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节(1 / 1)

路婶子她没有刨根究底,顺着周郡的话往下说,然后去看了看那几件衣物,翻了翻,又着重去看那件棉衣:“这件可以改一件周娇穿的外套,还剩一些布料可以给路云做条裤子,里面的里子可以拆下来给路拾做一件里衣。”“那就麻烦路婶子了。”周郡道,“我这里有针线,周娇也想学学针线活,婶子有空教教她可好?”路阳媳妇闻言一笑,“你都这样说了,婶子还能说什么。”按理说周郡应该喊她嫂子的,但是他跟着路云一起喊她婶子,平白低了她一辈。周郡自己不介意,路阳媳妇听着却有些别扭,不过此刻她没指出来,只是拿着那件棉衣出了屋子,“这件衣服我先拿去洗洗,拆了后再说。”话说完,她又转身回过头来,又把木盆和剩余的两件衣服拿上了,“我一起给你洗洗好了。木盆借我用用。”“婶子,你真是太好了。”路云此刻进来了,欢呼着,“我和周娇洗不动这样的厚衣服。”他们俩就算洗了也拧不干,还要哥哥回来帮忙。路阳媳妇这两天要和周大福一起在村里收粮食所以她有空在家里做活计。她走出去没多久,王寡妇又送来三百文钱,求她收些白面,她自己想藏起来放着。路阳媳妇答应了,但之后还是和周里正说了一声。这种事情提前说比较好。最后买了五十斤的粗粮和五斤细面和十斤豆米。这些粮食听着挺多的,要是他们三十口人敞开了吃,估计最多吃三天。下营村最富有的除了郑村长一家就是赵家那几兄弟的了。但是路婶子和周大福他们并没有从这两家买粮食,而是找了赵婶娘问清楚后,选了三家,一家姓马,一家姓杨,一家姓赵,都算是村里的中等户,家里有些余粮不多,但是手里没有银钱可花的。路阳媳妇能说会道,和她说话她都能让你喜笑颜开的,买粮食一两天,她就和人家熟悉了,还说了一些她们家以前的养生和各种针线绣花花样,还帮着一些人剪了好些花样。买完粮食后,路阳媳妇还和他们打听下周边村子里嫁娶婚俗如何。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他们从平县老远跑到这里来,当然要打听楚本地习俗。这是王虎媳妇一直念叨着的,说她家二妞马上就十三岁了,三年后家里要纳税了,肯定要找好婆家,到时候也好有婆家帮衬着。大家笑她想得远,但仔细一想王虎媳妇说得有些道理。他们逃难来的好几个年轻人,比如周立周明周林周郡哪个不是该娶亲的年纪了,就算耽搁,能耽搁几年。可不能像王家沟的两个万年老光棍一样,活的那叫个糙。他们俩的屋子明明是新盖的,但是走到门口就能闻到一股腥臭味。她们几个媳妇私底下怀疑两人在屋子里尿尿,反正也没见过他们洗脸洗脚洗澡洗衣服的,整天都是那一身,那衣服啊脏的没眼看。“杨大嫂子啊,你要不是说你四十岁,我肯定觉得你才三十,所以不敢喊你婶娘,我这脸皮厚一声,就喊你嫂子啊。”姓杨的这一家住在河边上,靠着水源,家里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的,儿子都成家了,女儿和二妞大两岁,已经说好亲事了。听到路阳媳妇问起这些,杨婆子很热情,说她上地干活的时候见过他们家小伙,说他们家的几个小伙子长得都不错。等着地开荒出来,奋斗几年有了家业,肯定好说亲。