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明朝女人> 第4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节(1 / 1)

这一说法在杭州城中引起巨大反响,可议论三五日也就平息了,日子照常过。柳娘只等着平静生活的开始,却不想接到了别人的求亲。柳娘住在道观内,就算要求亲也是向城中的父母大人求,怎么会跑到郊外道观来呢?这就不得不说求亲的是家什么人了。暴发户起来的盐商,对杭州势力懵懂不明,听说柳娘的出身,也知道她有一手好医术,偏偏他们的独子重病卧床,请便了周围的名医都没有办法,只能寄希望于柳娘。求医和求亲天差地别,这家人又怎么会生出这样的神奇主意呢?不得不说盐商太太做惯了生意,太习惯脑补。她就说了:“放着好好的官宦人家小姐不做,去做什么道士,可见其中有不得见人的地方。早就听说那齐家小姐是学医的下等人,你瞧平日里走街串巷到家里服侍的医婆,谁不是卑躬屈膝的模样。肯定是齐家嫌弃女儿污了自家名声,这才打发她出家的。咱们儿子已经这样的,与其胡乱买个人来冲喜,不如娶了她,还能照顾儿子,说不定就被她医好了。再不济还是知府大人的女儿,咱家为知府大人分忧解难,他难道不投桃报李照顾咱们的生意?”盐商老爷不愧和她媳妇儿是一家人,道:“若非她有这样的毛病,咱家也高攀不上知府大人。布政使莫大人马上就要致仕了,接任的极有可能是齐大人,若是娶了她的女儿,这江浙一代还不任我遨游?”盐商老爷用他仅有的智慧思考道:“齐家没把她随意嫁了,肯定是不愿她嫁人,去知府家提亲恐遭撵出来。不如直接去观里求亲,那小女儿被关在观里不许嫁人,见有人来求亲,还不欢天喜地的答应。只要把那齐小姐握在手里,还怕知府大人不同意吗?”“是极,是极,有理,有理。”盐商太太连连应下。这就有了自在观外对峙的一幕,盐商家披红挂绿吹吹打打在外叫嚣,“咱们是来向齐家小姐求亲了,你们这些道人为何阻拦?还不请齐家小姐出来说话?她必定要应的。”不知情的还以为齐家小姐和们家公子有什么私情呢!自在观的道人当然不会让,作为杭州名观,护卫道观的人不少,双方已成对峙之势。第81章 最快活“说时迟, 那时快, 就在这个时候,齐家小姐走了出来, 不卑不亢, 坦坦荡荡问道:‘我就是齐家小姐, 听你这话说得肯定, 难道我与你家那少爷还有首尾不成,怎么笃定我必会答应?’”酒楼里的说书段子正是火热, 几天前自在观外的闹剧早已被时间发酵的沸沸扬扬, 各种谣言, 难听的、而已揣测的、意/淫的多不甚数。柳娘无法, 只能启用熟悉的手段, 顾不得名声不名声, 先把这波压下去。“那豪奴得意道:‘我家家业庞大, 家资过万,只有少爷一个独子, 只要小姐嫁过来,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齐小姐道:‘我还不知你是哪家的呢?’那豪奴道:‘盐商兰家!’言语之中自豪异常,好似人人听到盐商二字就该俯首帖耳似的。”说书人形容得太过活灵活现, 下面有人起哄道:“人家小姐官宦门第、书香之家, 一门四进士, 难道还缺富贵不成, 岂会嫁给一介商人。”说书人一拍惊堂木,叹道:“可不是吗?还是客人有见识, 齐家小姐因早年体弱多病险些养不活,被自在观的枯叶仙师救了。自此在三清道祖面前发了誓,要终身服侍道祖,不享人间富贵。小老儿自是不明白齐老爷这样的贵人是怎么想的,怎么舍得让掌上明珠族做女冠。不过齐家小姐应誓还愿正正经经,也没有让人非议的地方。”“要不怎么说天下多小人呢!那豪奴被齐家小姐几句话问出了破绽,无奈之下道出了真相。原来那兰家少爷不知得了什么怪病,杭州城请了多少太医也无用,不知听谁说齐家小姐医术高明,就打着求亲的幌子来求医。诸位客官说可笑不可笑?”“这倒不可笑!