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红楼]当爹那些年> 林如海(2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林如海(29)(1 / 2)

进了腊月,雪越发大了,整个京城都被包裹在素装之下。今日天色依旧是阴阴的,路上的行人马车却不算少。

乔喻刚从城外庄子里回来,快到内城了,身上才暖和起来。手边的炭盆里埋了只红薯,整个车厢里弥漫着浓郁的甜香。乔喻深深嗅了一口,深感费的力气是值得的,要不然冬天没了烤红薯总觉得缺了什么。

本朝虽还未普及番薯土豆玉米等外邦高产作物,但福建、吕宋等地早便在种植了。乔喻托了支商队给他带了些来,入冬前才收成了一批,除去留种的,剩下的也只够自家吃个新奇。

林家四口人口味都差不多,乔喻喜欢的他们也喜欢。因此,就这一点吃的,还被贾敏排进了每人的份例里。算下来,他每天就只能吃上一株红薯,多一口都没有。

烤好的红薯外焦内嫩,香甜可口。乔喻小心捏开了皮,凑上去吸一口,滚烫的红薯肉直接滑进了口里,无需咀嚼就能咽下。

乔喻一口接一口吃得愉快,到了家门口时手里的红薯就剩了一张干净的皮。将皮丢回炭盆里,乔喻擦干净手,拎上一只红木的大提盒,便下了马车。

先去正院换衣裳。才套好衣服呢,就听见通报说“大姑娘来了、二姑娘来了”。大姑娘说的是宁绎心。自从认了干亲,黛玉的序齿就往后退了一位,在家里称二姑娘,在外面自然还是林姑娘。

两人是来向乔喻请安的。

因大长公主年高,宁绎心多陪伴在侧,偶尔才来林家小住。入了冬,大长公主受了寒病了,宁绎心忙着侍疾,已经许多天没来了。

乔喻想着便问道:“嘉和,大长公主身子如何了?”

宁绎心笑道:“劳干爹挂念,祖母她老人家已大好了。”

乔喻放下心,点点头,说:“这便好。今儿你来得巧了,我正带了几件有趣的玩意儿回来,你们俩既碰上了,便先挑了去罢。”

说着,乔喻将那只盒子拿出来打开。

黛玉两人都凑上去看,只见盒子底上铺着厚厚的绒布,上面摆了几件像是雕刻的小亭子。

黛玉先挑了只八角的,捧到眼边细细观察。整个小亭子的雕工精细无比,顶上每一片砖瓦都清晰可见,翘起的飞檐上雕的狻猊栩栩如生。往下看,亭柱和匾额上空着,栏杆上雕了花鸟图案,亭子内部还有一方圆桌,几只圆凳。放大了看,完全就是一座完完整整的亭子。

黛玉最喜精致之物,一时爱不释手,只有些疑惑亭子的底座似乎高了些。将它翻过来,却见底面中间凹下去的地方有一个小旋钮凸起。黛玉伸出指尖轻轻碰了碰,就听盒子发出“叮”的一声,吓了黛玉一跳。

边上正捧着一只圆亭赏玩的宁绎心也凑了过来,伸手拧了拧那颗旋钮。才松开,盒子里就传出“叮叮咚咚”的曲调来,节奏轻快,虽是不曾听过的风格,却能让人感觉到愉悦。

黛玉转头,有些惊喜地问乔喻:“爹爹,这是何物?”

乔喻笑着道:“玉儿可还喜欢?这叫音乐盒,是庄子上才造出来的,同我们家那只机械鸟鸣钟原理相似,也算是舶来品。”其实是乔喻拿了图纸给工匠们制造出来的。按照原本轨迹,差不多是几十年后才由西方传入。

不过由于音乐盒原理简单,乔喻记得图纸,便试着先做了些,成果还不错。搭配上精致的传统雕刻工艺,倒没了舶来品一贯的风格。

得了新玩具,黛玉暂时也不想着赏梅了,和宁绎心两个人一起,琢磨起了亭联来。

宁绎心很快写了句“悠然亭中坐,逍遥世间游”,黛玉一时难以抉择,看了宁绎心的,便笑道:“可是取自坡仙的‘悠然亭下悠然坐’?”

宁绎心点头道:“不错,我头一个便想到了悠然亭。”

黛玉思忖片刻,在小签上写下‘亭中悠然观碧水,人前无意逐虚名’两行字。宁绎心探头一看,乐了:“好妹妹,咱们这两对竟是一样了。”

黛玉偏头笑道:“这样才好呢。”

两人写好了亭联,又取了黛玉自制的花笺来,照着柱子的尺寸细细裁了,将各自的句子誊抄上去,再抹了浆糊贴在亭柱上。

乔喻见她们两个玩得开心,早便悄悄出去了,一路往外书房里去。

外书房是乔喻办公的地方,布置得简洁大方,幽静雅致。

从官皮箱里取出公文,才看了两眼,就听林平在门外小声喊道:“老爷,忠顺王来了。”

乔喻有些讶异,忠顺王可许久不曾突然登门了,连忙迎出去,在二门处碰见了,便将人领回了书房。

两人坐定,就听忠顺开口道:“我才从宫里出来,便顺路先过来和你说一声。那位老太妃入了冬就病了几场,总不得好,因着要过年了,才没传出来。只是我瞧着那位怕要不好,咱们两家的亲事须得快些定下来,要不晚了就得再拖三年。”

看着乔喻惊讶的表情,忠顺王短促地笑了一声,又道:“就是那位,老爷子亲姨母,当年就差一个太后的名头了。我皇祖母早逝,老爷子才亲近她,当初那奉圣夫人可不就是这位派去的。如今年纪大了,老爷子上心得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