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节(1 / 1)

第52章 置物周大福依旧推着他的板车,周妮和周娇及路拾坐着,路云跟着周郡走在后面。霜降之后天冷了很多,他们因为心情都不错,所以到了的镇子上先找了一家铺子,买了两碗骨头汤,周郡和周大福都没喝,给了四个小孩子喝。周大福带着周妮要去集市上买很多东西,鸡苗、鸭苗、盐巴、大骨头、线团等各种物件。周郡则直接带着孩子们去当铺。他们就分开了,周小妮也想跟着周娇一起,被周大福拦住了。他怕周妮人小藏不住话。周郡身上有钱,只有他们家知道。周郡这人疼孩子,上街来肯定要给孩子们买吃的补补的,周妮要跟着,周郡肯定也给她买。买不要紧,可是周妮人小万一回去炫耀呢,这让周郡怎么说,别人怎么想?那梨源当铺的小二还认识他,本来以为他来当东西的,没想到他又来买东西,还看了他很久,直到周郡拿出半吊钱,他才开了后院门。周郡现在身上有钱,他就选了三床好被子,一床破旧的被子。然后又选了两件摆在架子上棉衣,想着回去让路婶子改改。棉被里的棉花可以用到棉衣上,也可以用在鞋子里。他等下去买鞋垫扯麻布,之后回去路婶子和小周氏都能帮着做几双棉鞋的。其实周郡还看到一个很好看的屏风和花架子,还有古董的檀木梳子,在另一个库房里摆着,还有绣床,真的很好看啊。这个给周娇用很好啊,可是没钱。之后等他有钱了,也给周娇弄这样的绣床。一共花了七百六十文,之后就出了当铺。当然他们这东西是不能现在拿着出去逛街的,所以暂时先放在铺子里,已经收好了,等着周大福板车推过来就可以拿。周郡抱着路拾,带着路云和周娇去买糖和粗盐。这是他准备偷偷放在自家屋子里的,公用的盐巴由里正分配的,每日里只菜蔬里放一点,他都尝不到咸味。这个时候盐铁是管制品也是奢侈品。官办铺子,只要超过一定数量都要凭证购买,比如要一次购买一百斤盐巴就必须要有里长出据的文书。盐又分为盐巴,粗盐和细盐。他们买的就是盐巴,里面还有沙子和土坜呢。周郡要买的是粗盐,他也不买多,买一斤就行。人体内盐分不能少,这样放在屋子里每日喝水的时候几个孩子放几粒盐,也能给体内补充一点钙质和盐分,身体才有力气啊。糖也是,买点饴糖就好。糖分要和盐分都不能缺。盐好买,一斤细盐要一两银子,盐巴便宜点,六百文。粗盐要九百文。周郡想了想还是只买了半斤粗盐。真的好贵好贵,吃不起。白糖就更贵了,就在官盐铺子里,其他地方都没有卖糖的。周郡不知道现在制糖技术怎么样,看了看罐子里的饴糖,红糖和白糖。饴糖是麦芽糖做的,红糖和白糖都是甘蔗熬出来的。价钱从一千文到一千八百文之间。周郡买了半包红糖,小二两左右,五百文没了。周娇一个劲地说别买了别买了,她心疼坏了。这钱在这铺子里根本买不到什么东西。这些东西真是太贵了。周郡也不敢再逛了,几人出了铺子,这个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周娇小声问:“哥哥,我们还买老母鸡吗?”“不买了。”周郡摇头,钱要少花一点了。周大福和他说了,里正会统一买鸡苗,等鸡苗长大后每家分几只养。周郡就不去招人眼了。“我们去书铺看看。”这回他手里揣着钱,有底气进去书铺了。路云死活不进去,害怕把人家书弄烂,他赔不起。周娇呢,更对旁边货郎摆着的梳子饰品荷包一类的感兴趣,也不打算进去。周郡想了想就抱着路拾进去了。这个书铺真的很小,只有两面墙的架子上摆了一些书,不足百本。