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麒麟儿> 252、第 252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52、第 252 章(1 / 2)

许盈自从打算上任长城县,就对长城县有过了解。情报来源很复杂,有的是一些公开的信息,出现在公文上、地理志上。零零散散的,大概因为长城县并不是一个多重要的地方,且最初是从别县分出来的,所以所得并不多。

还是后来托朋友寻了一些长城县人,其中有商人、有普通人、有小吏(建邺成为南方朝廷的都城,对周边是有集聚效应的。长城县虽然不是什么大地方,却也有人来建邺谋生),通过这些人的讲述,许盈才真正对长城县有了比较感性的认知。

但这还不够,在这个信息流通极度困难,受教育水平也很低下的年代,受限于信息不畅,以及个人看问题大多有这样那样的偏狭,从长城县当地人口中得到的情报也只能说是‘他们眼中所见’。他们应该没有欺骗许盈,可即使是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也会因为只能看到事情一部分,以及角度问题,得出和事实相去甚远的结果。

进一步说,很多问题还是这些人看不到的。

所以最终还是需要许盈来到长城县后,自己亲身去看、去经历,这才能决定做些什么。

周荣叫许盈来说话,除了一开始的闲话,后面就多是在说长城县了,说的是长城县这个地方的风物、土地、历史还有人。

相较于那些普通人,站在周荣的位置,能看到的东西又不同了。或许不能说全面,但对于现在的许盈来说也是有着很强的参考性的。

“说来这长城县相较于三吴其他县,是既好治,又不好治!对于若冲这样不打算敛财,只打算做实事的主官来说,算是不上不下了。”周荣一开始就指出了这一点,相比起一般人,他显然‘高屋建瓴’的多。

他们并没有讨论许盈到底想不想在长城县做实事,周荣又不是看着许盈长大的,自然不知道许盈志向与一般势族嗣子不一样——但凡是大家族的嗣子,就算心中有别的志向,也会为了自身的责任选择官场。能不能上位那是能力和时运的问题,去不去就是态度问题了。

周荣默认许盈是要在官场上有一番作为的,而许盈也确实打算做实事。虽然出发点不

同,但在这点上确实没有分歧。

周荣也没有故弄玄虚,很快解释了其中的关节。

说长城县不好治理,是因为‘穷山恶水出刁民’!长城县虽然地处三吴之间,却不是个富庶地方,论到‘生产总值’这种东西,长城县一直是三吴地区倒数的那种!这种地方的老百姓,相对而言总是更难缠一些。

而且长城县穷的原因也很有时代特色,在此时属于比较难解的问题。

相对于三吴地区其他地方,长城县多山地丘陵,不利于农耕或许过个几百上千年,封建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南方开发完成,长城县这样地方的土地也能得到很好的耕作——西南山地都能开垦出壮观的梯田,相比之下长城县真的是小问题了。

但在此时,这就是贫穷之源!或许多投入一些资源,也能在此时把长城县的潜力开发出来,可在南方开发程度不高的大背景下,这就显得可笑了。那样的资源放在别的地方,创造的农业收益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无论是私人,还是朝廷,都没有动力去做这件事。

就连本地的豪强都没有!他们很难想到自己立足于乡土,乡土越强,他们就越有存在感。为什么江南那么大的地方,现在能说的上话的也就是三吴的顾陆朱张等家族?其中奥妙就在于此了!

三吴是江左精华,三吴不稳,南方朝廷就是无源之水!

之所以如此目光短浅,一方面是受教育水平的问题,很多豪强真的没有多少文化!另一方面也是时局板荡,很多人非是不想做长远规划,而是不能!

地方官想要在地方上做出成绩,无外乎搞些改革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让老百姓有钱,又或者搞了什么有代表性的工程(像是水利工程、驰道什么的,但这些本质上也是为了富民)。而在地方穷苦的前提下,后面的工作是很难做的。

官场上一直有一个说法,有的地方官在任的时候做的花团锦簇,后任者就难办。而有的地方官在任的时候休养生息,仿佛透明人一样,最后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政绩,后任者就开心。倒不是有前辈衬托,前者显不出来,后者才能大放光彩,而是前面那种花团锦簇的,往往会把府库耗尽,他是

做好事了,后来者却得节衣缩食,什么都不敢做!后者情况则相反,留下一个满满的府库,后来者想做事就容易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