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都市言情>明末求生记> 分节阅读 1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5(1 / 1)

,再也不分彼此,还能使发出去的劲力更加完整、有效。现在志文的力气相当于一个成年女子,用前十二势拳架击打在人身上的话,他觉得肯定能超过成年女子的击打力量,毕竟普通女子有几个练过拳的,而这十二路拳架又十分高明。至于能不能和成年男子的拳力相比,志文就没有底了。要是能把这最后一势云手彻底练熟,做到整个十三势都无分彼此的话,志文自己觉得,肯定能超过一个成年壮汉的打击力量。心中有了这层体悟后,志文心中一片火热,那圆圈是一个接一个地转个不停,丝毫没有留意,自己已经在院子划了快两个时辰的圈圈了。志文娘早结束了她的跑圈任务,到厨房里忙活去了。囡囡也没了兴致,跑到那早已被割了的苜蓿地里玩去了。正当志文画圈划得起劲的时候,院门“当啷”一声响,被人从外面推开了,郑三走了进来。对他这些慢吞吞,犹如老头老太太的动作,郑三早就见怪不怪了,径直从他身边绕过,嘴里喊着:“志文娘,志文娘。”“在呢,在呢,”志文娘在后院厨房里高声应着,“咋了”“别做饭了,”郑三说道,“一会儿去我大伯他们那儿吃。”志文缓缓收了拳,练得差不多了,休息会儿,再加上刚才郑三进来这一打岔,也没了刚才那种心境。“他们一家这是有什么好事儿啊。”志文娘从后院穿过堂屋,边用围裙擦手边说道。“说是为了感谢我带着老二干活,请我们吃顿饭。”郑三回答。“哟,那不是得出城,吃完回来不是又得交进城费。”志文娘不乐意了。“哪儿呢,搬进城了,”郑三一屁股坐到堂屋前的台阶上,“土地庙有几个熬不住走了,空了点地出来,老二就占了,让他们一家子搬进来。”“地方不够吧,爹。”志文拿了块麻布做毛巾,边擦汗边问,大冬天的,不及时把身上的汗擦干,怕着凉。“靠着庙的墙搭了个窝棚,挤挤也就勉强够了。”郑三说道。“难得难得,”志文娘打着趣,“从我嫁给你,好像还没吃过他们家的饭吧。”“我不去了,”志文突然说道,“你们去吧。”“咋了”郑三问道。“没啥,就是不想去。”志文其实就是觉得这家人心术不正,今天难得犯回中二病。“行行行,那就说你忙着练字呢。”志文娘连忙说道,又给郑三使了个眼色。自从郑四拿了王学究退的束脩后,志文就特别不待见这家人,这郑三夫妇都知道,其实他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只不过这同族同宗的,不但不能撕破脸,有时候还得拉把手,帮衬一下,也是憋屈啊。又呆了一会儿,郑三夫妇带着囡囡出门了,志文摆好姿势,打算继续练云手。刚要划圈,突然想起一事,不由得打了自己的额头一下,连忙打开院门冲了出去,还好,三人没走远。“爹,娘,回来一下。”志文急招手。“咋,有什么事儿”三人转过身来,郑三问道。他们倒不认为志文是改主意要跟着去了,自己的儿子自己清楚,拿定的主意就没见他改过的,肯定是有事儿了。回到院中,志文关好大门,推着志文娘和囡囡往卧房走去。“把以前那身衣服换上再去。”志文边走边说。志文娘看看自己和囡囡身上的衣服,也是拍拍脑袋,抱着囡囡进去了。虽说才穿了几个月,但对郑四一家老小来说,就完全是新衣服了,穿成这样过去,不把他们弄得眼红才怪。s:感谢书友161130233937884、寻觅你莲、terrycheng的推荐。