看着都是基础的那种《百家姓》《千字文》《恒温熟集》《滕文先生注》《论语》《论语古注》还有一些封面看不出什么的书。笔墨纸砚倒是摆的多。特别是毛笔和砚台,那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造型真好看,都在架子上摆着,周郡看着就觉得心旷神怡。周郡就看了看纸张,各种各样的纸张,有的一看就是很好的,比现在的纸张也差不了多少,有的就是跟现在那种卫生间的那种草纸差不多,粗糙的很。周郡选了一个差不多的纸张,就是那种比擦屁股的纸好一点问价,得知一刀纸48文。那种贵的不染墨的宣纸要三百文一刀。周郡咂舌,想了想还是买那种差不多的,书铺掌柜见他神色,说要是单买一文钱可以买两张。周郡想了想该去看看赵婶娘,赵大哥读书识字,他别的买不起,就买一刀纸好了。到时候自己留下一半,另一半给赵大哥送过去。他也要给周娇和路云启蒙,自己也要学点繁体字,练练字。于是又问毛笔,得知最差的毛笔要280文。一块最差的砚台要600文。周郡:……算了算了,买不起,暂时不买了。怪不得古代读书人凤毛麟角呢,人家说寒门难出贵子。人家寒门好得也有门,普通老百姓家里可是连门都没有,他是庶族!周郡最后只抱了一刀纸从书铺里出来。路拾还巴巴望着那造型像老虎的笔架,非常想要的神情,他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很期待。周郡只好转移他注意力,“我们去吃东西。吃好吃的东西。”路云帮他抱着纸,周娇逗着路拾。期待着哥哥带自己吃好的。周郡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了卖包子的摊位。买了两个素包子后,又给他们一人买了个肉包子,路拾也有。两个素包子,三个肉包子,还买了两碗骨头汤,三个鸡蛋,一碗小馄饨,两个肉饼子。店家还送了一小碟子咸菜。几人坐在桌子边,看到摆着满满的桌子。周娇和路云简直惊呆了,“哥哥,我们太……”周娇一时间没找到合适的词,路云就说:“太浪费了,啊,真的好香。”周郡笑起来,让他们坐在那吃着。路拾人小,也吃了大半个肉包子,吃了几个小馄饨后就饱了,又喝了两勺骨头汤。路云却是很能吃,吃了一个鸡蛋一个肉包子,喝完了骨头汤,吃了两个小馄饨,那小碟子咸菜也给吃了,还有路拾剩下的包子也被他吃了。最后他舔舔嘴唇,看着那肉饼子还想吃。周郡摆摆手,“别撑着了。”长期吃不饱,一下子吃撑了,肚子受不了的。路云依依不舍地移开了眼睛。周娇就笑嘻嘻的吃完了剩下的几个馄饨,最后把馄饨汤也给喝完了,留下了一个鸡蛋,半碗骨头汤推给周郡,“哥哥,你喝。”周郡没客气,把自己的两个素包子吃完,喝完了骨头汤,却把肉饼子和两个鸡蛋用荷叶包起来,“留着明早吃。”几个人吃完,抹抹嘴,周郡问周娇和路云还有没有什么想要的。路云摇摇头,周娇道:“哥哥,我还想要一些破布头。”她针线有了,可是可以供她练习针线的布头没有,哥哥之前带回去的布头都被路婶子用在各处的衣服补丁上了。周郡想了想:“先找周大叔,然后去买些碎布头。”周大福应该也会买碎布头的,这些边角料在铺子里不值钱,但是对于他们这些穷人却是好东西的。铺子里就会留着,专门卖出去。一般布料都按尺卖,这种碎布头按斤卖。就在这一条街上,几人就去了东头,一般东头是小铺子之类的本土的,西头就是各种小摊贩直接摆摊摆在外面的。周大福已经买好了大部分要用的东西,也在找他们。