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王侯归来时> 王侯归来时 第13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王侯归来时 第130节(1 / 1)

那精致的孔明灯十分耀眼,一直升到接近明月的地方,最后才在云层中消失不见。见证了此景的京城万民深感安慰,只觉后半年定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午时,顺天府官衙的厢房中。白上青站在门外,甚是礼貌地轻叩两声。很快里面便传来一个温和清冷的嗓音:“请进。”他臂弯拖着食盒,得此许可才推开门扉。观亭月独自坐在桌边,屋内卷帘放下,暗沉沉的,像黄昏的光景。她从今晨寅时起就一直待在此处没有出去,说到底自己也算半个疑犯,能不必被关入牢狱之中已算是借了白上青这个新任府尹的人情。“饿了吧?”后者把饭食从其中一一端出,“难为你了,如今上头还在调查,不知几时能有结果,恐怕要委屈你在这里等上几日。”“没关系,这里很好……”观亭月握着竹筷,犹豫了一下,诚恳道,“给你们添麻烦了。”“没有没有。”白状元连忙摆手,怕她多虑,“这怎么叫麻烦。”“谁一辈子不遇上几件塌天塌地的大事呢?咱们当朋友的,不就是这个时候派上用场的吗?”他倒是很会想。“来,你先趁热吃,好歹填饱肚子。”她就着白饭吃了两口菜,不胡思乱想是不可能的。御林军到场不久,她就被府衙的人带走了。至今除了白上青没有与任何人见面,也不知晓在那之后发生了什么,情况怎样。一时担心着官府查到了多少,一时担心家里的几个哥哥,一时又担心燕山……白上青虽看似好说话,可言语间多少对她有所保留……毕竟是朝廷命官,他在某些方面是很讲原则的。一顿饭才吃了个开头,院外就有差役来报,说宫里的人到了,马车正停在官衙之外。“这么早?”他盛汤的手僵在半空,忍不住叹气,“真是连吃个饱饭的机会也不给啊。”说完便朝观亭月无奈地耸耸肩,“内廷召见就是这样,催得急,让走就得立马动身。”她闻言奇怪:“内廷召见?我吗?”“是啊。”白上青起身来,“圣上要见你。”“……他怎么突然想要见我?”结合对方刚才那句“吃顿饱饭”,观亭月不得不揣测自己是不是行将“上路”了。“陛下其实昨晚就有这个打算,只不过碍于祭天祈福的仪式尚未结束,不好耽误行程。看现在这时辰,多半是正殿里的朝会刚散——你等会儿,我让人找身适合你的衣裳来。”传话的太监可以不许人吃饭,但一定会准许其洗漱打扮,以免有碍观瞻,冲撞圣驾,想想还真是矛盾。白上青千挑万选,给她置办的是条织锦长裙,说来不怎么奢华,也并非绫罗绸缎,顶多只比荆钗布裙好上一点,但瞧着确实挺有精神。后者一本正经的解释,“你是前朝名将之后,祖上的气节都是载入汗青,青史留名的,所以气势上不能输。可面圣最重要的是要给陛下留好的印象,过于精致富贵了不行,寒酸落魄了也不行,我看来看去,这套最配你。不卑不亢,分寸恰当。”观亭月:“……你有心了。”“论武功我不如你,官场上的弯弯绕在下倒是在行。”白上青不以为意地自嘲,“记住,你现在的定位是一个继承父志,心向黎民的忠义之士,更在意的是苍生百姓,而并非大奕存亡。明白了吗?”步出顺天府官衙,门前是皇城接人用的黑漆马车,观亭月以为来的会是宫内的太监,不承想居然是燕山。很少见,他穿着一身藏青朝服,发冠高束,革带玉佩无一不规整,就连神情也比往常更为端庄肃穆。她于是不好多问什么,只与之简单地交换了一下视线,点点头踩上车辕。燕山不着痕迹地在旁扶住她的手,隐晦地摁了摁。车马一路吱呀吱呀地驶向禁宫,御街上遇到有不少还未换下官袍的大臣,或骑马匹,或步行,优哉游哉地交头言语。大概都是才从正殿出来,偶尔碰见燕山,会寒暄两句,但因看出旁边的车驾形制,也不敢多问什么。他是徒步跟在马车旁的,观亭月不时能透过掀起的帘幔瞥见一点身影。等进了宫门,马车换成了小轿,四周渐渐冷清,燕山突然压低了嗓音开口。“一会儿看见他,照实话说就行了。”“有哪些不该讲的,你应该也明白。”“嗯……”她其实不太明白,但考虑到隔墙有耳,不方便再问。“怎么?”他在轿子外隐约感觉出观亭月语气里的迟疑,轻轻宽慰,“你不用担心,有我在,我会和你一并进去。”观亭月却笑了下,“我也不是担心,只是……”她顿了顿,“很少看到你穿成这样。”燕山微微一愣,碍于身在宫中,便模棱两可地回应一句,“以后还有机会。”软轿最终驻足于一处安静的垂花门前。观亭月没来过皇宫,不清楚这是什么地方,见那不远就有一座建筑,红柱青瓦,巍峨内敛,侍卫守备森严,她猜测许是书房。御前伺候的太监已等候多时,很快前去通报,迎他二人面圣。这是观亭月此生第一次得见郑重实的真容。