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节(1 / 1)

“我是清明当晚离开的宝陵城,往北走了不到半日的功夫便被山匪在陶罐里下了迷药,而后捉到山上去了。”说到这里,饶是自诩面皮不薄的慧觉禅师也露出些许尴尬之色。想他惠觉打从尝百草以来,几时候在这等药物之上中过招?更别提还是这等最次等的迷药,若不是当时急着想尝尝他那做的狮子头,也不会中了这等招数。好在他惠觉无财无色,身无四两肉,也没什么叫人可图的。想到这里,慧觉禅师面色突然凝重了起来,对上季崇言和林彦,动了动唇,略一踌躇之后还是开口说了起来:“贫僧也不是分不清轻重之人,这些人是山匪,自然不是什么好人,只是就贫僧被囚这一个多月来看,他们也不是什么凶神恶煞之辈。不知贫僧可否为他们求个情,请求二位能将他们从轻发落。”说到这里,慧觉禅师也有些不好意思了:抓人的是他,现在求从轻发落的也是他。季崇言闻言只是略有所思了片刻,没有应也没有不应,只是反问慧觉禅师:“依慧觉禅师所见,这群山匪是一群什么样的人?”第九十七章 不情之请山匪么,大抵都是那等穷凶极恶之徒,将过往的百姓欺压的不成样子。可他这次所见的山匪凶自然是凶的,慧觉禅师瞥了眼自己连点皮肉伤都没有的身子,想到那群山匪张牙舞爪的样子,顿了顿,开口道:“嘴上凶的厉害,可事实上贫僧连一记痛都没挨过!”收了夜明珠还在闻手里味道的林彦听到这里,立时道:“倒同吴有才口中所言差不多,凶却怂,有作恶之心却无作恶之胆。”这一点,慧觉禅师也是认同的,却不忘道:“这些山匪也是可怜,种地种的不行,作恶又无那个胆子,一个个饿的皮包骨头似的,都快将手里的刀都当了换干粮了。”一想至此,慧觉禅师便忍不住抽了抽嘴角:想他自诩走南闯北见过的山匪也不少了,可似这等可怜的山匪还是从未见过的。季崇言听到这里,似是有些意外的问慧觉禅师:“这宝陵富庶地,虽说比起水匪来,山匪并没有这般有利。可若是在路边劫几个路人,也不至于过的这般凄苦吧!慧觉禅师这一个多月,可见那群山匪劫掠路人了?”被问到这一茬的慧觉禅师怔了片刻,认真的想了想之后,他摇头道:“没有。”当然,那群山匪一天也要提议好几回下山嚷嚷“此山是我开”什么的,只是不是这个懒,就是那个伤了,磕了碰了,总之磨磨蹭蹭一个多月,除了成功的将他抓去山上做了回厨子之外,似乎就没有成的了。季崇言淡淡的应了一声,似是若有所思。便在此时,听门外响起了一声“小郎君”,柴嬷嬷抱着一件绿的发亮的翠云裘高兴的走了进来,道:“小郎君,我总算将压箱底的翠云裘寻了出来,你随军带去,江边风大时裹了身上穿。”惠觉禅师本能的抬眸向抱着翠云裘的柴嬷嬷望去,见说话的是个年迈的妇人,两鬓头发皆已发白,只是与她鬓发发白的年岁不同的是她的穿着打扮与面上的神态。这神态上的爽利劲倒似个三四十岁的爽利妇人,可这外貌分别已是个年迈的老妪了。惠觉禅师面上露出些许疑惑不解之色。正不解之时,见那位季世子起身走了过去,接过她手里那件绿的发亮的翠云裘,道:“便是江边风大也大不到哪里去,此去白帝也呆不了多久,翠云裘便不要带了吧!”季崇言说这话时垂着眼睑,外人也看不出他在想什么,似是只是纯粹不想要那件绿的发亮的翠云裘而已。林彦的目光本能的顺着他的举动落到了那件绿油油的翠云裘身上,想到柴嬷嬷先前的绿衣裳绿帽子,突然觉得柴嬷嬷还真挺喜欢这颜色的。他尚且能听得到,一旁的惠觉禅师却已是一头雾水了。这什么跟什么啊?什么随军,江边风大,白帝的……周初定不过二十载,又要打仗了吗?还有季世子领过兵马吗?他要亲征?惠觉禅师越想越是糊涂:眼前这位季世子是天子近前的宠臣,可打仗这种事是不是交给专门领兵作战的武将更好么?正糊涂间,眼角余光瞥见正对着他的大理寺少卿林彦却在这一刻突然变了脸色。神思回游过来的惠觉禅师下意识的转向屋中此时唯一正在开口的那个老妪,却见那老妪依旧抱着那绿得发亮的翠云裘,念叨着:“小郎君可是糊涂了?前两日你同大郎君商议时不是说过要等明年开春才回来的吗?我可是瞅着你带了足足两箱冬衣呢,怎的不要翠云裘呢?”