几人一碰头,周郡看了看周大福家的板车已经快摆满了,特别是小鸡苗用那种木箱子装着,还有两个空的大坛子。周郡说他在当铺买了点东西,要用板车去搬。周大福说那他先把箱子和坛子搬下来,让他自己推着车去。周郡和路云推着板车走了,周娇就牵着路拾和周大福小妮一起等着。小妮发现他们嘴巴油油的,悄声问:“你们吃什么好东西了?”周娇低下了头,沉默了一会儿,反问:“你吃了什么?”周妮就道:“我大伯给我买了包子吃,是肉的,好多肉,可香了,真的。那味道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周娇就问她有多好吃让她描述一下。周妮很兴奋,渐渐忘了问周娇吃的什么。周娇就松了一口气,她不想欺骗自己的小伙伴。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很怪,跟做贼心虚一样。可是她也不想哥哥辛辛苦苦挣的钱都给别人花,好难啊。一刻钟左右,周郡和路云就推着板车回来了。周妮看到板车上的东西,感慨一句:“你们好有钱啊,买了这么多东西。”路云就立刻说道:“我们是在当铺里买的,这不是新的。”周大福摸摸周妮的头,“小妮,大伯上次带回去的东西也是从当铺里拿的,当铺里的东西比新的要便宜点,这点东西花不了几个钱。”周妮似懂非懂,可是她听她娘说之前周娇他们几个的过路费还是她爷爷拿的啊,怎么他们家就有钱了,她要回去问问娘。周郡几人再把板车整理好,就准备出城,路过布料铺的时候,周郡进去买了两斤碎布头扯了一尺布。周大福一瞧,笑着:“我差点忘了,家里人要我也带着布头回去,你们等我一会儿。”小妮也跟着一起去了,等了一会儿周大福和小妮出来,这买的可不是一点布头,而是一大包布头和小半匹棉布,还有一小包圆线。小妮兴奋极了,大伯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大伯说她娘要求的,说要给她做一双新的棉鞋过冬。她马上就有新鞋子穿了!第53章 置物周郡和周大福从镇子上回来后,大家很是热闹了一阵。特别是周林一家很奇怪,周大婶娘看到周郡买的三床棉花被啧啧出声,“郡哥儿,人不可貌相啊。你这小子有门路。”周郡把目光移向周大福和周里正,周里正道:“这是郡哥儿自己把家传的长命锁当掉得来的钱,他这当铺里买的东西,不到五百文,你们自家谁没有被子,人家家里三个小孩子,这点事就不要聚在一起了。我们的粮食存起来了地里的白菜可以吃了,萝卜地里再去施肥,都别杵着了,该做什么做什么去。”周郡松了一口气。他趁着夜色偷偷带着半刀纸去了赵雍家,感谢赵大娘对周娇的照顾,顺便问问赵雍会在什么时候回来,他想着能不能让赵雍帮着写一些字。他跟着描。赵雍怎么说是古人会读书会写字,字肯定比他的好看,而且还是繁体字。赵大娘说赵雍会在冬至前回来。哦,那还早呢,过几天才立冬。立冬就表示冬天正式来临。王冬嵩已经做成了两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小木盒了。周里正说要他一天做一个,最后发现两三天能做出一张桌子就很不错了。周郡要他做的是小床,是给周娇做的。周郡还给他比划了下。就是那种板子床,一块板子,四条腿撑着。长约一米七宽一米。他现在后悔没有买毛笔了,想自己用鸡毛做笔,却发现做是能做,没有墨也写不出字来。