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节(1 / 1)

被喜爱的,总归会有些有恃无恐。慕卿接下了楠木盒,他垂眼看着楠木盒上金丝的纹路,启唇笑了笑:“殿下所言极是,臣总会帮殿下的。殿下的心愿,臣会帮殿下实现。”扶欢的心颤了颤,这话今日听来,比平常多了几分不可言说的味道。她垂下手,指尖藏在宽带的袖摆中,暗暗捏了自己一下。她要学会克制一下自己,只是最后还是笑了,她说:“多谢厂臣。”唇角弯起来,很明媚。真的克制不住,他那么好,喜欢一个人的心意,怎么藏得住。第40章 穿鞋没有了楠木盒, 也将心头一直压着的事情卸去,扶欢一下子觉得轻松许多,可是转念想到慕卿很可能不日离开, 那份轻松也不知不觉变得惆怅了。“厂臣此去江南,是将洪灾一事治理完毕才会回京吧。”扶欢想, 少则几月,多则一年半载, 她是见不到慕卿的。慕卿去江南治理洪灾,若是此行能让百姓安居,减少伤亡和流离, 是很好的事, 她不应该觉得难受。但是小女儿的情绪不受控制, 她想, 这是第一次, 她会那么久见不到慕卿。以往在宫中,虽不常见,但也能相遇, 此去却是相隔万里了。宫中的宮墙四处连绵, 但走出紫禁城的宫门,那连绵的宮墙也如云雾不可及。慕卿压下了声音,低头轻缓道:“虽说由臣来说这些话, 是拿大了,但毕竟臣是陪殿下一道长大, 臣无论如何,都是盼着殿下好的。”他的话一字一句缓缓道来,杨柳过风般,温柔拂面。“臣此番远去, 非三四月的光景等闲无法回来,唯望殿下万事小心,莫要轻信他人,道道宮墙内,人心隔肚皮。殿下良善,臣怕殿下着了他人的道。不过——”前头是如父兄般殷殷嘱托,这句“不过”之后,慕卿掀唇一笑,倒是现出了几分睥睨阖宫的味道来。“不过臣虽去了,司礼监还在宫中,那里的太监虽不成才,倒也会忠心看顾殿下。”扶欢莞尔:“厂臣的话,将皇宫说得龙潭虎穴一般,但我在宫中,已经住了十六年了。”不过慕卿这般说,自然有他的考量,扶欢想到太后,今岁才进宫的皇后和宋妃,便又觉得他的嘱托不无道理。于是扶欢颔首道:“不过厂臣的话,我会牢牢记在心里。”他眼尾也弯起来,盛夏的光景盛在那道弧度里,从外到里,一寸一寸明亮起来,将慕卿原有的冷冽与寒意尽数花去。他就如同一个本身性格就温柔和煦的人,曼声同扶欢道:“一路上,若遇到什么有趣的事物,臣会给殿下写信,希望这信能使殿下展颜。”慕卿这样说着,扶欢便觉得慕卿离开的日子没有那么难捱了。“我从未去过江南,若是厂臣得闲,不必是什么好玩有趣的事,那一路上的风光景致,厂臣写来,我也觉得有趣。”说到江南,扶欢便心生了向往:“听闻江南,是个温柔似水的地方,与北方的大气开合不同,那里的乌墙黛瓦,像是画上去的一般。”她那样向往,倒让慕卿想将整个江南送予她。掌印笑了笑,一贯温柔道:“殿下说的,臣都记下了。”日头越升越高,温度已经带有灼热的味道了,慕卿微微仰起头,那双丹凤眼被阳光刺得眯了起来,他回过头来,朱红的琵琶袖往前一递,“臣送殿下回宫。”扶欢觉得脸侧也有些发红,大约是被太阳晒的。慕卿说完,她点点头,往来时的路走。即便太阳大了,那宫道上的雨水还未完全被晒干,慕卿在身侧,她有心想同他多说几句话,那石板缝之间湿滑的青苔就在此时,触碰到了她的绣鞋。这是一瞬间发生的事,扶欢还未反应过来,身体就不受控制地往后仰倒。她甚至还未来得及闭上眼,还未来得及惊呼出声。鼻尖撞上了朱红的锦缎,这是比以往更浓重的沉水香,清徐地飘在鼻尖。她吸了吸气,终于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只是现在还不能直起身。扶欢低下头,看着自己悬空的一只脚,它缩在裙摆下,没有人能看见。“慕卿。”她很轻很轻地叫唤了一声,“我的鞋掉了。”那环住她的掌印也轻轻嗯了一声。晴晚跑过去,将扶欢的绣鞋拿过来,好在这条宫道此时人烟稀少,除了慕卿晴晚,还有跟在慕卿身后的小太监,并无人看到扶欢出丑的一面。可即便如此,看到晴晚手中的鞋时,扶欢仍不免面色通红。太丢人了,她想,这十六年的人生中,从未有一天是这么丢人的。