要是没人介绍,她就帮着忙说道说道。路阳媳妇当即谢过啊,然后又趁机提出,问她有没有多余的茅草。虽然是问,但是她老早就瞄好了,这家人院子里可是堆着不少的茅草,她家还养了一头羊,听说是小儿媳妇怀孕了,怕没奶,特地找人买来的。杨婆子听说她们要买茅草,一笑,“买什么买啊,你拿两把回去。妹子,我和你聊着开心,你看我那大儿媳妇半棍子闷不出一个屁来,小儿媳妇又大着肚子,我这老婆子啊在村里也没几个看得上眼的,你这妹子和我合得来,特别是你这针线活,可真好。你家婆婆真是好眼光,得了你这么个好媳妇。”路阳媳妇恭维道:“我婆婆可没您有福气。你大儿子和媳妇那一看就是孝顺的,我来了两次,见他们对您嘘寒问暖的。还有那小儿媳妇,我看她肚子尖尖的,这一胎肯定是个儿子,你快要抱大孙子了。我呢,逃难而来,身体差的,现在也没一男半女,您要是不嫌弃,我可要蹭蹭你小儿媳妇的福气。您看你这双手这张脸,可是写满了福气。”“妹子,你这嘴真甜。”杨婆子被恭维的脸上乐开了花,让路阳媳妇走的时候免费带走了一把茅草。其余两家,路阳媳妇也用很少的钱买到了茅草,顺便得知了许多风俗和村子里的八卦。东家长西家短,唠嗑唠着人家就和你亲近起来,还得了两包菜种子。茅草很快买完了,之后又让周大福周二贵王虎几个人上了房顶,把屋顶又加固一下。接下来她又抽空和小周氏一起把周郡带回来的衣服改成了三个孩子能穿的,周郡得了一件厚裌衣,周娇和路云也各得了一套棉衣,最富有的是路拾。得了两套衣服和一套里衣,剩下的布头也被路阳媳妇做成了两双小袜子给他。这些改装过后的衣服送回来到周郡手里的时候,他真的都惊呆了。他竟然看到这改过的衣服上还有刺绣,虽然花样很简单,但是看着就好看。周郡仔细一瞧,路阳媳妇是用了半尺布,把补丁和破损的地方缝在一起,把补丁变成了刺绣,粗粗一看竟然像新的衣服一样路婶子真是太厉害了,这一床棉被给的真值啊。路婶子道:“别急着给我戴高帽,周娇的衣服是你小周婶做的,你可要好好谢谢人家。”“这是当然。”周郡一口答应。之后把衣服分给了三个孩子,三个孩子乐翻了天,一开始还不舍得穿,最后天气冷了,才开始穿,但每次上地干活的时候都要把以前的破衣服套在外面。第46章 庙会要去县城卖花,花盆可不能再寒酸了。在村里转了一圈,也没能找到两个泥瓦盆,思来想去的还是要去大集上买几个泥瓦盆来。没有那种高岭土,他就算自己想做,也是做不成的。要去县城,就要多带一点兰花去,最后能在县城多待两天,把兰草卖完。周郡确定这批兰草遇到大雪会被冻坏,他想着要是真卖不出去,他就养几盆在屋里。养活了留到明年再卖,活不了就自认倒霉。不过还是要要尽量卖出去。他打算去两次县城。县城离他们下营村走路要一整天的路程。要是有驴车或者马车会快很多,可惜没有。整个下营村也有郑村长和赵大牛家有驴车和牛车。天气越来越冷了,周里正还没想好什么时候让周大福叔去一趟县城,王寡妇已经在催了。后来路婶子听杨婆子说霜降的时候,吉县举行庙会。吉县郊外有一佛寺,叫白灵寺,是方圆百里外最大的寺庙,香火鼎盛的很。有传言说豫章王和西南节度使就是在这里成为相遇并成为至交好友的,寺庙后院还有西南节度使的提笔墨宝呢。所以庙会就是围着佛寺周边来的,之后几年下来,每每到了霜降时节,吉县从城内和近郊都会有人做水陆道场,搭台子唱戏,周边灵镜的镇子的里男女老少都会出来游玩。