正文 第25章 蛊惑等郑三夫妇再次带着囡囡出门之后,志文又摆开架势,练起了云手。一个人在家,志文肯定是不会开火的,等练得差不多了,用加工坊做顿饭就行了。天色擦黑的时候,志文收了拳架,也该休息了。边擦汗,边到厨房倒了杯温水喝,却并不急于洗澡。身为医生,志文不但对身体构造十分了解,也对身体训练之后的恢复手段非常熟悉。不论是有氧还是无氧运动,训练结束后的首要任务是擦汗,尤其是要把后背的汗擦干,夏天如果气温太高,汗出不止的话,要及时换一身干爽的衣物。然后是补充水分,什么功能饮料、咖啡、茶水都不适宜,身体刚刚产生了大量的乳酸等废物,肝脏、肾脏正处于加速运转状态,这些东西喝下去,只会增加负担,最好的就是温开水。洗澡则是在汗彻底收了以后,体温也降下来再去洗才是最好的,否则血液大量集中到身体表层,容易导致脑缺血。什么训练后直接洗冷水澡想把自己玩残、玩废、玩出心脑血管疾病的,可以。等收拾干净后,志文打开系统,直接点向加工坊,上次的面粉还在里面呢,用不着再加了。这回居然跳出了四个选项,多出来的一个是“面包”。志文大喜,前世的时候他可是非常爱吃面包的,当然,不是市面上卖的那些,而是自己做的。原料要用高筋面粉,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点其他的,发酵要用专门的酵母,鸡蛋、黄油要准备好,揉面要有耐心,更要有力气,总之,自己要想做好烤面包,还是需要点技术的。之前志文就想吃面包了,只是原料差得太多,没想到今天加工坊可以做了,这是经验增加了的福利吗没什么犹豫的,志文直接选了“面包”选项,数量选了“一”,不知道有多大呢,先吃一个试试。不说志文在家里吃着他盼望已久的面包,却说郑三夫妇带着囡囡到了土地庙。庙里的空地已经收拾出来,铺上了干草和床褥,紧邻着土地庙的外墙,也搭好了一个窝棚。窝棚里已经燃起了火堆,上面架着口锅,正煮着东西,闻那味道,应该是高粱面糊糊。郑二正在窝棚外,看见这一家三口,连忙出声招呼:“老三来啦,弟妹,囡囡。”郑三知道他嘴笨,话不多,笑了笑,低头对囡囡说:“叫二伯。”志文娘也忙着回应。“咦,志文呢”郑二见他们身后没人了,问道。“臭小子认字不认真,今天的课业没完成,我罚他在家写字呢,不让他来做客。”郑三大包大揽地替志文遮掩。“嘿,三哥,嫂子,囡囡,来四叔抱抱。”却是郑四出来了。郑三牵着囡囡,淡淡地点了个头,志文娘却是没理会郑四,抢先一步,进窝棚和其他人打招呼去了,她心里可记着郑四做的事儿呢。郑四也不恼,拉着郑三和囡囡,与郑二一起说起了话。不大会儿功夫,开饭了,庙里和窝棚地方都逼仄,就每人舀了一碗糊糊,在窝棚周围,或站或蹲或坐的,就地开吃。今天这顿饭,老太太在老头的高压下,也算是放了血了,不但糊糊比平常浓稠得多,还放了点盐。这有盐,味道就好多了,大家吃得都挺开心。特别是小孩子们,吃完还想要,却在老太太的喝骂声中败退了。不过也是这段时间难得的美味了,孩子们因此对郑三一家三口的到来非常高兴,放下碗,囡囡的三个堂姐妹就拉着也吃完了的囡囡,跑到庙门口的街面上玩起了游戏。大家都看得到几个小孩玩闹的身影,就没有阻止。郑四也吃完了,放了碗,在一旁听着家里其他人和郑三夫妇的闲聊,刚才被志文娘视而不见,一时没心情插话。没一会儿有点内急了,郑四起身打了个招呼,打算出去找个偏僻的地方解决问题。这县城里规矩就是多,随地方便,被衙役遇上了,还得打板子,郑四一边抱怨一边走向远处。“别跑远了啊。”路过四个丫头,郑四交待了声。