他大概四十奔着五十的样子,干瘦却精神抖擞,下巴蓄着一小撮胡须。这位天子打量人的眼神总透着一股……深不可测的意味,说不上缘由,反正令人不快。郑重实一言不发地端详着观亭月举止周全地作揖行礼,半晌才若有所思地颔首。“你便是观林海,观老将军的女儿?”她说:“是。”“果然气度不凡,巾帼不让须眉……有乃父之风。”他两指轻拈着白须,倒听不出什么喜怒情绪来,“早年间朕对你的父亲已有耳闻,可惜未能于战场交手,分个高下。”他言外之意,是在提当年观家军被调离中原战线的事。观亭月静静垂着眼睑。不知该对此话作何回应,索性就不回应了。“朕听定远侯与几位爱卿所言,昨夜得亏你及时发现城中灯火被动了手脚,这才使得京师百姓免于一难。”郑重实微微探身,“是这样吗?”她目光落在自己脚尖,仅沉默须臾,“民女只是上街时,碰巧撞见了那几个鬼祟之人。运气好罢了。”“不管是否碰巧,终归是你的功劳。”他吝啬地笑了一笑,“据说定远侯南下北行这一路,你亦帮了不少忙。”郑重实忽然问,“你知道朕要他找的是观家老宅,你父亲书房密室里的东西吧?你把此物交予朕,甘心吗?不管怎么说,那也是观林海在乎的东西,你不会记恨朕?”观亭月闻之,心头觉得好笑,当皇帝的都爱这么来问,但实际上他们比谁都明白,对方是不敢说“记恨”二字的。“陛下应该已经拿到了大奕王陵的地图,那既不属于我,也不属于我的父亲。所以,我留下来毫无用处……几位兄长也是一样的想法。”郑重实不由地有些欣赏地一抬下巴,“难得有你这般通透的姑娘。”“朕命人打听过,观老将军膝下子嗣大多成家立业,或隐于市井,倒是你还肯惦记着千万百姓,肯为一城的生死不顾性命,如此一片赤诚丹心,又是个女子,在我大绥实在不多见了。”观亭月正奇怪他说的是什么鬼话,末了,意识到是怀恩城的事情。……燕山给他讲的吗?郑重实继续慢条斯理地循循推进,“观姑娘应当清楚,朕对前朝投诚的旧官素来敬重,尤其是你这样德贤兼备之人……不知,你可愿入我大绥朝堂,为朕效力呢?”他这个人讲话不紧不慢,吐词低哑而清晰,一个字一个字地从她耳朵里横贯。观亭月双目一怔,简直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瞬间愣住。观亭月:“我……”“倒不必非得现下便给朕回复,你可以回去多想一想,在我朝为官的前朝旧臣多得是,不妨去听听他们的意见。”言罢,郑重实口气一沉,“如卓芦那般不思进取却贪婪无厌之人,毕竟是少数,你不必理会。”观亭月欲言又止地开合嘴唇。要答案,她现在就能给,可如今分明是被架上了高台,燕山、李邺、白上青……这么多人替自己撑着即将坍塌的危楼,怎么敢拒绝郑重实开出的条件。她正进退维谷地想着说辞,身侧从头到尾不曾吭声的燕山忽然开了口。“陛下。”他上前行礼,“臣有旨要请。”郑重实略有几分意外,但很给他脸面,“定远侯有何事要议?”燕山压低眉眼,“臣以为,庙堂老学究者甚多,女子入朝本就是特例,恐遭百官反驳。臣倒是有个提议……”他故意拖长尾音。后者从善如流地挑眉,“爱卿但说无妨。”“实不相瞒。”燕山一口气不停,“臣此行受观姑娘照拂极多,早对她日久生情,想恳请陛下赐婚。观姑娘若嫁入我侯府,也可在军中暂挂虚职,倘若日后北境有难,姑娘能与臣并肩而战,一则可堵言官之口,二则也能报陛下知遇之恩,岂不两全其美。”观亭月:“……”郑重实明显被他过于突然的举动给惊到了,这位据说是大绥朝最难说媒的青年才俊,许多大臣私下传言他好男风,不近女色,难得今日竟能听到此人开口求婚旨,简直堪比铁树开花。郑重实吃完了惊,方才开始仔细回味这番言语,似乎觉得又有那么一点道理。他缄默地把胡须在指尖绕了个圈,正斟酌之际,底下一个太监忽弓腰来报。“陛下,永嘉长公主派人来送点心。”他皱眉,“她这会子送什么点心。”话虽嫌弃,倒是没拒绝,“放人进来吧。”太监将描金漆的盒子举过头顶,碎步上去,恭恭敬敬地摆在他手边。盖子甫一打开,郑重实往里看了一眼,便似是而非地轻哼。里面放着的是一碟莲花酥,竟给做成了并蒂莲的模样,他何等聪明,一见便知其意。“她的耳目倒是灵敏得很。”郑重实懒洋洋地靠在帽椅内,胳膊肘搭着扶手,漫不经心地望向堂下的两个人。“既然永嘉长公主都认可这门亲事,朕自然也无异议……你怎么看呢?”他问观亭月,“我们这些个局外人说得热闹,倒不知你意下如何?这婚姻大事,总也得讲究个你情我愿。”她目不斜视,余光里也能感觉得到旁边炙热的视线,观亭月心想,我怎么看,我还能有什么意见吗?她于是自鼻腔内“嗯”了一句出来,“但凭圣上做主。”郑重实瞥到燕山的眼神,倒是笑了一下,“定远侯听见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