扶欢低着头从慕卿怀里离开,想拿过鞋背身穿上时,却是慕卿先伸出手。那细致修长似白玉的手接过了扶欢的鞋,杏花色的绣鞋在慕卿手中无端变得小巧可爱起来。慕卿在她身前蹲下,手中拿着那只被扶欢踢掉的绣花鞋。扶欢的脚还缩在裙摆下,不肯探出来。“慕卿。”她小声道,“让晴晚来,或是我自己。”太丢人了,扶欢的脸颊烧地绯红,在他面前将将要摔倒就很丢人了,还要让慕卿替她将鞋子穿上。扶欢低下了头,几乎不敢去看慕卿了。况且,不应该让慕卿替她穿鞋的。他是厂督,便是皇兄,也不会让他跪下替他穿鞋的。但慕卿却偏偏扬起眉眼,声音里带了丝哀致自怨的情绪,他说:“殿下愿意信任晴晚,却不愿意信臣吗?”这不是信任与否的问题,扶欢不懂慕卿怎么扯到这上面去了。可慕卿从未在她面前流露出这样好似有受到伤害的情绪,她的身体先于思想,将脚从裙摆下慢慢地探出来。她总归是不愿意见到慕卿不开心的。探出来的脚仅着雪白的中袜,脚尖下意识地屈起并拢,晃晃地朝前伸过来。慕卿握住了脚心,他的掌心向上,将扶欢的脚稳稳地握在了掌心。扶欢不由得咬住了唇,她用了力道,想要咬得更疼一些,来遮盖住脸上越来越烫的温度。或许比脸上温度更烫的,是她脚心的温度,像在烧灼一般。除了嬷嬷和贴身伺候的宫女,便是她自己,也很少触碰她的脚。可现在,它却被慕卿全然地掌控在手中。那位提督东缉事厂的掌印,文臣武将避之不及的人手法轻柔地为她穿上一只绣花鞋。仿佛是伺候惯了,又或许是这个动作已经做了千遍万遍,慕卿手上只是轻巧的几下,那只绣花鞋便将扶欢的脚套了进去。慕卿仰起头,他没有起身,依旧跪着,是这样眉目温和地对扶欢道:“好了。”扶欢却没有那么快收回脚,悬在半空了一会,才慢慢踩到地上。但那宫道上仿佛也是软的,仿若铺上了一层绵软云丝,连带着,全身上下都柔软起来。“多谢你。”扶欢对上了慕卿的视线,他双眸含着笑,柔软温和。扶欢抿了抿唇,唇角抿出了浅浅的梨涡,又唤了一声他的名字,“慕卿。”那人随着她的声音起身,他跪着不显得卑微,站起来又自有一番清华气象。慕卿拢了拢他的琵琶袖,说道:“殿下不必言谢,这本是臣应做的。”他对着扶欢,话语都是如此温柔。所以,她大概就是这样,一步一步陷进去的吧。扶欢想道。回到毓秀宫,还未到寝殿将衣裳换去,扶欢就在窗上嵌着的番邦玻璃上看见了自己的模样。脸颊还是红的,一片飞红,说不清是太阳晒的还是怎样。不论怎么样,肯定都已经被慕卿看去了。她坐在铜镜前,卸去簪环。铜镜中的影像不清晰,扶欢瞧着自己,却是又想到宫道穿鞋那一幕,眉眼不自觉地弯起来。外头又宫女进来,形色匆匆的,见到扶欢屈膝蹲下:“殿下,皇后娘娘那边过来请殿下一起用午膳。”没有由头的,梁丹朱怎么叫她一道用午膳。扶欢问:“皇后那边还有说什么吗?”宫女只是摇头,说不知。扶欢只能拿起刚卸下的簪环,身后梳头的宫女重新为她挽发簪环。皇后住永宁宫,永宁永宁,取永世安宁之意,有着极好的寓意,最为要紧的是,永宁宫也曾是太后的居所。可以想到当初安排宫室时,太后是极其用心的。可这永宁宫却离扶欢的毓秀宫着实有些距离,扶欢叫了鸾轿,歪在里头思索,却也思索不出头绪来,索性便不想了,到了永宁宫,自有分晓。午时烈阳骄骄,扶欢从鸾轿中下来,虽有宫女即刻为她撑起了伞,在伞下的那片阴影里,她还是被灼烈的阳光刺得眯起眼。待走到永宁宫中,才好上一些。扶欢在正殿内,永宁宫中一如既往,没有熏香,只有清淡的果香与花香,清新自然。还未等宫人进去通传,皇后已经出来了,眉眼含笑,亲热地挽起扶欢的手。“扶欢。”她喊着扶欢的名,没有唤扶欢的封号,笑意暖暖道,“真是好久未见。”“今日这般急匆匆地让你过来,是因我这新得了一名厨子,是西北那边过来的,想起你曾同我说过想尝尝西北那边的菜式,才特特叫你过来。”这一番解释了皇后邀她过来的缘由,扶欢也笑了:“谢嫂嫂时时记得我,既特意叫我来了,今儿我不多尝些便是辜负嫂嫂的美意。”往日同皇后闲聊时,她确实提起过想亲眼见见西北的风俗,尝尝西北的菜式。皇后挽起扶欢的手,亲自带她进内殿。举动虽亲近了些,却也亲近得恰到好处,不会惹人生厌。