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节(1 / 1)

那钱银放在家里头不放心,大票值的都随身带着,陈念莞马上将一张五十两的银票递给了柳氏,想了想,又多拿了一张二十五两的银票:“阿娘,大舅要是能买到多的地,也给张二郎置办个几亩吧!”张二郎的族亲都没了,估计以后也不会回那村落,不如干脆也在柳家村置办地产。听得大女儿说这话的柳氏,看她的眼神都不对劲了。“干嘛?阿娘?”陈念莞马上看出柳氏过于意味深长的表情,赶紧道:“这是张二郎的银子,他前儿跟我说让我看看能做点啥营生,让我做主,那买地不是挺好的么?阿娘您可别多想!”呵,人家的银子都让她攥在手里了,还让她做主呢,还叫自家亲娘别多想呢!不过到底是自己的女儿,得自己疼着,所以柳氏心里揣着明白,只乜斜了大女儿几眼,却没多说什么,合计完后,就打算抽空跟柳大舅说这事。如今得了陈念莞的准信,那表哥表弟们都跑出去找自己的小伙伴玩儿去了,屋里头留下柳大舅一家子在招呼过门来拜年的乡里亲戚。陈念莞跟柳氏在屋子后头闲逛了一会儿,见着柳大舅送走了客人,这才?????回屋坐下,说起想在柳家村买地的事。柳大舅欣然应下,将那七十五两银票收下稳妥藏好,才问起了陈念莞讲肉干的事。侄子们往家里头拿回来的酱肉干好吃,柳大舅家的饭桌上也拿这肉干做了一个硬菜,陈家酱肉干的名声在县城穿开了,到抚宁县置办年货的时候,柳家村的不少人也听说过这事。柳大舅一家子自然也是知道的,还知道为了销往府城,妹子一家还拉上四弟跟大儿子一起干,在村里头收了不少猪肉。柳大舅的意思,是他们逢年也会晒制肉干,就是风味没陈念莞腌制的好,既然陈念莞是专门做这营生的,有没有法子教教他们,乡下地方晒制的地方多,家里头人手也够,反正农闲时大伙儿都没活干,能不能帮着陈念莞做这个酱肉干,等做好了,他们还能帮着送到抚宁县去卖。陈念莞是打算趁着年节,打着抚宁县特产的名头卖酱肉干狠赚一笔就完事的,现在柳大舅提出在柳家村做酱肉干,她再想想,似乎这营生也可以持久做下去的。酱肉没有腊味对气候的高要求,只要腌制好后,晒干就可以了,如今冬季气温低当然保质期长,但若是时常有货供应,便是天气热起来了,卖给县城里的高门大户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如今陈家酱肉干才刚刚开始扬名,要是因为断货不做,生生将培养起来的市场需求晾在一旁,有银子不赚,是要遭报应的。陈念莞奋斗的那颗心又开始跳动。让柳大舅帮忙晒制酱肉干,而后送到自己要开的铺子里卖,也不是不可以。并且,她本来就打算除了卖河粉,还要利用起河滩地养鸭子卖烤鸭的,那酱肉干跟烤鸭可以一起卖。没错,陈念莞想开铺子,除了主打卖河粉,便是卖烧味。广式烧鸭了解一下,也跟河粉一样,非季节性而可以长期做的营生啦。有了这两样主打产品,还怕铺子开不起来吗?只是委托柳大舅一家做酱肉干的话,就得考虑腌制酱料的问题了。毕竟,陈家酱肉干能在那么多肉干里脱颖而出获得食客青睐,独家秘制的腌制酱料是关键。要将酱料的制作跟配成方子告诉柳大舅吗?陈念莞心里还是有点踌躇,没有一口应下柳大舅,表示考虑考虑再跟他说这事。柳大舅也不急,他们如今一家的儿郎都跟着外甥女做活儿,他是想给家里不方便跑县城的大儿子跟四弟一家也谋个出路,便是这事不成,也还有外出的侄子们交上来的银两。所以提议只是提议,他们原本就没想着能成。跟柳大舅说完这事后,陈念莞就打算跟柳氏一起到村里头逛逛,视察一下柳家村的环境。