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陪太子读书> 第29章 攻受互穿第二十九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章 攻受互穿第二十九遭:(1 / 2)

制科殿试终于还是如期而至, 于辰时三刻,在集英殿内举行。

一张张厚重的黑色长桌, 在殿内被摆放了个整整齐齐。桌案上放着答题所需的一切笔墨纸砚。皇帝会坐于上首围着黄缎的御桌前, 正式成为这些“天子门生”的监考官。

今天考试的桌子有些特别, 有一张同样围了杏黄缎料的长桌异常醒目, 毫无疑问, 这就是太子的桌子了。

与太子同场做答, 是众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在紧张的同时又很激动。

这是顾乔和武帝坚持的,他不想再一个人在东宫内考试了, 虽然东宫里的条件肯定更好,但却一点考试的氛围都没有了。

武帝最近比起当一个父亲,好像更喜欢当他儿子的孝子贤孙,想也没想的就答应了。

不止如此, 武帝还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 准备给太子一个惊喜。

好比在这次殿内的考试中,每个考生都得到了一把同样配套的椅子。

一般来说, 殿试是需要站着答题的,不管写多长,不管写多久,在皇帝坐着的时候, 你怎么能够也与天子平起平坐呢?没让跪着答题已经是恩典了, 还妄想着坐下?

大臣们上朝,也已经从几百年前的与皇帝同坐, 变成了如今只有皇帝可以坐着。

想要当好一个京官,第一件事就是拥有一个不算差的体魄,至少要可以从偌大的皇宫外面,一路走到宣政殿;以及站满一整个早朝,乃至早朝之后还有可能存在的与陛下开的几个人的小会。

学站,学跪,是每个大臣的必修课。苏肃他爹,再吃的大腹便便,也依旧可以精神抖擞、活力四射的完成一整套朝臣该有的动作,是一个十分健康的胖子。

但是这一回的殿试,这个“可以坐下”的最不可能的妄想,真的实现了。

在武帝的硬性规定下,所有考生都得到了一把让他们感激涕零的椅子。

所有人都把这归功在了同样会以考生身份参加考试的太子,但只有顾乔版的太子,发现了并不是这样。

武帝特意把显国公世子接入了宫,还专门因他的身体情况,允了他在宫中乘坐肩舆,是唯一一个被抬进集英殿的。

在顾乔看到闻道成版的世子也出现在了殿内时,顾乔的大脑瞬间变成了一片空白。

只有武帝坐在上首,很有精神的不断的用眼神示意儿子,你爹我是不是敲棒的?知道你看好顾乔,想让他当你的伴读,就特意破除一切万难,让顾乔也来参加考试了!阿爹我专门为你解决了这个小烦恼!不要太感谢朕,这都是朕应该做的!

顾乔:“……”突然有点想骂人,怎么办?

顾乔是与武帝一同来的,两人之前还一起吃了朝食,武帝最近一段时间对儿子的重视真的有点超纲,各方面的照顾都落实的十分彻底。

让闻道成很是庆幸,不用他来感受这份如山崩的父爱。

他已经长大了,再不是个需要谁来照顾的宝宝了,他真的不敢保证如果换做是他经历这一切,他有没有可能压抑不住火气,让武帝恼羞成怒。

也就只有顾乔了,可以这么自然又真的完全没觉得哪里有问题的接受这一切。

此时的,闻道成正得意洋洋的坐在座位上,挑衅的看着顾乔,他昨晚在接到他爹“贴心”的消息时,就已经在期待着这一幕了。谁也别想阻止他来替考,谁也别想!

闻道成就是个狂犬神经病,头生反骨,越不让他做什么,他就越要做什么。

顾乔都快给太子殿下跪下了,这也太叛逆了……以及,他昨天真的、真的的不应该提什么考试成绩不成绩的。

如今流的泪,都是曾经脑子里进过的水。

不过,当顾乔在拜别武帝,走到座位上之后,他却发现了隐藏在答卷宣纸上的秘密。

大启的殿试有别于其他朝代,为了防止作弊,也是为了防止皇帝出现什么因为觉得某考生的名字不吉利又或者是某考生的外表太好看就乱点状元的情况(都是前朝真实发生过的案例),殿试众人的卷子是不记名的。只在宣纸暗纹有所不同,用不同花纹代表了拿着不同号码牌的考生。

皇帝只能凭借文章的优劣,来为国家选才。

待皇帝那边的结果一出,就会有掌握着特殊技能的专业人才上前,来分辨不同暗纹的卷子属于哪个考生了。卷子在留底之前,还会重新送到各个考生手上,由他们自己来二次判断这卷子到底是不是他们自己的。

程序有点复杂,但至少是尽可能的保证了公正公平。

顾乔之前对这些考试暗纹也没什么特别深的了解,还是当了太子之后,自己填鸭式的知道了一些他觉得太子应该掌握的知识,这才稍微摸清楚了暗纹的一些规律。果顾乔没有记错,这如今眼下宣纸上的这一套纹路,应该属于他隔壁的考桌。

也就是闻道成版的世子。

闻道成此时已没再去看顾乔一眼,他正襟危坐,努力绷着一双小短腿,没让它不分场合的晃动起来。他想要坚持自己的立场,让顾乔知道,他虽然帮了他,但他还是很生气。

不哄个三天三夜是哄不好的!

