉花,蚕桑, 林果, 苏州还有许多著名的特产----澄阳湖大闸蟹等等, 是标注的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宋代范大成曾留书言:“春暖花香,岁稔时康, 真乃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唐代诗人也说:“人谓尔从江南来,我谓尔从天上来。”林渊看到平江的粮仓时, 才知道这些赞美并没有夸大其词。平江的粮仓之丰, 罕见至极,别的城州,粮草放的都是陈粮, 官员们要捞油水,新粮是不会放进粮仓的,粮仓的粮食大多是几年前的陈粮,林渊还曾见过一处, 粮仓里全是霉粮,在那放了十多年,别说吃了,搓一把都能变成稍粗些的沙子。平江曾经的大官们就不贪吗?自然也贪。但不管他们怎么贪,平江的粮仓永远是满的,里面的粮食虽说也有陈粮,但新粮也不少。大概是因为气候好,平江种出的水稻脱壳后大米颗粒饱满,蒸煮之后清香扑鼻。小麦磨粉以后,做出的面点也更有嚼劲。林渊现在手里就捧着一碗饭,白米饭配着一条水煮鱼,吃得心满意足。他穿越过来这么久,在吃上一直不怎么讲究,每天事情太多,就跟读高三一样,忙得脚不沾地,就连吃饭,都是随便糊弄两口,饿不死就去继续忙,但高三只有一年,他却经过了几年的高压生活,人心里有事,吃什么都不香,龙肝凤髓都吃不出滋味。陈柏松正好回来交兵,两人坐在桌边吃饭,林渊喝下一口鸡汤,饱足的靠在椅子上,他难得吃的这么饱,肚子都有点凸出来了,却看陈柏松面色不改的吃下八碗白米饭,竟然还准备再填。就是林渊这个经历过长身体阶段的男人都觉得这饭量实在是太大了。毕竟碗可不小。他奇道:“你吃这么多,都吃哪儿去了?”也没见陈柏松发胖啊,肌肉倒是越发结实了。陈柏松放下碗筷,他刚刚把最后一筷子鱼也吃了。陈柏松不会吐刺,不知道怎么学会了一个吃鱼的新方法,把鱼和米饭一起嚼,有刺就一起咽下去,再来一口米饭,也不嚼,直接硬吞,鱼刺就不会卡住喉咙。林渊看得胆战心惊,害怕陈柏松下一秒就会被噎死。陈柏松坐姿比林渊更好,他比林渊体格结实,背打直了,整个人看起来很有气势,毕竟是从千军万马中历练出来的将军,不再是以前那个放牛赶车的奶哥了。人都是会变的。林渊忘记了自己在哪儿听过的话,现在想起来,觉得很有道理。“这世上没什么事一成不变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陈柏松说:“总觉得吃不饱。”林渊:“行军的时候吃的怎么样?”陈柏松想了想:“干粮是够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