反正王冬嵩跟着他的比划和诉说告诉他,这样打的木板没有,要几块合在一起的,周郡就问他不会榫卯结构吗?王冬嵩说会啊,可是几块床板不用这样吧。周郡摸着头,皱着眉仔细想想以前看过的课外书,拿出那种差不多三十厘米的板子,比划着:“你在这块板子这里挖个榫眼,上头再挖一个,让他凸出来,而这一块板子这里按个榫头,下面在弄一个,这样把两块板子一对齐。不就让他们合在一起了吗。”王冬嵩一愣,“可是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不是费工夫吗?两块板子何在一起,只要不乱动,再弄个架子,就能做床了啊。”周郡听他说,也是一愣,“你可以不要架子啊,你照我的方法就不用架子了,那个支撑就用粗一点的树木,都不用在处理了,然后中间挖个榫眼……”周郡说着说着发现自己想多了,这里面好像不太对,他要是有铁钉,完全可以这样做,木板上和支撑却没有榫卯可以弄得。周郡沉默片刻,“对不起,你别听我胡说,打扰了。”他是外行,还是不要指导人家内行人了。周郡默默走了,王冬嵩却所有所思,试验起来。要是能省着不用做架子,他也省木头还省事啊。周郡扛着锄头去挖山上的土,不是他胡说八道,而是真的山上的土就比他们荒地上的肥沃。不过不能多挖,万一水多植被少挖的多了,水土流失泥石流来了怎么办。虽说古代这种可能性有点低,因为这个地方要不是那种特大号的暴雨连个下个不停的话,是不会有泥石流的。他们上县有一条大河,是流入长江的。几天后周娇的床做好了,王冬嵩真的就做成了一个那种榫卯结构的木板,只是底下的支撑太细了,嵌在了木板里,木板两头加厚了。比周郡他们原先用土坑土方垒的床矮了近二十公分,周郡还没说什么,周娇就很满意。她有了自己的小床,哥哥已经将屋子的东南角整理出来了,去砍了山上的野竹子,找出竹竿架在两个墙角之间,接着用一尺布横挂在竹竿上,隔出了一个小小的空间,虽然放下了她的小床没多少位置,顶多再放一个长桌子和一个大木箱子空间。但这是属于她自己的空间。周娇乐得直接在躺在了光木板上,周郡喊她起来,直接把之前他们第一次在当铺买的破棉被扑在下面,然后又给了周娇一床第二次买的好的棉被,整个床铺就暖和的不得了。周娇就道:“哥,给我铺一床就好了,我铺一半盖一半。”不然哥哥他们那个床大,两床被子不够。再说哥哥还要拆一床棉被的里的棉花做棉衣呢。周郡道:“咱们现在一共五床被子,一个床两床被子,还有一床拆了也够用,真的要到下雪的时候你暖不热,就带着被子和我们一起挤挤。”周娇人小火气弱的,自己睡了一晚,发现还真没有和哥哥们睡在一起热活,她想了想平常都是路拾挨着她睡得。路拾是个小火炉,全身总是热乎乎的,所以她第二晚睡得时候把路拾给抱过来了,果然一觉醒来热乎乎的。半夜还发现路拾踢被子,路拾还冒汗呢。除了被子,和周娇的床,他们家也大变样了。房子里有人气和整洁了,西南角上摆满了花盆,那两盆兰花没有枯萎,仍旧顽强的活着。周娇自己还能给他们兄妹几人破旧的衣服打好看的补丁了。路拾的袜子她也会做了。衣服他们不缺了。周娇有两套换洗的秋冬衣服了,一套厚厚的棉衣,加上原先的衣服,一共四套。路云也是一套厚的一套现在穿的,还有一套他之前夏天时候穿的,虽然破旧,但是也被周娇用补丁补好了。路拾衣服虽然只有三套,但是内衬多,棉花塞得也多,帽子袜子鞋子都配齐了。周娇有了鞋穿。路云虽然穿着草鞋,但是他的鞋路婶子正在抓紧做。就连周郡也有两套换洗的冬季衣服,加上还没穿的从当铺里买来的那一件棉衣和靴子,他冬日也不会怕冷了。