当然还有青年男女来相亲的。所以小摊贩们都会趁此机会收货出货摆摊大赚一笔。在庙会的时候,乡下的农人家里有山货或者自己做的吃食玩具,编织的篮子等有趣的东西也会拿去卖。所以商品丰富,一些不常用的东西也能够在庙会上买到。庙会人多热闹,吉县周边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应该能打听到许多消息。周里正就让他们俩霜降前一天出发,之后在那里过夜,再待上一天一夜,第三天天亮再回来。这样就要准备很多干粮了。听说他们要去庙会,有人也想去参加,最后里正挥挥手,说想去的都可以去,但是干粮要自己准备。许多人一听就打消了这个主意,不过王寡妇还是要带着儿子一起跟着去。周郡其实打算自己去,但是路云和周娇强烈要求带上路拾,说他是个幸运福星,有他在兰草肯定能卖出去的。这两个孩子经过兰草和金珠事件后对路拾彻底信服。周郡一开始不打算带路拾,是因为要在那过夜,他们肯定是没钱住客栈的,外面这么冷,万一把路拾冻着了可就得不偿失了。但他其实也迷信路拾的运气的,后来路云和周娇说给棉被带上,他们可以自己想办法,周娇去赵奶奶家睡,路云去和里正爷爷挤着睡两夜。既然有了棉被,周郡就带着路拾去。大集上买回来花盆,他一下子买了十五个泥瓦盆花盆,有两个大一点的,剩下的都是小的。周郡趁着夜色挖了十几株兰草,放入八个泥瓦盆中。最后那片兰草只剩下不到十株留在荒地里了。不过要怎么瞒过王寡妇却是个问题。周大福也没好主意,他说问问他爹。周里正道:“这事我来说,你让郡哥把兰草照顾好了,到时候你再往板车上放几捆柴和你媳妇她们挖的野菜,把兰花放在柴火中间,挨个摆好。到时候你先让她母子俩去逛逛,再去帮着郡哥儿卖花。她没发现最好,发现了我也有办法。”里正说着说着眉头紧皱,“去把你媳妇叫来。”最后里正决定让周大福媳妇也跟着,她是清楚这件事的,到时候她负责分开王寡妇。王寡妇那人也有私心,她让路阳媳妇帮着买白面的时候就藏了一小袋在自家家中。而且里正看她平时默不作声的,但那两个光棍都对她有意思,平日里没少帮她忙。周郡准备了半天,等着霜降到来,还有五天。天气冷下来了,地里的土就不好翻了,周林和他爹就带着几个年轻力壮地早起去打猎,每日都有东西带回来。有时候是田鼠,有时候是雀鸟,有时候只能找到一些野果子和野菜,但柴火却是每日每个人都能背回来很多。他们还找到一些能做家具的树木,也都砍伐着带回来,等着做木工的工具买来做家具。王冬嵩,哦就是王寡妇她儿子,信誓旦旦的,平日里老吹牛说他长大后会是十里八村有名的木匠。大家伙儿等着他露一手呢。“哥哥,这盆花好像焉巴了。”周娇看了好久,把哥哥喊了过来。周郡一看也是,想了想把这盆花放在一旁,“咱自己先养着,待会你和路云偷偷地再去挖两株回来。”他去找周大福大叔商量什么时候出发,要不要绕小路。小路难走,但是从那山间穿可以省一点路程。周大福和媳妇再商量什么,周郡又回去了。等到出发那天,周大福媳妇没有跟过来,周大福大叔说她不想去浪费干粮,留在家里处理野菜。现在天冷,天亮的晚,几个人卯时一刻,天光一线的时候才走出村口。现在呼吸都有白气了,王寡妇还打了个寒颤,“这儿的冬天肯定比咱们老家还冷。”