若是齐家小姐软弱一些,不正中了他们的计吗?让那似是而非的谣言一逼,可不只有委身商贾了!可惜、可叹啊!”台下客人摇头叹息,好似人已经嫁过去了似的。“可不是,若走正常路子想父母求亲,兰家哪有登知府门第的胆子!啊哈哈哈哈!”“那兰家啊,我也听后街张大夫说过他们儿子的怪病,他老人家行医三十年都无法,也不知兰家人听信了什么谣言就去逼迫齐家小姐!可惜好好的大家闺秀,就要正式受戒出家啦!”“哼!可见盐商每一个好东西,为富不仁、祸害乡里,简直侮辱了兰这高洁的姓氏!”一位书生打扮的人一拍桌子骂道。“哎哎,客官息怒,客官息怒,小老儿不心疼桌子,只客官当心手疼~”听说书人这么一打趣,周围人哄然大笑。说书人才道:“这世上有修桥铺路的儒商义贾,也有兰家那般卖弄小聪明的暴发之家。正经受害恩齐家都不曾对兰家做什么,只斥退了他家罢了,客人们切勿上火,切勿上火!”“那是齐老爷大公无私,不愿因私情打击报复罢了。”“这位兄台忘了,兰家可是盐商,得罪了知府大人,明年的盐引可就拿不到了!怎么会没有报复?”“兄台说的什么话,只这强行求亲一事就看出兰家人品低劣,知府大人没吊销他们家今年的盐引,已经是宽宏大量了,难道还要以德报怨不成。这样的人品,就是贩盐也定以次充好!”“唉,你不懂,官场上的事情啊……”话题很快就歪楼到了官场政治,酒楼里的客人半遮半掩、欲语还休的说着政治话题,台上说书人多次提醒都不理会。男人聚在一起最容易经常讨论的话题不是女儿而是政治,事业对男人们而言,才是春/药。杭州城里大言论大多被控制在一个范围内,齐太太则抱着柳娘直哭:“都怪那家子丧天良的小人,连累我儿的名字被那些贩夫走卒翻弄,我可怜的儿啊!”正经大家闺秀,一生之中除了父母兄弟丈夫之外的至亲之人,无人知晓她的姓名,这才是“贞洁恭顺”呢!齐太太为自己女儿的不幸遭遇嚎啕大哭,恨不得打杀了兰家那群蠢货。“娘,女儿是要侍奉道祖的人了,名字不名字的有什么关系,师父自会赐下道号。就当免费给女儿宣扬名声了,女儿日后行医,可立志当个名医的。名医名医,没有名气,怎当名医。”不说这个还好,一想到女儿马上就要出家,齐太太刚止住的眼泪又留下来了,泪湿衣襟。不论外界如何揣测,看好还是看坏,柳娘都如期跪在了道祖塑像之前,拜过道祖、谢过引度师,面北长跪,向师父说出出家原因,经过师父同意后,再面北四拜,此为遥拜帝王。而后,“谢先祖”“辞父母”“辞亲朋好友”。齐老爷齐太太、四哥、四嫂、五哥,还有莫夫人和莫家小姐,以及柳娘诊治过的几位病人,都在一旁哭泣。再次,皈依成服。尔后由枯叶道长,诵读经文、戒律,告诫这新入门的弟子。最后,谢师。发下“十二愿”,轻声诵读“学仙诵”“回向念善”,再次谢过观礼的亲朋好友、指引的道友引度师、师父等。等柳娘再站起来的手,她已经行道家稽首礼,口称“贫道”了。“娘亲莫要如此伤感,女儿虽出家了,依旧是您的女儿,日后也要常常登门,娘俩再见的时日还多。娘亲快收了眼泪,不然女儿心中难安。”柳娘虽穿了道袍,可还是以齐家女自居,又和爹爹请罪,叮嘱四哥、五哥好好照顾爹娘。“妹妹倒好,比哥哥先找到归处。”五哥泪中带笑,恭喜柳娘得偿所愿。一家子又哭又笑,在道观中歇息了半响,用了午饭才回去,自此,柳娘就正式出家了。柳娘出家的目的是为了看诊更多的病人,不为男女大妨所限制。但等到她第一个男性病人上门的时候,时间又过去了一年。这一年柳娘正式行医,在女眷中名声颇高,都说比往日那些男性大夫诊治得好。苏州李员外太太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她的月经不调、小腹坠痛就是柳娘给治好的。如今她的儿子重病,李员外一家请了多少名医都不见效,只得死马当成活马医,请柳娘过苏州府诊脉。苏州离杭州不算太远,李家又派了车马来接,关键是第一个男性病人十分具有纪念意义,柳娘带着红莲、碧叶欢喜去了。