他们比那两个光棍好太多了。那两个光棍现在只是在单衣外套了一件厚一点的破袄子。周里正见了他们说要他们去县城找找活干,他给他们出干粮,过了立冬就让他们出发,起码要挣回来棉衣钱啊。他们之前的陶罐里藏了半包糖和半包粗盐。哥哥又用竹子做了三个喝水的竹筒,很小,每次喝两三口水就没了。可是每天早上哥哥会给他们三个小竹筒里倒满水,添上几颗糖粒子,让他们喝下去。到了晚上也是一杯热水,里面放入的是粗盐粒子。这竹子是周林大哥哥打猎时候发现的,只有十几颗,都被他们砍了,不是连根砍得,本来是想找竹笋的,却都老了,最后把竹子砍回来,粗的就挖空做竹筒,细的长的就晒干做竹竿晾衣服。还有一些小的就劈开,晒干后做成竹篮装东西的。不过他们中间只有周林他爹会用竹子编织竹篮,其余的都弄不好。哥哥带回来的观音土被用了半袋,混着河里的污泥,再次把土墙又给涂了一遍,屋顶上的茅草又加固了一层。不光他们布置自己的房间,自从王冬嵩开始做木工后,其他人都添置了一些东西。把屋子布置起来了。冬天地里活计少,翻土翻不动了,就没多少活计,上山打东西,找柴火,去远一点的地方找好木头,再去挖野菜,晒干,沤肥,在菜地里锄草干活。在家里孵小鸡,然后去地里挖虫喂鸡。抽空做衣服,缝缝补补的。反正一整天不闲着。男劳力力气足就去地里去山上去远处找工找食物找猎物,女人们就在家摸摸这菜地里干活。王冬嵩和周明几个半大孩子都在做木匠,各种各样的小物件,四方的空箱子,粗糙的木凳子,边角料的木筷子。王冬嵩做的断断续续的,他们看着也不难,陆陆续续的有几个人就想学,下营村的人也来看热闹。还说要给钱,让王冬嵩帮着做点小物件,比如王冬嵩做的非常熟练的小木铲子。王冬嵩母子成了他们三十口人中最受下营村欢迎的人之一了。当然还有路婶子,路婶子和村子里的杨婆子最要好,和人家媳妇也混熟了。村子里有什么新鲜事只要杨婆子知道,她一定也会知道。比如立冬时候村长的出嫁的大女儿一身伤的回来,听说那天村长气得脸都青了,家里面骂人的声音隔壁都能听见村长婆娘骂女婿的吼声。立冬的时候周里正竟然让周大福去大集上买了那种不带肉的大骨头,花了三十文买回来的,带回来他们熬了两锅骨头汤,又多放了一勺盐,熬了整整一天,最后放了两把冬寒菜,和一颗刚刚长成的大白菜,烫的软软的,香香的,配着骨头吃,吃菜喝汤好吃的得人骨头都觉得酥了。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奔头。白菜长成了,萝卜陆陆续续也冒出头来了,小麦呢就等着一场雪下来了。周郡也觉得日子好过起来,他又起了两株兰草放在自己房里养着,想着再找时间去镇子上买卖。现在他手里还有五两银子加七百文铜钱和十二颗金珠,底气很足。周娇和路云因为不挨饿,每日有糖分和盐分摄入,虽然吃不到肉,但是身体却仍旧好转。他决定下次去买点大豆,可以用来发豆芽也可以用来磨豆浆,虽然没有肉吃,但是大豆却仍旧有丰富的蛋白质。他发现这里的人好像只用大豆煮饭吃,不用发豆芽也不用它做豆腐更别说磨豆浆了,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而且这里的大豆和他见过的大豆也不一样,更小更黄,他们更喜欢做炒豆子零嘴吃。周娇和路云没有生过病,只不过有一次路云有些鼻塞,周郡立马让他在被窝里躺着,连着喝了一整天的热水,最后好了。路拾就不提了,一向身强体壮的,就是还不说话。