顾乔却笑弯了一双眼睛,太子殿下真是又温柔又善良,除了有点别扭以外,简直完美!

因为顾乔几乎是秒懂了太子的意思——他们用自己本身的笔迹作答,凭自己的真本事考这场试。

也就是说,顾乔虽然在太子身体里,一会儿考试的时候,却会用代表着世子的宣纸,写下属于世子的笔迹,来答出世子应该有的水平。

考试结束后,卷子被收走了就会立刻打乱,当武帝的判卷结果下来后,卷子就会各归各位。

闻道成的答案送到太子手上,顾乔的答案送到世子手上,只要他们对卷子上的内容和笔迹不提出异议,就不会有人知道他们做了什么。

也很难让人猜到他们做了什么。

这关系有点乱,但只要他们清楚他们在做什么就可以了。

顾乔坐到座位上之后,整个大殿就变得鸦雀无声了,这可以说是因为武帝来了,也可以说是因为太子加入了他们。太子永远都是令人憧憬向往,又没有办法融入群体里的一种生物。他们看他的样子,就好像他是一个会吃人的怪兽。

皇权怪兽。

这让顾乔很习惯,却又不太喜欢,总让他情不自禁的回想起小时候被其他堂亲排斥的生活。

反观闻道成版的显国公世子,在武帝和太子还没有联袂而来之时,人缘简直要好到不可思议。温篆、谢涟等知道顾乔注定要当伴读的太子伴读前来打招呼也就算了,白雁、陆南鼎等,应该把顾乔标记为最有利竞争对手的人,也来真诚祝福了小世子可以发挥超常。

其他阁试得了四等的学子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是四等,顾乔是三等,十二岁的三等,足够众人对顾乔的学问心服口服。

在学霸的世界里,学习成绩还是很代表着一些什么的。

更不用说顾乔上次的宴会还算成功,请来了太子,就足够让所有想在官途上走的更远的人承情。

闻道成受困于小世子弱叽叽的小身板,只能无奈的接手了他的好人缘,哪怕他心里已经在跳着脚要开骂了,但还是替顾乔坚持了下去,再次用“身残志坚”刷了一波好感。

锣声一响,殿试正式开始。

武帝当场出题,口述,由其他人把武帝的问题写在卷面上。这也算是考试的一部分,看考生能不能听懂听全武帝的题目。有些时候,若殿试的题目出现容易混淆的误区,那么就很容易筛选出不合适的人了。

也算是一道听力默写题。

因为皇帝出的策论题目,一般会长达五百个字。

每个考生都训练有素,聚精会神,逐字逐句的先把武帝念的内容,匆匆变成了草稿上的文字。当听写完成之后,众人才来得及去回看内容,细细品味,琢磨该如何做文章。

五百多字的策题字字珠玑,文采斐然,以春秋定天下邪正。

就,完全不是武帝的水平,能自己出出来的题目。事实也确实如此,虽然武帝对外号称这回是他自己出题考儿子,但很显然不是这样。

武帝确实努力过,努力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在不想给儿子丢脸面前,屈服了,暗中找了苏师傅来代笔。

皇帝找臣子代笔,古已有之,有给皇帝写文章的,写诗词的,甚至还有代拟奏折的,后者本身就是个职位,光明正大的很。

但苏师傅还是头一回听说代出考试题目的。

苏师傅只能提醒武帝:“御试之题,本就应由翰林学士以知制代拟后呈到御前,再由陛下进行择选。”

说白了就是让饱学之士出几个题目,武帝需要做的只是从里面挑个自己感兴趣的去考考生。

“那全天下不就知道这题其实不是朕出的了?”武帝并不答应这么做,他很坚持,很拧巴。给出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朕已经放出话去,要自己出题了。”

既要别人给他代笔,不能丢脸,还不能让别人知道他这是请了代表。

但凡是个有骨气的文人,面对武帝这种有辱斯文的强权,肯定会撂挑子不干。我作的锦绣文章,却连个署名权都没有?不可能!

可苏师傅不算太有骨气的人,他若真的视功名利禄于粪土,也就不会汲汲营营的不仅送自己的侄子当了太子伴读,还自己亲身来给太子当老师了。

他也有他的政治投资,就在太子身上。

所以最终苏师傅还是给武帝当了这个代笔,武帝背出来的时候,别提多想看到太子崇拜的眼神了。

结果……

顾乔版太子却是面红耳赤,因为他几乎在第一句时,就已经听出了这绝不可能出自武帝之手,差别太大了,就像是夜空之中唯一闪亮的星,显眼的想让人错过都不可能。顾乔觉得是个人都能听出来这是苏师傅写的,那些用词,那些习惯,甚至是那些语气。

顾乔忍不住想,他当初在贡院考试的答卷上写的内容,是不是也像如今这般赤-裸?被人一眼看破?

若不是他和太子互换这件事委实诡异,他大概和太子早就暴露了,根本没有机会给他们成长。

顾乔定了定心神,深吸一口气,这才开始在草稿上写起了自己的文章。

武帝尽量想当一个好父亲,但却是他不得不被现实所累,只看了一会儿儿子考试,就起身去处理政务了。考生的策题要写三千字以上的答案,上不封顶,武帝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