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节(1 / 1)

“哼,那等没福气的人,住哪儿都没出息。”卢婆婆不屑道。燕来巷里头,陈念莞与柳氏将自家的东西全部归置进去,还是空荡荡的。但搬进来的母女仨都很兴奋,挑了自己住的厢房,就开始里里外外洒扫起来。柳氏自然分了主屋,带着萱萱一块儿住。萱萱看姐姐属于自己的一整间厢房,不情愿跟阿娘合住,也要自己挑一间,柳氏跟陈念莞答应了。结果萱萱挑了西厢的一间房,可后来入夜送她去一个人睡时,又害怕不愿意了,最终还是暂时跟柳氏一起住。陈念莞在收拾时,发现了原身留下的纸墨笔砚,搬过来后就特意翻了出来,学着磨墨,用毛笔蘸着在纸上涂涂抹抹。柳氏过来喊水烧好了,让她去梳洗时,看到她画得看不出样子的东西,忍不住好奇:“这是啥啊?”“就是空地那块。”陈念莞不好意思地说。“现在能跟阿娘说了吧?你这孩子想拿那块空地干嘛?”“养鱼。”第12章陈念莞如今做鱼腐营生的,食材主打便是鱼。而且还必须是新鲜的鲮鱼。陈念莞没有考虑养殖鲮鱼,只是想在有备无患的时候,买回来的鲮鱼可以多养几天。而屋后那块空地,既然有假山,那她可以因地制宜,在右侧垒出一个专门养鱼的池子,做美观一点,那样既能暂时储备食材,又能成为一景,一举两得。听陈念莞的打算后,柳氏直夸女儿聪明。只是若是日后还是只卖鱼腐,如今没了月满楼的进项,明海大师送的鱼没了,香料也快用完了,算上成本,保守估计一年会有十二两银子的收入,刨去房租,便只剩下六两。这六两里头还得包括母女三人日常开销,节省着花,这般每年能存下四两已经很不错了。而圆满完成第一个小目标的陈念莞,下一个小目标,是买一间房子。她跟牙行偷偷打听这个路段的四合院价值几何。嗯,就如她们如今住的这间房子,恐怕也要二百两。二百两。她一年存四两,存够二百两要五十年。而这个时代的百姓平均寿命,最长也就是这个数。哈!真好笑。陈念莞哭出了老泪花。所以仅仅卖鱼腐是没有前途的。况且深秋一过,鲮鱼活跃度降低,难以捕获,市面上买不到多少鲮鱼,这鱼腐的生意就要暂歇了。她必须想想其他的营生。并且必须是旁人没有,肯定有竞争力又确实能赚到银子的营生。但她目前只有自己跟柳氏两个人,即便想出了能赚钱的营生,也没有人手,只能够边想法子边找帮手。在现场勘查过屋后的那些假山,实际量过尺寸,计算好池子要怎么垒,垒多高,解决了换水清洁等技术问题后,打算找靠谱的泥匠帮忙时,柳氏惊诧:“你王嫂嫂的夫君就是瓦泥匠,你要找别人帮忙,不如直接问他?”陈念莞想起他帮自己垒的土灶,虽然只用了一次就被毁了,但确实好使。若是能叫王大哥过来垒个池子,不如干脆叫他在院子里多垒一个土灶以备不时之需。于是点头,那柳氏当下就带着萱萱出门了。如今没了明海大师给的鲮鱼,那鸡蛋,玉米粉跟油盐酱醋等等跟香料也要重新添置,更何况还有铁锅,菜刀,铁铲等等炸制鱼腐的用具还得去铁匠铺打制,所以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前,陈念莞不准备出摊。柳氏知道女儿手上有钱银,再加上之前出摊赚的五百多文钱都在自己手上,所以也不急。搬过来后过足了自己住单间房的瘾,又闲不住,几日都在打理院子,将前头院子里的杂草拔了,打算开辟出来种点啥,就是小葱小蒜也好。这不,刚种下两日,葱苗就开始冒绿了。只是眼看仲秋到了,天气一日比一日冷,估计长不了几茬。柳氏趁着这段时日,去扯了布给一家三口做衣裳,袜子,鞋子,秋衣跟冬衣都有。顺便还将用了好些年的旧被单都换了。以前做这等针线绣活,最好的都留着卖出去给别人,现在总算可以做最好的衣裳给自家人了。柳氏还想拉着陈念莞一起做衣裳。可陈念莞自从芯子换了以后,以前还过得去的绣活如今是一点儿不会了,但不敢跟柳氏托底说自己拿不了针,只含含糊糊说自己撞伤脑子那回不太记得怎么绣活儿了,又说自己在考虑下一个挣钱银的项目,没空,推托掉了。柳氏信以为真,也不纠缠女儿,叫王德——就是王大哥,王嫂子的夫君做活时,干脆一并叫上了王嫂子来家里做客,顺便一起做针线活。陈念莞落轻松,偶尔到月满楼那头指点厨子,大多数时候涂涂画画,而后监工,时刻留意房屋的修缮进度。泥瓦匠王德平时固定跟着工头管事做活计,当然,空闲之余也会自己接单做。那日听说柳氏租的房子要修房,当即跟着过来了。进了屋后,听陈念莞说了一通要求,得知要在假山周围修个池子,当即有点诧异,再看看她们租下的齐整的四合院,倒是没说多余的话,问详细了要求,点头表示能做,要用的红砖青瓦也表示可以自己到砖窑买回来,再问工钱。“三十文一日,包一餐,晚上不出工,你觉得怎么样?”陈念莞想起还住在大杂院的王嫂子,工钱也给得大方,“就是上工时怎么砌怎么垒,得全听我的。”