陈念莞母女一出院门口,一直在旁作陪的二舅母就急匆匆寻到了大儿子柳青的房里头,把柳青叫了出来,劈头盖脸地就问了一句:“你窝在房里头干啥?快去招呼你表妹,赶紧地!”作者有话说:第58章对于自家亲娘要自己去陪表妹联络感情这事,柳青表示很无奈。他听两位弟弟听说过这位表妹的事,对于表妹的能干,表示很欣赏。可亲娘前头才拾掇着二弟柳迟做姑妈家的夫婿,见没戏,后头就来要自己跟表妹培养感情。感情是这么培养的么?再说,不说以前姑妈家境不好也是城里人,自己一个泥腿子人家也未必愿意嫁,如今表妹做营生风生水起,自己虽说是个童生,也不过就是站在文化人的起点而已,没点功名,那般聪慧能干的表妹能瞧得起自己?颇有自知之明的柳青敷衍着自家亲娘,自己今年儿是打算下场考功名儿,许诺等考上秀才后再去跟姑妈提这事,勉强劝服她暂时打消这个念头。送走亲娘后,柳青便回屋里头打算跟张二郎继续讨研功课,一心扑在书卷上的他没注意到张二郎脸色的异常。张二郎耳朵尖得很,方才柳二舅母叫柳青出去说的话,都听到了。呵,想考取功名后跟陈四姑娘提亲?张二郎心底一沉,等柳青回房后,下意识重新仔细打量了一下他。容貌端正,五官明朗,棱角分明,嗯,在一干柳氏儿郎中也是最好看的。张二郎心里生出了危机感。就皮相来说,跟柳青相比,他自然是不差的。差就差在了家境。柳青有兄弟有族亲,又是柳家村最富的一户,又是陈四姑娘远房亲戚。而他不过是孤家寡人,势单力薄。还有,柳青今年就要下场科考了,而他才将将进青云书院就读不足两个月,二月里的县试,虽然范山长不让他下场,但想试试自己的实力,执意报了名,但准备不充分,已经是打着试水走过场的主意。万一,柳青当真考中了秀才,跟陈四姑娘提亲,要她们答应了,他岂不是能捷足先登?一想到这点,张二郎心里生出了一股子郁气,等柳青在拿着书卷过来切磋讨教,张二郎就有点心不在焉了。对这个忽然冒出来的劲敌,他未免就想藏私了,怎么办?张二郎的小心思,陈念莞一点儿也不知晓,等了解过柳家村距离海岸线有六十公里,翻过一座山就抵达沿岸后,她思前想后,答应柳大舅在柳家村腌制酱肉干,而后由她负责包装售卖的提议。听闻这讯儿的柳四舅跟大表哥大喜过望。柳大舅是因为自己身为长子是柳家的顶梁柱,所以得留在村里头守着祖业,大表哥是因为大表嫂怀了身子,不放心离开,至于柳四舅就更不用说了,两个没长大的豆丁儿要养呢,自然走不开的。再说,家里还有那么多亩地,就是雇人来耕,也要自家人看着不是?所以他们都没办法到抚宁县跟着自家妹子/姐姐做营生的,只能看着房里头的侄子/弟弟赚那么多而干着急眼红。如今陈念莞应允跟他们合作,等于不离家也多了一条生路,比光在地里刨食好多了。因为才卖过一轮酱肉干,不知道年后光景如何,所以陈念莞也很谨慎,只让柳大舅先准备少量的肉实验着晒制,等试产过后,味道对了再依据县城的需求大量制作,至于腌制的酱汁,柳云跟了她那么会儿,已经学会熬制蚝汁跟蚝油,还有跟其他香辛料的配比做出来的腌料,让柳云教大表嫂跟四舅母就是了。她应允合作的前提,其实是看中柳家村离海边不算特别遥远,路程一日来回也是足够的。这便于他们到海边,无论是自己收集生蚝,还是跟渔民收购生蚝,都可行,有利于他们制作蚝油等酱料。既然是合作,自然是要签合作协议的。不是陈念莞对柳大舅一家子不信任,亲兄弟况且要明算账呢,一开始把事情说开来会更好,重中之重自然是酱汁的配比了。陈念莞跟柳大舅一家子说明厉害关系,他们都点头应允不会泄密,又马上叫张二郎跟柳青拟定了合作协议,注明合作的各项要求跟条件,着重签订保密协议,而后重申泄密带来的严厉惩罚,务必让每个人都说懂了,才让参与合作的每个人在协议上签名,会写字的写字,不会写字的按指印,一式三份:一份陈念莞保留,一份柳大舅保留,还有一份由张二郎保留。