等郑四回来时,四个人正在玩丢沙包的游戏。囡囡这段时间吃的好,还跑步,体力和灵活性都不是其他三人可比的,所以,她就基本没有被打中过,都在中间,鼻尖上微微渗着点汗小脸红扑扑的。其他三人也很开心,笑声不断,玩得热了,蜡黄的脸上也晕出了红色。郑四一时不想回庙里,索性就站在一旁,看着其中自己的女儿,因为兴奋而露出的笑容,不由自主地也笑了。“嘿,这四个小丫头不错啊。”背后突然响起了一个声音。郑四转过头,见身后不知何时多了一个人,穿着褐色长衫,似乎是个掌柜的。郑四弄不清这人什么意思,没有答话。不想这人却不见外,自顾自地说起话来,“我姓莫,帮城东张员外办事。”说完上前一步,站到了郑四身旁。“原来是莫管家。”郑四笑着躬了躬身,身份比他高啊,可不敢怠慢。“管家不敢当,就是个管事跑腿的。”莫管事见他答话了,笑着摆了摆手。“家是哪儿的啊”莫管事又开口问道。“前山村的,姓郑。”郑四规规矩矩地回答。“今年收成不好吧”“哪里是不好啊,都绝收了,这不没办法了,一家老小才到县城讨口吃的。”郑四摇摇头,诉着苦。“我家员外要进京城投奔大公子了,这京城啊,可讲究排场,下人仆役少了的话,可是会被人看不起的。”莫管事却是说道其他事儿上了。郑四眼巴巴地看着他,不明白莫管事这是什么意思。“大公子京城为官,按理这孙小姐得有两个贴身大丫鬟,四个粗使小丫头,”莫管事也不理郑四,自顾自地说着,“我们老爷历来不喜铺张浪费,孙小姐原来就只有一个丫鬟伺候着,现在要进京了,还缺四个粗使丫头。”“莫管家,你的意思是”郑四有点明白了。“这四个丫头都是你家的吧,我看模样端正,长相还相近,身子骨也不弱,特别是正中间那个,一看就伶俐得紧。”莫管事说完,眼睛幽幽看着郑四。“这”郑四明白了,这莫管事是想买这四个丫头。“家里没多少粮了吧我可以奉上四百斤,不,五百斤高粱面,怎么样,省着点,可以熬到开春了吧”莫管事见事有可为,把价码开了出来。“再说,给我们孙小姐当丫鬟,不是吃苦,是享福去了。”“可可中间那个不是我们家的,”郑四满头大汗,“再说,还还有俺闺女在里边儿呢。”五百斤粮啊,郑四头晕眼花地想着,丫头早晚都是人家的,自己有儿子能传宗接代就行了。“哦那个叫囡囡的丫头你做不了主”莫管事其实最中意的就是中间那个了,虽说衣服破旧,可小脸白里透红,头发也不像其他三个那样又黄又乱的。“那那是我堂兄的。”郑四咽了口口水。“分家了吗没分家就还是你们老爷子做主。”莫管事门儿清。“还有这说法”郑四睁大了眼。莫管事没有理他,从怀里掏出一卷纸递给郑四,“不急,好好想想,想好了,让你们老爷子在这张契约上签个字就成了。”“可我们都不识字啊。”郑四回答。“没事儿,让你们老爷子在这儿摁个手印,或者画个圈儿都行。”莫管事又打开纸卷,用手指点了点左下角。“哟,我这儿还忘了,姓郑,前山村的,是吧”说完话,莫管事又从随身包袱里摸出只笔,用嘴舔了舔,让郑四帮他拉开纸卷,在中间边写边念道,“前山村,郑氏四女,五百斤。”“好了,你不放心的话,可以找个识字的人帮你念念,看看和咱们刚才说的有没有出入。”莫管事卷好契约,又放回郑四怀里。“定了的话,直接到城东张老爷的院子后门找我就行。”莫管事转过身,循着来路走了。“囡囡那个丫头也写在契约上了,只要你们老爷子一画押就定了。”正文 第26章 危机半个月后,郑三和郑二各扛着一袋粮食走在街道上。“二哥,董老爷家的活儿干完了,暂时没什么活计了,咱们歇几天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