红莲、碧叶已经是第二代了,第一代的两人比柳娘大了十多岁,且思维早已固化,到了年纪,柳娘就请示母亲把她们嫁了出去。此时跟在她身边的红莲、碧叶比她只大几岁,跟着她学医药、医理,柳娘把她们当做药童。到了苏州府,李员外家境颇好,李员外本人中了进士,在翰林院待了几年之后,就回了老家。虽江南文风鼎盛,但能中进士者依旧是绝大多数人仰望的存在。李家小公子已经卧病在床,整个人佝偻在一起,看不出他是十几岁的少年,和个老翁差不多。柳娘诊脉过后,又听李太太说李家小公子的病因。“那杀千刀的奴才撺掇我儿去拔树,学什么鲁智深倒拔杨柳,一下子闪了腰,就成了这般。”李太太的话已经与无数大夫重复过了,很流利的把李家小公子的病因说了,又让人奉上之前大夫看诊留下的方子。一般人闪着腰就是腰痛,揉几下就好。李家小公子完全是脊柱错位,背部歪曲,就像一个驼背的人似的。柳娘和李太太商议病情的时候并没有出去,李家小公子对大夫的话好似已经麻木了,苍白的脸上神情阴郁,柳娘真怕他有死志。“令郎这病,贫道能治!”柳娘斩钉截铁道。“果真?”李太太拉着柳娘的手喜极而泣,不敢相信又喜出望外。“李太太不必忧心,贫道也未曾说大话,您请了那么多名医来,谁又敢拍胸口保证呢!贫道不是无名无姓之人,我俗家父亲乃是浙江布政使,道家师父乃是枯叶道长,太太就是信不过我年轻,也该信得过他们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少才高,少年天才……”李太太胡言乱语了一些夸赞少年人的话,她会请柳娘来,当然也参考了这些人的名声,哭道:“一切就拜托道长了!”“府中可有空房间,可否让我侍女去布置一下。”“请请请,道长先休息,先休息。”李太太赶紧引路过去。“不必了,布置好房间,就请小公子过来吧。”李家小公子是典型的脊柱弯曲 ,而且是意外创伤,这样的病需要的是“正骨师”,中医有精通此道的大家高手,可惜李太太一家没请到。柳娘阻止他们用春凳、担架抬着小公子,先在他病房中让他脱了外衣,只着下裳,双手在他背上推拿。不时问他痛不痛,是哪一种痛,和刚才的痛比起来有什么不痛。李家小公子何时接触过同龄少女,尤其是这么衣衫不整的,一张脸羞得通红,往日气愤、厌世都想不起来,眼神飘飞不定,不知在想什么。就在此时,柳娘左手护、右手动,轻轻一推,听得骨头一声响,已经正过了靠近尾椎骨的那一节,李家小公子这才后知后觉的惊叫出声。“好了,好了,又不痛,小公子叫什么呢!”李家小公子凝神感受一下,哎,还真不痛!柳娘起身,接过帕子擦手,道:“红莲、碧叶,扶他起来。”李太太在旁边胆战心惊道:“道长有所不知,我儿站不起……”话音未落,红莲碧叶已经把他扶起来,踏出了第一步。柳娘拉住李太太给她使眼色,两人退开,让他在房中练习走路,背还是佝偻着,被两个丫鬟扶着,犹如行将就木的老人蹒跚着行动。第82章 最快活李员外回来的时候, 李太太喜极而泣的告诉他:“老三能走路了!”自从李家小公子受伤生病之后, 李家人到处寻找名医、良方,李老爷的大儿子在外地做官, 也推荐了几名名医过来。守在家中的老二则陪着老父亲到处拜访名医, 没想到一回来就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果真?太好了, 苍天不负!是那位先生医术如此高明?快, 快引我去拜见!”李员外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南霄道长。”“谁?仙长法号听着怎么这么耳熟?”“就是治好娘宿疾的那位南霄道长,女冠~”李家二公子提醒道。李员外激动的心情一下子就平复了, 忍不住问道:“老三真的能站起来了?”李太太没好气道:“又不是我一人见了, 满屋子的丫鬟婆子白长一双眼睛啊。