“自你同皇上去了春猎,仿佛是二个月,还是三个月没见了。”宫女挽起珠帘,皇后走在她身边,轻声问道。扶欢想了想,道:“应该是两个月,快满三月了。”梁丹朱转过眼,伴着宫女放下珠帘时珍珠些微层层的脆声,怅惘地叹道:“原来已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第41章 和亲深宫久居, 容易不知年岁。“以前并不知晓日子会过得这样缓慢,到了宫中长久地住下了才知晓,没有人陪伴, 时间一天天一日日,也会这样缓慢。”扶欢知道这种感觉, 父皇母妃离开后,度日如年这个词, 在她的人生中有具象化的意义。“皇嫂若是觉得无趣,想找人说话解闷时可以找扶欢。”她笑着道,“或者, 你同皇兄生下一位小皇子, 便会觉得日子有趣了许多。”她本想开导梁丹朱, 这话说完却让梁丹朱的眼神倏忽黯淡了下来。“皇上他, 很喜欢宋妃呢。”扶欢不清楚燕重殷临幸后宫次数几何, 但从梁丹朱的反应来看,似乎是宋清韵独得盛宠。“梁丹朱摇摇头,仿佛也将眼中的黯淡一并摇走了:“不说这些事, 正事要紧, 说了许多,还未尝菜呢。”梁丹朱邀扶欢坐下,布菜的宫女一一上前, 为贵人布菜。西北的菜式同那边的人一样,疏旷大气些, 偏肉类的居多。宫女一面为扶欢将羊腿上的肉一片片割下来时,梁丹朱一面说道:“这羊肉不腥,听闻厨子在这羊肉中加了一味草药,祛掉了羊肉的腥味, 也使得口感鲜嫩。”扶欢咬下一口羊肉,确实如梁丹朱所说的,不腥不膻,还有一股清淡的草药味,这草药味也一点没影响到羊肉的口味。她弯眉点点头,说真的好吃。梁丹朱道:“这厨子说是西北世家出来的,北疆遭了战乱,才辗转到上京,机缘巧合下才进宫。若不是因此,还尝不到正宗的西北菜式。”说起北疆战乱,又是一桩沉重的事。扶欢停下了筷箸:“胡虏异动,百姓失所,希望皇兄能尽早想出对策,平息战乱吧。”“主战主和,朝中争吵不休,胡虏来势汹汹,江南又遭了洪灾,那些个大臣,竟然还异想天开,想将公主送去和亲。”梁丹朱看了一眼扶欢,“真是祸乱君心,自武帝始,大宣何时送过公主和亲。”扶欢偏过头,挑起了眼尾:“前朝的事,传到后宫就变味了,和亲一说我竟从未听说过。若本朝出现和亲公主,真是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梁丹朱摇头道:“俱是一群懦弱的文人,想出的主意也是懦弱。不过北疆战事吃紧却是真的,我兄长是西北大将军,理应戎装上马,前去退敌,兄长镇守西北多年,对抗这些胡虏不说知己知彼,但绝对了解至深。只是不知圣上是何想法,久久不让兄长前去北疆。”她叹息着,秀丽的眉蹙起来,在眉心形成一道浅浅的沟壑:“若是还在西北,也愿做个马前卒,好不堕将门虎女的名声,只是进了后宫,只能缩减份例,吃斋念佛,为大宣祈福了。”扶欢拂过颊侧的碎发,那一缕碎发没有被顺利地夹到耳上,她又拂了一次,才使得那缕碎发乖乖地夹在耳后。“或许皇兄还在考虑。胡虏犯境,毕竟不是简单的国事。”梁丹朱转而一笑,跳过了这个话题:“瞧我,特地叫你来尝菜,却说了这许多不愉快的事。”之后,梁丹朱便真的没再提起北疆战事,连前朝事也不再说。只是在永宁宫掌事姑姑回禀这月份例之事时又说起江南洪灾。她拿帕掩着唇,道:“只盼慕掌印此去能快快治理好洪灾,后宫的姐妹也能松快些。”皇后抬眼去看扶欢,这位长公主殿下垂着眼,面上并无半点波动,看不出一点情绪来。午膳过后,皇后特意遣人送扶欢回去,还将新贡的妃子笑送予扶欢。这顿午膳除了北疆的那些话,可以称得上愉悦。但那些话,还是让扶欢心中堵着一口气,咽不下吐不出来,着实难受的很。而皇后的心思,终于也让扶欢看出一点端倪来。皇后所求之事,大约同梁同知有关,胡虏来犯,皇帝却没有让一向镇守西北的梁同知即刻抵御胡虏,而只是让地方驻军先同胡虏作战。扶欢想,或许是皇兄觉得若是这次让梁同知立功了,那梁家的盛世权力,已经到了能功高震主的程度了。兄长为西北大将军,妹妹是国朝皇后,一国之母,早已煊赫至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