王德吃了一惊。他跟着管事做活,技术好,一日不包餐,一般也只有二十五文钱左右,当即点头。其实陈念莞给这么多工钱是有原?????因的,想着反正人都请回来了,除了垒池子,顺便修葺一下整间屋子,破瓦的败墙的,该修修,该补补。还有就是她心心念念的土灶。她再弄一个营生的话,就怕如今的那两个灶子厨房不够用,干脆先建一个大的。王德当即便爬上屋顶去细细查看需要补漏的屋檐,而后再找出要修整的地方,又结合陈念莞的要求,估算了一下需要用到的砖量等原料,给出一个数额后,又道,“不知道陈四姑娘急不急着修好?要想短时间内做好,我一个人恐怕做不来。”“所以你是还想请个帮手?”“就是个小伙计,平日我出口带在身上混口饭吃的,工钱不用太高。”陈念莞看了一眼那预算,不到一两银子,算上王德的工钱,推测五天能做好的话,拢共需要一百五十文,再出五十文,还在自己的预算之内。“你那小伙计,我给十文钱一日可以吗?”“可以,自是可以的。”王德大喜,频频点头。于是次日,王德直接从砖窑带着一骡车砖瓦过来的时候,有个十岁模样的半大少年也找了过来。听王德介绍,这少年叫小佑,原本是街上的小乞儿,有一次捡了王德的荷包物归原主后才乞要一个铜钱,王德看他不贪心,给了他几文钱,又请他吃了一碗面,两个人就算认识了。后来王德上工时,赶工期,深夜不归,凑巧被小佑见着了,于是撸起双手帮忙,手艺还不错,那之后王德忙不过来时就叫小佑帮忙。发展到后来,王德每次忙不过来,就找小佑帮忙。小佑每叫必到,也不奢望工钱,就图个温饱。只是王德每次都会从自己的工钱里分三四文钱给他。小佑穿得破烂,却很干净,看着瘦瘦弱弱的,人也沉默寡言,但机灵得很。上梁攀房王德还要爬梯子,小佑则不声不响,从地上嗖地一声便攀沿着上了檐顶,简直就是只野猴子。那萱萱稀罕得很,每天不玩儿别的,就跟前跟后,等着看小佑灵巧地翻墙落地,如鹞子般起落,拍着小手掌笑着嚷:“小佑哥哥好厉害!再来一个!”一师一徒热热闹闹干活的当儿,那王嫂子也在屋子里跟着柳氏做衣裳,做好了自己跟王德的衣服后,王嫂子回大杂院也没事,就帮柳氏缝制,等王德收工了再一块儿回去。王嫂子手脚麻利,针线活也好,做得比柳氏也快,柳氏过意不去,想开工钱给她,王嫂子拒绝了。“陈三嫂您别客气,反正平时我也就一个人呆着闲得慌,我给您做衣裳,您陪我说话解闷,正好。”王嫂子道。虽是贫贱夫妻,但王德对自己这位小娇妻好得很,都是自己出门赚钱养家,没舍得让王嫂嫂干粗重活。也是因为这样,养得王嫂嫂性子单纯,没啥心眼,柳氏也是信得过她,才会愿意有事时放心托她照顾小女儿。柳氏看王德夫妇俩都在给自家干活,心里感激,不时地跟陈念莞说王嫂嫂这人怎么怎么好,陈念莞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王德同样干活利索,首先就把屋檐要修的地方补好了,再将破墙修好,铺整好院子里头的石子路,按照陈念莞的要求,就在灶房外不远处垒了一个大土灶,又在枣树旁边弄了个中空的四方台,外头留一个风口门,上面再加一块可活动挪开的薄石板,才来对付最后的大工程,垒池子。按照陈念莞的设想,这池子依照假山的范围来砌,用青砖,砌个半弧形,就图它好看,高约莫六十公分即可,毕竟用来暂时养鱼的,有点深度比较好。另外还要留一个出水槽口,外头用一段大竹筒接出去,方便清洗池子时排水换水。至于池子底部,自然不能就这么放着不管,就算是在地面,也应该先做好防水,最好用泥浆连同墙面铺一层,然后倒进鹅卵石子填满最底下那一层。因为一开始就跟王德说好的,那石子也由小佑收集来了,王德按部就班,陈念莞说什么,他跟小佑做什么,不到五日,囊括假山在内的池子就做好了,验收时倒进五十公分高的水,放置两个时辰后也不见墙面漏水,陈念莞忍不住又给王德竖起大拇指点赞。王德跟小佑两师徒看着陈念莞将出水口打开,放出池子里的水,颇为好奇:“这当真就能养鱼了?”“能。”陈念莞点头。她在现代的老家就叫师傅砌过这么一个养鱼的池子。只是没有假山,也没有现在的池子这么大就是了。这活计短短四天就干完了。结算时,看他们干活快,陈念莞付够了五天的工钱。王德跟小佑各自拿着晃荡着发出动听声音的铜钱,王德笑得合不拢口,小佑则抿了抿小嘴。“陈四姑娘,要日后还有活计,记得还来找我们。”陈念莞表示一定。送别了他们,母女仨就围坐在池子边上,看着空空的池子。想着以后这里会装满活蹦乱跳的鱼,萱萱欢喜地问:“姐姐,我们以后是不是天天有鱼吃了?”“嗯。”陈念莞点点头。这个时代的鱼并不贵,比猪肉便宜。她约莫调查了一下,猪肉二十二三文左右一斤,鲮鱼也就十二到十五文一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