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麒麟儿> 200、第 200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00、第 200 章(1 / 2)

卫琥和蔡弘毅在书房里忙前忙后, 解决了一些‘正事’之后,总算有时间稍微休息一下了。所谓的‘休息’也不是真的休息,而是做一些他们看来相对轻松惬意的工作, 比如给许盈整理文稿。

许盈的文稿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读书笔记, 另一部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品。不过作品的范围也很大, 首先有学术性的作品,比如说他关于甲骨文的作品《字源》,并不是写过就算了, 关键是借助这套文字研究留在甲骨上的历史更何况‘甲骨文’本身还远远没有研究透彻呢!

然后有偏文学的作品, 诗歌文赋, 包括各种小品文,这在如今可是‘新文学’的招牌,这样的作品发出来比学术性的作品更能吸引眼球!这也是卫琥最愿意负责的部分,别看他从小学剑击、骑射,武力值远比表面是看起来强得多,实际内心却是继承了卫氏的‘特色’, 非常、非常文青。

对此蔡弘毅没有意见这又不是他的菜!和卫琥相反,他看起来高高大大的,还曾经和同辈年轻人到处游学过,但其实武力值十分拉胯。蔡弘毅对文学根本没有什么想法,他其实是个怀抱着政治改革救国的热血青年!虽然也有势族子弟的文学审美,但确实没有太大兴趣。

另外, 还有一些‘’,这里的和后世的是一个意思。这个词也不是后世新造,事实上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诸子百家里有一家家,不了解的人可能会以为这只是和后世的‘’重名了, 背后代表的意思是另一个意思。

事实上并非如此,虽然和后世对‘’的精确定义还有着一些差距,但本质上确实没有太大分别都是指用笔杆子编故事。

许盈之前就拿出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他根据自己记忆中这个故事的轮廓,弄出了一个中篇他认真考虑过要通过这个故事编一出大型歌舞剧,只是因为一直没有机会做,所以搁置了下来。

不过最近他又翻出了这个,打算编好了之后在随园演出。一出十几幕的大型歌舞剧,这足够填满一次聚会内容了!当然,编排好了之后只演一次就太可惜了,到时候还可以在建邺安排演出,丰富一下建邺城的精神生活。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后,许盈还写过一些故事,基本上都是上辈子没有过的原创。主要是这样的‘’本来就不指望能帮他扬名,此时写或许可以收获‘名气’,却绝对不会有‘名望’!既然如此,他自然可以写的‘轻松’,没有任何目的。

他之所以写这些,更多是一种娱乐这个时候的娱乐也不多(主要是此时的很多贵族娱乐,许盈实在感受不到所谓乐趣),写个小故事也不错,人都是有‘表达欲’的。

他并不常写故事,但时间久了也有一些积攒而且,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些‘’最不受重视,完全是许盈的消遣之作,却是人人都要看的。不只是蔡弘毅和卫琥,就是罗真、吴轲他们,有空也要来看看存稿。

此时也有一些人写,但还是那句话,和许盈这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后人’相比,还是差太远了!此时的是什么样子?不能说不好,也有一些作品流传到后世可以做‘经典’,让后人惊叹古人的想象力。

但和现代相比,恐怕又是相形见绌了。

这里说的比不上,自然不是文学意义上的比不上,而是‘可读性’上的!

这就像是文艺片和商业片拼票房,终究不是那个意思。

此时的大多是《神仙传》里的样子,这也算是继承了《淮南子》的路数,都是些奇闻异事、神仙鬼怪的小短文。有趣归有趣,但也仅此而已了!这样短的故事,完全就是一个故事骨架,读者连个代入感都没有!

许盈写的故事就不一样了,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后,他主要在写一个长篇故事《七国演义》。

这个世界历史发生了变化,没有了三国争霸,日后自然也不会再有《三国演义》。但历史就是这样,永远不会缺乏好故事!取代三国争霸的七国争雄也一样精彩。许盈是在翻阅那段历史时有的想法,一开始只当是梳理历史了。

不过后来那段时期的历史都学完了,《七国演义》的故事才有了个开头,许盈却没有因此‘太监’。只不过他码字的速度很慢,反正也不有人找他催更,他也不以此为生,那就慢慢写好了。

只是这就苦了追故事的人了,虽然大家都读过正史,知道七国争雄的种种细节,实在想不起来了还可以去翻《七国志》。但大家都看出来了,《七国演义》是,和正史完全不是一回事!

就算知道正史是怎么回事,也不妨碍他们读《七国演义》连连惊呼!

这个时候的娱乐也很匮乏,即使是贵族也就是看看歌姬舞伎们的表演,观赏一番百戏之类。《七国演义》这样的故事放在此时,大概类似电影故事片第一次出现在人类社会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