王冬嵩反驳母亲的话,“娘,这离咱老家就三百里,不会冷到哪里去的。”周大福推着板车走在前面,周郡在他旁边走着,时不时地看着板车上睡熟的路拾。路拾被裹在棉被里,木材们都被捆起来了,花盆就在木材和被子边上,虚虚实实地盖着,当然还有野菜也有几捆。几人没有绕小路,而是按照去镇子上的那条路走得,乡道省道,这样安全一些。走着走着就发现路上人多了起来。一打听也是去赶庙会的,众人就一起互相唠唠嗑走着。在蔡湖村村口拐弯的地方还遇到了一起进城的壮汉,好像是姓刘,他们还一路交流过。周大福就和人寒暄起来,那个壮汉一家六口竟然来了三个去赶庙会。他们父子三人是去干苦力的,背着几块干粮,说是去县城找活干。刘壮汉问他们地开垦的怎么样了,庄稼种上没有,房子盖得好不好,村里人有没有欺负他们的。大家都是一起逃荒来的,周大福也没有瞒着,该说的都说了,就是说肥料不好弄,开垦出来的地赶不上种了,种上的小麦种子不知道开春能收获多少。刘壮汉说他们家六口人分到了十亩地,他们都开垦出来了,一部分种上了种小麦一部分种上了棉花。他一家六口人在大姜村二组,靠近着蔡湖村,蔡湖村是个七八十户的大村子,而且靠近着镇上,那里的人经常去城里卖菜,消息来源也丰富,而且有两条大河由着他们蔡湖村一直流到镇子的后面。镇子就是沿着河边建造的。所以他们蔡湖村水田多,她大姜村二组又挨着蔡湖村,水资源丰富的很。把荒地上的草和石头及树根弄进,开垦出来就放水,把土弄软一点,再翻土会容易很多。周大福很羡慕啊,疑惑他们怎么速度这么快,他们周家和刘壮汉家人数都差不多的,怎么他们现在地还没开垦完。仔细一问才知道他们分的不都是荒地,还有几亩旱地,那旱地被开垦过只需要翻翻土就行。“你们运气好啊。”周大福真的非常羡慕,“只要等到开春,一切都好了。这冬日苦熬些。”然后问他们有没有出钱买粮食,冬日难熬,有没有什么短工可以做的。刘壮汉鼻子喷气,“直娘贼,这粮食是吃不起的,俺们现在都拿米糠对付着。周兄弟,你要是有门路,可一定别忘了俺。兄弟俺别的没有,力气是有的。”他的两个儿子也是笑呵呵的附和着自己的爹。刘壮汉身躯像个塔一样,又黑又壮,是壮不是胖,胳膊鼓鼓的,他的两个儿子也是五大三粗的,三人走在一起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只不过年龄大小的差别。反正看着就不好惹。周大福也有心和他们交好,一路上也有个照应。要是他们真的能找到活计,以后说不定他们也能跟着一起干。刘壮汉看他板车上有柴火,道:“城里人烧柴也烧炭。听说炭火卖的老贵了。”周大福没什么反应,周郡听着却是心中一动,他想起了烧炭。他可能会烧炭,说是可能会,是因为他知道怎么能烧出木炭来,但却没有实践过。不想烧制陶器和打磨石刀,他都已经试验过了,成功做出成品的。想了想他开口问了,“刘叔叔,你知道那种观音土哪里有吗?”“那种像细面一样吃了大肚子的土?”刘壮汉的一个儿子开口了,“这种土不能吃。吃多了会死人。”他很在意的说,目光在他们身上打转,见周郡这么干瘦,怀疑他是饿疯了。周郡不好多解释,只是道:“我不是吃的,那种土很有粘性,我们房子盖得不是很好,我想用那种土绊着泥沙和淤泥糊墙。