嗯,张二郎算外人,给做个见证人。对于柳大舅家将来生产的酱肉干,盈利方式是三七分账。毕竟陈念莞是技术入股,只负责教授酱汁配方跟晒制方法,以及销售,而其余的买肉跟人工以及不可抗力等等成本,全部由柳大舅方承担。事情了结后,柳家人的精神面貌可见的又上了一个台阶,乐滋滋的。尤其是明知道跟着陈念莞干能赚银子却没赚到的那几位,年节期间的大事,就这件是最要紧的,乐呵得直搓手,就想马上大干一场。陈念莞也乐呵呵的,跟着柳大舅一家子嘿嘿直笑。很好很好,抚宁县陈家酱肉干供应商,get!以后不用自己累成狗一般天天忙活了,屋前屋后也不需要日日都要晒制酱肉干,只要按期接收柳大舅家的产品就可以了。真想马上开铺子啊!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还在年节呢,那么多客人来来往往,还是得先把年过好!陈念莞跟柳氏便在柳家村被捧着当贵客过了三天优哉游哉的日子,初五那日才离开的。原本柳大舅一家还想挽留的,无奈陈念莞想早点回抚宁县找牙行问问商铺的事,还有,初六青云书院就要开学了,张二郎得回去进学,准备参加县试。所以柳大舅一家只得作罢,又拿了许多农特产送给柳氏,柳迟等人跟表妹/表姐道别的时候,陈念莞还特意嘱咐:“给我找找会养鸭子的能手。”柳迟等人自是点头答应。原本柳大舅想说服陈?????念莞干脆在柳家村找人给她们伺养鸭子的,陈念莞婉言拒绝了。一来,柳家村离县城还是有点远,她在那滩涂地养鸭子比较好,半个时辰就能送货。二来,投资降低风险的第一原则就是不要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既然已经答应了跟柳大舅合作酱肉干的生意,再在柳家村养鸭子就不太好了。所以改而让他们帮忙找养鸭能手。既然养鸭已经提上了日程,那么接下来陈念莞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在这个时代利用有限的条件作出如现代般那样好吃的烧鸭。回程时柳大舅就抓了两只鸭子给她,回抚宁县的第二日,陈念莞就开始琢磨了。当初买下房子,让王德垒的烤炉,就是她特意用来试验各种烧味的。不过用烤炉做的烧鸭还是没有焖窑做的好吃,味道一直不对,看来要想成功,还是得找到商铺砌了焖窑来做才行。就在陈念莞出门去找牙行租商铺的时候,陈念蹇带着年节礼上门来拜年了。作者有话说:今日起恢复日更哦,请小天使们多多捧场,多多收藏呀~~第59章跟陈念蹇一起来的,是许久不见的陈小姑。陈家除三个儿子外,还有两个女儿。陈大姑远嫁到了外地,许多年前死于难产,那夫婿跟陈家就再没有来往,陈小姑则嫁给了一个姓沈的货郎,后来搬到了隔壁榆林县讨生活,陈鸣在生的时候,偶尔年节也会走动。陈小姑是陈鸣一辈最小的,年幼时陈鸣也疼这个妹妹,陈小姑做闺女时跟陈鸣感情也算好的,连带着跟柳氏这位三嫂嫂也走得近,无奈沈姑丈把家安在隔壁县,所以陈小姑出嫁后,关系就慢慢淡了下来,便是偶尔回家,知晓柳氏母女受欺凌的事,就算有心想帮,身为外嫁女也没什么能力置喙,只能暗地里嘱咐陈念蹇照看一二。今年年节陈小姑是带着儿子沈帆回来拜年的。受三哥陈鸣影响,陈小姑一家的孩童尽量念书进学,今年也准备科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