他好像是懒得说话,周郡就让路云和周娇天天在他耳边逗他说话,逼急了,路拾就嗷嗷叫,但不愿意开口。周郡觉得奇怪,路婶子说他杞人忧天,“孩子大了,想说话的时候自然会说话。”她没生过孩子,也没养过孩子,但是她看过村子里的人养孩子,听别人养孩子经说起来也是一套一套的。小周氏和王虎媳妇也是说他,“路拾一看就是聪明的,不着急。说不定我们中间会出个贵人呢。”路云听到这话,眼睛就亮了,一个劲地点头。他觉得她们说的都对,路拾决定是有福之人。路婶子道:“冬日闲,你该去把那观音土处理了。”周郡其实再犹豫,因为现在这种天气,他害怕做不成,费土费力费木材废时间。而且也会让别人说他胡搞,所以才把土运回来后半个多月就没动静了。第54章 烧制烧制陶器首先就要打个土窑和筛选细腻的观音土。当然他不是大规模的烧制,本来想在厨房的土灶里烧,但想着不好把握温度,而且还耽误做饭。他就带着路云去自己屋子后面找块空地挖坑做了个简易的灶。这个土灶台就是河里的泥巴做的。两人去挖泥巴弄完灶台就废了不少功夫。所以路云又说这是玩泥巴。他还说可以用泥巴做,说不定也成。周郡给他科普,当然用泥巴是可以做模型的,但是最后恐怕这种泥巴土烧不成,中途就会裂开了。观音土是高岭土,用它是因为这种高岭土有粘性,而且可塑性和耐火性很强。他们带回来的观音土都是块状的,大颗粒的,要首先用石头把大颗粒碾碎,变成粉末状,之后挑出大颗粒的,把粉末状的观音土放在木盆里加水搅拌。搅拌成撵泥状物后再挑出来,本来想用木盆的,但是最后怕干了的不好洗,所以要先在木盆铺上一层树叶,之后等着泥状物稍微凝固一点,之后把然后去厨房弄点草木灰。草木灰不用太多。接着把厨房的碗盆拿出来,周郡就开始比划做泥胚了。这个过程就跟小时候玩泥巴一样,可以让观音土凝状物做成各种形状。那种陶碗最好捏,只要能厚度保持一致,最后烧的时候温差不太大,能均匀受热后都能成。而罐子累的要难一点,因为上下厚度不一致。周郡做的时候,要先把陶罐的罐身做出来。这就需要用到木铲子,用木铲子铲子那头把观音土打平,边缘平滑,变成一个长方形,之后长方形围城原型,接着撒草木灰。草木灰其实就是起一个凝固作用。然后开始搓长条,长条这边路云和周娇搓的很多.周郡就一条一条把长条固定在罐身上,一点点的用小匕首把接连处抹匀,其实这个时候要是有那种转盘就好了,只要能够掌握好手指的速度,模型很容易做。几个人合作花了三个时辰做好了七个碗,五个陶器,两个盆状物。这些模型做了后要晒干,但是看着这天气估计危险,所以周郡搬来两块大石头,把陶器都放上面,然后生火把他们烤干。烤干后就可以烧制了。烧制陶器只要八百度的高温。他们挖的土坑可能有些小了。路云和周郡把十四个陶器放下去,这些还不能堆在一起,要间隔开,发现放不下,但是把坑挖大了之后上面不好封口,没法保持一定的高温,需要的木材也很多。“不能分两次吗?”路云问。周郡说可以是可以的,但是这天气,如果模型放置久了,恐怕不好烧制。不过也没办法,先把碗和盆烧出来。这个小,烧制时间三四个时辰就行。周郡和路云周娇及在一旁玩泥巴的路拾一起做模型烧制的时候都有人来看热闹。大部分是王家沟的人过来看稀奇,后来下营村的小孩们也跑过来看热闹。村子里的孩子们最爱玩泥巴了,平时在田埂上空地上也垒两个土块生火烤个麦子,蚂蚱吃。当然也烧制过泥巴模型,可是他们的泥巴烧了就裂开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