而且这种土还可以做瓦盆和陶器。”“真的?”刘壮汉推开儿子,问道,“你会做?”他上下打量周郡,一副不是很相信的模样。周郡很想把他带着的那个陶瓷罐子拿给他看看。现在正在路拾被子里塞着呢。周大福这时候开口了,“我这侄子打小聪明,又读书识字,刘大哥,你要是知道哪里有这种土,告知俺们一声。俺们的房子啊,建造的太简陋了。冬日不得把俺们都冻死。陶器能不能做出来还不知道,想试试也得找到土不是?”周大福顺着周郡的话往下说。说起了他们没近豫章王治下的区域的时候碰到过那观音土,那土救了他们全村老少很多人呢,要不是那几口观音土,恐怕逃荒途中都撑不下去。这话引起了刘壮汉的共鸣,他点头说是的,他们家都吃过那种土,还说他本来有一个女儿的,就是这种土吃多了,撑死了。然后就提到他婆娘的一个远房侄子去了禹城。禹城是有名的港口城市,他提到那里有那种土,他就是靠着那观音土活着到了禹城,然后他因为长得好又认识几个字,自己卖身给了一户大户人家做了人家少爷的书童。前几日来了信说过得可好了。他说那种土在白灵寺三十里外的一处土丘有。周郡听到这,怀疑刘壮汉在吹牛。因为古代又不是现代,传信哪有这么方便,既然他远房侄子逃荒的时候和他们分开了,又怎么能准确地把信件送过来。周大福也半信半疑,问:“刘大哥,你们还能通信?”“那咋不能。”刘壮汉砸吧嘴,“他可是俺女婿。能不想着我这老丈人。”他儿子小声道:“爹,小妹没了。”刘壮汉一哽,“直娘贼,这观音土可害死我闺女了。”不然这女婿混好了,他也能享女儿的福。见周大福和周郡不信的模样,他一拍脑袋,索性直接说了,“我去庙会就是见我女婿,他跟着他的少爷出来赶庙会。让俺带着女儿去,可怜我小女儿……”一把年纪的汉子眼眶红了。刘壮汉的两个儿子立刻扭过脸去,周郡赶紧快走两步,把周大福的推车抢过来,“大福叔,我来推,你歇歇。”周大福只好安慰着刘壮汉,“刘大哥,不瞒你说,俺的小女儿也是逃荒时候没得,俺娘还有俺一个侄子侄女和小弟都没了。这都怪赵王,赵王不是人!”他说着说着也勾起了伤心事,两人对着就开始咒骂赵王。周郡却是想去白灵寺三十里处土丘看看的。最好是真的。这样他们三十口人就不用轮流吃饭了。真是的,一想到每日吃饭都是一轮一轮,等你吃完后我才有碗能用的日子,真是够了。因为水缸是破的,所以每天提两次水后,还要节约用,有的碗底都给你舔一遍,然后把碗给你用,你当然要去洗了,可是洗了又有人说打水麻烦。周郡每次都会洗碗,有几次王家沟的人见了就说他假干净,都是一样的泥腿子,洗什么洗的。周郡虽然不说,但是早就想买碗盆了,可是手中的铜钱就那么一点,还要留着防备冬日里几个孩子生病,根本不敢乱花。每一文钱都要用在刀刃上的。第47章 庙会几人一路上没怎么停下休息,晌午的时候停了有小两刻钟,啃了干粮喝了水之后就又上路了。路拾早就醒了,不哭不闹地坐在板车上,玩着自己胸前挂着的小坠子。那小坠子还是他们的贵人柳工送的,周郡平日里将它收起了了,只有出远门的时候才给他带在脖子上。路拾捏着小坠子往嘴里送,发现不好吃又吐出来,接着自己吐泡泡玩,玩了一会儿估计无聊了,歪着头冲着周郡啊啊啊的叫,伸出小手要抱抱。周郡对他摇摇头,让他老实点。他现在走的双腿酸得很,可不想再抱着他,路拾虽然不胖,但一岁多了会走路了,也有二十斤左右。