惠觉禅师仍然一头雾水,不过看面前突然变了脸色的林彦和一旁双目微微眯起的季崇言他又直觉这老妪应当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又或者说了什么该说的话。惠觉禅师这般想着,忙收了打量林彦和季崇言的目光,正襟危坐。这等大族之中龃龉无数,他一个苦行的出家人,就当做什么都没听到好了。只可惜天不遂人愿,才这般想着,一旁那位季世子便倏地将目光向他转来,对上惠觉禅师一脸“我不想多事”的目光时,季世子笑着开口了。“惠觉禅师,你方才的不情之请,我应了。”方才?被这般一打岔,惠觉禅师记起了先前自己心血来潮为那些山匪的求情,心中不由叫苦不迭。早知道便不动恻隐之心了。到底也是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人了,面前这个年轻却让他忍不住警惕起来的年轻人总给他一种危险的感觉。果不其然,下一刻便听这季世子开口了。“我这里却也有个不情之请请惠觉禅师解惑。”季崇言说着安抚了一声一旁嘀咕着怎么不理她的柴嬷嬷,接过那件绿得发亮的翠云裘,对柴嬷嬷道,“嬷嬷先下去歇着,我这里还有些事要与人商议。”柴嬷嬷听罢立时点了点头,正色道:“还是正事要紧,”只是走了两步却又自他手里拿走了那件大的有些碍事的翠云裘,朝他摆了摆手,乖觉的退了下去。待到柴嬷嬷的身影彻底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之内后,季崇言这才开口问一旁神情惊讶的惠觉禅师:“禅师可看到了?”惠觉禅师想到这位季世子先前对上那有些不大对劲的老妪带了几分哄骗的语气,心中忽地一动:“难道那老妪患了什么病?”“不错。”季崇言点了点头,为惠觉禅师已经空了的茶杯中重新倒了茶,而后便自他对面坐了下来,叹了口气,幽幽道,“柴嬷嬷将我当成了小舅了。”季崇言的身份不是什么秘密,惠觉禅师理了理他的亲眷关系之后,神情愈发复杂。季世子的小舅不是那位早逝的赵小将军么?到底是亲身经历的过来人,当年那件事惠觉禅师也是有所耳闻的,甚至赵小将军出征白帝前他人就在京城的寺庙那里讲经,是以对当时发生的事可谓一清二楚,当时城中众人的看法以及白帝一战的说法他也知晓。那位赵小将军是着了坏人的道了啊!不过这季世子口中的“柴嬷嬷”怎会把季世子当成赵小将军的?“柴嬷嬷当年脑上挨了一记重锤,命是保住了,可人却是糊涂了。”季崇言说着站了起来,对着对面的惠觉禅师忽地俯身一礼,神情郑重,“这便是崇言的不情之请,请禅师为柴嬷嬷诊治!”第九十八章 鸡与鹌鹑居然是这样的不情之请,惠觉禅师有些意外,却又并没有太过惊讶。如眼前这位季世子这样的出身身份,怕是打记事起便鲜少有什么事是不能如意的了。人力之极限无外乎生老病死。惠觉禅师不觉得日行一善有什么不对的,只是……“宫里太医署那些医术精湛的太医不曾为这个嬷嬷诊治过么?”惠觉禅师有些诧异的问季崇言,“他们难道也无法诊治?”季崇言点头道:“若非如此,崇言也不会将柴嬷嬷带出来四处求医了。”这话听得惠觉禅师一阵蹙眉,顿了顿,他开口对季崇言道:“贫僧若是能够救得一命必会勉励救治。只是季世子是不是误会了什么?”误会?季崇言挑了挑眉,看向面前的惠觉禅师。惠觉禅师双手合十道了声“阿弥陀佛”之后再次开口说道:“贫僧出身巴蜀,那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季世子应当也清楚。说贫僧治病救人或许也不大妥当,或者说是解毒救人更合适。”说着不等季崇言开口,惠觉禅师略略一顿便继续说了起来,“出家人不打诳语,季世子若是不信,大可派人查查贫僧过往救治的人,自可证明贫僧所言不虚。”季崇言双唇紧抿,没有开口。一旁的林彦却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先前他便有所预感这位惠觉禅师或许帮不了崇言的忙,只是到底还是存了几分念想,如今得惠觉禅师亲口证实……林彦摇了摇头,想到方才进来的柴嬷嬷心情复杂。惠觉禅师是崇言此次带柴嬷嬷离开河东的最大盼头了,此刻这个最大的盘腿却在瞬间崩塌,林彦正想开口安抚季崇言,那厢的季崇言却已经主动开口了。