要是不放心你自己去看看, 老三还在屋里走着呢!”“夫人见谅, 为夫哪儿有不信夫人。既然仙长有如此仁心仁术, 还请夫人代为引见。”李员外平白作揖, 逗得李太太捂嘴直笑。虽是凡俗两界, 终究男女有别。李员外和李家二公子只和柳娘见了一面,当面拜谢了她, 尔后都是李太太出面。亲眼见了儿子的情况,李员外也放心下来。“如何,不想再找个‘靠谱’的大夫来瞧了?”李太太打趣道。“夫人就原谅为夫这一遭吧, 非亲眼所见, 哪知世上还有如此奇女子。”李员外又不是傻子, 柳娘有如此医术, 又有如此背景,不是他一个闲散员外可以得罪的。就光从医术的角度来讲, 没有名医愿意和别人合作,这不是敝帚自珍的狭隘,而是每个大夫医术各有千秋,虽殊途同归,但终究道路不同。犹如从杭州道苏州这一路,有的大夫走水路,有的大夫走陆路,最后都能到达目的地。若是两个大夫意见相左,不懂事的病患家长又在中间掺和,难道把病人分成两半吗?李家的这些小心思、小动作柳娘并不关心,不妨碍治疗进程就好。李家小公子的病本身并不严重,只是这脊柱弯曲看着吓人,弯曲的脊柱内在压力越来越大,压迫着内脏,进而发生其他病变。还好,他受伤的时间还短,内脏压迫未形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只要能矫正脊柱,一切病痛迎刃而解。普通妇人十月怀胎,内脏也受到压迫,却很少有人直接五脏六腑出问题的,可见人体有很强大的自我调节功能。李家小公子从佝偻若老汉,到慢慢能走,慢慢能转动头部,脊背越来越挺拔,等到三个月疗程结束之后,李小公子完全恢复了体态,连以往含胸驼背的坏习惯都被纠正过来。现在见着了,就是一身长玉立的翩翩少年。“小公子完全康复了!”柳娘笑着宣布这一好消息。李太太却没有感谢道祖保佑,如以往一样拉着柳娘说感谢的话。李家小公子的病早在一个月前就可以算做痊愈,脊背已经挺直,多出的这一个月是调理内脏的。感谢的话李太太不知说过多少,可如今正式宣布痊愈却不说,柳娘也觉得奇怪啊。李太太揪着帕子,扭捏半响道:“不知南霄仙长可有还俗之意?”“既受戒发愿侍奉道祖,便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太太问这话是何意?”“据我所知,道家并不禁婚姻嫁娶……”柳娘一下子明白了,峨眉轻皱,脸色微沉,冷声道:“太太还需约束好自己的儿子。”柳娘听出了她的话中意,越想越生气。她还没遇到过这种事情呢,以往就是有这个意思,或尊重自己的医术,或忌讳道家的背景,或碍于齐家的权势,无人冒犯,如今一个小小员外家,居然生出这样的心思来。柳娘起身,道:“小公子病情已经康复,日后注意不可用力过猛便是。出门三月,家中师长父母也该担心了,贫道告辞。”“南霄仙长,仙长,恕罪,恕罪!小妇人口不择言冒犯仙长,恕罪!还请仙长留下用饭,外子、小儿当亲自向仙长道谢。”李太太也不知自己怎么昏头就把话给说出来了,实在是她那宠坏了的小儿子,一个劲儿的让她来试探。谁知南霄道长这么敏锐,一下子就看了出来。李太太也不愿得罪医术高明的大夫,自己和小儿子都受她的恩惠,自己人说不得还有求她的时候……呸呸呸!大吉大利,无灾无病!“不必了,我那侍女正在收拾东西,今日启程正好,不劳李太太费心。”李太太原本还有怪罪柳娘引诱她儿子的意思,如今见柳娘如此坚决,再也想不起来这丝念头,反而惊恐得罪了她。一牵扯到男女阴私最是说不清楚,柳娘不理会李太太的挽留,直接去了自己客居的院子,让红莲碧叶赶紧收拾东西,不要留下任何可能成为“把柄”的东西。正在忙碌之中,却又有小丫头来报:“三少爷求见仙长。”柳娘悚然而惊,道:“正在忙乱之中,不好请小公子踏足,待忙完之后,再请小公子进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