一个大西瓜他不想抱。路拾瘪瘪嘴,大眼睛溜溜的,很委屈的模样,但周郡不理他。旁边的王寡妇见了,笑嘻嘻的伸出手,“让婶娘抱抱。”路拾欢快地扑到了王寡妇怀里,冲她直笑,王寡妇了开怀,“这小子就是招人疼。”她一开始觉得周郡带着个小婴儿完全是累赘。听小周氏说这孩子是路上捡的,就养了起来。她当时就想又不是亲生的,凭白养个孩子是自讨苦吃。但相处下来,觉得有个孩子也不错。路拾不是那种爱哭的孩子,见谁都是笑嘻嘻的,眼睛又黑又亮,特别是最近会走路,颤巍巍走路的模样,小手摆着,嫩嫩的,一摇一摆的像个不倒翁,嘴巴里还咿呀咿呀的喊着什么,笑声咯咯的,让人见了心生欢喜。她想着要是他儿子王冬嵩能娶个媳妇,生下来这么个聪明灵巧的娃娃,她就心满意足了。天黑完了的时候,他们到了吉县城门口。吉县县城有两个入口。几人没有进城,而是在城郊处找了个空地。他们带了两床被子,周郡一床,王寡妇,干粮都是自己准备好的。王寡妇带的东西更多,她还带了两件外袍。茶棚已经被别人占住了,夜宿在外面的人还不少。霜降是很冷的,众人虽然很累,但也不敢这么早睡,而是把柴火卸下来,再去捡些枯树枝,凑了个火堆。半夜最冷的时候周郡起来生火。他买了个火折子,终于不用钻木取火了。刘壮汉父子根本不惧严寒,三人呼呼大睡,呼噜声震天,就穿着他们的自己衣服,连被子都没带。周郡只能感慨他们身强体壮。城门卯时开了。人流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城里城外流动的人不少。几个人赶紧收拾好,找了两个人问路,去白灵寺。那人一笑,说不用记录,跟着人流走就行。也是,前后左右都是挑着担背着竹筐推着车的小贩。路拾哼唧唧的,估计是饿了。周郡看了看给他买了个素包子,王寡妇比他大方多了,买了两个肉包子和两个素包子,直接吃。周大福大叔啃了自带的粗饼子,周郡也啃粗饼子,好在生火的时候把他的罐子里的水弄热了。喝着热水温暖了肚子。白灵寺远远就看到了,他觉得这佛寺是他见过的最雄伟的建筑了,比封家堡和吉县城墙还要高大,而且好看。寺庙大概是半山顶,有着一排一排的石阶拾级而上。几人没去佛寺,而是开始找摊位。底下的路两边的位置陆陆续续被占满了,人流接踵而至,开始热闹起来。小贩们也吆喝起来。听旁边人聊天,因为这才是上午,还不是那么热闹,到了下午会有杂耍和曲艺戏曲表演,是从禹城来的戏班子巡演的。王寡妇听着期待起来,等着周郡和周大福他们找到个空位子把板车上的东西放下,她就迫不及待地说:“周大哥,你先忙,我和冬儿随意逛逛。”周大福听到这话,暗想果然如他媳妇说得那样,这个王氏是个爱热闹的,不用费尽心思支开她,只要有热闹,她自己就顾不得别人了。所以他摆摆手,“我们就在这个摊子,你记得别找错了。”他们选的摊位是靠近一颗树下,王寡妇记住了,揪着儿子的胳膊,“这没看到有做木匠的。”“你们先去打听打听。”周大福道:“等我卖完了柴,再去城里走一圈。”王寡妇道:“省的省的。周大哥,俺们走了。”她伸长着脖子和儿子一起走了。这么热闹的节日,她之前在平县可是没见过。这么多的好东西好玩的好吃的,她兜里有钱,可要避着人才能花。王寡妇其实暗暗后悔今早不应该花那么多钱买包子的,而且她还舍不得给周大福一个。儿子埋怨她不会做人。