“我明白了,多谢惠觉禅师。”季崇言对着惠觉禅师郑重的施了一礼,又在惠觉禅师对面坐了下来。这反应倒让原本还准备多解释一番的惠觉禅师有些意外:这位季世子看着一副傲气不讲理的样子没成想还是个讲理的。啊呸,众生平等,不能以貌取人。到底是不能日行一善了,惠觉禅师想到方才那嬷嬷高高兴兴的样子,不由有些唏嘘:病中人什么都不知道,他们这些清醒的却在为她奔波和发愁。也不知究竟哪方更幸运些!惠觉禅师想了想,还是忍不住问季崇言:“此事太医署的太医们怎么说?”季崇言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就这样吧!”赵家自然不会亏待家里的老人,柴嬷嬷原本养在河东,赵家上下也是准备让柴嬷嬷就这般“今夕不知何夕”的过完一辈子的。“我听闻过脑子挨了重击失忆的人过后又记起事来的,”惠觉禅师见他一脸神情落寞的样子,不知道为什么,心中也有几分酸涩,是以想了想安抚他道,“兴许见了故人或者遇到某些故往的物件会记起一些事情来呢!”当然,这种事太过说不准,真要出现这种事早成了旁人口中的“传说”了。不过给人一个盼头也是好的。季崇言闻言瞥了惠觉禅师一眼,“嗯”了一声,似是若有所思。屋里安静了片刻,林彦一杯茶水见了底,想了想,他干脆起身道:“既如此,趁着禅师也在,正好提了那对山匪疤面兄弟过来审问吧!”“不必了。”季崇言却开口摇了摇头,拒绝了林彦。转而笑着问对面的惠觉禅师,“禅师晚些时候可还要去姜四小姐那里?”不是说案子吗?怎的突然提到了姜四小姐?惠觉禅师有些不解,却还是点了下头,道:“要去的,贫僧已经同姜四小姐约好了暮食去她那里吃饭。”“那便一起去吧!”季崇言笑着站了起来。这举动自然的很,对面的惠觉禅师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当下便应了下来。一旁的林彦却有些不好意思了,心道:这样真的好吗?早上就是蹭的姜四小姐那里的早食,待到暮食再去,这岂不是一天两顿都在姜四小姐那里蹭食?不过,蹭食的似乎也不止他们两个。林彦目光打了个转儿,看向一旁的惠觉禅师,这位也蹭了两顿了呢!“阿嚏!”走进午市,姜韶颜便打了个喷嚏,看着午市口卖鸡的笼子旁一地的鸡毛搓了搓鼻子。鸡毛细碎,吸进了鼻子便容易鼻痒。“姜四小姐!”跟在一旁的静慈师太看到卖鸡的小贩眼睛顿时一亮,连忙唤了她一声,而后指了指关在笼子里的鸡,道,“于六的鸡不错的。”姜四小姐做菜虽然不错,可到底才来宝陵没多久,来市集买菜这种事还是要个宝陵的老人领路比较好。这卖鸡的于六不常来,素日里还不一定能碰到。可每每一来,那笼子里的鸡不到半日便能卖个精光,能不能买到真是看运气了。姜韶颜听出了静慈师太话里的意思,便挑了两只鸡叫那卖鸡的于六杀了。她一把刀切菜时用的飞起,可杀鸡杀鱼时碰上那些活物便不行了。先前寻小午拿锤子杀鱼的情形还历历在目,自此姜韶颜觉得这种事还是交给专业的来比较好。毕竟一刀下去,鸡耷拉着被砍了一刀的脖子还在地上跑一圈可是真真会将人吓坏的。趁着于六杀鸡的功夫,姜韶颜的目光落到了于六脚边那一小笼鹌鹑上。比起已经空的只剩零星几只的鸡,于六这里的小鹌鹑便没有这般受欢迎了。毕竟鹌鹑在大多数精打细算的买菜百姓眼中肉少骨多,同样一斤,大半都是骨头,忒不合算了。不过姜韶颜对这些小鹌鹑倒是饶有兴趣,盯着笼子里的小鹌鹑看了好一会儿,待到于六将鸡杀完递来时终究是没忍住要了几只鹌鹑。在一旁旁观的静慈师太有些意外,虽然她自诩自己是个老饕,也不太挑食,只要好吃的,来者不拒。可鹌鹑这等没有几两肉的吃食还是没有碰过的,不止她自己没碰过,身边人也没见几个吃的。也只有闹饥荒时没得吃了,才将鹌鹑拿来煮了吃。当然,这般煮了也是不好吃的。她自然是信姜韶颜的手艺的,毕竟食过姜韶颜的猪肉了。没想到这位姜四小姐的“食谱”如此之广,倒是让她这个老饕都有些自愧不如了。才进午市口就已经买了不少,待到姜韶颜一行人回去时,几乎人人手里都拎满了菜。这么多的菜,便是贪食的香梨都觉得有些多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