可是要她看着那包子没忍住,两口一个,等她缓过神来,包子都吃完了。刘壮汉父子三人也早就随意闲逛,找人聊天打听了,他们说要等他的女婿来还要一段时间,先去探探情况。他们走后,周郡就把兰花摆了出来,一共十盆兰草,有点发焉了,周郡赶紧给它们浇水,又摆弄修建,最后看着还像那么回事。周大福摆野菜,周围的卖什么都有。路拾坐在一边,自己玩着,偶尔会站起来往周边看看。来来往往的人流,周郡想了想拿出绳子绕在了路拾的腰上,另一头系在自己手腕上。这样孩子就丢不了了。兰花摆出来之后就有人问,不过大多数听到说二两银子一盆的时候就摇摇头走开。周郡不气馁,这个开场比在镇子上卖好多了。人来人往的总会有识货又有钱又大方的。周大福和他一起吆喝,他的木材也没人买。周围摊贩卖小零食的吃食的很快开单了。时光渐渐到了中午,周大福的野菜卖出两把,木材没卖出去。周郡的兰草还是没卖出去,后来周郡安耐不住了,让大福叔帮着看着摊子一下,他想去找找还有没有卖花的。难道这么大的一个县城没有花农吗?花农肯定知道他这兰草的价值的。要是单个卖不出,他一股脑便宜卖给花农也行。周郡将路拾托在头顶,开始闲逛起来,人流如织。看到前面很多人在搭戏台子,周郡扫了一眼离开,又转个了道,见一群人围在一起还有叫好声,哦,是在玩杂耍。他挤不进去,脖子上的路拾伸着小脑袋,呀呀呀的叫着。周郡就想挤进去看热闹,但是一个错身看到了王寡妇和她儿子,两人各自一手饼子,一手小碗汤,津津有味地边看边吃。周郡默默地绕到了另一边,对路拾道:“等我们回来的时候再看吧。”看来王寡妇是真的很有钱啊。人越来越多,路拾瞪着大眼睛流着哈喇子,充满渴望地看人家卖糖葫芦的,周郡捂住他的眼睛,“走着,等大哥卖了花就给你买一串。”路拾扭动着身子,周郡只好将他抱在怀里,很快地走开了,街市上小孩子挺多的,跑来跑去的,他们的父母就在后面追着,让他们别乱跑。周郡转了一圈没有找到花农,就赶紧回去。他肚子很饿了,干粮还有,就想回去啃干粮。回去的时候,周大福的木材卖出一捆了。周郡的花还没卖出去,周大福说问价的不少,但都觉得太贵了。周郡先把饼子用水弄湿,给路拾喂了点,然后自己啃完了干饼子,周大福也不是很急。这庙会会连着办好几天,而且说是临近黄昏更热闹,城里人的富贵人家会出门来。现在人家都去寺庙拜佛求神,庙里人满为患,估计下午的时候会出来逛逛。他就是担心万一卖着卖着王寡妇回来了,不好说。可惜他想多了,人王寡妇和儿子如入了水的鱼儿一样不亦乐乎的,估计要到天黑了吃完了饭才会回来。不然她们母子俩吃好吃的,他们就在一旁干看着?周大福也啃完了干粮,站起来活动一下身子,看着许多人往前面赶去,问怎么了,有人匆匆道说前面戏班子开唱了。大家都去凑热闹了,怪不得锣鼓震天。人挤着人往前凑着,他们的摊子都被踩了一些。周郡赶紧把他的花往后面挪,因为靠着树,最后因为人太多,只好把花和柴都搬到树后面了。“老天爷,这人怎么这么多?”周大福目瞪口呆,“什么戏班子,这么好看?”“禹城最有名的角儿,苏观亭来了!”旁边的一个小摊贩也很激动,把摊子一收,急忙忙冲入人流,“赶快去抢个好位置。听他一曲值千金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